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五十七)
諸位同修請掀開《無量壽經》卷首筆記,看第二十六頁第八小段。「《疏鈔》云:「但持佛名,必生彼國,則或高或下,或聖或凡;乃至或信或疑,或讚或毀,知有彼佛,便成善根,多劫多生,俱蒙解脫。」至於當世,何人當機,則不論男女老少,富貴貧賤,上智下愚,久修初習,宿根利鈍,善惡差別,祇要於此法門,能生實信,因信發願,從願起行,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如是之人,正是當機。」上一次把第七小段講完了,那麼我們這一次,接著來講第八段。那麼《疏鈔》裡面說到,但持佛名,必生彼國,所以這個持就是什麼?你要能夠受持,要能夠持誦,還有呢?保持下去,最起碼有這三個意思!受持佛的名號,佛的名號就是如來因地的功德所成就的,他是結果,所以你要看看佛在因地怎麼修行。那麼再來就是持念,你能夠持誦,就是念念不忘,不要忘失,還有第三個呢?就是你要能夠保持下去,保持,不能夠想說,啊,我今天念佛,明天改念觀世音菩薩,又改念大悲咒啊,十小咒啊或是念念這個六字大明咒,每種經咒都有它的功德存在!但是呢你修行呢?一定是一門深入!那如果你是專念觀世音菩薩的呢?也是一樣,不能今天念念觀音,明天跑來念阿彌陀佛,那就是夾雜!持大悲咒的呢?亦復如是!所以這才叫專啊!你這專下去,你就會有功夫!那是不是其他佛菩薩的名號不能念呢?可以當助修,現在講你有特殊需求,特別需要的時候,你可以念!譬如說你專念佛,但是看到眾生有災難,你可以念觀世音菩薩祈求一切眾生消災免難!那麼或是像這些世間的事情不順,希望能夠不要起煩惱!你可以念觀世音菩薩,也可以念念準提神咒這個是助修!不會有妨礙的。那如果是你心不定不知道該怎麼修行!亂學雜修,那就不符合一向專念了。所以一向專念,你可以選擇一樣,或是念佛,或是念這個其他菩薩名號,都算是一向專念!那麼為什麼說念其他的算夾雜呢?這是你不知道要怎麼樣來修行,沒有目的!今天念念佛號,明天又持持這個經咒,那就不算是一向了,你的心沒有死心踏地啊!所以呢要知道一向專念的意義,這個持佛號的意義,要怎麼持!不然我發現很多同修,除了念阿彌陀佛以外其他都是夾雜,那你就是毀謗諸佛如來。那如果你是要求生淨土的呢?專修淨土,我還是勸你直接念佛比較妥當,直接念阿彌陀佛你不用再迴向了,不然你念其他諸佛,你臨終他不一定來接引你啊,因為他沒有這個臨終接引願啊,縱然他會來接引你,也得你功夫達到一定的程度,他才會來接引你!那阿彌陀佛不一樣,他是十念一念皆得往生,所以呢?祖師大德特別提倡,那麼在這裡面是不是其他諸佛的願力比較小、力量不夠呢?其實不是的,是諸佛他因地所發的願不同!所以導致在果地上、在攝受眾生這個上面有所差異!並不是阿彌陀佛的力量比較大,這個其他藥師琉璃光如來他的力量比阿彌陀佛小,沒有這樣的分別。有些人錯解,我們《無量壽經》所說的,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他錯解了,想說阿彌陀佛是佛裡面最大,其他的佛都歸他管,沒有,這就是心有分別,這個這樣子修行不會成就!這也是佛在經上講的,你認為佛有高下,有先後,有大小,你心有分別,有分別呢?你不能見性,你沒有辦法有成就,甚至呢?你還有毀謗三寶的過失,在你的修行當中。所以你要是不解經教的道理,那真的像《圓覺經》裡面所說的,「雖勤精進,增益諸病。」每天都在精進用功,但是自己的心天天都在造毀謗三寶的業,臨終呢?還以為自己能往生,沒想到是牛頭馬面來接引你了,到時候心又生瞋恨,又毀謗佛法,那墮得更深,所以都是沒有把道理搞清楚!搞明白!這個相當的重要,你心有分別,分別哪一尊佛高,哪一尊佛低,這個就是妄生分別執著啊,所以我們持名念佛,用這個我們修學淨土用持名的方式,這個是最直接的。那念觀世音菩薩能不能往生呢?也能往生,念其他佛名呢?也能往生,也能往生淨土!你去看《無量壽經》上面講的,一念淨心,發願迴向!重點是什麼?你的心清淨,發願迴向就是什麼?你願意放下你的妄想分別,願意放下這個世間,願意放,那麼迴向求生淨土,也能往生。所以不是只有念阿彌陀佛能往生,阿彌陀佛的心量不像眾生、不像凡夫這麼小。所以淨土宗為什麼叫大開方便之門,凡具信心者皆得往生。「信」就是信有西方極樂世界;「願」就是要願生淨土;這信願具足才能往生。那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你的品位的高下,就看你持名功夫的深淺,所以「行門」決定你的品位;「信願」決定你能不能出三界。有些學淨土的,他認為他自己信願很強,他很有信願,所以絕對能往生,佛號也不念、戒也不持、五戒十善統統都不要,那臨終呢他感的果報,就是惡業,就是輪迴啊。所以,信、願、行這三個,你要配在一起用,不能拆開來。我知道現在有一些學淨土的投機取巧,想說我只要信得過阿彌陀佛就可以往生了。說實話,他沒有真信!他沒有信得過佛。你信得過佛是什麼樣子?佛教你要放下的你統統都要放下,不是這個世間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統統都要。他還信得過佛?那個心是什麼?迷在境界裡面,他沒有信佛。佛是什麼?覺悟啊!佛是覺啊!你心貪戀五欲六塵、名聞利養,這是迷啊,你沒有真信,你說你切願往生,那這個世間每一樣你都還要,你怎麼會是真正切願呢?那又不肯念佛,那跟凡夫有什麼兩樣?所以,學佛不能像世間人一樣,投機取巧,這因果絲毫不差,你種什麼因你就得什麼樣的果報。你種善因必然得善果,你種念佛的因,你就會得成佛的果報,所以我們自己要明白。「但持佛名,必生彼國」,所以這個「持」,是真正受持,真正保持下去,要發一片長遠心啊,打死都不退!不能碰到一點逆境,碰到一點不順心了,那你就退心了。學佛有很多考驗,有人沒有學的時候身體好好的,學了佛以後業障現前。但是你要知道那是重業輕報啊,甚至有人他認為,佛不能學,學了身體會不好業障會現前,那你們去看看這個醫院裡面,是學佛的多還是不學佛的多?你不學佛業障現前,討得更厲害,讓你更苦,所以知見要正確,甚至有人講,你們吃素的還不是一樣生病,這世間還有人不病的啊?所以你們去看看這醫院裡面,生病的是吃素的多還是吃葷的多?可想而知!所以你修行第一個你要有「道心」,有道心以後你還要有「長遠心」,發長遠心,這叫做真誠啊!無論碰到什麼樣的逆境、逆緣、順心的、不順心的、身體好、身體不好,把這個身心世界拋向十方法界外去一切放下,這個叫做「持佛名號」。你就用這種心來修學,用這種心來用功,你絕對會有成就。不是等到你命終,這一生就有成就!這一生你就會發現,你日常生活當中,你的煩惱越來越少,煩惱少就是智慧增長。就像身體裡面,不好的細胞消除了,好的細胞自然就可以活下去了。你煩惱少智慧就顯現出來了。這念佛法門你這一生就得到利益,現前就得到利益。你什麼時候開始真正念,真正去學,你就什麼時候開始得利益。你要是悠悠忽忽,散散漫漫,那就等到你勇猛精進的時候,他才給你利益。我說的利益不是結個善緣而已,是你真正可以感受到,念佛的力量。從前執著的、從前罣礙的,你再也不在意了,統統都放得下。從前看到會起煩惱的人事物,現在再碰到、再遇到了,不但不會起煩惱,還能生歡喜心啊!這叫你念佛,你會得大自在啊!這是如來給我們的真實功德。「必生彼國」,彼國就是極樂世界!你不生煩惱,就是生極樂世界,現前就在淨土,所以講心淨則國土淨,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真心本性,「識」就是你執持名號,你執持名號把煩惱念掉了,唯識所現的境界是什麼?是極樂世界,是清淨的,是大自在啊。所以往生淨土,不要想說,我死了以後才去,它是活著的!你現前你就可以感受的到。因為有些誤解淨宗,他想說淨土宗,死了再來念,要死了再來念,那你沒有平常的功夫,那沒有辦法。很多人他投機取巧,放任自己的煩惱習氣,他以為有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他就放任自己的貪瞋癡,在他的生活當中,念念增長、處處增長,臨終還想往生淨土?那真的是癡心妄想啊,不可能的。佛再慈悲,因果不相應啊!所以要用功要努力,真正發長遠心、發菩提心!這菩提心就是願意開始覺悟了。菩提心一發,慈悲心就要跟著生起來,不光只是想自己覺悟,還要幫助一切眾生覺悟,那你想幫助眾生覺悟,你就不能跟眾生結惡緣了。不能跟眾生結惡緣最好的方式,就是你吃素啊!你不想跟眾生結惡緣,最好的方式就是吃素、放生,還有不要背後說人家的過失,再討厭的人,你也不要背後說他的過失,不然他會愈看你愈討厭,這個惡緣會愈結愈深。那你的心常常記著人家的壞處,人家對你怎麼不好,怎麼不好,那你一輩子都活在痛苦當中,中國有句話講:得饒人處且饒人。菩薩戒講,人家如果跟你懺悔你還瞋心不受悔,那是菩薩波羅夷罪,你就不是菩薩,你就是凡夫啦。菩薩波羅夷,波羅夷翻作中文叫斷頭,菩薩波羅夷罪,就是白話講就是你不是菩薩。所以吃素是相當的重要,還有呢?流通正法,想要這個眾生得利益,那佛法的流通就非常的重要。用你的善巧方便、用你的人脈、用你的關係讓正法久住、讓佛法可以弘揚、不要障礙。見人家談論佛法你要心生隨喜啊,不能想說他講的又沒有跟我師父一樣,這心生分別,很多人如此,不能生隨喜心,不能讚歎講經的功德,不能讚歎流通正法的功德,甚至懷疑人家講經是為了名聞利養,人家講經是別有用心,那你在造罪業,這就是業障啊!所以我們發菩提心,菩提心發了以後還有慈悲心,憐憫一切眾生,希望眾生能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佛法講的師道跟世間儒家講的師道不一樣,這個儒家講的師道叫「只聞來學,未聞往教」,佛法講的師道不一樣,它叫「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不相同啊!佛菩薩沒有開除學生的,所以叫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他再壞再惡,佛菩薩都願意幫助他,都願意跟他結善緣,從結惡緣轉成結善緣,這是佛門教化跟世間法不一樣的地方,這是大慈大悲啊!所以釋迦牟尼佛沒有貢高我慢啊,沒有我相啊。那我們自己學人,在學在修行,那對法要恭恭敬敬,至誠恭敬,你不能想說佛菩薩會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那就邂怠一點、懶散一點、愛學不學、愛念不念的,那就是我們學人的過失。所以你在幫助眾生你要相當有耐心,這眾生習氣各有所偏,行業音聲個個不同,所以你在推佛法,推廣佛法流通正法往往會碰到障礙,那我們呢要能夠忍得下來,你有時候送人家佛像,他不但不歡喜還給你臉色看,甚至呢把你趕走,說你迷信,說你顛倒,說你拿這個不吉祥的東西來給我,都有啊,那你想要當個菩薩,這時候你就不能起瞋恨啊,心一起瞋恨沒有福報,那就是退失慈悲心,退失菩提心。所以佛門它的師道是在於慈悲為根本,是建立在慈悲上。「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不請他會來度你啊。四種感應啊,顯感顯應、顯感冥應、冥感顯應、冥感冥應,佛菩薩的感應不出這四種。這個顯感,就是你有這個希求的動作,希求的話跟佛菩薩講;冥感呢?就是你心裡面有這個念頭,甚至你自己都不曉得,或是諸佛如來知道你根器成熟他來度你,他來幫助你,善巧方便幫助你,顯就是明顯,冥就是什麼,冥冥之中。所以我們自己要能發慈悲心,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你要幫助眾生,不要跟人家結惡緣,那希望眾生能夠聽聞正法,他縱然不能聽聞正法,也希望他能夠聽聞善法,縱然不能聽聞全部的善法,也希望他能聽到少分的善法,一步一步的幫助眾生引導他,拿出你最大的耐性,這是佛門講的師道,佛氏門中不捨一人,跟世間法完全的不一樣,世間法只聞來學,未聞往教,這個是在學人上可以存這樣的心,在老師份上存這個心那就叫做貢高我慢。《圓覺經》講:親近無驕慢,遠離無瞋恨。人家來跟你學向你請教,心裡面不可以起一念的慢心,不能有驕慢心,哪一天看你不順眼啦,不學了,甚至呢倒過來毀謗你,你也不要生一絲毫的瞋恨心,遠離無瞋恨啊。所以在佛門裡面要做到這個樣子啊!所以這是慈悲心的展現啊!佛法講的師道是這樣表現的。你看像釋迦牟尼佛,像這些大菩薩,他們都是這樣幫助眾生的。我們就有同修沒有學佛以前絕對不信佛教,他怎麼學佛的呢?他夢見釋迦牟尼佛,他那個時候還不知道他是釋迦牟尼佛,他以為哪有這個佛啊、菩薩這種東西啊,他認為是一種東西啊,心裡鐵了心不相信啊,可是呢佛來度他,這個是真的,那也是善根、福德、因緣成熟,這個就是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下面講:「則或高或下,或聖或凡;乃至或信或疑,或讚或毀,知有彼佛,便成善根,多劫多生,俱蒙解脫。」你持名功夫深的、往生品位是比較高,那功夫淺的呢往生的品位就比較低,或是聖人,像阿羅漢、辟支佛,那凡夫呢,就像我們人道的眾生、天道的眾生,這都算是凡夫,不能稱聖,乃至呢對於淨土、或是相信、或是懷疑、或是讚歎、或是毀謗,這個《華嚴經》講的「食少金剛決定不消」,你聽聞這個佛名就好像啊你吃了金剛,這金剛是非常堅固的一種,我們現在講的鐵器啊,非常堅固的一種物質,這樣大家比較清楚。就像鑽石一樣,你吃了鑽石你沒有辦法消化!食少金剛決定不消,金剛,他說一切東西沒有辦法損壞它,而它可以令一切東西損壞,所以你種佛的種子,他也許一時的毀謗,但是他已經有佛的印象在他的心裡面,但是你們不要故意讓人家起煩惱,想說我給他種金剛種子,把他惹惱了,你是在害他下地獄啊!你跟他講他不相信,那麼點到為止就可以了,不要想說他不相信沒關係,我繼續給他種,種到後來他起煩惱了,本來只是一念不歡喜,倒過來毀謗佛法那就是我們的過失了。所以或是相信或是毀謗,只要知道有佛有阿彌陀佛,便成善根。早年在台灣這個電線杆上,相信很多同修都知道都有貼「南無阿彌陀佛」,那個就是給人種善根的,那現在不能貼了,為了市容的整齊,你們想貼的呢我告訴你們去哪裡貼,去臉書上面貼,儘量貼,用力的貼,天天都去貼,同時好幾萬人可以看到啊!比貼電線杆更環保、更有效,你貼電線杆上走過去的人也就那些人而已啊,不走這條路的都沒看到,你到網路上去貼去分享,不管有沒有在台灣或是在其他的地方他都能夠看得到,那你是給眾生種善根啊,所以要有智慧啊!那麼「多劫多生,俱蒙解脫。」毀謗正法這個惡報不可思議,但是呢毀謗正法,為什麼他會毀謗呢?因為他也聽到了正法,種到心裡面去了,所以業報受完了他就能信,文殊菩薩就是這樣子,你們不要看文殊,人稱智慧第一,七佛之師,還沒成就以前也是挺糊塗、挺糟糕的。文殊菩薩他說他過去生就是因為毀謗大乘,他是一個小乘的出家人,那麼聽聞大乘的法師在講大乘,他心裡面很不歡喜,雖然聽可是呢生毀謗,到處毀謗。所以死以後就墮到地獄裡面去了。地獄出來當鬼做鬼,一樣是比一般的鬼還要更貧窮,鬼道已經很貧窮了,他還更貧窮更沒有智慧,當畜生、做人呢好幾世啊!甚至好幾劫啊,眼睛都看不到啊,盲聾瘖啞,沒有辦法講話、聽不到音聲!為什麼?他毀謗大乘啊,但是文殊菩薩講,他說我這個果報受完以後,因為聽聞大乘,種了大乘佛法的善根,所以呢他對於大乘的經一看就懂,聰明辯才在他那個時候沒有人可以跟他相比,就是因為聽聞大乘無生之義啊!可是他要先經過這個苦報,先受苦報,因為他毀謗大乘啊,所以你們不要毀謗大乘,對於一些不懂的佛法,不要用自己的意思解啊!你即使學了幾十年、幾百年都一樣,你也不要想說,我這幾百年來我都沒看過經典有這樣說,有太多的方法不可思議啊!自己不懂絕對不要毀謗,你就只是學你懂的、講你懂的,這樣就可以了。你要是惡意的批評、惡意的毀謗,那這個方式如果是真的是如法的,那你就真的是毀謗大乘。時下很多人自以為聰明,毀謗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自作聰明,夏蓮居老居士,自在往生啊!黃念祖老居士在他的註解裡面講,他很多在會集時候的瑞相,在當時他不敢公開啊,他公開你們毀謗,那你們的果報不可思議啊,黃老居士講,夏老居士會集的時候,可以說是阿彌陀佛親自到他面前教他的啊,甚至他有能力入定到極樂世界去啊,他講,他當時候要是講出來,那必然遭到攻擊,所以很多人他不瞭解夏老居士的程度,所以恣意的批評,為了自己的名聞利養來毀謗,為了自己的名利來毀謗大德。雖然他也種了一點善根,但是呢苦報絕對有,絕對的,逃不掉的,所以這個《無量壽經》的本子我們在用,我們就是用《無量壽經》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這個本子會集的相當圓滿,那麼有一些人喜歡斷章取義,不光是取《會集本》斷章之義,也取印光大師斷章之義。看了《文鈔》,就拿印光大師來批評夏老,以法破法,以僧謗僧,夏老居士是金剛阿闍黎,紅教的活佛稱讚他,密教紅教的活佛稱讚他,他說這個世間堪稱金剛阿闍黎者只有夏蓮居一人而已,連黃念祖老居士都還不夠格,這是他跟黃老居士講的。慈舟大師,華嚴宗的大德,他講《無量壽經》也用夏老居士的《會集本》,慈舟大師他是誰的師父呢?臺灣兩位大德大家應該都知道,道源老和尚跟懺雲法師,那麼傳到臺灣來是黃臚初中將帶來的,黃臚初中將是誰呢?律航法師!這些都是有功夫的,受持《會集本》的都往生了,都有功夫,自在往生,站著往生的,坐著往生的,律航法師他的學生是誰呢?廣化老和尚,律宗的大德,所以這些人統統都往生到淨土去了,你要是毀謗自作聰明,為了自己的名聞利養,為了五欲六塵的享受,為了自己道場的興旺,你不惜來破壞正法,以前五種原譯本還沒有流通出來,就是因為有《會集本》,有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大家才想起來還有《無量壽經》的原譯本,你讀《會集本》正是把這五種原譯的精華全部讀到了,沒有一絲毫遺漏,他在會集的時候,「一室唯供佛,三年不下樓」那樓不是像我們這個二樓呀,它是一個小閣樓,小小的,就在裡面用功三年,沒有下來過,所以非常的認真,非常的精進,一般人做不到,真正有功夫,真正有成就呀,所以你看提倡這個《無量壽經會集本》的這些大德,個個都往生,那毀謗的人有沒有功夫呢?那就不一定了,多半都是出於利養心,不是真心在為佛法、為眾生。那麼說實話,你要往生淨土讀哪個本子都一樣,你喜歡讀康僧鎧大師的本子也可以,你喜歡讀支謙居士的本子也可以,都沒有問題,支婁迦讖尊者的本子也可以,菩提流志大師的本子也可以,都能往生,甚至都不讀,一句佛號念到底一樣能往生,在於信願不在於本子,這個本子印光大師沒有看到,要是他看到了,一定會大力提倡,裡面沒有一絲毫自創的文字,統統都是從五種原譯本裡面出來的,連經題都是會集十二個譯本的經題,等於你讀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同時讀到了十二個原譯本,因為十二個原譯本裡面有七種因為戰亂的關係,所以消失了,但是經題還在,那麼夏老居士會集經題的時候,就是把這個十二種原譯本的經題,把它會集在一起,我們講一讀經題便知全經的義趣,所以你讀了《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你同時讀到這十二種原譯本,功德無量,非常的圓滿,比起前幾次的會集來得更為精確,沒有一絲毫的過失,所以你毀謗正法,尤其你毀謗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那罪過無邊,真的像經上講的:譬如盲人恆處闇。就像一個人眼睛瞎掉,恆處於暗室之中,不能開導於他路。你看不到,你的前途是一片黑暗,你要是能夠受持《無量壽經》,前途是一片光明,所以我們自己要認真的學習,要認真的受持,要知道這個本子得來不易,經過三次的會集,到夏老居士這裡才圓滿,他不光是會集它的文字,還會集五種甚至十二種原譯本的義趣,所以是集義非集文也。那麼經典又有五種人說,只要符合一實相印的,那麼會集淨宗的,符合信願行,大致上沒有問題,何況夏老居士自己又有功夫!黃老居士自己推想,他說他的老師他的和尚念佛大概達到理一心不亂的境界,理一心不亂是把無明給破掉了,他有這個境界有這個功夫,那是我們現代眾生的福報,現代眾生真的是福報非常的大,你能見到這樣一個完整的善本,那是多生多劫你供佛、修福所得來的,所謂「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你能夠相信《無量壽經》,相信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你是無量劫來的善根,你們各位我不曉得,我一看我就相信,我一看我就接受,我沒有一絲毫的懷疑,所以呢這個是善根,要是你看了心生嫉妒,那是業障現前,你這一生如果不轉過來,你不會有成就,你修行再怎麼努力,也是枉然,為什麼呢?你心裡面有嫉妒,心裡面有瞋恨,看到人家因為提倡《會集本》,來了很多的名聞利養,心裡面就很起煩惱,那你還是認為這個世間是實有的,還是貪著五欲六塵,所以趕緊要提倡其他的本子,為什麼這個本子有問題,當初你們要是認為有問題,你為什麼不講呢?是提倡幾十年以後,大家都受持了,都接受了,你們才來毀謗才來批評,所以這個用心可想而知。所以我們淨宗的同修,要有深刻的覺悟,這個本子你要護持,你絕對不能讓它滅掉,這妖魔鬼怪披著袈裟來毀壞正法,講經依人不依法,我們受持《無量壽經的會集本》是依法不依人,為什麼呢?他講的東西是正確的,即使是在家居士的我們也受持,你看維摩詰,維摩詰居士就是在家居士,維摩詰居士講經,舍利弗、目犍連去聽法一樣右繞三匝頂禮三拜,釋迦牟尼佛教他們的,這是依法不依人。所以佛法你要發心護持,要發心來弘揚啊。多生多劫俱蒙解脫。下面講的:至於當世,何人當機。什麼人是淨土宗當機眾呢?當機就是什麼?適合受持淨土的,叫當機。玄義裡面說到:不論男女老少,富貴貧賤,上智下愚,久修初習,宿根利鈍,善惡差別。祇要於此法門,能生實信,因信發願,從願起行「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如是之人,正是當機。不管你是男眾或是女眾,或是年紀大的或是年紀輕的,或是有錢的,富,貴就是什麼?你的名聲顯赫,富就是有財富,有財富不一定貴,貴就是他有名聲,大家都尊重他,德行非常的清高,這是貴,尊貴的意思,貧就是我們講的,比較貧窮的,賤就是被人家所糟踐的、所輕視的,所鄙視的,富貴貧賤,上智下愚,無論你是有智慧或是根器比較差,習氣比較重,久修初習,或是老修或是初學,所以呢不管你的年紀,不管你的身分,不管你是聰明或是愚鈍,或是善惡差別,還是你過去生的根器好不好,宿根利鈍,善惡差別,你這一生善業造得多,惡業造得少,或是惡業造得多,善業造得少,都沒有關係,只要於此法門,能生實信,這一句話相當的重要,實信就是什麼?踏踏實實的相信,真真實實的接受,能生實信,因信發願,從信裡面還發起切願之心,從信發願,從願生之心裡面起持名之行,叫從願起行,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如是之人,正是當機。你要是能夠這樣做,那你是當機眾,所以這世間你要能夠放得下,對佛所說的,你要真正的相信,真正的接受,叫實信,很多人都說我有信願,認為自己有信願固然不錯,但是呢,境界來的時候,考考看,看起不起煩惱,如果你還起煩惱,那你的信願還不具足,看你的煩惱持續得久不久,如果持續很久,一件事情一直起煩惱,那你這個信願非常薄弱,如果才起一念,馬上就斷掉了,信願是比較強的,你們可以自己去檢點看看,一件事情一直罣礙在心裡面,天天罣礙,時時罣礙,睡覺做夢都還夢得到,都還在意,那這個信願不具足,非常的弱,只能說表面的信,所以你們碰到煩惱,碰到境界,那信願要提起來,你要想到我已經學佛了,我願生淨土,那為什麼還要在這個事情上起煩惱,經典裡面講,一切諸法,當體皆空啊,我的心沒有一念是真實的,沒有一念是常住的,這樣一反觀一覺照,那就放下了,這就是信願現前,這就是信願啊,佛號提起來,這就是力行,再也不墮在煩惱裡面,那就叫作超度啊,就叫做超脫,你就得真正的解脫,得真正的自在,這個是受持淨土法門,你現前你就得到了利益,眾生為什麼苦?為什麼有煩惱?就是這一念心,妄心相續不停,一念接著一念,一念接著一念,念頭本來就是生滅,本來就是空的,但是呢,你不識得它空,你又後念跟著起,前念雖然滅掉了,第二念又跟著起來,第二念起來了、滅掉了,第三念又跟著相續,就是這 樣在顛倒,這念頭是這樣子的,你的感受,你的嗅覺統統都是這樣子啊,聽覺、觸覺都是這樣啊,一念接著一念,所以為什麼佛叫我們萬緣放下一切不管,不管你聽到什麼你看到什麼,聞到什麼,一句佛號提起來,萬緣放下,這是淨宗修行的方式,非常的快速,非常的巧妙,這才叫做真正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要是這樣做,那就是當機,當機就是你修學淨土會往生,可以得利益,臨終會往生會出輪迴,現前你會得大智慧,你會得大福報,為什麼呢?心沒有煩惱就是福報,走到所有的地方你都自在,甚至,大災難來了,你也很自在,心不顛倒,意不散亂,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念佛的時候,心就是無罣礙,不罣礙在這個世間上,心全部都安住在佛號上,自然沒有恐怖,自然就遠離顛倒夢想,煩惱斷了就叫得究竟涅槃,所以阿彌陀佛就是般若羅蜜多,般若不光只是空而已,它也是妙有,阿彌陀佛就是妙有,你念佛就是妙有,妙有可以幫助你證得真空,為什麼?心裡沒有煩惱就是真空,持名歷歷不斷,歷歷分明這就叫做妙有,空有不二,就稱為般若智慧,這是《心經》的精華,這是世尊一代時教的精華,一代時教講的就是般若,般若怎麼用呢?念佛就是般若,就是這麼清楚,就是這麼簡單,道理這麼明白,但是知道的人少,夏蓮居老居士講的,萬億人中一二知,萬億人是指學佛人,不學佛的那還不算是真正瞭解,學佛了深入經藏都還不一定真正瞭解,所以蕅益大師他瞭解,他知道了,從此保此一行,萬牛莫挽矣,真正把佛號當一回事,把修行當一回事,誰來勸,什麼樣的境界來考他,他都不管,他都不會再動搖了,這一種人是當機,這種人真正能夠往生,真正能夠在佛法裡面得到最真實的利益,這是佛送給我們的,我們在講座裡面送給大家,看你們要不要,要的話就老實念,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把這個身心世界統統放下,拋向十方法界外去,一切不管,一念都不停留,我們今天時間到,就講到這裡,我們來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