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

對善知識勿見過失



修行是一件需要發大心的事情,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對凡夫來說更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為什麼會覺得很困難?因為要轉變自己的習慣,要放下自己想要的、心裡的好樂、貪愛覺受,要有堅固的願力,更重要的是要聽從善知識的教導。文殊菩薩會下有一位童子,叫做善財,大家對他都很熟悉,善財童子要出去參學的時候,他的和尚,也就是文殊菩薩教給他應注意的事項,第一.對善知識所有的善巧方便,勿見過失。對你的和尚、對教導你的人,甚至再擴大至對一切的眾生,不要見過失,如果對教我們的人見他的過失,對他所做的事生過失想,心就不會恭敬,一旦不恭敬,他講的法就聽不進去,就會覺得:你會的我也會,你也沒什麼了不起,一旦輕慢心生起來,你要斷煩惱、除習氣、要開悟、要證果,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是根本、是「師道」。說要順從善知識的教導,那麼現在善知識不容易遇到,我們就依古大德、依經典的教導開示。
所以修行的困難就在於自己能不能隨順經典的教導,自己是不是總是帶著我執我見在學,經上教我們要放下的,有沒有放下;教我們不可取的,是不是還帶有一點因循苟且的心在貪求,心想:我貪一點沒有關係,再沾染一點無所謂。廣欽老和尚講:「你即使貪戀娑婆世界的一枝草,都還要再來輪迴」。何況是這些比草更大的東西,乃至於物品、或你的權力、名位,權力是使人心裡面得滿足感,總喜歡人家恭敬我、讚歎我、喜歡人家都為我所用、都聽我的命令、聽我的說法,這都是「我相」。我相不除,念佛不會得力,即使你有在斷煩惱,你捨掉的只是皮毛、你捨掉了好清名,喜歡人家讚歎你:萬緣放下、用功、一心精進、你修得好,這個統統是我相、我見,這些心態不除,再怎麼用功念佛都不會有成就。因為不明瞭事實真相,心裡還貪著娑婆世界、貪著這些虛幻境界,才會喜歡這些東西。說修行是件不容易的事,就是困難在這裡。大家認為學佛很容易,念佛一心念就能往生,問題是我們認為的「一心」,跟經典上說的「一心」是否一樣?我們認為的一心是:我現在專心念佛、不打妄想,這叫一心。但是經典上講的一心,是要你把貪愛的放下、在意的放下,這才會得一心,把這虛妄的「我」放下,這才叫一心。這樣念佛才叫一心不亂。我們講的功夫成片,至少也要做到對境心不動搖、不貪戀,這才是最基礎的一心。我們認為的一心不亂,是佛號一句接一句,那不算是一心不亂,那只是念佛沒有間斷。
「阿彌陀佛」翻作中文叫做「無量覺」,我們的心好樂這個世間,有我執、我見、我慢、我癡、我愛那就是無量迷,就是「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嘴巴念阿彌陀佛,心裡面是我執、我見、我相,那為什麼不起現行時自己不能覺察?因為被佛號蓋覆住了,佛號蓋住你的煩惱習氣、蓋住你的妄想分別執著,因為你現在心裡面念的是佛,但是煩惱執著潛藏在你六根當中。圓覺經講:「潛伏藏識,遊戲諸根」。一遇緣就起現行,並不是沒有,只是沒有現前。所以在平常時候,罣礙就要少,心裡面一有罣礙,就要知道「我相」現前了、「我見」現前了、「我慢」現前了,這些都是念佛的夾雜、修行的夾雜,一般人不能覺察,還認為它是正常的,不行沒有這個「我」。那「我」是誰?你在夢中感受到的境界、感受到有我,這個我又是誰?根本就是虛妄的,夢中的境界不管有我無我,都是假的,都是心所現的,我們現前的世間也是這個樣子。無論有我無我,跟你講要捨掉「我」,你就住到「無我」裡面去,眾生總是偏在一邊,所以我們談的修行,不是像其他道場講的:你快樂的學習,或很快樂的聽聽道理。只理解當然很快樂,但修行是要叫我們真正轉變,叫我們坐在這裡念個一小時、念個一天、打個佛七,來參加的人就更少了;相反的,跟你說:來做個法會就可以超度你累生累劫的冤親債主,來參加的人就一大堆了。有時是可以超度,但我們自己超不了自己,我們自己才是最大的亡靈,「亡靈」就是亡失靈知性。「靈知性」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我們忘失掉,自己迷惑了,這一念都還沒有覺悟過來、還沒覺醒、還在迷,還想要超度誰?連自己都超不了。所以,我常講你要真正發心學佛修行,你會覺得很痛苦很難受,因為要把你無始以來所執著的放下,在現前生活當中,碰到的種種的痛苦,碰到的不如意,都是因為有個「我」在感知,都是因為煩惱習氣不放下,所以才有不斷的業因果報。諸佛如來雖有業因果報相,但是他不在意,他在這當中不起心不動念。因為他把苦的根本除掉了,在業因果報中任運隨緣、大機大用,一切都自在,這是學佛人要學的。像僧肇大師的壽命不長,他是「什門」(鳩摩羅什大師 門下)四哲之ㄧ,在當時羅什大師的會下,算是菁英中的菁英,他是三論宗的祖師,智慧辯才都好,功夫相當了不起,大家一定認為他應該會長命百歲,並沒有啊!三十一歲就往生了,但他死的時候並沒有痛苦。像二祖-慧可大師,他怎麼死的?他自己去還命債啊。達摩大師跟他講:你有傳法的責任,可以不用這次還,暫饒過你一回,把法傳下去,但是他傳法給三祖以後,就去還命債了,人家問他為什麼?他講:「將頭迎白刃,猶如斬春風」。所以,學佛到後來,是這樣清淨自在,而不是怕生死,他根本沒把它當一回事,心裡面根本沒事。我們學佛念佛還怕死、怕輪迴,這還沒得到佛法的心髓,不能像二祖慧可大師,「將頭迎白刃,猶如斬春風」。人家問六祖慧能大師,你死後要去哪?他回答:我自有去處。他是到處都自在啊!又有人問祖師:你往生以後去哪?祖師回他:「東家做牛,西家做馬」。在十法界任運逍遙,我們學佛求的是這個,這才叫淨土。狹義的淨土指的是極樂世界;廣義指的就是這種自在瀟灑的境界,到哪裡都自在、都痛快。所以學佛要斷除煩惱習氣,才能得到這樣的境界,這樣的受用,想要得到就必須得發心。
於境緣要忍得過,難忍能忍,才會有成就;難行能行,才會有功夫。這些法語跟大眾結緣,希望大家認真努力一心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