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七十三)
諸位同修請掀開《無量壽經》卷首筆記,看第三十五頁倒數第五行,也就是第八小段,「經:義為契經,(1)契理、(2)契機。具貫攝常法四義。」那麼這個《無量壽經》前面的是屬於別題,「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這是別題,就是有別於其他的經典,那麼今天要來講的這一個字,「經」這一個字是通題,也就是一切經都通的,那麼一切經裡面所說的,最主要有兩個義趣,就是這裡,契理跟契機,所以釋迦牟尼佛的經典,從印度傳到中國來,翻譯作契經,就是因為含著契理跟契機這兩個道理。所以我們講經,如果只是契機不契理的話,那麼就屬於邪知見;那如果契理不契機,那就是閒言語,你講的這個道理再對,可是眾生沒有辦法受持、或是沒有辦法達到、或是不契合眾生的根器,那麼這個理啊就是閒言語。所以每一部經它都必然是契理跟契機的,現在有些人講經只契機不契理。這「理」是什麼呢?就是佛法講的真如實相。所有經典都在闡述這個道理,即使是小乘經典也是為了帶引你們入大乘實相。《法華經》上講:「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入大乘為本,以故說是經。」,裡面又講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所以即使是小乘經典,也是為了讓你契入一乘了義而已。所以每一部經都是契理的,那麼契機上,現代的人只為了迎合他的信眾,講一些世間話,為的是名聞利養,用利養心來說法、來度眾生,那這個就不對了。雖然大眾聽了很歡喜很開心,但是沒有辦法契入實相,沒有辦法得到如來真實的教誨,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他沒有辦法得到。所以呢只有契機不契理,那這個就是邪知邪見。所以契機跟契理都非常的重要,我們說話也是要契機、契理,你講話不要講是非,不要說別人的短處,心裡不要掛著別人的過失,你才契理啊!你的行為表現出來,心清淨了那就是契機,你能攝受眾生啊,那攝受眾生,眾生看到你,他就會想學佛,你跟他說話的內容,就是要引導他來聽聞佛法,引導他來學習正法,有一些人他在教學的時候,講經教學的時候,看到眾生有世間的問題,他就用世間法在為他做解答,他不教你放下,他不教你看破,他不教你契入諸法實相,他也說他是善巧方便,這個就不對了。眾生在境緣當中起煩惱,就是因為他的心太執著、太罣礙了,這一念執著的心,從他出生一直到他現在,沒有一絲毫想過要放下,你不跟他講出離的法,你還叫他拚命的執著,那你就不是一個善說法的人。這種亂象在佛門裡面非常的多,或是把大乘經講成世間法,教你六道輪迴,教你繼續起煩惱,而你誤以為他講的法就是佛法,那就是因緣不具足啊!你學佛成佛的因緣還不具足。所以想要遇到正法,你要求佛菩薩加持你,求這個龍天善神護佑你啊。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上所說的,他講到末法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這些邪師有多少呢?他不一定升座,像我們剛才升座講經,這些邪師不一定升座,他就充斥在你的身邊,也許是你的家人,也許是你的朋友,也許是你的同學,都告訴你怎麼樣來求名聞利養,怎麼樣來這個得到自己心裡面所貪愛的。他不會教你放下、不會教你看破,那麼這個就是邪師。所以學佛你要親近善友,親近明師。《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說道:「從明師受戒」,什麼叫從明師受戒?就是依止正知正見的老師,接受他的教誡,接受和尚的教誡,這叫從明師受戒。他的知見要正。學佛就是要教你放下煩惱,放下貪瞋癡。一般人不曉得貪瞋癡是煩惱,拚命的追求,拚命的追尋,他不曉得五欲六塵是煩惱,所以沒有一絲毫想放下的心。那麼,現在幾乎是每一個世間人都是如此啊,認為追求名聞利養,追求五欲六塵這個是正常的,這個是必須的,所以今天這個社會這麼亂,人這麼自私,就是因為沒有學佛啊,你要是學了佛,你就不會自私了,為什麼呢?你願意放下你自己的感受,放下自己的覺受,這才契機契理呀!所以同樣的,我們講的契理跟契機,它展開的意思非常的廣。剛才所說的,只是就善友來講契機契理,那你自己修行呢?也要契理契機。自己的觀念,自己的知見正不正確?對治煩惱習氣的方法正不正確?你捨、捨煩惱,你要捨自己難捨的,這才契機呀!放下,現在的學佛的人放下,都是放一些自己毫不在意的,在意的一絲毫都不願意捨掉,那就不契機、也不契理了。所謂難捨能捨才有可能成就啊。這是就你行門上、修行上來講。那你證入呢,也要契理,也要契機,正確的方法,如理如法,就是契理契機啊。不要非因計因,什麼叫非因計因?你用的方式不能讓你達到成佛,沒有辦法讓你脫離煩惱,那叫非因。而你又認為這個方式可以除掉你的煩惱,這叫計因。非因計因。就像外道,他想生天,但是他用錯方法,持牛戒、持狗戒,什麼叫持牛戒呢?就是牛做什麼動作,他就跟著做什麼動作。為什麼?因為他看到這一隻牛死了以後生天,他就認為生天要照著這個牛的方式去做,所以他持牛戒。看到狗生天了,那麼他認為只要學這隻狗的樣子,他就能生天了,所以才有持牛戒、持狗戒。現在大家想成佛,卻很多人用錯方法,以為拿這個世間法,他就能夠成就,把人做好,他就是佛,那叫非因計因,叫見取見。見取見是什麼?是邪見,你這個邪見不斷、邪見不破,那你所修學的,所證入的不是契機契理啊。所以這個道理我們要懂,這叫學習經典。所以你聽經你就會有正知正見,你要是不聽經、不聞法,你自己知見錯誤了,你都不能覺察,這個是就你證入上來說。《楞嚴經》講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你要修行,你要真正發心-要發長遠心,從現在就開始轉變,煩惱習氣要轉變。我知道有些同修,都給自己找藉口,反正慢慢轉沒有關係,第一個你要考慮你自己的年紀,你還有沒有時間慢慢轉,你想多慢?無量劫以後再轉嗎?越早放下,越早得自在。年紀越大習氣越重,所以為什麼修行從年輕開始修?你年輕,煩惱習氣沒有這麼重,業障沒有這麼重,你要轉變非常的快,只要知見正了,馬上就可以轉。可是你上了年紀,你要學、你要轉,不好轉啊,這錯誤的習氣、錯誤的觀念,根深蒂固啊。所以要修行沒有這麼容易,要比一般人費更大的心力才能夠做得到,所以為什麼我們一直提倡,你修行要趁早,年輕確實記憶力好,確實對學佛有幫助,所以年紀大的同修就應該要警惕,我年紀這麼大,所剩的時日不多。你看像今年,像現在五月底了,一年又快要過去一半,時日不多,如少水魚,就是像這個池塘裡的魚,水一天一天的減少,斯有何樂?這是就我們修行上講的。那流通正法呢?也要契機契理,你要用現代化的工具,這是契機啊。流通的是什麼?正知正見的佛法。不要流通變質的佛法,很多人都把佛法講的都變質了,變成世間法了,變成後來學佛只是做好事而已。佛法講的是不生不滅,不是只有做好事,做好事只是一部份而已。中國人非常的有智慧,如果印度傳到中國的佛教只是做好事,中國人不會接受,它也不會變成中國的佛法,也不會在中國深根發芽,所以,由此可知佛教不是像其他的宗教,做做好事、存好心、愛自己的家人而已,這個不夠。佛法是教你觀察一切法不生不滅。你跟你家人的關係是緣起性空,不要再執著,不要再罣礙。這緣起性空啊。緣起,就是現在是因緣和合暫時而有的,因緣要是一變化,馬上就消滅了,所以要結好緣,要結善緣。但是在這當中不可以生一絲毫的貪著,為什麼?性空啊。體性是空寂的啊,因為是和合而有的,所以體是空的,並不是實實在在的。緣聚、緣散、緣起、緣滅,這是事實真相,這是佛在經上教給我們的。你用現代化的科技來流通正知正見,用網路來弘揚正法。用現代化的印刷、現代化的排版;甚至電子書、網路電台、網路頻道,弘揚正法,利益眾生。或是用你的電子郵件轉貼正法給你的朋友家人或是同事,你功德無量。幫助他們能夠與真如實相相應。你要是用同樣的工具,但是送的是變質的佛法,那好像拿著一個碗,盛著發酸發臭的東西,送給別人吃,人家吃了會拉肚子,消化不良。你要是送的是變質的佛法,就是如此。所以流通正法也要契機契理啊。你要是懂得我們剛才講的這些道理,你叫轉經。這密宗很流行轉經輪啊,轉經輪的表法就是我們剛才講的這個意思,這些道理,這叫轉經。要是不懂你就被經轉、被文字轉、被境界轉、被煩惱轉,你轉不過來啊,你掉到煩惱裡面去了。所以這個經這個字通所有的經典,通所有的行為,通所有的境界,通所有的方便法門。這才叫契理契機,才稱之為契經,不但自己能夠契入實相,也能夠幫助眾生契入實相。這自他二利,自他圓滿,所以才稱為佛經。佛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簡單講叫三覺圓滿。三覺圓滿所說的話那才叫做經。所以稱為佛經。那麼如果要以《無量壽經》這一部來說這個經的道理,其實前面就已經提到過了,相信細心的同修應該就知道了,怎麼樣是契機契理啊。在末法;現代只有大乘佛法才能幫助眾生,只有讀大乘經典你才能夠斷煩惱。你讀其他的經典沒有辦法斷,做不到,讀世間的經典那更做不到。為什麼呢?世間的經典是從世間心衍生出來的,不離我慢、我癡、我愛、我見,沒有離開啊。所以歷代的祖師大德,講經,他們學佛都是捨棄他從前所學。像曇鸞法師焚仙經而專修淨土,他以前是學道的,想要求長生不老。那麼碰到菩提流志大師,他向大師請教,他說:佛教有沒有長生不老術?菩提流志大師他告訴他:長生不老,吾佛之所長。是佛教的專長。所以送他一部《觀無量壽佛經》。告訴他:受持《觀經》從此三界不復生,六道不復往矣。是真正的無量壽,他教他出三界啊。這曇鸞法師看了非常的歡喜,將他從前所學的這些仙經,道家的經典,全部焚毀,這是一個真正有善根的人。像這樣的祖師大德,不計其數。所以你要懂得,我們剛才所說的這個經字,它裡面的義趣,含攝著世間跟出世間法,含攝著一切法的事實真相,含攝著一切的行門,這個道理要能懂。那麼裡面所說的具足貫攝常法這四個意思,這後面有四個小段分別解釋貫攝常法。那麼這個貫攝常法大家應該很熟悉。第一個我們來看,貫則貫穿所說之理。這貫的意思就是貫穿、連貫的意思,連貫。也就是所說的道理都通每一部經典,不會說這一部經講的話跟那一部經講的道理相違背,它互通的,是相通的。世間人講話沒有辦法這樣講啊,他們說話很多的問題啊,常常跟自己所說的話相違背。那麼佛說法不如此,他這個道理是能夠貫通的。為什麼呢?他講的是諸法實相, 講的就是眾生這一念清淨的真心,這一念心大家都有,你現在就在用,只是你不曉得,它看不到,就好像海中的鹹味一樣,看不到,你看到這些世間的生滅變化,其實都是真心的作用,只是你不覺察,你隨著它的變化去變化、去起心動念、去分別、去執著,變成自己的感受,所以才叫眾生啊!實際上一切法當下就是不生不滅,沒有來、沒有去,無所從來、無所從去,所以稱為無生,沒有生處、也沒有滅處、不生不滅,佛法講的是這個道理啊!所以這個道理通一切諸法,這是我們的真心啊!你眼見色,本來就不分別。第一念叫做照見,你見一切萬物的時候,這個見沒有分別,是因為你起了無明之後,見到東西了,心裡動了個念頭,那裡有物與我相對,這就起無明。所以為什麼永嘉大師在《證道歌》裡面說:「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你在這裡要是能夠覺悟法身覺了無一物,確實無有一物可得,本源自性天真佛。其實每一個人都是諸佛如來,踏踏實實的是諸佛,可是自己不能覺了,也就是說你不認識你自己,你只是認這個煩惱習氣是我,認這個五蘊的色身妄心是我,所以你迷失了真心啊!佛在經上講,認妄為真啊!把假的當作是真的,把真常變為生滅,把生滅當作是真常的,這是凡夫啊!實際上正在生滅的當下就是不生不滅,《仁王經》上講的力士彈指啊!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這告訴你彈指的當下就是不生不滅,不是生滅太快,是就是不生不滅。為什麼呢?正在生的時候沒有滅,正在滅的時候不生,那為什麼會有六十剎那跟九百生滅呢?就是因為你無明妄動,所以以為有六十剎那,以為有九百生滅。這是錯認!這個道理你要是知道,那真的就像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裡面所說的,「生滅無生生不生」啊!一切法本來不生不滅,連這個不生不滅的念頭也不生,叫生不生。「樂邦那肯禁人行」這極樂世界大門是打開的,當下即是啊!後面講的「誰知萬丈紅塵裡,菡萏華開月正明」你這個道理你才了解,你做三時繫念你才能夠超度眾生啊!不然都只是念念三時繫念的詞而已啊!上去唱一段這樣就能超度啊?那叫癡心妄想!你沒有見性你怎麼超度眾生?還有的這些超度的這些鬼神,被超度的鬼神,來附身胡說八道,說他往生淨土了,那個都是假的,你要相信這些話,以為自己有功德,那你是貢高我慢啊!他在增長你的貢高我慢啊!你連貢高我慢尚且沒放下你怎麼超度眾生,鬼來讚歎你,你就很歡喜啊!他看你是佛,鬼眼看鬼法界裡的佛,不是佛法界。天台家講的,十法界還有十法界,所以展開來叫「百界千如,三千性相」。這鬼道裡面的眾生看你是佛,你是鬼道的佛,沒有出離鬼道啊,你還往下墮一層。即使是十方諸佛現前讚歎你,你都不能生歡喜心,何況是鬼讚歎你。鬼要是讚歎你,你要悲哀啊!你要難過啊!你要懺悔!俗話講的「狗眼看人低」,鬼比狗還要再低一層,那不是更低了?所以你要是沒有智慧,聽信鬼話,真的是鬼話連篇,隨便人家來讚歎一下,你就自以為能超度了,要是這麼簡單,釋迦牟尼佛把我們統統都超度了。你要是做法會能夠契入實相,那才是真正超度啊!做法會我們沒有一念想超度眾生的心。為什麼呢?你在這裡面有一念我能度眾生,那個我相現前了,度不了眾生啊!你看龍褲國師,這無心他才能超度啊!所以這個道理,我們要相當的清楚啊!不要被人家一讚歎就昏了頭,到處講這些感應,通鬼神。這鬼神不是沒有,它是有的,但是呢你自己要有正知正見,現在很多這些附身的,說他是什麼樣的歷史人物啊,這些東西聽一聽就好,他會告訴你有什麼災難要來啊,嚇你啊,叫你給他做法會啊,做法會他們才有得吃啊!破壞你修行,破壞你修道。這《楞嚴經》上,早就把他們的技倆都說盡了,「此名怪鬼,年老成魔」它是怪鬼來附身啊,告訴你這些吉凶禍福,告訴你這些災難啊!所以你們要有正知正見,來揀別這些亂相。你可以去看《楞嚴經》的五十陰魔,你要是對這些亂象不能明辨的話,那麼就像佛在《楞嚴經》上講的,他說阿難,摩登伽女雖然用娑毗迦羅先梵天咒破壞你修行,但是八萬四千威儀當中,只毀一戒而已。這個五十陰魔,你要是不識得,「此乃隳汝,寶覺全身」哪,什麼叫寶覺全身?就是你的真如佛性,它把你全部給覆蓋住,這個慘狀就如同宰相被革職一樣,被抄家一樣,「如宰臣家,忽逢籍沒,宛轉零落,無可哀救」啊,沒有人可以救你啊。所以佛在《楞嚴經》上告訴我們,你要能夠識得,魔不得便,這些妖魔鬼怪騙不了你啊,他沒有辦法欺騙你啊。所以《楞嚴經》就是照妖鏡,他們想盡辦法,利用他的我們現在講的學識、學位,利用他的社會地位來破壞《楞嚴》,告訴你《楞嚴》是偽經,告訴你《楞嚴》是偽造的,是房融宰相為了再回去繼續做宰相,巴結武則天的,他告訴你這個謠言哪,破壞你的正知正見,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楞嚴經》裡面講的都是他要騙人的方法,把他講破了,他就沒有辦法出來詐騙哪,沒有辦法出來欺騙眾生哪,所以這些妖魔鬼怪看到《楞嚴經》就非常的瞋恨、非常的討厭。《圓覺經》也是,只是《楞嚴》反對的聲音非常的大。所以這一部經非常的重要,這《楞嚴經》非常的重要,你要是能夠瞭解,那麼你修學的菩提道上確實是「一門超出妙莊嚴,中間永無諸委曲相」啊,你能入如來的涅槃門,所謂「一路涅槃門」,走這條路能夠直到涅槃,叫「一路涅槃門」。依《楞嚴》修行能一門入這個門之後能「一門超出妙莊嚴」,你達得到啊,這是「貫」的意思啊。所以佛講經講的都是諸法實相,都能貫通的,大乘跟小乘其實也能融通,佛法跟世間法都能融通,為什麼呢?它稱性。它不但融通,它也互相融攝,但是佛法還是佛法,世間法還是世間法,這叫「微細相容安立門」,每一個事相上各有各的差別,但是差別大家都能夠融通,為什麼?都是心所現的,不是心外有法可得,那麼這個是簡單講「貫」的意思。再來第二個,攝則攝持所化之生。這攝就是攝受,攝受所化的眾生,實際上前面剛才講的,「貫」含有攝持的意思,所以像清涼國師在疏鈔裡面他就不用這四個來講,他只講兩個,因為意思有含攝到。那麼這個「攝」就是能夠攝化眾生,你讀佛經,從你現在開始讀,一直到你成佛,都有味道、都能夠通達。所以人家講「好書不厭百回讀」,這個經典,你從初發心一直到成就,都能幫助你啊,這叫攝持所化之生,「生」就是眾生,所以這個「攝」是攝受的意思。現在也有人講一些世間法來攝受眾生哪,你要看這個方式告訴你,你好像能解決一時的問題,實際上它給你帶來更多的問題。只有佛教、只有佛法能夠幫助你把問題全部解決,世間人罣礙的、擔心的,用佛法都能解決,有佛法就有辦法。一般人所起的煩惱,無外乎就是罣礙而已啊,你所有的煩惱仔細給它分析就是「罣礙」兩個字啊,罣礙家庭、罣礙事業、罣礙這些名利,自己的名聞利養,還有罣礙的面子,面子問題,像女眾就很罣礙人家說我好不好看哪,說你好看心就歡喜啊,說你不好看你心裡面就列為黑名單、拒絕往來戶,只能聽好話不能聽壞話,你的心天天都在攀緣、天天都在受苦啊,都是活在別人的言語之下,你超脫不出來啊,不要說活在別人的言語,你都活在自己的妄想裡面啊,活在自己的罣礙裡面,所以佛說為「作繭自縛」,這「繭」就是什麼?你的罣礙、你的執著,用這個罣礙執著把你自己給包起來、綁起來、鎖起來,這個罣礙要是能放下,那你就得自在了。所以有一些人他就會講一些世間話,來讓你聽了好像很高興、很歡喜,他也告訴你這個就是佛法,告訴你大小乘都一樣,佛教跟其他宗教都一樣、都相同,學佛不用這麼拘束,學佛要學得很自在、很隨緣,他的隨緣就是隨便,自在就是放逸,對你的身心沒有幫助啊。你在道場接受這些威儀、接受這些規矩,你的心是清淨的,你的心是安定的,好像有一點點不愉快,但是很快就過去了,你造的業就少,你的心能攝得住,這叫攝持所化之生。如果你去到這個道場,你的心攝不住,它告訴你的法、告訴你的話、給你辦的活動,沒有辦法增長你的道業,那這個不是道場,攝不住你的心哪。有些人認為攝持眾生就是希望他趕快來啊,多一點人佛教就興盛了,不是啊。是這些來學的人,心有沒有攝得住?要是來道場還講是非、搞小團體,那你的心是散亂的,沒有攝住。你沒有學到經典,這「經」是什麼?攝持所化之生,經典能攝受你,你也要被攝受,被攝受就是你的心能定得下來,所以這個道理無盡的深廣。要是再展開來-止觀二門,還可以再展開來,這個二十五輪,都是攝持所化之生哪。《圓覺經》講的二十五輪哪,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三法頓漸修,有二十五種,都是攝心的方法,這攝心是攝持你這一念妄心,勘破這念妄心是虛妄的,契入真心,叫攝持所化之生。這「生」也可以當作用,從心起用利益眾生,攝住了你的妄心,真心自然生起。貪、瞋、癡攝住了,不貪、不瞋、不癡的妙用自然生起,叫攝持所化之生哪,這個道理非常的深、非常的廣。所以大家就曉得這智者大師九旬談妙,我看那個「妙」字的義趣還沒有講盡哪,大概講一講而已。我們就光一個「經」字,就可以開展這麼多的義趣。所謂的「佛法無邊」啊,無邊是什麼?沒有界限。那麼再來看第三個,常則古今不易;那麼第四個一起看,法則近遠同遵。常就是真常,從古到今不改,無論是修行的方式,或是所說的第一義,第一義就是真心,所說的道理從古到今不會更改,教你修持證入的方法也不會更改。所以只有佛法才能稱絕對,
其他都是相對,在佛法裡面,都是絕待之法,絕於對待,也就是絕對,你這樣子修必然能夠成佛,不會有其他的、另外的因素現前,除非你自己不用心,那就另當別論。要是你遵照佛教你的方法,那就必然會成就,叫如理如法。這「常」一樣,具足很多的意思,常就是真常,常恆不變,從古到今,古就是過去,今就是現在,含攝的就是未來,過去、現在、未來沒有改變,所說的呢不易之法就是一心、就是一念,所以叫「合三世為一念,開一念成三世」,《華嚴》所謂的「一念照入於多劫,一一念劫收一切」,這是杜順和尚的《漩澓頌》,所有的法都如此,通三世啊,所有的經都如此,不管是所說的義趣、所說的行門、所說的莊嚴,乃至這裡講的「清淨、平等、正覺」這些道理,都是古今不易的。那麼法則近遠同遵。「法」就是我們講的佛法,近是近代,遠就是未來,共同尊重、共同遵守的,又依照這個法,法在唯識宗講能「軌生物解」,什麼叫「軌生物解」呢?軌就是軌範,就是法的意思,能生物之解,物就是一切含靈,一切含靈依照這個方式,都能夠見性、都能夠開悟,叫近遠同遵哪。不光是道理,包括行持、包括相好、包括一切的莊嚴,都受眾生所尊重啊,這是經典裡面所說的啊,十二部經所說的都是近遠同遵,不管講的是佛因地做菩薩的時候,佛果地、或是說譬喻、或是說伽陀、或是說長行,都是近遠同遵啊,所以稱之為「經」,這是「經」的意思、「經」的道理。那麼在淨土宗來看,你依信願行一心念佛,能夠成就不亂,成就一心不亂,有人把這個一心不亂解的很淺,說善導大師不是這個意思,那麼一心不亂不是指的是明心見性,那麼這個是有一派的說法,那麼這個說法不圓滿,因為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如果一心不亂不能見性的話,那麼阿彌陀佛怎麼成佛?十方諸佛就是念佛成佛的,這是順帶提到。所以你依信願行發心念佛,必然能夠成就一心不亂、成就無上佛道,這就「貫、攝、常、法」。從你現在發心一直到如來地,一發永發、永不退轉,這是經典要告訴我們的。修行要有長遠心,你不能今天念一念,明天就不念了,我知道有一些同修剛開始念佛會有一點懈怠,念佛念到應該是說念了一陣子以後,你會覺得煩亂,會煩亂你要知道,這就是心裡面的業障在起現行、在翻攪啊,你不能停下來,你可以休息一下,但是不要停下來,心裡可以放鬆,但是你不要懈怠,放鬆跟懈怠不一樣,有的一懈他就永懈了,就永遠就停住了,那這個佛號功夫就中斷了,這是一個過程,要有長遠心,長遠心來修行,你才會有成就。你現在發心開始做,為什麼有些人從年輕學佛到老都沒有功夫呢,他就是常常間斷、常常夾雜,我們要是常常夾雜、常常間斷的話,年輕學也沒有用,今天歡喜了,今天念兩句,明天不歡喜了,一停就停十天。《華嚴經》講的,「如鑽燧取火,未至而數息,懈怠者亦然。」你鑽木求火,那個木頭都還沒熱你就停下來。那麼懈怠的人也是一樣,那這個懈怠現前的時候,就要看你能不能過得去,你要是過不去,那你境界不會突破,你還是這樣的一個程度,那等到臨終要真正考試的時候,你就完蛋了,死魔現前,這個時候不是說大聲話就能夠度脫得過啊,這是真刀真槍,是你要有真正的功夫啊,所以念佛要發長遠心,護持正法也要發長遠心,做什麼都要發長遠心。不能今天歡喜了做一做,明天不順你的意了,那就不護持了、不學了,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啊,你不學那是你自己的損失啊,對別人來說沒有一絲毫損失啊,你不願意改,你不趁現在改,那是你自己的損失,別人不會因為你不改,他就退步,不會因為你不發心了,佛教就毀滅了,不會啊,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啊。」你不願意修、不願意轉,那你就得不到,所以護持正法,也要有長遠心,不可以一時興起。那麼既然發了心,再怎麼困難我們都要轉過去,你要告訴自己沒有我轉不過來的煩惱,你常常這樣跟自己講,你煩惱才轉得過來,煩惱才會斷得掉,你要是每天自艾自憐,想說我大概業障很重,斷不了煩惱、成不了菩提,你要是常常這樣想,你煩惱絕對斷不掉,業障還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為什麼呢?從心所現哪,從你的心所現的。如果你天天想災難、天天想地獄,你不想淨土、不想極樂世界,那你臨終就下地獄。你想災難,你臨終搞不好就是橫死的,災難死的,為什麼呢?你心所現的,心裡面起心動念,那麼再搭配著你過去的業緣,那有因有緣,自然就產生出果報啊。所以你現在心裡面念佛,臨終你想著我要自在往生,阿彌陀佛來接我,那你臨終就是自在往生。你要是天天想我煩惱很重、我習氣放不下、我轉不過來,那你習氣就轉不過來,習氣就放不下,不但放不下還會越來越增長,不會減少啊,我們懺悔自己的業障,但是不要增長自己的習氣。有人一懺悔,心就掉到罪過裡面去了,那不是真懺悔啊,懺悔是要把你這個罪心,什麼叫罪心?你這個妄心給懺除,所謂「心若空時罪亦亡」,你的習氣才能夠除得掉,這個是真正要修學的人他應該要做的。那麼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