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報恩禪師
隨州大洪山報恩禪師,衛之黎陽劉氏子,世皆碩儒。師未冠舉方略,擢上第。後 厭塵境,請于朝,乞謝簪紱為僧。上從其請,遂游心祖道。至投子未久,即悟心要。 子曰:「汝再來人也。宜自護持。」辭謁諸名宿,皆蒙印可。丞相韓公縝請開法於西 京少林。未幾,大洪革律為禪,詔師居之。上堂:「五五二十五。案山雷,主山雨。 明眼衲僧,莫教錯舉。」僧問:「九鼎澄波即不問,為祥為瑞事如何?」師曰:「古 今不墜。」曰:「這箇且拈放一邊,向上還有事也無?」師曰:「太無厭生。」曰: 「作家宗師。」師曰:「也不消得。」上堂:「如斯話會,誰是知音?直饒向一句下 ,,千眼頓開,端的有幾箇是迷逢達磨!諸人要識達磨祖師麼?」乃舉手作掜勢,曰 :「達磨鼻孔在少林手裡,若放開去,也從教此土西天,說黃道黑,欺胡謾漢。若不 放過,不消一掜。有人要與祖師作主,便請出來與少林相見,還有麼?」良久,曰「 果然。」上堂,拈起拄杖曰:「昔日德山臨濟,信手拈來,便能坐斷十方,壁立千仞 。直得冰河焰起,枯木花芳。諸人若也善能橫擔豎夯,遍問諸方;苟或不然,少林倒 行此令去也。」擊禪牀一下。僧問:「一箭一群即不問,一箭一箇事如何?」師曰: 「中也。」曰:「還端的也無?」師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曰:「恁麼則石 鞏猶在。」師曰:「非但一箇兩箇。」曰:「好事不如無。」師曰:「穿却了也。」 問:「三玄三要即不問,五位君臣事若何?」師曰:「非公境界。」曰:「恁麼則石 人拊掌,木女呵呵。」師曰:「杓卜聽虛聲,熟睡饒譫語。」曰:「若不上來伸此問 ,焉能得見少林機?」師曰:「放過即不可。」隨後便打。 上堂,橫按拄杖曰:「便與麼休去,巳落二三。更若忉忉,終成異見。既到這裡 ,又不可弓折箭盡去也。且衲僧家遠則能照,近則能明。」乃拈起拄杖曰:「穿却德 山鼻孔,換却臨濟眼睛,掀翻大海,撥轉虛空,且道三千里外,誰是知音?於斯明得 ,大似杲日照天。苟或未明,不免雲騰致雨。」卓一下。問:「祖師西來,九年面壁 ,最後一句,請師舉唱。」師曰:「面黑眼睛白。」師嘗設百問,以問學者。其略曰 :「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忘,為甚麼一稱南無佛,罪滅河沙劫?」又作此&C7-313C ;相,曰:「森羅萬象,總在其中。具眼禪人,試請甄別。」上堂,拈拄杖曰:「看? I看!大地雪漫漫,春來特地寒。靈峰與少室,料掉不相干。休論佛意祖意,謾謂言? 搎y端,鐵牛放去無蹤跡,明月蘆花君自看。」卓拄杖,下座。 師素與無盡居士張公商英友善,無盡嘗以書問三教大要。曰:「清涼疏第三卷, 西域邪見,不出四見,此方儒道,亦不出此四見。如莊老計自然為因,能生萬物,即 是邪因。易曰:太極生兩儀,太極為因,亦是邪因。若謂一陰一陽之謂道,能生萬物 ,亦是邪因。若計一為虛無,則是無因。今疑老子自然與西天外道自然不同。何以言 之?老子曰: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無欲則常,有徼則已,入其道矣。 謂之邪因,豈有說乎?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神也者,妙萬物而 為言,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今乃破陰陽變易之道為邪因,撥去不測之神, 豈有說乎?望紙後批示,以斷疑網故也。」 師答曰:「西域外道宗多途,要其會歸,不出有無四見而已。謂有見、無見、亦 有亦無見、非有非無見也。蓋不即一心為道,則道非我有,故名外道。不即諸法是心 ,則法隨見異,故名邪見。如謂之有,有則有無。如謂之無,無則無有。有無則有見 競生,無有則無見斯起。若亦有亦無見,非有非無見,亦猶是也。夫不能離諸見,則 無以明自心。無以明自心,則不能知正道矣。故經云,言詞所說法,小智妄分別。不 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又曰,有見即為垢,此則未為見。遠離於諸見,如是乃見佛 。以此論之,邪正異途,正由見悟殊致故也。故清涼以莊老計道法自然,鄍芵U物。 易謂太極生兩儀,一陰一陽之謂道。以自然太極為因,一陰一陽為道,能生萬物,則 是邪因。計一為虛無,則是無因。嘗試論之,夫三界唯心,萬緣一致,心生故法生, 心滅故法滅。推而廣之,彌綸萬有而非有,統而會之,究竟寂滅而非無。非無亦非非 無,非有亦非非有。四執既亡,百非斯遣。則自然因緣,皆為戲論,虛無真實,俱是 假名矣。至若謂太極陰陽,能生萬物。常無常有,斯為眾妙之門。陰陽不測,是謂無 方之神。雖聖人設教,示悟多方。然既異一心,寧非四見。何以明之?蓋虛無為道, 道則是無。」 「若自然,若太極,若一陰一陽為道,道則是有。常無常有,則是亦無亦有。陰 陽不測,則是非有非無。先儒或謂妙萬物謂之神,則非物,物物則亦是無。故西天諸 大論師,皆以心外有法為外道,萬法唯心為正宗。蓋以心為宗,則諸見自亡。言雖或 異,未足以為異也。心外有法,則諸見競生。言雖或同,未足以為同也。雖然,儒道 聖人,固非不知之,乃存而不論耳。良以未即明指一心,為萬法之宗,雖或言之,猶 不論也。如西天外道,皆大權菩薩示化之所施為。橫生諸見,曲盡異端,以明佛法是 為正道。此其所以為聖人之道,順逆皆宗,非思議之所能知矣。故古人有言,緣昔真 宗未至,孔子且以繫心;今知理有所歸,不應猶執權教。然知權之為權,未必知權也 。知權之為實,斯知權矣。是亦周孔老莊設教立言之本意,一大事因緣之所成始、所 成終也。然則三教一心,同途異轍。究竟道宗,本無言說。非維摩大士,孰能知此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