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通議
卷第一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菩薩戒弟子清河房融筆受
明 南嶽沙門 憨山 釋德清 述
......四正示顛倒分三
初詰顛倒之心分五 初驗詰妄心
阿難。汝今欲知奢摩他路。願出生死。今復問汝。即時如來舉金色臂。屈五輪指。語阿難言。汝今見不。阿難言見。佛言。汝何所見。阿難言。我見如來舉臂屈指。為光明拳。耀我心目。佛言。汝將誰見。阿難言。我與大眾。同將眼見。佛告阿難。汝今答我。如來屈指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見。以何為心。當我拳耀。阿難言。如來現今徵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窮尋逐。即能推者。我將為心。
二斥妄想非真
佛言。咄。阿難。此非汝心。阿難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當名何等。佛告阿難。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至於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
議曰。此正破妄心。以明第一顛倒也。如來將破妄心。先審欲知奢摩他路者。意顯從此已去。即顯大定之體也。奢摩他。乃空觀之名。而如來藏清淨真心。本無一法。此即空觀之體也。且此觀體。更無別法。但以妄心妄見。分別緣塵。故隱而不現。今若心見既破。緣塵本空。真心乃顯。若了緣生無性。即是真心。故向下阿難執妄心妄見。分別緣塵以問。如來但據空藏定體以答。故此以去。皆示奢摩他路。故先揭示以破妄心。如來初審阿難出家之因。而答以由目見如來。心生愛樂。遂從出家。如來明告之曰。使汝流轉心目為咎。是的示阿難妄心妄見也。及先徵心。而七處求之皆不可得。名雖徵心。要知妄身非所依處。足顯身本空矣。阿難未悟。重請定門。如來妙辯。先破妄心。次破妄見。故今舉拳以問阿難。汝目可見。以何為心。要顯妄心本空。故重詰之。阿難仍指能推窮者我將為心。是執妄想生死之心為真實也。如來因而大斥之曰。咄。此非汝心。如來說法四十九年。今唯向阿難施此一喝。如金剛王寶劍。實能勦絕命根。可惜阿難不悟。又費婆心。以阿難從來但認此為真心。故今被喝。乃矍然向佛。若此非我心。當名何等。如來明告之曰。此心正是分別前塵虛妄浮想。乃六識攀緣之心耳。所謂妄有緣氣於中積聚。假名為心。迷惑汝之真性者。豈可以為真心乎。由汝無始以來認此為心。如認賊為子。故失本元常住真心。所以輪轉生死耳。
三詰六識無體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佛寵弟。心愛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獨供養如來。乃至遍歷恆沙國土。承事諸佛。及善知識。發大勇猛。行諸一切難行法事。皆用此心。縱令謗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發明不是心者。我乃無心。同諸土木。離此覺知。更無所有。云何如來說此非心。我實驚怖。兼此大眾。無不疑惑。惟垂大悲。開示未悟。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於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咸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淨妙淨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若汝執吝。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
四帶顯七識非真
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我非敕汝。執為非心。但汝於心。微細揣摩。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若分別性。離塵無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則汝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證無生法忍。即時阿難。與諸大眾。默然自失。
五總責顛倒
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
議曰。阿難一向誤執妄想六識攀緣之心為真心。今被佛呵。遂驚怖自失。乃以無心同諸土木為問。世尊真慈。欲令阿難大眾。心入無生。恐其失措。乃摩頂撫慰。略示其真而告之曰。汝何自疑無心同土木耶。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世間依正因果。因心成體。此真心也。汝何不悟。且世界所有至微之物。皆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淨妙淨明心。為一切心之性。而自無體耶。真心有體而汝不悟。但執分別妄想以為真心。豈不謬耶。若汝執吝此分別心為真心者。若果是真心。即當離諸六塵別有全體。乃是真心。今離塵無體。非妄而何。且如汝今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若我無聲。則汝心亦無。此正緣塵分別之心。乃第六識分別妄想之心。塵亡而心亦滅矣。此句正破想蘊無體。以顯六識虛妄。下句帶顯七識非真。意謂不但六識分別妄想非真。縱汝滅却一切見聞覺知。六用不行。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此正七識執自內我。為意識之根。正是生死根本。又豈可以認為真乎。佛意將破行蘊。滅第七識。故預以此句為張本。然我非斥汝所執者定非心也。但是妄想非真心耳。故令微細揣摩。離塵有體。即可許是汝真心。若離塵無體。塵滅而心亦隨滅。同於龜毛兔角矣。如此則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證無生耶。阿難被破妄想不真。則失其固有。而了無歸宿。故默然自失。世尊總斥其非曰。諸修行人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成阿羅漢者。皆由執此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雖多聞。不成聖果者。職此之由也。阿羅漢。但滅六識。得出三界。以此印定。足知是破想蘊。 前破妄心。後破妄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