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3日 星期三

空大本如來藏

 




【楞嚴經白話直解 卷三】   (精彩節錄)


七大本如來藏 ─  空大本如來藏

悟顯法師 講述


阿難。空性無形。因色顯發。如室羅城去河遙處。諸剎利種。及婆羅門。毗舍。首陀。兼頗羅墮。旃陀羅等。新立安居。鑿井求水。出土一尺。於中則有一尺虛空。如是乃至出土一丈。中間還得一丈虛空。虛空淺深。隨出多少。

此空為當因土所出。因鑿所有。無因自生。

阿難。若復此空無因自生。未鑿土前。何不無礙。唯見大地。迥無通達。

若因土出。則土出時。應見空入。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若無出入。則應空土元無異因。無異則同。則土出時。空何不出。

若因鑿出。則鑿出空。應非出土。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見空。

汝更審諦。諦審諦觀。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地移。如是虛空。因何所出。鑿空虛實。不相為用。非和非合。不應虛空無從自出。

若此虛空性圓周遍。本不動搖。當知現前地水火風。均名五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阿難。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來藏。當觀虛空為出為入。為非出入。

汝全不知如來藏中。性覺真空。性空真覺。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阿難。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虛空。亦復如是。圓滿十方。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佛一開始就講「空性無形。因色顯發。」色空是相對的,「如室羅城去河遙遠。」佛說:室羅城距離河遙遠,城中有「諸剎利種。及婆羅門。毗舍。首陀。兼頗羅墮。旃陀羅等。」城中住著,有「剎利種」,翻作中文叫王種,也叫田主。「婆羅門」叫做淨志,也叫淨行,是他們以前的修道人。「毗舍」是商賈。「首陀」翻作中文是農夫,就是耕田者。「頗羅墮」,此云利根,為六藝百工之輩。「旃陀羅」翻作中文,叫做屠者,是做殺生之業的。「新立安居。鑿井求水。」因為這些人要住城中,蓋了房子,但距離河遙遠。村子裡面要有水,所以要鑿井。「出土一尺。則有一尺的虛空。」鑿井時你往下挖土,出土一尺,你就見到一尺的虛空。「如此乃至出土一丈。中間還得一丈虛空。」

「虛空淺深。隨出多少。」你看到這空的淺深,是隨你所挖出來的土多少而定。那佛就問:這虛空從哪來?「此空為當因土所出。」還是「因鑿所有。」還是「無因自生。」因為空性是無形的,因色而顯發,而將色移開,這裡就有虛空存在。佛就問:虛空到底從哪來?

「阿難。若復此空無因自生。」所謂「無因自生」就是說它自然就有了,「未鑿土前。何不無礙。」你還沒向下鑿土的時候,這裡就有個空了,應該見到大地是空蕩蕩,是通達沒有障礙的。「唯見大地。迥無通達。」那為什麼會有土質的障礙?

「若因土出。則土出時。應見空入。」如果此虛空是因土出而有,那土出的時候應該見到虛空進去,空進到你土出的地方。「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如果土先挖出來,沒有虛空進入的話,你就不能說虛空是因土而出,「若無出入。則應空土元無異因。」如果沒有出入,那空土應該一樣,「元無異因」是說它們兩個性質是相同的,既然相同,就沒有出入的問題,有出有入,那它才有對待,因為色空是相對的。那你既然說色空沒有出入,那就是元無異因。「無異則同。則土出時。空何不出。」既沒有差異,土挖出來的時候,虛空應該也挖掉,虛空挖掉以後,井裡面那是什麼樣的情況?因為沒有辦法把虛空挖掉。

有些人他就會轉計,說是因鑿這個動作。佛說「若因鑿出。則鑿出空。應非出土。」那你在鑿的時候應該出空,而不應該把土挖出來。所以不能說從鑿而出。為防止你斷滅見,又說,若「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見空。」如果說虛空不從鑿而出的話,那你在鑿出土的時候應該見不到有空。

所以說,「汝更審諦。諦審諦觀。」你再仔細觀察,「鑿從人手隨方運轉。」鑿是人手在那裡鑿,隨著你的動作而運行。「土因地移。」土因為你把它挖出來,移到別的地方去。「如是虛空。因何所出。」這虛空到底是怎麼來的?「鑿空虛實。不相為用。」鑿是你實際現在在做的事,空是虛通的,這二者是不相干的,所以說「鑿空虛實」,空是虛的,鑿是實的。「不相為用」是說兩個本來就不相關。不能說是鑿跟虛空和合而有,那不可能,所以說「非和非合」,但是又「不應虛空無從自出。」也不是說會無因而生虛空。「若此虛空性圓周遍。本不動搖。」當知空性周遍圓滿,本不動搖。「當知現前地水火風。均名五大。」現前的地水火風是色法,加上虛空,這兩個加起來,均名五大,就是我們講的相分。「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皆是如來藏性,不生不滅。

佛說:「阿難。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來藏。」「當觀虛空為出為入。為非出入。」佛告訴阿難應當觀察虛空,實際上四大是同一性。所以說隨入一個,都能見性。前面講的你要是不懂,那你從虛空這裡來觀察,也能契入。所以「汝全不知如來藏中。性覺真空。性空真覺。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這空性即是真覺,真覺即是虛空,空之與覺,皆性皆真,所以叫「性空真覺,性覺真空」,這兩個沒有辦法分開。「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阿難。如一井空。空生一井。」一井之空,空在井中。

「十方虛空。亦復如是。」虛空性也隨如來藏遍滿十方。所以說「圓滿十方。寧有方所。」只是「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其實都是以識心妄想,所以產生分別計度,惑為因緣或是自然。在這因緣自然當中你計著為實有,所以計名字相、相續相等等的,所以說「但有言說。都無實義。」所謂「都無實義」,就是你見不了性。你在那裡分別計度是因緣還是自然。「但有言說」,就是指在思量分別計度,打妄想,都沒有辦法見性。

憨山大師這裡講:「空是色之體,故假鑿井以發明之。」就藉由鑿井這事情來為我們顯示。「虛空融貫大地,但見色礙而不見空。」一般都只見到色有質礙,卻沒有去注意到空。「因鑿井而出空,則知虛空無處不遍矣,故曰喻如虛空遍至一切色非色處。」虛空遍至一切色與非色之處。

今觀鑿井之空不因土出、不因鑿出、又非無因;所以若了此虛空性圓周遍,則知現前地、水、火、風均名五大,性真圓融本是如來藏性,皆是循業發現。

所以此虛空并前四大皆是八識的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