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1日 星期一

風大本如來藏

 



【楞嚴經白話直解 卷三】   (精彩節錄)


七大本如來藏 ─  風大本如來藏

悟顯法師 講述


阿難。風性無體。動靜不常。汝常整衣入於大眾。僧伽梨角動及傍人。則有微風拂彼人面。此風為復出袈裟角。發於虛空。生彼人面。阿難。此風若復出袈裟角。汝乃披風。其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有藏風地。若生虛空。汝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若無風時。虛空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虛空。名為虛空。云何風出。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面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汝審諦觀。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風自誰方鼓動來此。風空性隔。非和非合。不應風性無從自有。汝宛不知如來藏中。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阿難。如汝一人微動服衣。有微風出。遍法界拂。滿國土生。周遍世間。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這是講風。

「風性無體。動靜不常。」風性沒有一個實體,一下有一下沒有,它會吹動。

「汝常整衣入於大眾。」僧伽梨名為雜碎衣,有二十五條,每條各四長一短,四塊長的布,一塊短的布,拼起來有二十五條,僧伽梨就是大衣。「僧伽梨角動及傍人。則有微風拂彼人面。」你在整衣的時候,穿的衣服,會產生出風,拂及他人臉上。

佛問阿難:這風是出自於袈裟?還是發於虛空?還是生彼人面?如果此風出於袈裟,「汝乃披風。其衣飛搖。應離汝體。」那你在穿衣服的時候,這衣服就会自然飛離你的身體。佛說:我今說法,會中垂衣,你看我的衣,風何所在?

如果說風是從僧伽梨而出的話,「出袈裟角。」這「角」就是衣角。若風從袈裟的衣角出來的話,「風何所在。不應衣中有藏風地。」那你看風在我的衣哪裡?這袈裟不應該有藏風的處所。

「若生虛空。汝衣不動。何因無拂。」如果生於虛空,你這個衣不動的時候,何因無拂,什麼叫「何因無拂」?意思就是:為什麼沒有風在吹拂?若說風生於虛空的話,風應該是常吹,你的衣放在那裡的時候,為什麼它沒有飄動,所以說「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若無風時。虛空就滅。」那沒有風的時候,虛空不就滅了嗎?因為它兩個是一體的,沒有風就沒有空,沒有空就沒有風。「滅風可見。」我們可以知道風停止時的樣子,「滅空何狀。」虛空消滅是什麼樣的一個狀態?所以下面講:「若有生滅。不名虛空。」因為虛空它不是一個實體的,不會隨著風起而生,風滅而滅。「名為虛空。云何風出。」既然說是虛空,虛空是什麼?是空蕩蕩的。風是動靜不常,一下有一下無,一下動一下靜。既然叫做虛空,云何風出,因為這兩個是性質不一樣的東西,虛空是空的,風是動搖的,一個是空的,一個是動搖的,兩個不同性質,所以說「云何風出。」怎麼會有風從虛空而出,所以不從空生。

「若風自生被拂之面。」什麼叫「被拂之面。」就是從那個人的臉來的,這衣服你在穿的時候產生風,風如果是從對方臉而來,這風應該倒過來吹著你的臉,衣應該是倒過來吹拂在我們臉上,「自汝整衣。云何倒拂。」你整衣服的時候,風怎麼沒有拂在你臉上,為什麼衣是拂在他人的臉上?所以說既「從彼面生。當應拂汝。汝自整衣。云何倒拂。」為什麼從他人臉上所生之風,反過來還吹在他的臉上,這樣說明方向你應該就知道了。

他說「汝審諦觀。整衣在汝。面屬彼人。」是你在整衣,臉是別人的臉,所以叫「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虛空寂然不動,所以不可能出風。

「風自誰方鼓動來此。」風跟空,其性相互隔礙,一個是動搖的,一個是空的,所以不可能和合,非和非合,「不應風性無從自有。」你又不能說這風是無因而生,「汝宛不知如來藏中。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淨本然。周遍法界。」你要是認為風是無因而生的話,那你拂衣的時候也不一定出風,不拂衣的時候反而有大風,因為你說無因生,無因生就把因果給破壞掉了,若是無因生,它就會自然亂出,那也會自然而滅。

「如汝一人微動服衣。有微風出。遍法界拂。滿國土生。」所以地水火風都是真性,清淨本然,周遍法界。有些地方是出不了風的,像真空的狀態它是出不了,這就是一個因果,就像你在水中要求火,你沒有辦法生火,我說的是一般的火,當然你水中生火也是可以,因為它能相容,水底就有火山,所以水下也能生火,但是一般的火是沒有辦法的,那水有沒有火性?有。如果水沒有火性,那在水就不會熱了,也就沒有岩漿了,所以是可以的,它是能夠相容的,但是也有它的因果存在。

「清淨本然。周遍法界。」「一人微動服衣。有微風出。遍法界拂。滿國土生。周遍世間。寧有方所。」這是講風性常在,皆性皆真,主要是要講這樣子,不離因果,不離因緣所生。那真的是因緣所生嗎?實際上當體即空,它不從因緣而生,但是也不是無因亂出。世間的事實真相,就是《楞嚴經》講的這樣子,但是世間搞不清楚,它不知道這只是「循業發現。」說「循業發現」就講得很好,循眾生的業,眾生在這個地方,他對業的認知,他感得的報,就是這樣子來產生的。那「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世間人對這些都搞不懂。

祖師講:風體難言,借整衣有風,拂彼人面,來為我們辨別什麼叫「性空」,這也是如來辯才非常厲害的一個地方。因為整僧伽梨,有微風吹拂到別人的臉上,佛就問阿難:這風是出於袈裟?還是發於虛空?還是生彼人面?如果是出於袈裟,那你在搭衣的時候,衣應該飛走,因為它有風,你沒有辦法穿,所以又說「豈我衣中有藏風地耶?」我的衣服當中怎麼會有藏風之處呢?如果生於虛空,空性常住而風亦常生,「滅風可見。滅空何狀。」如果風滅,我們能知道,那虛空是不可能滅的,若有生滅,即非虛空,所以說不從虛空而生。

如果這風自生被拂之面,既從彼面而生,則當拂汝。從別人的臉上生出來,應該是倒吹過來在你的臉上,云何彼人倒拂耶?怎麼會說從他臉上生出來的風反過來吹在他自己臉上,釋迦牟尼佛辯才相當地厲害,用這解釋來讓我們知道風性無體,既不從因緣而生,也不從自然而生,實際上清淨本然,周遍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