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學佛
為什麼要學佛?
人在這個世間有很多的苦惱,只是這苦惱大家不一定覺察得到,像「樂」它就是一種「壞苦」;「苦」是「苦苦」,縱然你有修行、有道德、有學問,佛教把這些歸為「行苦」,因為不究竟。「樂」呢是「壞苦」,現代人很貪著樂的享受,要吃好的用好的。但大家可以反觀一下,這個樂它不長久,終歸壞滅。譬如說我們很喜歡吃一樣東西,吃它七天、吃一個月,那就會感覺噁心了。所以說這個樂不是長久的,而我們眾生卻誤以為可以長久保持它,誤以為可以得到它,可以攀取到它,實際上連自己的心都尚且是一種妄想的狀態,心總隨境轉,又怎有境可攀取?所以說妄心是無體的,沒有體相,它不實在,我們卻認為它是有的,卻誤以為它是真實的,就好像我們把夢境當作是真正存在,譬如說你在做夢當中,你得到了你想要的財富、名利,種種的人事物你都得到了,那你夢醒了以後,你還把夢境當作是真的。佛說這個人叫做顛倒。我們學佛,為什麼要學?就是要去看破這一層,因為如果沒有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出來,我們是永遠都不會覺悟的,永遠都不會了解的。譬如說有的家庭確實很和樂,但是呢家親眷屬難免衰殘老病;有的人身體健康又富貴,但是終歸散滅;一般的眾生不曉得這個事實真相,不知道這種狀況如影隨行的跟著我們,在人生當中,他一直以為可以去追取去尋求的,所以造作貪瞋癡,損人利己。在生活當中想自己比想眾生還多,看看能不能像《無量壽經》講的:「希望他利。用自供給。」希望把別人的利益、財富、名利變成是自己的,把這些名聞利養全部都攬到自己身上,而實際上,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就是把業障都往自己身上放,所以如果我們不學佛,就沒有辦法去了解這一層道理。一般人的生活模式,從小讀書、工作、結婚、生小孩……按這個模式去走,所以永遠都不知道有一法,可以離一切諸惡道苦,能夠離開名利、五欲六塵,能夠得到清淨,得到法喜。因為有一種歡喜、有一種快樂,是超於物質以及精神上的,超於物質大家都很清楚;但是超於精神,這就不容易了解了,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的精神叫「六塵緣影心」。什麼叫「六塵緣影」?就是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攀緣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所留下來的影像,這存起來的檔案,你以為是自己,所以你看迷了好幾層啊,迷得非常嚴重。我們六根在攀緣六塵,感覺到樂受苦受,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都是虛妄不實的,所以要放下。學佛是超過一般的物質及精神的,是我們世間所謂非思量處,非是言語之所能知,那叫法喜。有些同修去道場,他說:「我到某道場好法喜喔。」稍微觀察他一下,他的法喜是在道場能講話、可以散亂。這不是法喜!這是他的心攀取到他所想要的境緣,所以他覺得很高興,這不是法喜。法喜是受持佛法,煩惱消除、業障消除,從內心不緣外境生起的一種快樂,它不是禪定的捨受,它比捨受還要自在,超越世間四禪八定,你學大乘的快樂,甚至不是二乘所能比擬。佛菩薩他發無量無盡心,「盡未來際,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念念相續,無有間斷」這表示菩薩在境緣當中得到了法喜,所以他願意念念相續無有間斷,在修行上他得到了法喜,他盡未來際無有疲厭,無論眾生是怎麼對他,無論他遇到什麼環境,他心裡面都安住本心,住於真如佛性上,所以永遠不會退轉。學佛就是要知道這一層道理,這世間確實是苦的,只是我們沒有辦法覺察,佛在經上講,我們在這苦境當中,就像在鬼窟裡作活計,所謂「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因為我們六根攀緣六塵太嚴重了,所以沒有辦法覺察,這就是一種迷惑,而且是很深沉的迷惑,我們的昏迷指數非常地高,可是卻以為自己是清醒的,這是迷惑到極處。所以希望大家學佛,一定要知道為什麼要學,而且知道佛教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夠發心,才知道我的煩惱習氣要放下,我的貪瞋癡要放下,我的愛欲不能再增長,這樣來道場就有利益,這就是功德。這功德是世出世間第一殊勝的,因為你能夠明白什麼叫自性,能夠透明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