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眾生皆具如來智,同證菩提比丘尼
釋迦牟尼成就佛道後,在他的感召下,很多人跟他出家學佛修行,在他身邊逐漸形成了一個相當規模的僧團。為了規範出家人的言行,使僧人成為“人天師表”,即在行為舉止的各方面都成社會楷模,為各界人士作出良好榜樣,釋迦牟尼為比丘制定了戒淫、戒殺生、戒誑語、戒盜等一系列戒律【後來完整形成的比丘戒共有二百五十條】。一開始時,還規定不准女子加入僧團。佛陀作此規定,並非輕視或歧視女性,而是為了保持僧團中比丘們修行生活的寧靜,因情慾是人類僅次於食慾的生理需要,在一般情況下,兩性接觸之後,除非已具相當定力者,否則要完全控制情慾可沒那麼容易。佛陀教導女子說,一切眾生不論男女,從根本上說皆有如來佛性,女子為斷除煩惱、解脫生死,只要在家裡好好修行,也可像出家人一樣證得聖果。後來,釋迦牟尼的姨母摩訶波奢波提帶著五百女眷,剃光頭髮,披上袈裟,抱定寧死不回的決心前來追隨佛陀出家,釋迦牟尼的弟弟阿難陀又在旁一再勸說,佛陀出於無奈,在為她們規定了“八敬法”等特別的戒律後【後來完整形成的比丘尼戒共有三百四十八條】,勉強答應下來。摩訶波奢波提由釋迦牟尼為她授了三皈依,她由此成為印度佛教僧團中的第一個比丘尼。 “尼”,是古印度對女性的稱呼也。佛教傳入中國後,民間多把比丘尼稱為尼姑,比丘則稱為和尚。摩訶波奢波提活了一百幾十歲,在釋迦牟尼涅槃前三個月,因不忍看見佛陀涅槃,而先行涅槃。
儘管釋迦牟尼最終答應了女性也可出家的請求,但自古以來,在出家人的隊伍中,總體來說,男性的比例依然是大大高於女性,從修行達到的次第來看,大成就者也似乎成了男性的一統天下,你看羅漢堂中那有名有姓的五百羅漢,又有幾個乃是女的?就連慣常以女性形像出現在凡夫俗子眼前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據說當初在世時顯現的也是男身呢。
不過,你若因此看低了佛門女弟子的修行和功德,那也是絕對不公正的。尤在當今時代,你若常去寺廟裡走走的話,你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今日燒香拜佛的善男信女中,女性的比例大大高於男性!有一種說法,謂史料記載,舍利子只有比丘僧火化後才有,比丘尼則無。這種說法顯然與史實不符。雖然比丘尼火化後有捨利子燒出或顯現其他瑞相者確比較少,但比較少,決不等於無呀。
以下,是摘自《比丘尼傳》(梁·釋寶唱撰)、《續比丘尼傳》(民國·釋振華撰)及《青史》(藏族著名大譯師廓諾·迅魯伯[1392-1481 ] 著)等史籍中的幾則記載,最後一節《遼寧女居士,安祥得往生》,則引自索達吉堪布著的《密宗虹身成就略記》。
43.燒身遺舍利,銀甖盛二斗
南北朝時,蜀郡(在今四川省範圍)永康寺的惠曜尼姑,本姓周,西平人,很小出家,修道之心堅固不移,常發誓要燒身供養三寶。有人將此動向報告了刺史劉亮,劉刺史聽了這個消息,並不在意,隨口說了句:“誰活得不耐煩了,想尋死,讓她去!”
當地富紳趙虔恩的一個小妾王氏,聽說有個尼姑要燒身,就出錢搭了個塔,並叫人帶話給惠曜:正月十五夜裡,我和一批姐妹會將準備好的油布送到塔所來,供你燒身裝束用,一定成全你的大願。
劉刺史得到這一消息,見尼姑不是嘴上說說,要動真格的了,怕此事傳到上面對自己仕途有不利影響,就派人到永康寺宣布他的命令:若有哪個尼姑真的燒身而死,本官拿永康寺治罪!
在這種情況下,惠曜只好放棄了元宵之夜燒身供佛的決定。
王氏大為嗔怒,對惠曜說:“噢,我說麽,什麼燒身供佛,說說而已,還不是詐名詐利,故意把消息透露給刺史夫人!否則,夜半城內,誰知此事?”
惠曜答道:“少夫人不必橫生煩惱,燒身只關我事,關旁人何事?”於是她回寺後,斷絕一切糧食,只服香油。
至昇明元年(公元477年),惠曜渾身纏滿油布,於寺內空地燒身。大火燒至面部,她猶誦經不輟,並對寺內諸尼說:“收我遺骨,正得二升。”
大火滅後,果如其言。
未燒之前一個月,有個二十來歲的西域僧人,相貌端正,髀上生細軟黑毛,跑來對惠曜說:“我住波羅奈國,才來數日,聽說姐姐要捨身,所以特趕來以銀甖相送。”惠曜頂受銀甖後,未及相謝,僧人已匆匆辭去,追至門口,那僧已不知去向。
以此甖盛惠曜舍利子,不多不少,正好一甖,恰為二升。
44.五台法空尼,舍利千餘粒
唐代中期,有個名叫法空的尼姑,拜佛十分虔誠。
法空俗姓韓,宣州(在今安徽一帶)人,自幼崇信三寶,年紀很小時,就辭別親人,一路風餐雨宿,來到山西五台山西南一百餘里外的建安寺出了家。及成年後,在柢恆寺受了具足戒。
法空日日在寺院裡頌經拜佛,從早到晚,足不出戶,堪謂虔誠至極,尤對《法華經》懷有特別喜好,常讀不懈,幾乎成為她每日的必修課。就這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四五十年彈指過去了,在旁人眼裡,這個認認真真修了大半輩子的老比丘尼,道行肯定不淺了吧,有不少後起也跟著她一起念佛修佛。可法空自己心裡明白,念了幾十年《法華經》,道理上早就明明白白,背也背得出來了,可是經書中描述的種種景象,跟自己始終隔了一層,可見自己還沒實證啊。
她聽說五台山華嚴寺過去有個法號道超的僧人,曾在華嚴寺裡苦修二十多年,不出山門一步,臨終時出現種種殊勝瑞相,徑直往生到兜率天彌勒宮,彌勒佛對他說:你在人間,並沒作出多麼了不得的善事,全是憑藉文殊菩薩的願力,讓你來到這裡,我看你最好還是轉回人間吧,宏揚文殊菩薩的功德,接迎更多的有緣弟子同登天道。道超依言下了凡……他當年閉關修行的華嚴寺,至今猶屢屢顯靈……
法空決定到華嚴寺去,祈求文殊菩薩垂慈引接。法空有個嫡親妹妹,受她影響,不久前也出了家,法名立願,法空就把她妹妹也帶上了。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姐妹倆相偕上了五台山,遊了五山頂,最後往華嚴寺而來。在快到華嚴寺西北處三泉院前面的樹林裡,姐妹倆遇到一個老人,對法空說:“這個地方不錯,你就在這裡修行吧,以後肯定可以證果。”老人說完就不見了。法空還有話想問問老人,卻再也找不到老人的踪影。她相信這是菩薩來點化自己,胸中頓時湧起一股大悲心,眼淚象雨水一樣汩汩地流出來,惡業罪障,隨著淚水不斷流出,許久淚止,淨化後的身體體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輕明舒暢……法空於是就在這兒搭建起一座簡陋的草庵,精精業業,曉夕靡怠,在草庵里閉關修行。
元和八年(公元813年)二月十五日,法空把自己所有衣物、用具都送給了別人,然後把眾弟子叫到跟前,與之告別。弟子問她:“師父,您不是好好的麽,何出此言?”法空說:“我念了一輩子法華經,直到菩薩指引我到這兒來修行,才真正明白了妙法蓮花四字的真實含義。我馬上要往生淨土了,希望你們努力修行,不要空過。”言訖而逝,端坐如生。
眾人在林間空地壘起柴堆,將師父遺體荼毘。火盡煙滅,骨灰中收得舍利千餘粒,大家讚歎不已。四眾弟子各各分得,帶回供養。
45.衛藏息結女,苦修多成就
在前面《善言獅子僧,天降舍利雨》一節裡,已對十一、二世紀由印度來藏地弘法的大成就者當巴桑傑及所創立的息結派作過簡略介紹。當巴桑傑在藏地攝授弟子無數,許多弟子在修行上都很有成就,善言獅子瑪維僧格是他的再傳弟子中較有成就的一個。
盪巴桑傑五次來藏,主要活動於衛藏地區,最後一次,在定日住了二十一年。他的一個親近弟子絳秋生巴袞嘎(菩薩普慶),在他身邊學法修行多年,得其單傳,後來將師父平時對弟子的教導、開示撰集成《教語規則法類》三篇,成為息結派流傳後世的寶貴資料;絳秋生巴袞嘎還記下了他所知道的盪巴桑傑二十四個女弟子的事蹟,這對後人也具有十分珍貴的歷史價值。在一部以史料詳實豐富著稱的藏地佛教史著《青史》中,保存了關於這二十四個女弟子的記載。從中可以看出,盪巴桑傑的這些女弟子在修行上大都達到相當次第,臨終時不乏出現種種瑞相,火化後得舍利乃至佛像者不在少數。
以下是《青史》中的有關記載:
覺母桑傑:系希日地區的曲桑人氏。在信心的驅使下,她和八九個少女結伴來到盪巴座前求法,後去許多地方精修九年而得證悟。再遇盪巴時,盪巴知她死期將至,對絳秋生巴袞嘎說道:“袞嘎,今天在你附近有一遇著桑傑的人將死,那人你認識。”袞嘎問: “今天我認識的遇到桑傑的人豈不是只有您一個麼?”盪巴說:“不是我,是一位和我相似者。”不多時,果然是覺母桑傑死去了。荼毘時,虹光遍布諸方。
色準瑪(金尼):系夏瑪帕珠人。她對父親說:“我要到盪巴桑杰座前去求法。”父說:“不要去吧,我怕瑜伽者和女尼法規不相順吧。”她仍然去了,在盪巴座前求得了殊勝教授,勤修多年得以證悟。壽滿百歲而逝,圓寂時虹光佈滿虛空,荼毘時發現金剛薩垛像和許多舍利。
覺母倫穹:系那堆達得人。她在盪巴師徒二人座前求得教授,精進修行,獲得成就。盪巴逝世後,她仍住在朗柯。享壽八十一歲而逝世,荼毘時發現許多舍利。
覺母壩瑪(焰熾母):系梁堆人。作盪巴居的明妃,在盪巴座前求得教授,入山中如野獸般勤修三年而證悟。後來在梁堆的澤邦薩逝世,荼毘時發現許多舍利。
覺母日瑪:系章絨納區的姑娘,與人結婚後,方知丈夫是一兇惡的人,因此各自分離。她隨商人一行而來見盪巴,七年中求得教授而修,獲得證悟。死後安放屍體的靈堂,盪巴繞行多次,眾人為之很驚奇。荼毘時發現許多舍利。
覺母耶協江:系芒裕貢塘人。原是一位一百零一歲的大成就女仙的近伺女。她善巧上師供養法,尤對盪巴上師無比敬信,獲得證悟。後在貢塘逝世,現出聲、光、彩虹等許多瑞相。
覺母卻準:系那堆峨巴地方的婦女,為絳秋生巴袞嘎的明妃,因犯過三昧耶的過失,臨終時曾受痛苦。在二十四個覺母中她是最劣的一個。
覺母瑪傑:系那堆芒嘎人。向袞嘎求得教授而勤修,獲得成就。荼毘時發現金剛薩垛像和許多舍利。
覺母卻交(護法):系梁堆庫勒人。甘願捨棄許多財物,飲清泉修苦行十二年,得證悟。逝世時發現光明和許多舍利。
覺母卻吉:系雅卓柯勒人。結婚成家後子嗣、財物齊備,生活優裕,然而志向求法。去定日朗柯住了很久時間,盪巴逝世後兩年她也去世。荼毘時發現許多舍利。
覺母故漠:系那堆希日地區曲桑人氏,在朗柯住了十年而逝世。荼毘時發現許多舍利。
覺母拉漠:系堆隆日地方的婦女,離開鄉土去朗柯住了六年。盪巴逝世後她回家鄉住了三年,後又去定日住很久,直至逝世。臨終時發現虹彩光明。
覺母梁謨:系察絨地方人,生起敬信而去定日向盪巴求法修行,在朗柯住了十年。荼毘時發現有二面母像和許多虹光。
覺母旺秋江:系堆隆東庫人,去遊覽尼泊爾時和盪巴相見,在朗柯住了十一年而逝世。臨終時出現瑞相。
覺母多傑敬:系定日凍巴的婦女。對盪巴的教語生信後,在朗柯住了十五年,最後獲得息滅顛倒。逝世時先作了和合修法(如中陰合修)的準備。眾目共睹有一股光明作前導向北山峰頂逝去。經七日光團始消散,鄉民皆見此景象。
覺母朗喀色(虛空明):系前藏窩喀人。面色白淨,天資聰明,在盪巴近前住了六年,求得教授而修獲得成就。盪巴逝世後,她繼住四年,而後回前藏。享壽八十四歲,在北區逝世,荼毘時遺體完全成為捨利。
覺母卓勒:喜歡大法,推重大供食,擁有許多伺眷。盪巴接受她的禮供時,站起來說道:“嗨呀!難得!”她對盪巴生起敬信而獲加持。後離開一切眷屬一心專修,成為一位優良的女修士。
覺母澎謨:系彭裕地方人。與二位近侍女在朗柯住修,三人同時逝世,鄉境遍滿藥物異香,發生許多瑞相,一切人士嘆為稀有。
覺母傑烏瑪:系溫波地方人。善紡織,便役使,在定日住過多年,後在貢塘逝世。將她的屍體送上山後,發現成為一尊綠度母像。
覺母若勝瑪:系貢塘地方人。去定日前盪巴已預言她要來座前。後來生起證悟,獲得成就,斷離分別。最後在貢塘逝世。荼毘時,升起的一切燒煙全都變成光明。
覺母香穹瑪:系香區人氏。她到德區和盪巴相見,生起敬信而進入法門。在朗柯住了六年,盪巴逝世後,回香區安住。逝世後荼毘時發現許多舍利。
迅魯瑪:誕生在烏汝時區。伴父去商場時見到盪巴上師,生起敬信,自禁語言佯作啞女而精修。不久即逝世。臨終前盪巴說:“明天我們這兒將有一成就者逝世。”有人問:“是不是盪巴?”盪巴說:“不是我,而是有一位姑娘要去烏仗那。”第二天她無疾而終。
業瑪青巴母:系邦雪區的業瑪垛色人氏。是一位兒子、丈夫、財物都不缺少的婦人;更是一位具足信心、精進、勝解和悲心好施的人。死時全境普現虹光,荼毘時發現舍利。因此一切人士都嘆為稀有。
46.蕭山無為尼,欽賜心禪師
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朱世宗曾賜一尼姑“心禪師”之號。在中國歷史上,比丘尼能獲皇帝賜封者,恐怕不是很多的。
《續比丘尼傳》裡記載了這位尼姑的生平事蹟,惜比較簡單。此尼名無為,蕭山來氏女,自幼食素念佛,誓不嫁人。二十歲剃髮出家,搭茅屋而居,專修淨土。三十歲起遊歷各處,參究佛法。所到之處,若遇到患重病者,隨便拿一樣東西,加持之後,令患者煎湯服之,無不立竿見影。嘉靖年間,宮廷中傳染病流行,太醫束手無策,皇帝甚感焦慮,朝廷裡也有人聽到關於這位尼姑的傳聞,建議把她請到宮中來治病。世宗帝向來喜好神仙老道之術,也想看看這位尼姑的本事,就讓人把無為請來了。此尼果然神通廣大,當場令患病的宮女不治而愈。世宗大喜,親賜無為“心禪師”之號,因無為不願滯留宮中,皇帝派人將她極隆重地送歸故廬。
有一天傍晚,來了個僧人要求投宿。無為從來不讓男僧在自己的尼庵里過夜,推之卻之,請僧人另尋寶剎,僧人則從佛法的戒律上講了一番道理,一直說得無為無話可說,不能不留,於是答應讓他在禪床上權且坐上一夜。天濛濛亮,無為一覺睡醒,發現禪房裡早已沒有人影,方知來者乃是神僧也。她便把弟子叫來,口占一偈:
六十四年活計,
得個菩提三昧,
今朝撒手歸西,
依然明月滿地。
言訖,無疾而終。弟子將她遺體火化,得舍利一團。在冠山為她建了靈塔。
47.揚州信道尼,三顆大捨利
巍巍禪師,含辛茹苦。
志篤樂邦,精誠孔聚。
感佛金容,光森樑柱。
滿月墮懷,瑞相斯睹。
厲行綺歲,慶快暮年。
悟徹心土,去若安禪。
體輕如蛻,火迸祥煙。
舍利不壞,至固極堅。
信為道源,惟功德母。
三草二木,以生以茂。
法雨既沾,隨根普受。
七覺花開,八支果阜。
無上不育,難長菩提。
有信斯就,如取如攜。
諸佛薩海,心想能齊。
是心是佛,心作有稽。
敢告後來,以師為法。
精誠既遒,罔怠以怯。
功不唐捐,熏修淨業。
能見實相,超塵點劫。
上面四十句四字文,是九華松月上人為一位民國七年去世的老比丘尼撰寫的碑銘。
老比丘尼俗姓張,法號信道,江都(在今揚州)人,生於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嫁給同邑闢公為側室,生三子,其中一子即後來頗有名氣的金山青權禪師。信道青年喪夫,誓不再嫁,從此專心念佛,精進修行。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在揚州福興庵依心誠禪師剃度出家,當時年已七十五歲了。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在揚州福緣寺受了具足戒。
夜半修行時,曾見白色光柱從空而下直投於懷,如醍醐灌頂、妙不可言,自此脫胎換骨、眠食輕安。
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六月二十八日,於福興庵無疾而終,享年八十三。其子青權禪師主持了母親的喪儀,以荼毘法火焚其屍,只見火焰騰空,祥光四溢。大火滅後,收拾靈骨,得舍利三枚,光潤活潑,姿態如生。
48.萬緣都放下,念佛是真心
清末民初,南通大悲庵里有個大悟尼師,修行精進,樂於助人,在當地有點小名氣。
大悟尼師俗姓袁,南通人,生於清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幼時父母將她許配給邵家,尚未嫁,其夫就病故了。她決心不再嫁人,二十多歲時,跑到縣西大悲庵里要求剃髮出家。男家的親戚長輩,千方百計加以阻撓,她不為所迫,最終得遂其願。
出家後,她力任苦行,為寺院尼眾汲水、舂米、砍柴、煮飯等等,什麼活兒都乾。修行上則極刻苦,晨鐘暮鼓,一心念佛,從不懈怠。常對人說,佛法之大,法門無數,唯淨土為契機,拜經坐香,乃是幫助消除業障的手段,使你容易成就淨業。她漸漸有點名氣後,見寺庵多年未修,里外荒敗,便募集資材,將殿堂、佛像修葺一新,還開闢了一個很大的菜園,所獲菜蔬,助供來寺清修的尼俗兩眾。見人不管有什麼困難,都盡力幫助。
晚年,自覺目力不濟,就急急去了一趟普陀山、九華山,見種種瑞相,生大歡喜,也了卻了自己多年的一樁心願。
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二月,她身染微恙,便取紙筆寫下一首偈語:
世間萬緣都放下,唯有念佛是真心。
一念超出娑婆苦,貪嗔癡愛都除盡。
寸絲不掛光明台,參透法身脫苦輪。
得滿極樂清淨願,再入娑婆度眾生。
二月十八日,她對弟子說:“我已看見佛菩薩來接引了。”言訖,安然坐化,享年七十三。
二十八日,遺體火化,得舍利子五粒。
49.安慶富紳女,舍利嘆稀有
清同治七年(公元1867年),安慶(在今安徽)富紳方習公生了個女兒。此女自小與眾不同,對佛法僧三寶懷有一種天生的崇敬心,九歲,即投本城靜室庵出家為尼,法號德成,二十五歲,受了具足戒。
德成進入佛門後,一生精進修行,晝夜翹勤,寒暑無間,數十年如一日。早年,她專頌《金剛經》;中年,以修習《華嚴經》、《法華經》等大乘經典為主;晚年,則一心念佛。雖出生富裕人家,而生活節儉,持戒嚴謹,和藹待人。
此尼好作隨喜功德,尤倡佛法捐款辦學,帶頭辦起了蓮社佛堂,每日率一班女眾念佛,還常邀法師、居士來演說佛法佛理。安慶一隅,乃長江邊上的一個小地方,信佛、修佛的人本來並不多,因著她數十年孜孜不倦的努力,當地佛法由衰而興,實在是件不簡單的事。
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春,德成在靜室中閉關二十一日,專誠念佛,在淨境中見到“我悲常寂”四字,並聞佛菩薩呼其名,告訴她往生時日。出關後,即囑眾人為她預辦後事。
至六月,德成尼果然如期圓寂,世壽六十五。荼毘後,獲舍利數粒,形狀長圓各異,其中有一粒,長約半寸,五色璀璨,觀者皆嘆為稀有。
50.遼寧女居士,安祥得往生
包玉珍女居士,是遼寧省丹東市人,因身體不好,晚年長期臥病在床。
偶遇佳緣,得到色達五明佛學院院長、寧瑪派法王晉美彭措上師的密法傳承和甘露丸等加持品,並皈依為三寶弟子。她皈依佛門的時間雖不長,但對佛法很有信心,尤對法王晉美彭措上師信心堅固,儘管身體不好,每天堅持誦經念咒。
1996年5月,包玉珍病重,她的家屬特地從東北趕到青藏高原上的色達,請求法王晉美彭措上師和門措上師為她念經加持,又請學院的幾位大活佛和僧眾念經加持並迴向,家中子女同時為她大量放生。經佛法如此加被,她的病痛明顯減輕。
1997年7月的一天,包玉珍對子女說:“再過一個月,我要走了。”一個月後,她果然安祥自在地往生了,時年七十六歲。
包玉珍去世後八小時,頂門猶熱,這是往生淨域的兆頭。三天后,遺體火化,骨灰中得舍利子一百餘顆。後家人又請法王及僧眾念經加持迴向,並在家中放生多次,結果,她的骨灰也大多變為捨利花。在場眾人和她的子女都親眼見到這些奇異而殊勝的景象,無不對佛法生起更大的信心。
~內容轉載自~萬世佛香 佛骨舍利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