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五十五)


諸位同修請掀開無量壽經卷首筆記,看第三小段,倒數第二行,第二十四頁,要解云:『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可見念佛法門,實是無上深妙之法,唯有上根方能直下承當也。這個上一次,這一段的意思沒有講完,那麼要解,彌陀要解它是蕅益大師修學淨土的心要。一般你要了解,這個要解,確實沒有這麼容易,裡面呢上一次說過有很多的密意在裡面,像本師釋迦牟尼佛,法華經說他久遠劫就已經成佛,那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才十劫,那為什麼說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所以呢就相當的明顯,這個就暗示我們,這個阿彌陀佛名號就是自性的德號,所以是釋迦本師呢於五濁惡世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翻做中文叫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究竟圓滿的成佛!阿羅漢是屬於正覺,菩薩呢?正等正覺,佛是無上,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說,再也沒有超過其上的,那羅漢呢?有覺,他覺呢是正的。正覺!外道也有覺,但是呢他這個覺不正,還在三界裡面,正等呢?等就是平等的意思,他知道眾生與我是同一體性的,他能證入這樣的一個境界,這是正等正覺,那無上呢?就是佛啊!這個沒有再超過其上的,就徹底把煩惱,把人我這個是非,全部都給斷乾淨了!這是非啊!我們講的教下講的四句百非,這個跟我們一般人講的口舌是非有點不一樣,因為眾生無論是阿羅漢,還是一般的外道,或是我們自己凡夫,都落在這四句百非門裡面,四句呢就是有無,一有一無,非有非無,眾生呢都是落在這四句,從這四句,再衍生出出去的煩惱,衍生出去的煩惱就有百非,所以呢眾生的思惟啊不出這四個,不是墮在有,就是墮在無,你們可以自己去檢點,去觀照,看看自己的起心動念,是不是墮在這四句裡面。所以呢,這個無上正等正覺,就是讚歎!沒有再超過其上,他的煩惱,他的這個功德,煩惱完全斷盡,功德完全圓滿,這是講的無上正等正覺。那麼我們今天念佛,可以說是真的是撿了便宜了!你們去其他地方都檢不到這麼便宜啊!最近要過年了都在大減價,我們這裡最便宜!他把這個無量劫來的果覺全體授與眾生!而且授與誰呢?授與濁惡眾生,不光是人道啊,鬼道、畜牲道、地獄道。所以善導大師講:但為常沒凡夫啊,不干大小乘也!這是阿彌陀佛徹底悲心的顯現啊!是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的第一方便啊!學淨土法門確確實實不是一般的小乘啊!很多人他懷疑啊,淨土宗會不會是法華經講的化城?什麼叫化城呢?佛講他說他講了一個比喻啊,你要去尋寶,那麼路途很遙遠啊,所以呢就在這個中間呢建立一座這個我們現在講的休息站,裡面也是享受呢相當的好!那麼貪著的人呢就以為休息站就是他的寶所了,就是他的目的地啊,所以在那裡貪著不捨,那麼在淨土宗的經文上,看起來好像是化城,但實際上不是,為什麼?誰能做證明呢?文殊普賢!因為化城是阿羅漢的境界,暫止化城,墮這個偏真涅槃,不是最究竟的!那麼寶所呢就是寶藏所藏的地方叫寶所,就是指如來的果覺,他的涅槃叫無餘涅槃,不是偏真涅槃,無餘涅槃就是再也沒有這些煩惱啦!一斷永斷啊!真的像無量義經講的永斷夢妄思想念啊,無復諸大陰界入。這是佛的境界,這是如來,那麼看起來,在經文上看起來好像是化城,但實際上不是,文殊普賢他們是等覺菩薩,是法身大士,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個大菩薩都發願求生淨土,甚至華嚴經,華嚴經二乘絕份啊,華嚴會上沒有二乘人哪, 華嚴會上末後普賢十大願王發願往生極樂,導歸淨土!可見哪淨宗絕對不是小乘。華嚴稱之為根本法輪!在佛教的地位啊,它算是排第一了,法華經雖然是攝末歸本法輪,也是一乘,但是呢,我們講的,它的地位還是不如華嚴,當然經典的內容沒有高下,只是就事相上來看,為什麼呢?因為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一出世就宣講的,先講佛教的宗旨是什麼。那法華經呢?是接引眾生了,開了三乘,說了九部法了,最後攝末歸本,我們講的開權顯實。所以呢,沒有華嚴講的這麼直接啊,華嚴會上是法身大士啊,那我這樣講,你們也不要心起分別,心裡面起分別,認為華嚴比法華高,沒有,講的都一樣,只是說這是如來出世先宣講的,所以它是相當的重要。那麼,法華經開權顯實,這個實跟華嚴的實完全一樣,無二無別。所以呢,不要再分別這兩部經的高下,從古到今,華嚴宗跟天臺宗喋喋不休啊,就是為了這件事情啊,我們這樣講啊,不希望產生出有這個爭端,只是呢應機而說。所以呢,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包括六道,你看這個即將下地獄的眾生,稱佛的名號,能夠一念頓超十地啊,有一句偈子,莫訝一稱超十地,可知六字括三乘,括就是包括三乘,三乘佛法,所以稱佛的名號,從凡夫位直接超到菩薩位。所以有人他就懷疑了,真的有這麼便宜的事情嗎?會不會是爛貨呢?還是過期貨呢?過期了,淨土宗過期了,當然不是。不是方便哪,為什麼無量壽經講,今現在彼,就是說法藏比丘成佛,於今十劫,現在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不是過期了,現在就可以用啊,有人看到,他懷疑說,那這樣子,這世間做壞事的都沒因果了,對於這一句產生出無比的疑惑。那麼你們去想一想,一個會念佛的人心還壞嗎?臨終能念佛,這個心念已經不是惡人了,惡人不念佛啊,應該大家都有這樣的一個經驗,都有碰過啊,你去勸這個心懷詭詐的人,心裡面貪瞋癡極重的,他念不念佛?他絕對不念。臨終肯念表示他有懺悔心,知道自己錯了,知道自己不對了,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最善之言,就是念佛。所以呢,一般人他會誤會,誤會,他說這個世間,明明殺人就應該償命,或是怎麼樣子就應該有它的惡報,當然,一定會有,不是不報,時機未到。可是他的這個學佛的緣先成熟,這是他的緣啊,現在的人說他運氣好,先學,先學到佛,知道自己錯了,所以呢他臨終不墮地獄,直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做得到的。也只有一乘的法門做得到,其餘二乘沒有辦法,人天乘那更不必說了,超不了,權教呢?那不行,權乘的不行,因為它要次第,所以只有一乘了義才行,那麼,襌宗行不行呢?行。可是呢,要你不學佛,臨終一念頓悟,那你比六祖還要厲害啊,那不簡單哪,我只有聽過一個人有這個功夫啊,臨終頓悟的,是誰呢?大家都認識,阿闍世王,阿闍世王臨終悟無生法忍,釋迦牟尼佛跟他開示,知道諸法無生,好了,萬緣放下,罪也消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就再也沒聽過了,你要根器像阿闍世王這麼好,過去供養四百億佛,臨終善根能夠現前,那可以,不過沒有人敢保證。所以呢,只有淨土法門可以,可以做得到,所以這個是不可思議之處啊!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這一句相當的好,相當的圓滿,把諸佛如來的本懷都說出來了,那麼,這樣的行為是誰在做的呢?下面這一句,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我們九法界的眾生怎麼能夠想像得到如來的境界啊?所以聽到的人不相信,那也是正常啊。諸佛所行境界啊,所以你要能念佛,那就是諸佛。諸佛才能行嗎?不光是諸佛授與我們,我們也念佛,我們自己也是諸佛啊,所以叫諸佛所行境界,你的行為唯佛與佛乃能究竟,這是受持這一個要解的人,他應該去體會到的,不光只是佛菩薩傳授給我們的,我們自己學也是諸佛如來,你心念佛即同佛嘛,就跟佛完全一樣啊,所以是諸佛所行,不是九界,九界凡夫用自己的顛倒想所能信解也,你想不到,甚至呢,不可思議,還有呢?沒有辦法接受,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自力就是用盡自己的神通道力,用盡自己的這個智慧,你都想像不到啊,所以我們今天遇到了念佛,可以說你是大根器啊,要老實念才行啊,很多人聽到念佛學淨土的是上根啊,他的心裡就生傲慢,不可一世,我是上根,我非得念佛才行,其他的我都不要。你真正放下,沒有這念心,那可以,你就老實念,你還有這一念心,我學佛,我學淨土,我是上根,其他的都不如我,那這個「我相」很大,這個「我」很大,不是上根哪。所以能老實念佛的,在淨宗就是上根。那麼,在近代 廣欽老和尚是上根啊!真正放下,真正有功夫啊。這個是離我們相當近的,真正的大德啊,所以上根是這樣看。下面說的:「可見念佛法門實是無上深妙之法,唯有上根方能直下承當也」。你真的萬緣放下了,我們自己什麼都不攀緣了,也都不再罣礙了,佛號提起來!好也念,不好也念,通通都銷歸到這一句佛號裡面去,用佛號來替換掉你的妄想顛倒,替換妄想分別執著啊,因為妄想分別根本沒有自性、沒有體啊,它不實在的,如同虛空花啊,如同天空的第二月啊,什麼叫第二月呢?就是你眼睛看天空,你這個手去捏住你的眼睛,那天空的月亮就變成二個了,那天空呢,真的就只有一個月亮,為什麼眾生會見到二個月亮呢?只是病者妄執而已啊,自己捏目啊,所以呢就妄見有第二月。所以這個煩惱它是空的、因緣和合的,不光是你的心是因緣所生,這八識互相轉換傳送、互相為因,這第六識攀緣第八意識的這個相分,執為是我那就產生了這第七識啊,那第七識就俱生我執啊,念念執著這個相是我,那稱為「我相」,那都是互相攀緣的,那麼依了這個我又往外攀,令前五識去領納境界,眼、耳、鼻、舌、身去領納境界,那第六意識再來揀別,就是這樣子,在這裡面產生煩惱,傳送來傳送去啊,這個就是意識心啊,那麼根本沒有實體。所以呢楞嚴經講:「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這一精明就是真心,分開成六和合,那麼在經典上怎麼形容這八識呢?叫他八個人,同看一個月亮,那麼呢各往八個方向去,那實際上呢,月亮還是一個,可是呢在八個人自己的感受上,都覺得有月亮跟著他,所以就產生錯亂顛倒了,還說月亮是跟著我的。所以這個意識,是虛妄的,因緣所生哪。那麼現象呢,地、水、火、風四大合成,也是虛妄的,感知的這念心,因境界而有,境滅,境界滅了就沒有了,也是虛妄的,真心在這當中,湛然不動,顯現這些我們講的,種種的來去,種種的變化,包括你的感受、你的覺受,如同鏡子一樣,所以還是同一真心哪。所以為什麼講第八意識它能現,能夠現一切萬法,那現一切萬法這沒有問題啊,真心完全一樣啊,第八意識的本來面目就是真心啊,就是因為一念攀緣,這攀緣心就叫第六意識,你要仔細去觀照你就知道了,第六意識幹什麼的?攀緣的,我現在在攀緣這就是第六意識啊。執著我看到的,這第七意識起作用了,那眼睛攀緣色,耳朵攀緣聲,這前五識的作用啊,鼻子的攀緣香。楞嚴經講的:「自心取自心」,就是這個道理啊。本來是一體、一如的,自心取自心,這個一念攀緣自心取著自心所現的相,那本來非幻啊,本來是真如啊、非幻,幻是幻覺,就成幻法,非幻成幻法。所以佛教我們怎麼離呢?你只要不取,不取、不要攀緣,心安住在佛號上,不隨妄、不取無非幻,這些幻覺本來就沒有,所以就是看我們怎麼用功、怎麼修行。所以這念佛法門,上根的人才能直下承當,中、下根人沒有分,這妄想你要知道,它的體是空的,你不要把它當作是有,念念有,你念念著著妄想是有的,要來除妄想,以心除心、以法除法,那你縱然念佛也會因藥得病,這阿彌陀佛叫阿伽陀藥,你服阿伽陀藥還生一場大病,那豈不太冤枉了。阿伽陀翻做中文叫「善見」啊 - 阿伽陀翻做中文叫「不死、不死藥」,吃了它百病就痊癒了,雪山的這個藥王才叫善見。這個阿伽陀叫不死、不死藥啊,吃了以後百病痊癒,不會死啊,吃了以後你妄想、分別、執著、顛倒、無名、種種我執貪瞋癡慢、疑二見,不管是這個我們講的根本煩惱還是百八煩惱,全部給你斷乾淨,它做得到,只要你肯念,相續下去,不要間斷,要有信心。所以眾生就是什麼?他著在認為有煩惱可除,有菩提可證,念念著,本來沒有的,就念念有了,所以為什麼講念佛的時候,你不要管妄想,既然說是妄想,那就是虛妄的。有人問廣欽老和尚,這妄想起來的時候伏都伏不住啊,怎麼辦呢?廣老教他,真的是真傳哪!你都不要管它,一直念下去,也不要去想要除它、斷掉它,都不要,你就是念佛,他說自然而然它就斷盡了,自然而然就消掉了,這是廣欽老和尚真真實實的功夫啊。所以這是上根啊,那麼中、下根呢?也念,念得多念得少,心切不切,這在淨宗來看,你對於世間罣礙的心佔百分之五十,對於出世間百分之五十,中根啊。那麼再往下呢,世間佔百分之七十,出世間佔百分之三十,這個下根啊。再下去一點,沒有根啊。不用學了,想要成佛、想要斷除煩惱,一定要給自己時間,不要把你的命光都拿去在賺錢上面。現代的人,以前哪讀書啊志在聖賢,現在讀書志在賺錢,只要能賺錢,這個人就有成就,不要這樣想,把名利心看淡一點,過年又要到了,一年又要過去了,我相信在座的應該不會過到下一個一百年,也許這個應該也是包括我在內啊,沒有下一個一百年啦。一百零一年啦,所以呢我們自己就要覺悟啊,要有道心啊,不要過年了,想啊今年啊希望不好的運過去了,明年發大財啊!更多更貪啊!不要這樣想啊!自然而然就好啊,該做的做,但是呢「放下」還是必要的。有人就會講啊,法師啊!你出家你都不知道啊,我們在家的煩惱就是這麼多啊,就是煩惱多才要來學佛啊,學了佛又說法師不知道在家煩惱多,我們就是知道在家煩惱多啊才來學嘛!有人說出家逃避現實,你看把煩惱當真啊,出家不是逃避現實,是面對現實,你會生煩惱就是因為你有煩惱心,無論在什麼樣的境界,順境逆境你都會起煩惱。順境來了,放不下怕失去,逆境來了,非常的瞋恨想要趕快脫離,這很現實啊大家都是如此啊!不是你有錢沒錢啊,你有名沒有名啊,都一樣啊,所以為什麼才要學佛,學佛最現實了,我們出家面對現實,面對煩惱習氣,也有人說你們出家都不事生產啊!那這個也把出家人罵得很慘啊!都不工作啊!我們的工作性質不一樣,嘿!我們不是製造業的,我們是消業的,幫你把業消掉了,不是製造業的,這不一樣,工作性質不一樣,產業類型不一樣,你們是出產東西啊,產生煩惱的,我們不是。所以我們不產煩惱,我們消除煩惱,不同啊!所以不是生產。對啊!沒有錯。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哪,我們不生產煩惱,這個要清楚。所以有些人毀謗出家眾,你且問他,他放不放得下,因為放不下,所以呢說人逃避現實,那是他自己放不下,轉不過來,這個當然就也不能說他沒有根啊!但是呢學佛的緣還不成熟。縱然毀謗,在佛門或讚或謗都有種善根,他為什麼會毀謗呢?因為他不了解啊!他不了解佛教不是一般的生產製造業啊,所以我們沒有辦法生產那是對的,但是呢你們在那裡生產出的煩惱了,你們要找誰啊?還是要找出家法師啊!還是要到佛門裡面來,這就是我們佛教提供給社會大眾的服務啊,也是一種行業啊,但是你要入這一行,你自己就要萬緣放下,你自己煩惱總是得比一般人要少一點啊!你才能夠幫人家解決一點煩惱,不然自己都是眾生了,那怎麼度眾生呢?所以呢這個學佛你要把煩惱給看清楚,看明白它是空的,你只要不要跟著它跑,不要隨著它相續,那煩惱自然就斷掉了,可是有時候眾生執著的心真的太重,放不下轉不過來,那要聽經、熏習,久而久之啊,不斷自斷。這個話講了很多次,不用刻意斷除它,它自然就放下了,因為只是一個想念轉不過來啊。譬如說你在起煩惱的時候,突然有人衝進來搶劫,你剛才的煩惱呢?就不見了。那你說這煩惱是真的嗎?煩惱是虛妄的。世間人在好色的時候,突然有人闖進來了,他的色慾心就不見了啊,所以這個欲望是虛的、是空的啊。這個是大乘佛法,你要是把它當作是真的,它可除可斷,它永遠在那邊,這煩惱無端的妄起啊!什麼叫無端妄起?沒有因素啊,叫無端,妄起是什麼?它根本就不是真的啦,就好像幻相一樣啊、幻影一樣啊,現在的3D投影啊,你看起來好像有,實際上沒有啊!所以這一層要能認識,要能夠觀照得到,當然這需要時間、需要定力、需要用功,所以為什麼說戒定慧這三學,戒就是什麼?你的威儀,定就是什麼?你的心能不能安住在佛號上,慧是什麼呢?你聽經能不能契入,戒、定、慧,三學啊!離開一個都沒有辦法成就,這戒定慧三個成佛的手段,成了佛了要不要戒定慧呢?不用,還存有戒定慧就好像啊,船到岸了不肯下船,以為船就是岸,那就叫作顛倒啊,坐船嘛到了岸了不願意下來,以為船上的境界就是岸上的境界,那不一樣不相同,所以學佛你要從這個上面去下手去用功。好!我們看下一段第四段二十五頁的。四、疏鈔云:『故知念佛,菩薩之父,生育法身,乃至十地,始終不離念佛,何得初心自足,不願往生』。可見淨土法門,正契菩薩之機。所以你肯修你就是菩薩,很多人他都想到,都以為菩薩就是這個高高在上,像觀世音、大勢至,我們後面這兩位大菩薩,當然那個也是啊,你現在發心,你是不是菩薩呢?也是!菩薩叫覺有情。這覺有情的標準就很廣啊,小覺也算是覺有情,有一念想覺悟,這也是菩薩,所以不要想說這個菩薩是文殊、普賢啊、觀音、勢至啊、彌勒啊、地藏菩薩,這些才是菩薩,那如果正契菩薩之機,菩薩所修的那就不用傳來這裡了,為什麼?凡夫絕份啊,正是因為這個本為凡夫兼為聖人。但為常沒眾生不干大小乘也,所以這個菩薩之機,為什麼說它是菩薩之機?就是因為它是大乘,它不是小乘,大乘才叫菩薩,你願意幫助眾生,願意自己破迷開悟,這就是菩薩。那麼疏鈔裡面講到,故知念佛菩薩之父生育法身,所以念佛是菩薩之父,能夠生育法身,能夠使你本性的光明顯露出來,所以叫生育法身,這是拿父母做為比喻。那麼乃至十地,十地就是從圓教初地歡喜地一直到第十地法雲地,法雲,法雲地,始終不離念佛,這是華嚴經的裡面所說的。那麼蓮池大師是華嚴宗的子孫,他是華嚴宗的法脈下來的,是宗密貴公大師的法脈,華嚴宗的,所以呢他對於華嚴相當的清楚,他的疏鈔是用華嚴宗的十門開啟來做玄義的,所以我們可以知道他的底子是在華嚴。當然,後來的華嚴宗都跑去參禪去了,從宗密大師以後,就漸漸地轉向禪宗去了。那麼,到現在的華嚴,要見到真正學華嚴的也不多了,也不容易啊,都是拿華嚴經來辦活動,搞熱鬧,有,那麼也讓大眾跟華嚴結結緣,真正能講這個我們講的妄盡還源觀,還有法界觀,跟華嚴三聖圓融觀,那很少人能講了,不多了。所以現在華嚴宗也慢慢的變成學術了,變成知識了,甚至呢變成知見了。沒有辦法契入,很少很少人真的能夠修學這個杜順和尚所教的這個法界觀門,甚至六項十玄他都不清不楚,六項這是講這個虛空法界,同異種別成壞六項,不離這六項,十玄就是講一法俱十玄,乃至展開來有所謂的五對就是十意成百法見,任何隨舉一法都是如此,成重重無盡,這是心性之極致,你能不能契入,裡面呢非善非惡沒有沒有對待,沒有沒有得失沒有利害沒有高下,心徹底的清淨,這是華嚴一成十玄門,這華嚴宗的。那麼到現代能修的確實不多了。華嚴的法界觀門這個是杜順和尚,他是華嚴宗的第一代祖師,這法界觀門杜順和尚寫好了之後,丟到火裡面,他說如果這個東西符合華嚴的旨意的話,它絕對燒不壞,結果火堆裡面冒出華嚴菩薩,捧出他的法界觀門,他說完全符合華嚴旨意,他拿來一看,連那以前那個書簡,用繩子串起來,連那個繩子都沒有燒到,丟到這個火堆裡面去啊,以前的祖師是真正有功夫啊!真正大德啊!他說如果燒得壞,這個沒什麼稀奇的。現代人要著作權,怕人家侵犯他,怕人家跟他搶錢,怕人家把他的智慧給偷走了,杜順和尚智慧無盡你偷不完,就怕你想偷還偷不到,真的是真金不怕火煉啊!所以很多人寫了經典,上面加版權所有,翻印必究,那你侵犯釋迦牟尼佛的權利啊!經是佛說的啊!你侵損常住啊!你把這個常住物說是我的東西啊!釋迦牟尼佛不允許啊!他說我的法要流通啊!你能講法你能說法,你還把法據為己有,那來世是甚麼果報呢?你縱然講得再好,也都犯因果,那如果講得不如法呢?那當然就當然也有他不如法的果報啊,所以以前的祖師大德,他在著述,在寫經,沒有版權,就是希望大家能夠得真實利益啊!真正的契入啊,真正的了解啊。那麼這個華嚴十地始終不離念佛,何得初心自足不願往生,從初地到十地都不離念佛、念法、念僧,念這個三皈依,這個是發心啊!初發心,這個我們講的,一般人初發心怎麼能夠自以為滿足,不來念佛呢!連菩薩都念,何況凡夫,所以這個是真正我們現在講的內行人他才知道的。所以呢,有一些人,我就有碰過有聽過,他說他幹嘛學淨土,我是上根人,我學禪,沒有看過哪一個禪宗的祖師自己說自己是上根的,都是真正契入以後,人家說他是上根人,所以初心自足,一個凡夫怕念佛耽誤了他的功夫,就想說參禪,以為念佛很死板,結果呢?禪也參不透,佛也念不下去,那麼,這就是他不曉得這個淨土法門的殊勝,你看像中峰國師,這臨濟宗的祖師啊,參禪啊,也勸大家念佛。近代民國初年,虛雲老和尚也是禪宗啊,一個人兼五宗的祖師,禪宗有開五個宗派,雲門、法眼、曹洞、臨濟、溈仰,溈仰宗,一個人兼五宗,他也勸人家要念佛修行。北方禪宗大德醒元禪師,他也是念佛的,這個是在中國北方相當有名的一位禪師啊。乃至到台灣這裡,學唯識的,大家都知道,汐止彌勒內院,那個我們講的那位,慈航法師,唯識宗的真正有成就,也是念佛啊,也勸人家念佛啊,這都是真正內行的。再來看窺基大師,唯識宗的祖師啊,也念佛。天臺宗的,那是各個都求生淨土了。所以這念佛啊是真正非常重要的事情,不可以自以為是,或是不願意念,什麼時候自以為是呢?起煩惱的時候不願意念啊,就是自以為是。這是第四段。那麼再來看下一段,第五段,蓋此法門,乃彌陀住真實慧,從真實之際之所開化顯示。故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圓融具德,超情離見,舉體是事理無礙,事事無礙之一真法界,故不可思議也。這個是第五段,它說這念佛法門是阿彌陀佛住真實慧,真實的智慧。不像現代人住的是什麼?我執、我見。想出來的方法,現在有很多修學的方法,你看他掛著是佛教,你仔細看呢他跟戒定慧完全不相應。教你啊參禪,怎麼教呢?他教你打妄想,想這個是什麼道裡,你有什麼什麼體會,以前禪宗,「起心便錯,動念即乖」,還要想想這個是什麼道理?什麼義趣?早就落二、三啊,落到第二念、第三念去了,或是把小乘的拿來當大乘的來修,也說它是禪,當然那個也是禪,但是呢不是真正的禪宗啊。禪宗「忘言絕慮」啊,連忘言絕慮都還是生死啊,都還是顛倒啊,那何況是起心動念呢?你們要是去看看這個中峰禪師教人怎麼參禪,看看禪宗的大德教人怎麼參禪,你就知道了,你就清楚了,不叫你起一個念頭。早期是直接直指的,從宋朝以後,就參話頭,那話頭不是叫你參出意思來,那話頭是指你的念頭。起念就話頭,就用話頭,跟這個佛號一樣。但話頭有個反觀的能力,它可以讓你的心能夠反轉,不落在念頭上,就這麼參去,參到沒味道的時候,這個就是智慧要現前了。越是到越枯燥處,你就越有得力之始啊。所以現代說它是禪,參禪,那很難講啊,他是不是真正叫你不要起心動念啊,所以我們講的這個佛法啊,有它的難處,但是大家不要退心啊。退心了,煩惱還是在那裡啊,業障還是在那邊,不會因為你退心了,煩惱就沒有了,業障就空了,要是這樣子,釋迦牟尼佛就教我們退心這一件事就好了。所以不要怕佛法很難,起心動念伏不住,你不用管他伏得住伏不住,就一直念下去,自然就伏住了。你還去管他伏得住、伏不住?有沒有起來?有沒有滅去?那你已經在起心動念了,已經在分別執著了。所以呢這個法門是佛住真實慧,真實慧就是從真如本性所顯現出來的智慧。從真實之際所開化顯示,事實真相是怎麼樣,就怎麼說,所以叫「真實之際之所開化顯示」。真實之際就是事實真相,一切法皆是無生啊。無生無自性,煩惱性本來就是空的,本來就不實的,所以念佛可以一念頓超,馬上呢從凡夫超到菩薩,從地獄超生淨土,從真實之際之所開化顯示,所以呢故唯佛與佛能究竟。這個真實之際,誰契入了?只有佛才契入。所以等覺菩薩看這個如來果地上的境界,盡其神通,竭其智力,都沒有辦法想像得到,沒有辦法去了解,所以何況是一般的凡夫俗子啊,天天在自己煩惱裡面上上下下,一下煩惱,一下不煩惱,一下清涼,一下苦惱,他怎麼能了解呢?何況又貪著這個世間,貪著名聞利養,那是更不可能了解的。所以「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圓融具德,超情離見」,這是講阿彌陀佛的願海,願海是一乘的。一乘,就是平等普遍令眾生得度的,這叫一乘。願海,這是海是讚歎,形容他的願廣大如海,海又是水,所以呢眾生呢都能夠因其得到潤澤,所以呢取這個意思,這個佛的四十八願。那麼「六字洪名,圓融具德」這個話很多人都會講,哪裡圓融了?念佛的時候,誰都不理,看到人家在念佛,你跟他打招呼他也不理你,怎麼圓融呢?也不理人,看起來挺孤傲的,哪裡圓融啊?具德,動不動法師、和尚就罵人,哪裡具德了?口德就有缺啊,哪有具德啊?所以「六字洪名,圓融具德」,大家來佛門裡面,好像沒什麼感覺啊,到道場非常的嚴,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行,又非得坐在那裡一個小時,那也不能起來,哪裡圓融啊?真正要修學的道場,很多法師在帶,很多道場都是真正修學的,裡面呢法師都被人家罵不圓融,那具德就根本不必說了,看到他就討厭怎麼會具德啊。你進去他就教訓你啊,告訴你,「你不要講話,你要好好用功,眼睛不要亂看;喝水呢不能在佛堂喝,要到外面去;海青,穿海青要叉手、要放掌;眼睛要開三分目,只能看你前面人的後腦袋,合掌的時候要當胸,眼睛呢要看這個中指…」通通都給你難過啊,怎麼會圓融啊?念這個佛號,從早上念到晚,從佛七第一天念到最後一天,都是這句佛號,念到心裡面煩死了,都得不到清涼啊。那麼這是剛開始會這樣子,那實際上呢他確實是圓融具德,這可以斷除你的煩惱,不是我們世間人想的圓融,你那個是煩惱心在圓融啊,那是世故啊,世間意啊,情見啊,真正用功啊,如喪考妣啊,心不在焉啊,對於這個世間他都不攀緣啊。那麼用這個佛號就收盡自性一切的功德,叫圓融具德。「超情離見」這是一般凡夫想像不到。超情,情就是凡情;離見就是二乘的見解,凡夫的見解,甚至所謂的兩邊,有、無兩邊,這些見解,超情離見。所謂「舉體是事理無礙,事事無礙之一真法界,故不可思議也。」事跟理,事就是「事相」一切的事相、因果,都因理而成,「理」呢雖然無相無形,但是呢不能離事而別有,不能離開事相上,而另外獨存。就好像一間房子,它有它的設計圖,這設計圖就是「理」,那你照這個「理」去蓋起來,就是「事」,那離開設計圖沒有房子,離開房子沒有設計圖,叫「理事無礙」,相當的清楚,這叫理事無礙。那麼「事事無礙」呢,就是在「用」啊,裡面隨舉一物,事就是理,理就是事,這事相就是事相,事跟事沒有障礙,這間房子裡面的每樣東西,都是這間房子的,都是事相啊,那這房子是依什麼而成?依理而成啊,再更進一層,也沒有所謂事理無礙的這個合融啊。事就是理,理就是事,所以菩薩觀事即是觀理,這是華嚴法界觀啊,見事相上就是見理, 它的事事無礙觀一開頭就是這麼說的。見事相上就是見到理性,真如本性,所以叫事事無礙。前面這個「事」,是事相,事相上跟事相上沒有妨礙,因為事就是理,就是全體的真性。就像你夢中的境界全部都是心一樣,夢中隨舉一物都是心,現前隨舉一物也都是心,可是我們眾生就把它分成兩個,這就是眾生啊,苦惱的地方啊。所以這個「舉體是事理無礙,事事無礙之一真法界,故不可思議也。」一般要契入啊,不容易想像不到。但是你念佛一句洪名,就圓收如來的果德,你自己是凡夫,如來是無上正等正覺,你念他的名號,事跟事沒有障礙啊,他果覺全體直接收過來我們這裡啊,阿彌陀佛不會小氣啊,想說我無量劫來修行,你念個佛號,不到一秒鐘的時間就給你了,佛無盡啊,不會這麼小氣啊。這個是佛菩薩跟眾生心量不一樣的地方,所以你念這句佛號,你雖然是凡夫,你緣念如來的果覺就是事事無礙境界。事事無礙的光光互照啊,為什麼我們跟佛同一真性啊?你念佛,你這個心本來是佛,現在要念佛,如來本來是佛,現在已成佛,事事無礙啊。非但是這個如來跟如來沒有障礙,如來跟凡夫沒有障礙啊。如來就好像是太陽光,凡夫就好像蠟燭啊,光跟光沒有障礙啊,但太陽光強啊,燭光微弱啊,但是光是一樣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念佛的事事無礙,你念就是這樣的境界,不可思議。好,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