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1日 星期三

大乘妙法蓮華經 方便品二-9



妙法蓮華經今解

方便品第二

第九講

請掀開《妙法蓮華經》,看第六十六頁,經文第四行:
「彩畫作佛像。百福莊嚴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乃至童子戲。若草木及筆。或以指爪甲。而畫作佛像。如是諸人等。漸漸積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但化諸菩薩。度脫無量眾。」
這個是接著前面的,講的造像都是種善根福德因緣,都能作為成佛的遠因。如果明了心性,一一無非皆是菩提妙行,所以這樣道理你就能貫通得起來。或是你彩畫用手畫,前面是泥塑木雕,這裡是手畫佛像,手畫如來的百福莊嚴相。自己畫,或是請人畫,這些皆已成佛道。按照戒經上講,造像,要聽清楚,造佛像,不可以造半身,造佛像就是要按照經典上所教的來造。不是拍照,拍照有時候為了取景方便,讓佛像看起來更莊嚴,這個像有比較淺的景深,看起來更能攝受眾生,所以這個就方便善巧,不是褻瀆,這就另當別論。但是造佛的形像,一定是要全身的像。所以你看現在有些藝術品,它是半個佛頭,那個是錯誤的。那是當時候,我們中國受到列強侵略,他帶不走整尊的,把佛的手砍走了,把佛的頭砍走,這個都有罪業。所以你不要把一個佛的頭部,當作是藝術品,當作是佛像,那個是不行的。如果家裡有這些,要趕快把它處理好。因為佛的像,它這裡講,要百福莊嚴,全身的像,經典裡面都有講到。所以講的造像,是製造的造,不是拍照的照。教你製造佛像,或是站,或是坐,都是要全身的,不可以造半身,不可以製造半身的佛像,這個要清楚。不是拍照,拍照是攝影,有時候為了使畫面更能感動眾生,這個又例外,這個另當別論,這個道理要懂。因為以前沒有所謂的數位相機,或是數位攝影機等等的……那在製造佛像的時候,他是製造全身的。那現在有了數位相機,或是攝影的技術,那你要知道,它所要表達的是希望眾生能看到這個佛像,更能夠攝受。不是褻瀆佛像,這個要清楚。看戒、看經,不要死在戒條底下。下面講的:
「乃至童子戲。若草木及筆。或以指爪甲。而畫作佛像。」小孩子在玩、在遊戲,用草或是樹枝、或是用筆、或是用手指頭,指爪甲而畫作佛像。那麼如是諸人等,漸漸能積功德,又能夠具足大悲心,這些人都已種了成佛的種子。你畫佛像,你的心會慈悲,心會柔軟,這個都是造像的功德。在《造像功德經》裡面講的,造像有十四種功德。那麼詳細的,你可以去看《造像功德經》。道證法師畫的這幅像,就是按照這個佛經上所畫的,所以非常地如法,也是非常地恭敬虔誠,他也確實念佛往生淨土,這個是令人值得佩服的事情。
所以造像一定有他的福報,也能利益一切眾生,最後功德一定能還歸自身。所以能夠在佛門裡面修福、蓋廟、蓋寺院,這個都功不唐捐。蓋寺院,你不要想說,這個寺廟,錢埋在地底下。這是不會住持道場的人講的,不會帶道場的人講的。重點是這個寺廟蓋了要能夠如法,不是場子的問題,是裡面住持以及這些監院、首座的問題,在領導的問題。所以一間道場它之所以有功德,是因為它如法,所以包括前面講的蓋廟,包括這裡講的造像,都有它的功德,佛說這些人皆已成佛道。這個已成佛,我們用天台宗講的「六即佛」。理即佛,眾生本來就都是如來,那現在見佛的像,聞佛的名字,就算是名字即佛。你如果能漸漸積功德,就像這裡講漸漸積功德,你就能夠起觀行,證相似,證分證,證究竟。所以都是如來,所以說皆已成佛道。下面講的:「但化諸菩薩。度脫無量眾。」這裡講的造像能夠度化這些大眾,包括能夠幫助菩薩,幫助無量的眾生,都跟佛結緣,跟佛結法緣。那你自身也功德無量,必然三業清淨,你的臉相,你的身形也會莊嚴,這是必然的,你造佛像。那麼這一段我們先講到這裡。再來看下面:
「若人於塔廟。寶像及畫像。以華香旛蓋。敬心而供養。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或有人禮拜。或復但合掌。乃至舉一手。或復小低頭。以此供養像。漸見無量佛。自成無上道。廣度無數眾。入無餘涅槃。如薪盡火滅。」
這裡是講於塔廟當中,若人於塔廟,看到佛的寶像及畫像,以華香旛蓋,來敬心供佛,恭敬心至誠來供佛。或請人作樂,擊鼓吹角貝,「角」是長角,「貝」是貝螺,來歌讚佛德,以音樂來供佛。或是簫笛琴箜篌,箜篌是大型的管弦樂器,很大型的,中國古代的一種弦樂器。乃至用琵琶,或是鐃、銅、鈸,「鈸」是銅做的。「鐃」跟「鈸」非常地像,形狀是中間是凹陷進去,旁邊是平的。這個你們上去網絡上查,應該就很清楚了。下面講的:「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以這些絲竹、管弦來奏樂供佛。「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就是包括你唱讚,唱「讚佛偈」,唱「三寶讚」等等的,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縱然你不會全部,甚至只是用念的,都是為成佛種下不思議的種子。那麼這裡講的:「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心散亂,也沒有收攝,沒有至誠恭敬,你以一花供養於畫像,那麼因為他散亂心,所以功德不大,但是漸見無數佛。每一尊佛,他都如此,會有人禮拜,見佛禮拜,或復合掌,乃至一舉手,跟佛打個招呼,經過寺廟門口,手那麼一舉,雖然很輕浮、很隨便,但是一舉手,「或是小低頭」,或是給佛點個頭,「以此供養像,漸見無量佛,自成無上道,廣度無數眾」這是講的這些人,在佛門裡面只要見到佛像,都有無量的功德。他慢慢地他會懂得要學佛,懂得要來修行。所以,少善根力,皆成菩提佛種,你也要以善方便廣度眾生。所以為什麼我們會傳三皈,傳三皈是讓你註冊學佛,但是我們只是辦理註冊,上課你還是得自己來報到,為什麼呢?還是要求要吃素食,還是要吃素。佛說:不吃素的非佛弟子。這是釋迦牟尼佛講的,教主的規定,我不能改佛制,我不能違背佛說,我們只是給你辦理個註冊,讓你受三皈,跟佛結個緣。
佛教不能因為要結緣,就去變質;不能因為要接眾,就去把佛法戒律破壞,那你這叫自毀其宗。你不能為了讓居士可以跟佛結緣,你要跟他化緣,要他的錢,你就對他隨意開緣,對他胡說八道。只想要他歡喜,只想要能把他的錢放到功德箱裡面,你以為這樣是在修福,這不是的,你自己是在造罪業。所以,佛法還是有它的正傳,不可破壞,不可以用結緣、利益眾生、幫助眾生這幾個字來為所欲為,這個要清楚。你想說你希望眾生來受戒,那眾生他說他沒辦法吃素,若要吃素他不能受,不能受就不要受啦,無所謂。為什麼?因為是他的發心,受戒不是勉強,也不能用戒律去遷就眾生,這樣就是改戒,你是毀壞佛戒,你的果報一定在三塗,我講三塗是很客氣了,你去看看戒經上怎麼講?釋迦牟尼佛對於這些毀戒的,去更改戒律的,罵得很嚴重。戒律只有佛能制,你不可以改,也不可以去曲解,或是讓眾生對於戒律產生誤解,或是做起來有絲毫地偏頗,你不可以使用這種模糊的方式,用模糊,讓眾生對於這條戒、行持感到模糊,你這個都是無解作師,罪報非常地重。你是在斷眾生的善根,造無邊的罪業,所以,佛門講的接眾,是讓他來學佛,不是把佛教這些戒律都破壞掉,也不是把佛法、道場的規矩都破壞掉,也不是把經典亂講,這個都不叫接眾,這個叫破壞佛教,你接不到任何眾生的。所以像你們來受三皈,我會方便傳三皈依給你,但是你還是要按照佛經上講的去做,講的要吃素,講的要受戒,你才是真佛弟子。不然你只是辦一個註冊,但是上課那一天沒有去,沒有去報到,那就不能算是入學啊。那看你哪一天想要到佛門來入學,那你就真正自己轉過來,縱然吃素有困難,你還是要往這個方向去努力。人生要有目標啊,不是只有賺錢、不是只有養家。人生要有目標,要有道德的目標,要有修行的目標,不可以只有財富目標,或是家庭的和樂而已,自己人生要有道德的目標。所以還沒做到的,自己要去做,都是要往佛門裡面,往佛陀制的戒上去努力,制的這些教誨去努力,往佛教裡面來,不要離開佛教。你背離佛經,就是離開佛教,所以這裡講到的,要跟大家提醒,不要想說:看看能不能到佛門裡面找個法師,問他一些東西看可不可以開緣。你這樣子是在毀壞正法,毀壞佛陀的教誡。你自己心裡都知道,不行吃肉,不行殺生,你不用再來問,也沒有三淨肉給你吃,這世間沒有一塊肉是清淨的。小乘講的「觀身不淨」,你先觀自己的身,自己的身九孔常流不淨物,那難道畜生的身,它的九孔難道是清淨的嗎?畜生的果報比人還差,更是不淨,那你還想要吃畜生的肉,所以世間沒有肉是清淨的,所以釋迦牟尼佛在《楞伽經》講的:世間沒有三淨肉,沒有一塊肉是清淨的。所以你要知道,連小乘,你用小乘的「九想觀」,小乘的「不淨觀」你去觀察,你就知道,世間沒有一塊肉是清淨的。所以三淨肉根本就沒有,也不能吃。所以佛制一定是不能吃肉的,你不要自己信心動搖,對佛經你搞不清楚。你不用講梁武帝,梁武帝也是佛教他的,他自己都在佛前發願,他是依經典發願他要吃素,不是他自己個人獨創,包括整個印度,其實都是素食,印度是素食。他們吃素的人口比我們台灣還要多,他們把素食列為高尚的飲食,只有旃陀羅種姓,就是他們講的那種社會低層人士,或是做一些不淨業的,他才去吃葷腥。甚至在印度裡面,有很多省份是不吃蛋奶的,不吃奶蛋的,那更不用說吃肉了?他們省長是規定的,不可以吃,幼稚園也不可以吃奶蛋。有的社區,你如果吃肉,他法院可以強制執行叫你搬家。因為他們這個社區都是素食的,不希望聞到葷腥的味道,不願意聞二手葷腥味,覺得很臭,他叫你搬家。現在的印度如此,古代那是更嚴格,何況佛陀時代。所以,佛陀時代那時候修行人都是吃素的。因為婆羅門他是高級種姓,他們不管是不是佛教,印度本地的宗教信仰,他就認為,你吃葷腥,身上的臭味會得罪天神,所以絕對不可以吃,這一生的果報不好,來生的果報也不好。所以普遍印度的人,他都知道。像我們精舍最近知道有一家蛋糕店,它是印度人開的,它裡面就是沒有奶蛋,那就可想而知啦,我們講的是事實。釋迦牟尼佛是提倡素食的,也是素食推廣的先驅,所以一定要聽佛的教誡,其他的都是邪說。跟佛講的不一樣,教你吃葷腥,說吃葷腥叫開緣,這個都是波旬說。我說你傳戒,你是羅剎戒師,這個已經替你美化了。
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講的,你只要教人吃肉,你根本就是魔王,在〈清淨明誨章〉第六卷半末後,就是〈耳根圓通章〉結束以後,開啟了〈清淨明誨章〉裡面,第二決定清淨明誨裡面,教你一定要斷殺生,要斷吃肉。不然你縱然學佛,你有什麼辯才,縱得心開,佛說都是大羅剎。他制比丘不踏生草,尚且連草都不敢傷害,怎麼會去取諸眾生血肉充食啊。所以一定要知道,這個是在幫你們做一個複習,所以不要想說人家給你開什麼緣,那個都是胡說八道。釋迦牟尼佛不會開緣去傷害眾生,這個就是佛心。釋迦牟尼翻做中文,就是能仁,慈悲,有智慧,有慈悲,心呢,清淨無染,所以,按佛的名號你就知道,釋迦牟尼佛絕對提倡素食,因為肉食是不慈悲的行為,這個要清楚。再看下面:
「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前面講的,這個或是舉手,或是小低頭,慢慢地「漸見無量佛。自成無上道。廣度無數眾。」這些人,都能夠成佛,能入無餘涅槃,而且是究竟成佛。「如薪盡火滅」,「薪」就是柴薪, 柴薪被火燒了以後,這個柴薪也沒有了,火也滅掉了。這個薪盡火滅,就是比喻圓滿成佛,而且不會退轉。佛的果位它是不會退轉的。《楞嚴經》上講的:「如木成灰。不重為木」,就是這裡講的薪盡火滅的意思。這一段經文講的:「若人散亂心」,這一句經文很有名。心散亂入於塔廟當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都種成佛的遠因,大家應該還記得樵夫的那個公案,他過去生無量劫前,被老虎追,稱了一聲南無佛,這一生遇到釋迦牟尼佛,在佛法中出家,成就阿羅漢果,乃至後生逐漸修行,皆能成佛。所以,《法華經》講的一點都沒有錯。再看:
「於諸過去佛。在世或滅度。若有聞是法。皆已成佛道。」
在於過去佛的時候,不管佛在或佛滅度,如果有人聽聞大乘,聽聞《法華經》,這些人皆已成佛道,都種下成佛的種子。所以為什麼說《法華經》你一定要來聽,功德無量。因為《華嚴經》講:「食少金剛。決定不消。」這《法華經》,你聽了以後,你種了金剛種子,種了一乘佛知見地,這個一乘知見,你現在雖然不懂,但是它記錄在你的阿賴耶識裡面,絕對不會消除,因為它就是阿賴耶識裡面的覺分,覺悟的這一邊。覺是有體的,依本覺,依於真如。不覺,它是無體的,雖然說也依真如而起,所謂:譬如虛空華,依空而有相,但是呢畢竟是虛空華,你要曉得。這《圓覺經》上講的:「一切諸眾生。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立。猶如虛空華。依空而有相。」昨天講到這個小乘,認為無明是無始的,它的無始是找不到個開始,還認為是有無明。我們大乘講的無始無明,是說這無明本空,但是呢,我們大乘的知道無明是依什麼而來,小乘不知道。所以它說無始找不到,那你認定的這個無始,就會變成無因,你不知道無明從哪來,所以你斷不了無明。大乘的知道這無明是從哪來的,它不光知道無明是空的、是虛妄的,它也知道無明從哪裡來。就是《圓覺經》講的:「一切諸眾生。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立。」也就是依於真如,而有虛妄的這個無明。就像虛空的華,你眼睛錯亂了,看到虛空有華。那這虛空華是依哪來的呢?依哪而顯現的?依虛空而顯現的。再舉一個比喻,就像你作夢,夢境是依著你的心而顯現的,但是夢境是虛幻的,這夢境就比喻作「無明」。相有體空,這個道理就很清楚了,大乘法不是小乘。你學小乘你也不曉得這個無明到底怎麼來,所以大乘絕對不會建立在小乘之上。佛告訴我們沒有小乘,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這個是補充之前在講經的時候,這是沒有完全講清楚的。讓你們大家在這一會,都能清楚。好,再看:
「未來諸世尊。其數無有量。是諸如來等。亦方便說法。」
未來諸佛也是方便說法,這前面已經講過了。下面講:
「一切諸如來。以無量方便。度脫諸眾生。入佛無漏智。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
所以一切諸如來是以善巧、無量方便度脫眾生,能夠入佛無漏智。「無漏智」就是一切種智,前面講過一切種智。若有聞法者,聽聞一乘法者,無一不成佛。所以你聽聞《法華經》必定成佛,你來這裡聽《法華》,就是直接接受釋迦牟尼佛給你授記,必定成佛。後面《法華經》也有講到,凡是聽聞《法華經》,世尊都給你授記,將來必定成佛。你啊功不唐捐,不會白聽這一會。所以每一會都是千載難逢。《法華經》每一會都是千載難逢,那你要把握這個,能夠結無上法緣的機會。真的每一會都千載難逢。要不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大乘,我們眾生都在迷惑顛倒。你看後面的經文,你就會清楚了。下面:
「諸佛本誓願。我所行佛道。普欲令眾生。亦同得此道。」
不光釋迦牟尼佛的誓願如是,前面講:「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自證無上道。」大乘平等法,絕對不會以小乘來教化:「乃至於一人。我則墮慳貪。此事為不可。」所以佛絕對不會用小乘教化,乃至一個眾生,不然佛則墮於慳貪之中。釋迦牟尼佛是大施主,絕對不做慳貪的事情。那你也要做大施主,把正法流傳出去,讓大家都能聽聞一乘了義。你可以使用電子郵件去分享,在這個社群網站去分享,然後介紹大家都來學習一乘了義,使正法久住,使佛日增輝,使法輪常轉。這個是跟佛同心同願,你必然得十方諸佛加持,龍天善神擁護,一切順遂,真的是如此。有人講說,學佛能逢凶化吉,其實學佛根本不逢凶,所以也沒有所謂化吉之事,叫六時吉祥。學佛,特別是學一乘了義,它是六時吉祥,這是事實,所以他根本不逢凶。這世間人,臨時抱佛腳,那才逢凶化吉嘛。
學佛人平常就是學佛,沒有所謂逢兇之事,你真的學,業障懺掉了,根本不逢兇,所以一定要明信佛語。下面講的:
「未來世諸佛。雖說百千億。無數諸法門。其實為一乘。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
這一段很重要,它說未來世諸佛雖然說百千億無數的法門,其實只是說一乘而已,所以我們講的不管你學經教,不管你是專修,還是廣學,學的是大乘實相,我們是依著《法華經》來教你的,不是自己創的,是諸佛如來教給我們的,所以他說雖說百千億無數諸法門,也就是告訴大眾,三藏十二部裡面所說的其實就是一乘佛法,沒有別的,這一乘佛法就是實相,「諸法實相」這四個字,讓你了達諸法即是實相,這個就是一乘了義,所以未來世諸佛都是說一乘了義的。諸佛是兩足尊—福慧二足,理事二足,境智二足。境智一如,所以就境智二足,境即是智,智即是境,乃至一切對待能所悉皆圓融,所以名為二足尊,他遠離一切對待之法。善能入於對待之法,所以他能夠興種種無量的差別,教化眾生,是真正是二足尊,不是只有遠離,他還能入,所以叫能出能入,這個真的是諸佛如來。「知法常無性」,知道一切法當體即空,叫知法常無性。無性之法呢,它不是屬於斷滅,所以必有緣起之用,所以說「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
一切眾生本性皆是無性,所以說無明本空,無明的實性即是佛性,佛性體即是本空,所以叫無明本空,無明實性即是佛性,幻化空身即是法身,法身它有緣起實德的作用。眾生現在在迷,他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他有性空之智是本具的,但是須假一乘的熏修才能夠顯現,所以說「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眾生的這個佛性怎麼開發呢?要用一乘佛法來開發,這個性就像講的木頭裡面具有火性,所以你遇火它會燃燒。你看像真空裡面,真空裡面它這個裡面就沒有火的狀態,遇火它就燒不了,所以木頭它有火性,佛法講的性就是它裡面具有這樣的一個性質。
眾生身中具有佛性,所以遇到一乘佛法,熏習一乘佛法必然能夠成佛,所以說「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要把眾生本具的佛種使它發芽,必然要用一乘佛法,就像你要使種子發芽,一定要有陽光、空氣跟水,要用對方法,你不要用錯方法,修錯方法,用人天乘、用《弟子規》這個絕對是不對的,世尊講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你要成佛,必然是用一乘,所以世尊絕對不打虛誑語,包括未來世諸佛亦復如是,所以如佛此說,名為佛說,跟這裡講得一模一樣的是佛說;不如此說,教你從別的路子走的,不用學一乘,先學小乘、人天乘,這個就是波旬說法,必然使你墮愛見坑,失菩提路,很嚴重的問題,讓你墮落在這個世間當中輪迴。下面再看:
「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於道場知已。導師方便說。」
一切法,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本就住於法性之位當中,所以叫是法住法位,這法位其實就是我們講的真如自性,所以也稱為法位。一切相所謂不動本處,能至十方,不壞本相而能和融,叫做「是法住法位」,所以世間相常住於法性之中,也就是諸法即是我們的真如本性所顯現的,所以叫世間相常住。常住,不管它生滅,因為有些人會講說,世間相是生滅的,不管你生滅,生起或是滅去,它都是常住於佛性之中。你要知道,就像你夢境,一個夢境過一個夢境,這個夢境滅了,另外一個夢境生了,不管它怎麼生滅,都是你的心所現,所以叫「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這個因為時間關係,我這樣講你就很明白了,道理就很清楚,這裡很多講經的人,學教的人,轉都轉不出來,他想說世間相怎麼會常住?世間相是生滅,《楞嚴經》講:「當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這一句經文就可以解釋這裡「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所以世間相常住,住法性之中。而法性呢,即是眾生性;法位即是眾生之本位,所以心不生滅故,一切相皆不生滅。所謂「一微空故眾微空,眾微空故一微空,一微空中含眾微,眾微空中含一微。」一微塵即是空性,眾微亦是空性,其性都本空,所以能夠互融無礙,交參無礙,這個道理很深,你必須要有修行才能體會,現在只是知道個道理,這「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你於一乘道場,能夠了知如來出世只是為了講諸法實相,你就知道其他的諸法都是方便說,二乘、三乘都是方便說,所以叫「於道場知已。導師方便說。」你在道場知道這個實相的道理之後,你就曉得十方佛土中只有一乘法,其他二乘、三乘都是方便說,這樣道理就很清楚,這一句經文,我看很多講經學教的轉不過來,因為他不解大乘實相。你看憨山大師,你看祖師在講都沒問題,所以不管生滅去來,皆如來藏,都是真心。《楞嚴經》講的:當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於真如自性,求於去來,迷悟生死,是不可得的。所以說跟你講是法住法位,法位就法性之位,世間相是常住,常住就是講的「唯心所現」。都是心所現,心真常故,一切相皆真常,不管生滅變化都是真常的。就像水,水能夠遇火它就變化成蒸氣,遇冷就變化成冰,就是這樣循環,但是它的水性就是不變。一切相它會隨緣變化,但是它的本性仍舊是佛性,所以說世間相常住,常住者即是佛性,世間相即是常住,這道理就很清楚,怕你看到文字,搞不清楚。「於道場知已。導師方便說。」有人這裡就錯解,解成說世間相常住是導師方便說,這個就依文解義,三世佛冤,有些講經的法師,很有名氣的法師,在這裡全部都掉到坑裡面去,轉不出來。憨山大師講的,於佛法一乘法的道場,你能夠了知佛性之理,你就知道這些其他的都是方便說,所謂「自餘諸方便。皆是佛威神。」其他的這些方便都是佛威神,方便說而已。好,再來看:
「天人所供養。現在十方佛。其數如恆沙。出現於世間。安穩眾生故。亦說如是法。知第一寂滅。以方便力故。雖示種種道。其實為佛乘。知眾生諸行。深心之所念。過去所習業。欲性精進力。及諸根利鈍。以種種因緣。譬喻亦言辭。隨應方便說。」
這裡講的天人所供養的現在十方佛,因為佛堪受人天供養,現在十方諸佛,其數如恆河沙,這是重頌前面的長行。出現在這個世間為了使眾生能得安穩之法,安穩之法即是了達諸法不生不滅,名為安穩。不是有房子住就安穩,現在人有房子住還不一定安穩,心還是不安。知道諸法不生不滅,名為安穩眾生。所以亦說如是法,也是說一乘。「知第一寂滅」,所謂第一寂滅,此寂滅即是真如佛性,所以真如佛性不妨能夠現相,相生相滅,變化無窮,無論怎麼變化皆是寂滅,《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裡面講的:「隨緣妙用無方德。」它能隨緣起作用,所以知第一寂滅。「以方便力故。雖示種種道。其實為佛乘。」不管講什麼,其實都是講佛乘,講一乘了義。「知眾生諸行。深心之所念。」他知道眾生的這些行為,深心所念,過去所習業以及欲性精進力,這個眾生到底是他過去做什麼?以及他過去曾與什麼佛結過緣?在佛法中修何行?以及他的好樂。欲性精進力,乃至這個眾生的諸根利鈍,不光一眾生,他能知道一切眾生,佛皆能知。所以能夠「以種種因緣,譬喻亦言辭。」譬喻言辭來隨應方便說,目的要接引他學一乘佛法,所以你看三世諸佛都是這樣用心,這樣救度眾生,是費盡了很大的心力,你現在如果還在學小乘,還在學這些人天法,你要趕快回頭,不要辜負諸佛如來。能學一乘名報佛恩,你要懂得能夠回報世尊以及十方諸佛對你的恩德,這世間你要懂得要放下、邪見要放下、那些偶像崇拜要放下,要懂得要學一乘了義。下面看:
「今我亦如是。安穩眾生故。以種種法門。宣示於佛道。」
所以釋迦牟尼佛亦復如是,為了使眾生得安穩,能夠永脫輪迴,能夠悟佛知見,能夠入佛知見,所以以種種法門宣示於佛道。你看到其他的《法華經》之外的這些經典,其實都是要會歸一乘,所謂「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正是此義。講的這些二乘、三乘也是依一乘而說,所以是先有一乘,才有二乘,先有大乘才有小乘。講的小乘,目的是接引你來一乘。再告訴你實話,佛法中只有一乘,沒有小乘,一乘才是究竟的。就像長者,後面的這個長者一樣,雖然教他小孩除糞,雖然教他小孩管理家業,目的他是要他承繼家業,其他的都是方便而已。所以我們自己要會看經,要懂得世尊的用心良苦。再來看下面:
「舍利佛當知。我以佛眼觀。見六道眾生。貧窮無福慧。入生死險道。相續苦不斷。深著於五欲。如犛牛愛尾。以貪愛自蔽。盲瞑無所見。不求大勢佛。及與斷苦法。深入諸邪見。以苦欲捨苦。為是眾生故。而起大悲心。」
這個是釋迦牟尼佛講他當初成佛的時候,他叫舍利佛當知,叫著我們大眾,應當要知道。他說我以佛眼觀,見到六道的眾生,貧窮沒有福慧。佛門講的貧窮不是講說你銀行沒錢,你沒有房,不是,他講的是你沒有福報,沒有智慧,所以要知道佛門講的貧窮是講的沒有福慧,所以稱為貧窮。福報不夠、智慧不夠,所以入於生死險道,整天幹著這些生死業,還以為這個就是人生,你人生就是生死;你學佛以後,人生就是無生,就是成佛,你的人生不能充滿著生死,不能充滿著艱險,要懂得要學佛。這裡講的眾生沒有福報、沒有智慧,入於生死險道,所以在裡面相續地受苦,曾不間斷,叫「相續苦不斷」。「深著於五欲」貪著於五欲六塵當中,如同犛牛,犛牛大概是在三千公尺以上的這個高原,三千公尺,甚至到三千六百公尺以上的高原,牠生活在那邊。就如同犛牛一樣很貪愛自己的尾巴「如犛牛愛尾」。「以貪愛自蔽」用貪愛來矇蔽自己。就像我勸很多人,你要來道場,要學佛,他就很多理由,我要帶小孩,我要去哪裡……其實都是自己的貪愛在自蔽;叫她要吃素,她說我婆婆會煮給我吃,沒辦法,其實是她自己貪愛吃葷腥,以這個貪愛來搪塞我,你搪塞我沒有用,因為殺生造業的是妳,我勸妳是希望妳不要受殺生的業報,妳不願意做,我這裡沒有損害,我不會受到任何損害,因為我不會去殺生吃肉,我勸妳,妳自己就要趕快要能夠發願自己願意轉,不可以用搪塞我的方式,妳這是用貪愛在障蔽妳自己,在催眠自己。自己會給自己催眠,怎麼催眠呢?每個人都有貪愛,用貪愛心在催眠,就像教你們有些人要放下《弟子規》,他就說:「唉呀!這放下那就不用孝順了。」這就是他貪愛在障蔽他的道心,在障蔽他的道眼。不要以為學《弟子規》就等於孝順,古代很多人都學這些孝道,很多都不孝的。還有要搞清楚,不要講得好像佛門沒有學《弟子規》就等於佛教徒都不孝,你乾脆說釋迦牟尼佛不孝好了,他也沒學過,你這是在謗佛啊!用著佛的福報,你還敢謗佛,你恩將仇報,嘴巴還說著要知恩報恩,要報佛恩,都是幹著在壞佛的事情。你真的報佛恩,就把你世間意放下,把你貪愛放下,不要用貪愛障蔽自己。所以教你要放下,你就起種種貪愛來障蔽自己;教你要放下這些散亂,你就說我沒看新聞,我怎麼做生意,我沒有跟這些人這麼樣子染著,我怎麼有辦法,這就是用貪愛在障蔽自己,這叫以貪愛自蔽。以此類推,你看到很多人找很多理由,找很多藉口,其實就是用貪愛在障蔽自己而且自己還不知道,還覺得你看我這次應付得過場面,我下了台了。實際上還是那句老話,我勸你學佛,你不學,對我來說沒有損害。你不願意吃素,不願意放下你的貪愛,最後這個東西一定是給你帶來無量苦惱,對我來說也是沒有損害,我是發大悲心,希望你不要受苦受難,佛也是這樣子發,我們也是如是發,你受菩薩戒也如是發心,如是勸導一切眾生,不要以貪愛自蔽。所以以貪愛自蔽就會「盲瞑無所見」,盲瞑就昏鈍,看不清楚啊,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叫你學佛也不願意學,所以就會去搞鬼神附身,問問看我這樣做好不好,抽個籤,這個拜個什麼王爺啊!什麼天神……等等的。所以不求大勢佛,不知道佛的威神,不願意求佛,不願意學佛,覺得學佛還限制太多,你看我也不受限制,那個鬼神也幫我,這個就是「盲瞑無所見」。他幫你的只是增長你的痛苦而已,就像給你打嗎啡一樣,增加你的痛苦而已。所以你不求佛,你也沒有想要捨棄痛苦,不求大勢佛,及與斷苦法,還起種種邪見,撥無因果,還說哪有什麼因果,他也沒看到,那個是心太粗了,體會不到,不知道因果在你一舉一動當中,在你起心動念當中,都處處在發生。所以這些人不求大勢佛,不願意學佛,不知道如來真正能幫他,不知道佛教真正能幫他,這一乘了義真正能幫他,也不願意有斷苦之法,不願意求斷苦法。所以深入諸邪見,前面講的這個五利使,五鈍使,深入邪見,五利使就是包括了種種的邪見。那麼起邪見以後,以苦欲捨苦,就像你們現在看到的很多新聞或是專家就告訴你,你只要好好讀書,你將來就有錢,將來就快樂;來我這裡,你只要信我的,他就可以給你帶來快樂……等等的,都是一些非因計因,這叫以苦欲捨苦。「非因計因」─不是這個因,他認為是這個因,他不講因果的。讓你造作種種的業,很簡單的,就像很多人認為發愁的時候就喝酒,這就以苦欲捨苦,他覺得說喝酒就他就會感覺到心情舒暢,什麼都放開了,連自己倒在地上,也認為自己是站著,3D變成2D,他還以為他是清醒的,這以苦欲捨苦,世間人用種種的方式在麻痺自己,不想學佛,不願意放下煩惱。佛說「為是眾生故。而起大悲心。」看到這些可憐的眾生,佛發慈悲心,慈悲教化。那麼再看下面:
「我始坐道場。觀樹亦經行。於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
釋迦牟尼佛初成佛的時候,這裡你就可以感覺到佛的用心,這一品鳩摩羅什大師翻譯得非常好,就好像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你仔細看就會有這個感覺。釋迦牟尼佛講:我始坐道場,觀樹經行。在菩提樹下起觀、在那裡行道,這經行不是在那裡走,是在那裡行道,打坐也可以算是行道,經行就是行道的意思。你要說佛有在那裡繞著樹走,這個我們是沒有看到經典上有這麼說,知道說他是打坐,同樣的打坐也算是行道,這「經行」是講的行道的意思,你要說佛也有在那裡經行,其實也是可以,因為已經成就了,這個都無所謂。經典上我們看到的,他在菩提樹下作觀,在那裡行道,所以名為經行。「於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在三七日當中,三七就是二十一天思惟如是事,也就是《華嚴經》講完以後,有見到三七說《華嚴》,諸佛如來隨緣示現,有的見到三七,有的見到四七,有的說如來一年說《華嚴》,這個裡面隨著每個人眾生因緣不同,所見不同,這就不用特別去細究,因為時間相是虛妄的,如來早就打破了。眾生隨緣而見,就像智者大師在如來滅度後讀《法華經》,到靈鷲山上還是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講《法華經》,以凡夫眼來看釋迦牟尼佛已經滅度,但是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那你說世尊《法華》到底說幾年?所以這時間相是虛妄的,你就不用去細究。那麼佛在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他說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如來的智慧深廣無際,是一切眾生當中最有智慧的,所以說微妙最第一。微妙就是難解難知,那是第一等智慧。下面看:
「眾生諸根鈍。著樂癡所盲。如斯之等類。云何而可度。」
釋迦牟尼佛沒有放棄眾生,他沒有放棄眾生,眾生諸根闇鈍,著樂癡所盲,貪著於五欲的樂當中,然後被自己的愚癡所障蔽,所以說以貪愛自蔽,那這些眾生要怎麼度?所以佛在喝斥你也是要幫助你,說你會下地獄是希望你不要下地獄,你要知道釋迦牟尼佛的苦心。所以我們這一次講《法華經》,一直跟大家講,我們告訴你這些不是要關你的道場,不是拆你的雲板,也不是要把你踢到地獄去。你之前做錯,你可能謗佛,你可能學了這些外道,那你要懂得要回頭,不要跟自己過不去,不要跟成佛作祖過不去,自己要懂得回頭,這樣就行,認真精進在佛法裡面修行,這是我們在《法華經》上學到的,佛教我們的,他也是如是用心,希望眾生都能成佛,告訴你說這樣不對、這樣會墮落、罵你,這也都是要救你,所以眾生要能夠體會佛的用心;那麼如斯之等類,云何而可度。再看下面:
「爾時諸梵王。及諸天帝釋。護世四天王。及大自在天。並餘諸天眾。眷屬百千萬。恭敬合掌禮。請我轉法輪。我即自思惟。若但讚佛乘。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墜於三惡道。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
那麼做此思惟的時候,這些大梵天王以及諸天的帝釋,諸天的天主,及諸天帝釋,諸天的天王還有帝釋;護世四天王,就是這四大天王,佛門裡面四大天王。乃至大自在天摩醯首羅天王,摩醯首羅天王是真正的管著,他這個福報管著這個娑婆世界,但是實權是在大梵天,因為大自在天,它的範圍是一個娑婆世界這麼大,一個娑婆世界,那麼實際有實權,像政府有組織的,它是頂多就是到大梵天。
摩醯首羅天它也算是娑婆世界的主人,但是實際上管著的是梵天王。並餘諸天眾,眷屬有百千萬,數不清、數不清的大眾。恭敬合掌禮,請我轉法輪,世間人不懂有佛出世,天人懂,他知道,所以請世尊說法,世尊自己思惟,我即自思惟,若但讚佛乘,如果只講一乘,讚歎佛乘,讚歎如來的境界,眾生就像前面講,沒在諸苦當中,有種種貪愛,種種五欲,不光不能信佛乘,不能信是法,而且還會毀謗正法,所以不信大乘一定會毀謗,你要清楚,一定要相信。這些眾生不能信大乘正法,破法不信故,他毀謗正法一定墜於三惡道,所以他說:「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寧可不說,馬上入滅,所以你看眾生業障很重,但是世尊不捨一人,所謂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再看下面的經文:
「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
雖然眾生難度,他還是願意度,所以往回看,看看過去佛是怎麼度眾生的,叫尋念過去佛,因為世尊有宿命通,他知道過去佛是怎麼教化眾生的,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所以過去諸佛也講過三乘,所以他今天要說一乘之前,因為眾生不能接受,要說一乘了義之前,眾生不能接受,所以方便說三乘,亦應說三乘,但是現在法華會上告訴你,佛法中只有一乘,所以你一定要把從前的這些觀念都要捨掉。再看下面的經文:
「作是思惟時。十方佛皆現。梵音慰喻我。善哉釋迦文。 第一之導師。得是無上法。隨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我等亦皆得。最妙第一法。為諸眾生類。分別說三乘。少智樂小法。不自信作佛。是故以方便。分別說諸果。雖復說三乘。但為教菩薩。」
那麼世尊作此思維,知道說眾生難度,過去佛是用三乘法,來使他漸漸了解一乘,所以作此思維的時候,十方佛皆現,世尊同時見到十方諸佛。十方諸佛異口同音,所以以梵音,梵音就是清淨的音聲,異口同音,梵音慰喻我,讚歎釋迦牟尼佛。所謂善哉釋迦文,釋迦牟尼佛有另外一個名稱「釋迦文佛」,你們做法會常常唱到「中天調御釋迦文佛」,他另外一個名稱釋迦文佛。第一之導師,得是無上法,所以這個大眾就應該知道,眾生難度,他還是願意方便說法。那麼你就要知道,如果沒有佛說法,眾生不會覺悟,永遠都在迷惑,永遠都在顛倒,所以你聽聞一乘,從前的這些貪愛就要放下,不可以再去起這些世間知見,起謗佛的心。十方佛讚歎,釋迦牟尼佛這做法是對的,所以稱為第一之導師。善用方便,得是無上法。然後能夠隨諸一切佛,過去諸佛如是,他也是如是效法,所以叫隨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使用三乘的方便。那麼這些十方諸佛同時告訴釋迦牟尼佛,我等亦皆得,就是諸佛如來,一樣是得到圓滿的佛果,也是得最妙第一法,都是徹證圓滿的果位。
「為諸眾生類。分別說三乘。」這是來印證釋迦牟尼佛的想法、說法是正確的,他的做法是正確的,所以說分別說三乘。少智樂小法,少智講這裡的眾生,智慧很少,喜歡小乘、喜歡人天乘,叫他不要學《弟子規》,好像要他的命一樣,叫他不要搞這些人間佛教,他就受不了,他說沒有這些方便,他怎麼度眾生?他不是要度眾生,他是要眾生的錢,要度眾生的錢,把它度來他口袋裡面,他好養廟子,好養他的徒子徒孫哪。這沽名釣譽,拿著佛陀的舍利招搖撞騙,到處欺誑眾生,這些人都小智。這些人將來你去看他的去處,一定是在地獄。出來以後,你看第三品裡面講的,果報都非常地淒慘,不管他做餓鬼,不管他做畜生,都被人家討厭輕賤,做人都是盲聾瘖啞、攣躄矬陋。攣躄.就是類似像那個手彎曲,生下來就天生殘廢,所以都有他的果報。你看到有一些人他雖然很可憐,但是你就知道,這些人之所以會這樣,過去生都毀謗大乘。你可憐他是你慈悲心,但是你必須得知道因果,在現實社會中有一些人就是這樣,貧窮沒有福慧,生下來就是有殘疾,過去生都是毀謗大乘、破壞正法。那個是已經重的罪報已經受完了,好不容易出頭來,但是沒多久又會墮下去,因為他上來以後,習氣還是一樣,又再毀謗大乘,所以一定要注意,不可以毀謗正法,要懂得要善學。所以這裡講小智樂小法,不自信作佛,他不願意相信眾生可以成佛,所以他只教你做人,然後騙你說把人做好了,就是作佛,胡說八道。我就講一個斷淫欲就好了,佛沒有淫欲心,人還有淫欲心哪,你把人做好了,怎麼可能等於作佛!所以腦筋要清楚,這些人不自信作佛,不敢相信,不願意接受,還不相信阿彌陀佛,連給你最好的法門,你都不相信,那只能說你墮落你活該,你是有你的報應,這裡講不自信作佛。所以「是故以方便。分別說諸果。」世尊當時候,知道眾生小智樂小法,不能相信自己本來是佛,所以方便分別說諸果,所謂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所以祖師講的三賢十聖都是化城而已,都是如來方便分別說諸果,其實唯一佛乘。祖師也是依經所說、語無虛妄,祖師講三賢十聖等覺這些,統統都是如來的方便,都是方便法,不是只有小乘是方便法,乃至這些菩薩果位都是方便法,祖師講得沒錯。所以跟你分別說諸果,「雖復說三乘。但為教菩薩。」其實只是要教一佛乘,這菩薩乘就是一佛乘,只是要你學大乘而已,所以你就知道,諸佛如來的用心,這些十方諸佛亦復如是,所以顯現在法華會上,印證釋迦牟尼佛所做的事情、所作的思惟是正確的。再看下面:
「舍利弗當知。我聞聖師子。深淨微妙音。稱南無諸佛。復作如是念。我出濁惡世。如諸佛所說。我亦隨順行。」
這個釋迦牟尼佛叫著舍利弗,叫著我們大眾應當知道,他說我聞聖師子,就是聽聞十方諸佛前面的這個開示。深淨微妙音,深遠清淨,這深遠就是能夠深入你的心,而且這種話是清淨語,說的是微妙法,音聲非常好聽。稱南無諸佛,世尊自己也念佛,皈依十方諸佛,所以叫南無諸佛,那麼自己心裡復作如是念。既然諸佛這樣講啊,他說「我出濁惡世。如諸佛所說。我亦隨順行。」也應當隨順佛教,所以世尊也是隨順佛教,我亦隨順行。下面看:
「思惟是事已。即趣波羅奈。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
作此思惟以後,即到鹿野苑,即趣波羅奈。諸法寂滅相,前面講過,「止,止,不須復說」,如來境界沒辦法講啊,沒有辦法言語道,沒有辦法思量測。如同泥牛水上行,如同橋流水不流,沒有辦法思量的,沒有辦法去測度的,諸法寂滅相,沒有辦法用言語來說。但是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在鹿野苑初轉法輪,所以為五比丘說。下面看:
「是名轉法輪。便有涅槃音。及以阿羅漢。法僧差別名。從久遠劫來。讚是涅槃法。生死苦永盡。我常如是說。」
所以說這裡講的,「是名轉法輪。便有涅槃音。及以阿羅漢。法僧差別名。」到這裡是一段。所以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而說法,這就叫轉法輪啊,這五比丘才知道有涅槃,才知道有阿羅漢果。所以前面講分別說諸果,這些都是如來的權方便,讓這些眾生懂得要出苦,但是都未至究竟,因為眾生的關係,不是如來慳貪,是眾生的關係。那初轉法輪,大家都知道,有阿羅漢、有法僧差別名,有佛法僧這三寶,種種差別的名相。
下面看「從久遠劫來。讚是涅槃法。生死苦永盡。我常如是說。」從久遠劫來諸佛就如是,以三乘方便,教化這些沒有發心,這些苦惱的眾生,使他們能夠覺悟,使他們能夠得到有餘涅槃,能夠離開了這個三界的生死,所以他說我常如是說,世尊這善巧方便,承過去諸佛所教。下面再看:
「舍利弗當知。我見佛子等。志求佛道者。無量千萬億。咸以恭敬心。皆來至佛所。曾從諸佛聞。方便所說法。我即作是念。如來所以出。為說佛慧故。今正是其時。舍利弗當知。鈍根小智人。著相憍慢者。不能信是法。今我喜無畏。於諸菩薩中。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菩薩聞是法。疑網皆已除。千二百羅漢。悉亦當作佛。」
他叫舍利弗,舍利弗當知,我見佛子等,就是他前面講的這些涅槃啊,講的這些小乘啊……等等的,那麼願意志求佛道。於無量千萬億的大眾,咸以恭敬心,皆來至佛所,他知道這些人,曾從諸佛聽聞正法,曾經聽聞過諸佛說法,以及諸佛所說的方便法。那麼世尊即作思維,所以我即作是念,如來所以出,如來出世要講什麼?為說佛慧故,「如來所以出。為說佛慧故。」要說佛的智慧,說一乘了義。今正是其時,看到這大眾根機成熟,善根福德因緣成熟,所以講了《法華經》。所以你就知道,佛是先講大乘,先講《華嚴》,才來有鹿野苑的初轉法輪。所以是先有大乘,後面才有小乘的這些方便,因為你不能契入大乘,所以如來就開方便法。
你不要聽那些什麼佛學家,他做什麼研究,那個都胡說八道,這個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告訴我們,佛教是怎麼回事。到底是先有大乘?先有小乘?釋迦牟尼佛講了算,不是他們這些盲瞑無所見的人說了算,這些人以貪愛自蔽,所以你要清楚,佛告訴我們佛教怎麼來的。祖師判教都是依佛經判,都是依佛經來判的,不是自創的,都依佛經的義趣來判。一般人不懂啊,看不懂經典,那是因為他境界不夠,就像現在有一些學淨土宗的,他說他學善導大師的思想,其他祖師都不對,只有他的最對,他就說什麼淨土宗沒有在分科判教,誰說淨土宗沒有?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一開始就講「我依菩薩藏。頓教一乘海。」這個就是祖師依大乘菩薩藏而說,所以「說偈歸三寶」,所說的都攝歸佛法僧三寶,絕對不敢超出三寶之外」。這些人自己看不懂文字,也不解祖師用心,不知道善導大師是真正在修行的人,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所以反而誣衊善導大師,誣衊其他祖師。所以我再跟你們講,你千萬不要去學那個,什麼依善導大師思想的那種修行方式,他們現在所謂的本願念佛,不要去跟著他們這些毀謗善導和尚的、毀謗其他祖師的人學。他說他是依善導,其實根本沒在依,因為他根本看不懂,你要是跟這些人學,我告訴你,毀謗祖師的罪業必定墮落,你必定下三塗,所以他們這些人,我們已經知道他將來去哪裡,不會去極樂世界,一定是去三惡道,這是可以保證的。因為呢善導大師不是普通人,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他去毀謗到,那等於謗佛啊,這問題非常嚴重,所以你要是跟著這些現代所謂說他是本願在念佛的,變質的淨土宗,你要跟著他學,那你將來就是下三惡道,念佛不會成佛,為什麼?因為他毀謗正法,所以要曉得。那這裡講的,「從久遠劫來。讚是涅槃法。生死苦永盡。我常如是說。」那麼他說「舍利弗當知。我見佛子等。志求佛道者。」能夠恭敬心,所以呢,他即作是念,如來所以出,是為說佛慧故。今正是其時,現在正是時節因緣成熟的時候。
「舍利弗當知。鈍根小智人。著相憍慢者。」沒有辦法信,鈍根智慧不夠的;小智的,根器愚鈍又沒智慧的;著相,很著相的,只在戒相上打轉的,只在這個事相上打轉,在那裡事相上做工夫的,心裡又懷著憍慢,覺得自己很懂的這些人,你去觀察有很多。那這些人不能信是法,你跟他講大乘,他沒辦法接受,釋迦牟尼佛講這些人是不能接受大乘的。他說「今我喜無畏。於諸菩薩中。正直捨方便。」釋迦牟尼佛今天很高興,於諸菩薩中,在這些方便法當中,乃至在這些已經發心願意成佛的大眾當中,願意學大乘法大眾當中,給你說這些人是菩薩,你願意發心、願意學,已經是可以稱為菩薩了。所以於諸菩薩中,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所以你應當聽佛的話,把這些方便法都捨掉,直接學一乘無上的大法,你要知道佛跟你講的是實話,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下面看:「菩薩聞是法。疑網皆已除。千二百羅漢。悉亦當作佛。」這些菩薩聽聞世尊這麼一解釋,所有的疑惑都消除,千二百羅漢能夠發心學一乘了義,悉亦當作佛,這世尊授記。下面看到:
「如三世諸佛。說法之儀式。我今亦如是。說無分別法。諸佛興出世。懸遠值遇難。正使出於世。說是法復難。無量無數劫。聞是法亦難。能聽是法者。斯人亦復難。譬如優曇華。一切皆愛樂。天人所希有。時時乃一出。聞法歡喜讚。乃至發一言。則為已供養。一切三世佛。是人甚希有。過於優曇華。汝等勿有疑。我為諸法王。普告諸大眾。但以一乘道。教化諸菩薩。無聲聞弟子。汝等舍利弗。聲聞及菩薩。當知是妙法。諸佛之秘要。」
這裡是講,如三世諸佛教化眾生的方式,世尊今天亦復如是,所以最後講三乘以後,還是要告訴你一乘了義,要攝歸一乘了義。所以說無分別法,無分別法,就告訴你一切眾生皆能成佛,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小乘法裡面不行,小乘法它講的女身不能成佛、女眾不能成佛,它不講說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它講的闡提,它是所謂斷善根,沒有善根的人,沒有辦法作佛,所以說一闡提。但是法華會上、涅槃會上,告訴我們一闡提皆有佛性,所以說「說無分別法」,這個一乘了義能夠普度眾生,所以不管你業障再重,它都能幫助你。這裡講的「諸佛興出世。懸遠值遇難。」要遇到非常不容易。「正使出於世。說是法復難。」這個法不好說,一乘了義確實不好講,在講的時候,你未必能遇到,所以說是法復難,有種種的困難,那你能相信,這個是更不可思議,世尊在讚歎。「無量無數劫。聞是法亦難。」,在無量無數劫當中,你要聽聞大乘,聽聞一乘了義,這個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能聽是法者。斯人亦復難。」能聽一乘了義的,這個人更是難得。「譬如優曇花。」優曇花就是講靈瑞花,「一切皆愛樂。」大家都喜歡,為什麼?三千年才來開一次,物以稀為貴。「天人所希有。」天上的人知道,這世間有這麼希有的花,三千年開一次。「時時乃一出。」很久才出現一次。「聞法歡喜讚。」你能聽聞《妙法蓮華經》,聽聞一乘了義,不光是《妙法蓮華經》,包括聽聞一乘了義。「乃至發一言。則為已供養。一切三世佛。」所以你要供佛,就是讚歎大乘,讚歎大乘名為供佛。所以不是只有拿鮮花水果供養,讚歎大乘、推廣大乘,都是供養諸佛;或是自己讚歎、或是對別人讚歎、在未學法人之前讚歎、在一切眾生面前讚歎。所以為什麼我說你要去流通、去分享,這個都是供養三世諸佛。所以你不是只給釋迦牟尼佛打工,你是同時供養三世一切諸佛,所以要去流通,流通大乘,自己要修學大乘。所以世尊這裡講的,我們應當諦信,我們講的也是依佛所說。所以你能夠發一音來讚歎、歡喜讚歎、歡喜推廣,你推廣就是讚歎,你不讚歎、心裡不歡喜怎麼會推廣呢?就像那些邪見的人,聽到我們講的東西,他不願意學,非但不學他也不推廣,還要毀謗,所以你聞法歡喜讚,必然是讚歎、必然是推廣,所以有它的義趣存在,你不要只有看到文字。那麼則為已供養,一切三世佛,「是人甚希有。過於優曇華。」比優曇花更珍貴,更為希有,世尊在讚歎能聽《法華經》的大眾,包括讚歎末世的這些眾生,他說「汝等勿有疑」,你們不要懷疑。「我為諸法王。」他是諸法中王。於一切法皆得自在,名為法王。「普告諸大眾。」佛以他的身分來告訴所有一切的眾生。他說諸佛如來「但以一乘道。教化諸菩薩。」為什麼這裡講菩薩,不講眾生?叫已發心學的,你如果沒發心的,你不能曉了世尊的用心,不能得遇法華盛會,沒有辦法來參加,參加了也退席也不相信,所以你能參加,世尊說你非常希有,過於優曇花。這佛對你們的讚歎,對我們大眾的讚歎,你比優曇花還要珍貴,所以稱為菩薩。佛但以一乘法教化諸菩薩,再告訴你一個真實的事情。
下面講的,「無聲聞弟子。」,沒有二乘法,就沒有聲聞弟子啊,佛法中只有菩薩,沒有聲聞弟子。所以在這個華夏大地,這個華夏民族,實際上福報很大,這些祖師推廣佛法,把它推廣的跟十方佛土中幾乎是一樣的,在中國的這一片土地上。這個華夏民族,因為現在中國人非常多,到世界各地,所以我們叫「華夏民族」。他的福報非常大,華夏民族接觸的佛法都是一乘了義,都喜歡讀《心經》跟《金剛經》,根器特別利,這是真的、這是事實,根器特別利。所以在華夏民族接觸的佛教裡面,沒有二乘,就像他方佛土一樣,它都是一乘了義。在中國的土地上,當時候中國的土地上是沒有二乘法的,因為祖師已經幫我們破盡,在《三論玄義》裡面、甚至在《三論玄義》更早以前。有《三門玄義》都把二乘給破解了,所以沒有二乘法。所以世尊告訴我們,不光十方佛土中沒有二乘,也沒有聲聞弟子,這個講這個話非常地真實,一般人是聽不下去的,但是你能夠來參加,釋迦牟尼佛告訴你實話,沒有聲聞弟子,只有菩薩,所以說無聲聞弟子。他說「汝等舍利弗。聲聞及菩薩。當知是妙法。諸佛之秘要。」此《妙法蓮華經》是諸佛秘要,教我們應當知道。下面看:
「以五濁惡世。但樂著諸欲。如是等眾生。終不求佛道。當來世惡人。聞佛說一乘。迷惑不信受。破法墮惡道。有慚愧清淨。志求佛道者。當為如是等。廣讚一乘道。」
佛講的現在的五濁惡世,這些眾生都貪著這些五欲六塵,這些眾生沒有辦法學佛,終不求佛道,也不願意學大乘。所以都只要什麼人間佛教,就是佛法也要一點,世間法要更多,他來學佛,就是為了他世間看能不能賺大錢、看他夫妻能不能再恩愛一點、子孫再昌盛一點,都是在貪著五欲,都是以貪愛在障蔽自己的真如本性,這些人終不求佛道。那麼世尊也預言了,「當來世惡人。聞佛說一乘。迷惑不信受。破法墮惡道。」也就是你們現在看到,像這個大乘非佛說的這些人,我為什麼不說誰啊,因為這些人你要自己去看,凡是說大乘法不是佛說的,佛說這是惡人,即使是出家人也是惡人、也是個大壞蛋,出家的大壞蛋,你不要看他披著袈裟,給你笑一笑,裝得很慈悲,全部都是假的;不要看什麼做法會、慈悲眾生,那個都是神棍。釋迦牟尼佛說這些人毀謗大乘,都是惡人,佛法裡面的壞蛋,佛說的,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已經知道了。「當來世惡人。聞佛說一乘。迷惑不信受。」一定毀謗、破壞正法,用種種的邪見觀點來迷惑眾生,不管他是客觀的、是主觀的,是用什麼科學研究的,什麼考古去考據,他就是要來破壞大乘佛法。那麼這些人不管是在家人或是出家人,將來佛說他們都去哪裡呢?都墮惡道、墮地獄道中,破法墮惡道。所以你看這些毀謗大乘的,說大乘不是佛說的,這些人將來他的果報一定是在惡道。你不用去想說他有別的去處,你不用想說他做了多少善事,救了多少人啊,又如何又如何,釋迦牟尼佛說他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墮惡道。不能只看他做了那些善事,他做的那些善事,抵不過他破法的罪業、謗法的罪業。這世尊已經先授記了,那你再看到有一些年紀大的這些和尚、法師啊,他們在說大乘不是佛說,你就知道了,他將來一定下惡道去,一定下惡道,不管他做多少好事,都是下惡道。而且佛說這些人是佛法中惡人,佛法中的大壞蛋,教我們這些弟子看清楚,這是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怕你們看不懂,怕你們著相,以為穿個袈裟,他就是就等於是出家了,你要看他的行為是不是真的讚歎大乘、擁護大乘,是不是如佛所說,不然都屬於佛法中惡人。那麼「有慚愧清淨。志求佛道者。當為如是等。廣讚一乘道。」那麼有人從這裡面當中回頭,曾經謗法,曾經毀謗大乘的;或是學了這些人天乘的,他聽到大乘佛法以後回頭的,那這都算慚愧清淨。知道自己錯了要回頭,想要志求無上道,你也不要跟他有嫌隙,不要跟他計較,想說你毀謗大乘,你以前找我麻煩,我現在就不教你佛法,就隨便跟你亂講一通,讓你迷惑顛倒,那你這個就不對了。你還是要學釋迦牟尼佛,要有大悲心,要「當為如是等。廣讚一乘道。」希望眾生都來學佛。所以我們講過,我們講這些,已經講得很明了,但是不是要針對哪些道場、哪些山頭、哪些人,而是希望你能夠回頭,你都要能夠來學大乘佛法。不是要把你的山門關起來,不是要搶你的信徒,你要懂得讓跟你有緣的眾生,都來學一乘佛法,跟釋迦牟尼佛學,跟十方諸佛學,要廣讚一乘道。下面講:
「舍利弗當知。諸佛法如是。以萬億方便。隨宜而說法。其不習學者。不能曉了此。汝等既已知。諸佛世之師。隨宜方便事。無復諸疑惑。心生大歡喜。自知當作佛。」

他說:「舍利弗當知。諸佛法如是。」諸佛法當中唯有一乘,沒有二乘,也沒有聲聞弟子。為什麼你看到這些二乘呢?只是「以萬億方便。隨宜而說法。」目的要你學一乘。實際上真實的佛法當中,只有一乘法,沒有二乘。那麼你不學佛的人,不深入經藏的人,不能曉了此,所以說「其不習學者。不能曉了此。」你不想轉的,你也不能曉了此,你沒有辦法體會諸佛如來的用心,沒有辦法體會釋迦牟尼佛徹底救世的大悲心,你沒有辦法體會到。所以「其不習學者。不能曉了此。汝等既已知。諸佛世之師。」你已經知道諸佛為一切世間的導師,只是隨宜方便事,講了二乘、講了三乘,都是方便度眾生,知道佛法只是一乘,你心裡的疑惑就應該放下,你心裡的貪愛就應該放下,你心裡的堅固就應該放下,要回過頭來修學一乘佛法。而且要「心生大歡喜。自知當作佛。」所以希望大眾能夠心生大歡喜,知道聽聞正法,必定成佛;聽聞一乘,畢竟作佛,這個道理,要能夠發歡喜心,修學一乘。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你要知道這個道理,只願意學一乘,其餘都不學,不管誰來講都不學,因為《法華經》,世尊已經殷勤告訴大眾,已經非常地誠懇啦,已經把實話都說出來了,告訴大眾教你要棄捨小乘、棄捨人天,捨棄《弟子規》、《了凡四訓》啊,這些外道都把它捨棄掉,都不要學。捨棄這些小乘,把自己的小乘心也捨掉,把自己的心放大,發大願來學大乘。當然心沒有大小,只是你著相,不得已給你說為小,是希望你能發大乘心,而且你發這個大心,要知道這大心與佛心相應,自知當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