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跟大家分析一下什麼是正念,什麼是邪念?一般人都把念佛當作是一種善念,善惡的善,但是祖師大德告訴我們,這念佛算是正念。那麼正念跟邪念怎麼分別?邪念就是落於有無當中,有善、有惡、有有、有無,落在對待當中,所以達摩祖師講:「造善造惡俱是輪迴。」唯有無求無著才是正念,所以你念佛不著有、不著無,那就是正念。這個「正」就是與真如佛性相應,才稱之為「正」,那如果與你的妄心相應的話,那就屬於邪、不正,所以正念跟邪念是這樣子來分別的。
我們在生活當中,在用功的時候,要提起正念,這正念不是善念,也不能起惡念,所以教你念佛、教你參禪、教你持咒。念佛的時候,心不落於有,有的話那就有所著、有所執,所以念佛的時候,心不住有相當中,這「有相」就是世間,世間的善惡啊,那稱之為「有相」;念佛的時候不著於空、不著無,空則無際啊,就如同外道一樣都是二乘斷滅,所以念佛的時候,心靈靈不昧不起妄想,所以稱之為「正念」。那麼你在用功的時候,你就能夠知道,你現在是處在正念的狀態,還是在起邪念、起世間意;你在生活上,你是正念分明,還是邪念分明,那就很清楚。所以看你對一切境界的時候,你心著不著?如果著,那就不是屬於正念;如果不著,那就是正念。所以為什麼祖師大德教學人,你們用功的時候,這個佛號要常常提起來,提得起來,它就屬於正念,你不落於世間、不落於二乘,不著有、不著無,不住生死、不住涅槃,那才是真正的寂滅。所以這個方法非常地好,尤其是念佛的方法,特別適合現代人的根器,因為叫你直下反觀,明心見性,那個真的是非帝王將相所能為啊!即使是法海禪師,法海禪師你們應該都曉得,他也是經過苦修才開悟的。法海禪師他的父親是唐朝的丞相,位居宰府,非常高的官,他自己又是翰林,唐朝的翰林跟明清時代的翰林不一樣,唐朝的翰林基本上就是內相的位子,而宰相是屬於外相,翰林是內相,也就是說他可以補宰相的位子,但是他放下,跑去出家,在溈山靈祐禪師的座下修行用功,有大成就。所以明心見性這一椿事情,非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而且是馬上做到,因此釋迦牟尼佛才開方便法門,這個方便就是「淨土宗」,你不要再搞其他的方便了,沒有別的方便,只有念佛這一門,可以幫助你在這一生當中了脫生死、在這一生當中明心見性,尤其是在現代,你的佛號、正念要把持得住,像五祖弘忍大師講的一樣,他的《最上乘論》裡面說的:「守本真心,常住不滅。」啊!你在日用平常當中守住真心,真心是什麼?就是正念,心不著相就是正念,在淨宗用一句佛號的方式,念到你煩惱脫落,自得心開啊!〈圓通章〉講的:「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我們今天把正念跟邪念給你分析清楚,你就知道怎麼來用功、怎麼樣來修行會有成就。什麼樣的念頭當捨、什麼樣的念頭當把持住,那麼用到後來,連這個正念你都能捨卻,這正念對邪來說是正,但是你煩惱破了以後、煩惱斷了以後,那這個正念也沒有了,就是古德講的:「復本心源。究竟清淨。」到究竟清淨的時候,也無正也無邪,心境如如啊,裡面沒有善、沒有惡,沒有是、沒有非,沒有生死、沒有涅槃,確實像偈頌中講的:「生死涅槃等空華。」那你真的是沒有罣礙了。「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那在這個三界當中、在十方法界當中,你就得大自在了,你不會被生活苦惱、不會被人事苦惱、不會被因果所拘束住,那個時候真的就是因果怕和尚,因果你說了算,這是有大成就的,你真的有成就要還債不要還債;不還債,冤親債主也拿你不得,就像金碧峯禪師講的:「有人要拿金碧峯。猶如鐵鍊鎖虛空。虛空若能鎖得住。再來捉我金碧峯。」因果想要套住你,讓你在三界當中出不去,可是你心如虛空,也無虛空之量,那他也奈何你不得,所以只有成佛才真正得自在,沒有成佛,得個禪定、墮在二乘,這些都不是真正得大自在啊,那你要成佛,只有用佛法才能成,在佛法當中我們修學淨土法門,用這個方法來成佛。
你要知道這成佛的好處,每個人都希望自由自在,可是你現在的自由,不是真正的,你現在的不自在,也不是真的,如夢幻泡影,那你不要在意、不要執著,一心安住在正念之上,一心一意用功、一心一意修行,那真的就像張拙秀才講的:「隨順世緣無罣礙。生死涅槃等空華。」到了這樣的境界,你就真正「放大光明無有邊。度脫眾生亦無限。」這是真正解脫的境界,那我希望每一個學佛人、每一個同修你都能得到,但是你方法要用正確,能夠分別什麼是正念、什麼是邪念。造善造惡都是邪念,二乘外道也是邪念,唯有大乘佛法是正念,應當安住、應當依止。那麼在所有的念頭當中,佛號是正念,無論你起了什麼善念、惡念都是邪,造善造惡都是邪啊,所以不起一念,那方為正念,念佛它是一個方便,念到後來,他就真的不起一念了,這不起一念不是沒有念,是沒有邪念、不著相,所以你要能夠搞得清楚,不然有的學禪的,他也會批評淨土宗說這個念佛還是有念,其實他誤解了、誤會了;參禪這個話頭,也是一念啊,只是這一念如同大船過河一樣,到後來你都要捨卻,念佛亦復如是。所以希望大家能夠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