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往生王臣第六 ~ 明 虞淳熙

慧律法師著

虞淳熙。字長孺,浙江錢塘人。生下來就是不閉眼睛睡覺。三歲時,整日唱念佛號不停止。念佛念到蓮華和寶樹,顯現於室內,虞淳熙以此事告訴祖母,祖母說:「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的瑞相。」祖母因此教他學習禪定,從此以後就時時閉目端坐。弟弟淳貞,字僧孺,從小就和他心意相投。後來守母喪的期間,兄弟兩人一同學習天台的止觀。虞淳熙長大之後為鄉里中私塾的老師,教導他的小朋友學生學習靜坐數息觀,因此而忤逆了主人,但是他卻毫無恐懼。後來中了鄉試的秀才,接著就於毗山教授學生,與同社的朋友一起誦梁皇懺,到了第二天,雲中的光明照入屋內,甘露霑溼了牆壁,空中落下金色的小米、玉米、及沈水香。當時正值冬天,可是卻萬花盡開。虞淳熙因為感應了這些靈異的現象,因此學習禪定更加堅定,後來能夠事先預知將來之事。雲棲蓮池大師聽到此事之後而呵斥說:「虞生墮入魔網了啊!」



明神宗萬曆十一年(西元一五八三年),中進士。後來因為父親過世而歸故鄉,在父親的墳墓旁建茅屋守孝三年,並受歸依五戒於蓮池大師。守孝住在山上時,每天以菜飯布施給野鹿兔子,若有老虎來則將牠呵斥離去。守孝期滿後,又擔任『職方司』(掌天下輿籍、軍制、城隍、鎮戍、簡練、征討等事)的主管。不久之後,又辭去官職告假歸鄉,上天目山,坐在高峰禪師修行的死關之前,日夜精進用功。到了第二十一天,極為疲倦,想要就枕休息,忽然看見高峰禪師來斬他的左手臂,頓時豁然有所省悟,於是即刻奔往雲棲山找蓮池大師印證,大師說:「凡是從夢中睡醒的人,如果不梳洗戴頭巾,而又倚靠著棉被枕頭,必定很快又睡著。從愚迷中醒悟的人,如果不往生莊嚴的淨土,而又親近穢濁的世界,必定很快又迷失了。火中的蓮華容易枯萎,新長的竹子容易折損。你要為自己思量計劃一下,千萬不要以暫時一點的悟境,阻礙了進階修行之路。」蓮池大師勸他迴向淨土;以接續以前的因地,虞淳熙於是依教奉行,終身修習淨土法門。如果有人不相信念佛法門的,虞淳熙就告訴他說:「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稱之為佛。念佛者,就是念覺悟,念念之間不能常常覺悟,而念念常迷失,這樣可以嗎?人民居住在城邦田野,鳥群居止在小山丘陵,不止於至善之地,而卻止於不善之地,這樣子可以嗎?」



有人問他要如何念佛?他說:「念佛就只是提醒正念,相續不斷而已!無論百千的方便,就只在一個『知』字。如果能夠念念無量光,怎麼會不能『入佛知見』呢?學佛的人修道之時,專求出離生死,如果能夠念念無量壽,又有什麼生死可以捨離呢?」後來又回復官職,轉職為『主客司員外郎』(負責各藩屬國朝聘、接待、給事等事。)又改為『司勳』(掌理功賞之事),接著又請求離職歸鄉,與弟弟淳貞遊玩於湖上。當時蓮池大師正好在南屏山,講說《圓覺經》,並募錢贖萬工池,建立放生社。僧俗有數萬人參加,諷誦的聲音,震動了河川山谷,一時有清高德行的士人,大多參與其盛會,而此事其實是由虞淳熙倡導率領之。因此而恢復了三潭的放生池,築堤防建樓閣,放生種種的魚鳥。不久之後,入南屏山修行,不再出來。其弟淳貞也隱居於靈鷲山,因此而終老一生。(德園集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