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七十二)
諸位同修,大家好。請掀開《無量壽經》卷首筆記,看第三十五頁。上一次我們講到經題,莊嚴跟清淨,這兩個段落。那麼莊嚴是我們本性就具足的,人人都有。但是清淨呢?你要透過修行,才能顯現出本性的莊嚴。如果只是知道說,我們自己心中就具足莊嚴,而不用修持的話,那這個不是真正的成就。所以一定要把煩惱給清淨了,把煩惱給斷掉了,顯示出我們本性的清淨,本性的莊嚴,這才算是有修有證。那麼佛在《華嚴經》講的,或現童男童女形、天龍及阿修羅乃至摩睺羅伽等,隨其所樂悉令見。眾生心行無央數,行業音聲亦無量,如是一切皆能現,海印三昧威神力。這就是講我們自性清淨本具的莊嚴。所有十方世界一切眾生,我們真心本性都有能力變現出來,所以稱為海印三昧。什麼叫海印三昧?這海印就是,如海無波的時候,海上沒有波浪的時候,就跟鏡子一樣那麼映現萬物,所以稱為海印三昧。這是說明我們自性具足十法界、具足一切森羅萬象,所謂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一法就是一心啊!就是真如本性啊,那麼只知道性德這樣還不夠,你要藉由修德,要修行,修斷你的煩惱,也就是底下講的清淨,你得到了真的清淨,煩惱都斷除了,那你才算是完全開顯出本性具有的莊嚴。就像金礦,金礦裡面呢,雖然具有金子,但是呢,它有雜質還沒有去除掉,所以需要經過冶煉的過程,去除雜質那麼才能使真金顯現,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所以底下《華嚴經》它有講到,嚴淨不可思議剎,供養一切諸如來,放大光明無有邊,度脫眾生亦無限。施戒忍進及禪定,智慧方便神通等,如是一切皆自在,以佛華嚴三昧力。這個華嚴三昧,就是你透過修行,開發出本性具有的清淨、本性具有的莊嚴。所以《華嚴經》講的就是性德全顯,修德圓備。你的修德修行圓滿了,性德才能夠全部顯現。為什麼我們今天要講這一段內容,因為很多人他學經教、或是聽經,只知道自性清淨、莊嚴,但是卻不曉得,他需要透過修行才能夠顯現得出來。不然你現在只知道你自己是佛,但是呢透露出來的是習氣、是毛病、是貪瞋癡,嘴巴講的是是非,這個心裡想的呢?是我執、我見。那麼你不算是一個真正清淨的人,甚至不是學佛人。所以這一點我們要相當的清楚,不然會造成叫悟後迷。什麼叫悟後迷呢?一般哪這個是形容禪宗,他明心見性以後他不再繼續觀照,不再繼續修行了,所以就會造成悟後迷。那麼其他還沒有達到這樣程度的那就更不必說了。如果你只是看了幾本經、看了幾部書,那麼你就認為你瞭解了,這是從文字解得,不是真正的清淨。你覺得清淨,那是因為你的意識心攀緣文字顯現出清淨的假相,在你心中只是一個清淨的影子而已,不是真的清淨。為什麼?因為你的煩惱沒有斷,習氣沒有磨除,這要除習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沒有辦法一下子除掉。你要透過善知識的提醒、經教的熏習、還有自己的自覺,你的煩惱、你的業習才會除滅,逐漸、逐漸的放下。沒有人一下子,就把煩惱給全部斷乾淨。《楞嚴經》講的,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也就是說你對於心性的道理,對於佛教的道理,你能夠一念悟得,一念開悟。但是呢,你的煩惱習氣,還需用時間長時期的熏習,長時期的修行,你才能夠除掉。所以為什麼說學佛要發長遠心,學佛趁年輕學,趁小、從小學最好,你的壞習慣沒有這麼多,改起來容易。一旦壞習慣養成了,一錯錯了幾十年,錯了三十年,錯了五十年,那麼你要再轉過來,那要費很大的力氣啊! 學沒幾天你就會退心,而且學沒幾天你就會感覺到無力,再來就是壽命到了,所以為什麼學佛趁早,從小開始學,從小就有正知正見,長大你就比人領先一大步,很多人希望小孩學佛,但是呢都走錯地方,把他送去讀這些世間書,讀這個《論語》、《孟子》這些,讀這些他不會學佛。我們從小怎麼學佛?我小時候就學佛,就是帶到道場來,到道場幫助大眾做事情,讓你的小孩種善根,即使他將來不學佛,他也有很大的福報,如果有機緣能引導他學佛那是最好,為什麼?福報會用完,福愈大消得愈快,業就造愈重。所以佛,教我們不要享世間的洪福,要想清福,清福就是你心清淨,心沒有煩惱,在什麼樣的境界、碰到什麼樣的人事,你都自在,這是佛給我們最大的福報,而且這福報你享都享不完,為什麼?這是從你心清淨所顯現的,不是在物質上,不是在這個五欲六塵上的刺激,在這個外在的福報你去享受,很容易就造業、很容易就迷惑顛倒。所以有智慧的人,絕對不會放縱自己追求這些物質、追求這些物欲、趕流行,跟著現代,他不會這樣做。所以你希望你的小孩來學佛,你不要讓他去看那些世間的書,他們會告訴你,從小要給他種做人的基礎,他將來才能學佛;學佛要靠善根,怎麼培養他學佛的善根,就是到道場來,接觸學佛的人,在家裡讀佛經,這個善根才能增長,你讓他看世間的典籍,將來他就障礙你往生,為什麼?愛情愛別,放不下,他比你還放不下,臨終你要是生病了,小孩沒有學佛,他就把你送醫院,送醫院插管、電擊,種種的刑罰加諸在你的身上,你還要感謝他,說你真是關心我,你看你可不可憐。所以為人子女的,你就要知道父母有學佛,要怎麼樣來幫助父母來修行,甚至在臨終的時候要怎麼樣來幫助他,這個就很重要。臨終對學佛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時刻,這一生成敗的關鍵都在這一口氣,你不要把你父母給害了,世間人講孝順,佛教不是這麼看。所以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夠學佛,你要讓他看佛教的經典,讓他看祖師大德的故事,你不要讓他看世間書,看這些世間的偉人,他會變成一個世間人,不會學佛,變成世間人他就隨他的業去。人跟人之間有四種緣,這個父母、家親眷屬都一樣,都離不開這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他要是隨著世間業,是個討債的、是個報仇的,你可能會被他殺掉;是個報恩的,你又放不下,所以都不清淨。所以為什麼講學佛是四恩總報,父母恩、眾生恩、佛恩、國家恩,為什麼?他超脫了這個四種業緣,不在世間了,所以他的決定是清淨的,他的念頭是沒有污染的,這個相當的重要,你們不要送小孩送錯地方,想要他來學佛,把他送到世間法去,只有真正學佛的小孩才會孝順,從以前到現在都是如此。你看虛雲老和尚,他幫他父母親拜山拜三年,從普陀一直朝到五台,三步一拜、三步一拜,把它迴向給他父母親,拜三年,這是學佛的小孩啊!要是你小孩沒有學佛,你往生以後他還幫你殺生、辦葷的,那你本來就已經沒有什麼功德,給他這麼一弄,連生天都有困難,那就壞了。所以真正學佛的小孩他才會孝順,不學佛的,很難,都是隨他心裡面的煩惱習氣,縱然孝順也只能做做樣子,不是真心誠意。所以為什麼講你要希望你的小孩能夠學佛,給他讀大乘經典,帶他到道場來,你的小孩才會贏在起跑點上。現在學校不教道德,更不會教你要學佛、要清淨、要平等,他不會教你,他說這叫迷信,所以你們自己就要到佛堂來補足,這個東西是日用品,不能沒有,我看很多的父母給小孩補習,一下補這個,一下補那個,就沒有補到道德,所以呢?現代人缺什麼,缺德。什麼都不缺,就是缺德,所以正知正見非常的重要,種什麼樣的因你就得什麼樣的果報,所以你讓你的家親眷屬都能夠接觸佛法,你將來你的道業也會增進,為什麼呢?平等嘛!這因果啊!你讓人學佛,你自己道業必然增進,你做的是無畏布施,你做的是法布施,你勸他,你做的是財布施。財分內財跟外財,內財就是自己身體力行去弘揚正法,幫助眾生。外財就是出錢,這是外財。都能成就眾生,那麼有一些同修比較貪財的,你不要想說:我出內財就好不出外財,那還是助長貪念啊!要找到自己的問題去對治它,如果你貪財的,你就要捨外財,如果你不願意身體力行去幫助眾生,那你自己就要-我們講的硬著頭皮去做,剛開始有一點困難,但是你能做,做一點做一點,久而久之,你這業障就消掉了。所以還是回過頭來講,你學佛從小開始學,從現在就開始學,越年輕學,你造的業越少,福越大,越有智慧,尤其是學佛,你看很多祖師大德,二十幾歲就有大成就,他們就是從小學的,二十幾歲就得大自在,像僧肇大師雖然三十一歲往生,可是人家二十幾歲就成就了。僧肇大師是三十一歲往生,他的壽命沒有很長,但是是什門四哲之一,什門四哲這是羅什大師底下的,他座下的四大弟子,人稱論義第一,你們有興趣可以去看他的著作,著作有一本叫《肇論》。所以為什麼學佛從年輕開始學,煩惱習氣少,念佛容易定下來,容易得定,看經容易記得啊!很多人都想說,我等到我什麼事情做完以後我再來學,這件事情做完以後還有別件事情可以做,這個話說了十年、說了二十年還在說,我等到什麼事情做完我再來學,這就叫作業障啊!你有障礙啊!你也知道佛法好,你也知道修行是一件好事情,可是你就提不上力,想要偷個懶,想要這裡放鬆一下,那邊放鬆一下,結果都沒有放鬆,越來越緊張,心裡的事越來越多,只有到佛門來才會真正放鬆,我們講的我們敎的,佛教裡面敎的,敎你心裡面把煩惱放下,那是真正放鬆,那叫解脫啊!你去外面逛街,在家裡睡覺,那個不是放鬆,越睡越昏,越逛心越亂,越逛啊你逛街,心裡面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啊!沒有逛街還不知道自己貪欲這麼重啊!所以一般人認為的放鬆,那個不是放鬆,那是緊繃,那個不是真正的休息啊!你在道場,你做打坐一個小時,念佛一個小時,你身心是沒有煩惱的狀態。打坐可以幫助你休息,身可以休息,心裡念佛可以幫助你心清淨,心休息,這個是最好的休閒啊!不但能夠對你生活有幫助,還能夠增長你的福報跟智慧,可是剛開始你進道場你會覺得很煩、很亂,我怎麼都靜不下來,這個是一個好現象,為什麼?因為你的心開始感覺到你自己亂,你沒有來道場還不知道自己散亂,你進來之後,你的心開始覺察,跟以前不一樣,這個就是一種進步。你要是在外面不來道場、不用功、不修行,你根本不會感覺到自己心散亂,你會認為這樣是正常的,進來道場你會覺得有一點煩,那個是你能覺察,實際上你本來就這麼煩,只是你不知道而已,那麼進來這個環境是靜,是清淨的,是安靜的,所以你能夠覺察到,那麼你不要隨順這個煩的感覺,你隨順清淨的佛號,這個時候注意到你的呼吸,注意到你的動作,收攝你的六根,常常這樣做,你到外面去你也可以覺察得到,所以來道場是什麼?是練功啊!很多人都說我來道場用功,不是啊!來道場是練功。在接觸境緣的時候叫用功,把你在道場練的功拿出來用,修行是這樣修的,學佛是這樣學的,越早學,越早回頭,你斷煩惱成菩提就越快。那麼有一些年紀比較大的同修怎麼辦?你們已經比那些不學佛的好太多了,你看跟你同年紀的,要來學佛的有幾個,都是拿三炷香去拜一拜,供個幾枝香花水果,跟佛菩薩談個條件,你看能不能保佑我賺更多的錢,我再拿多少錢來供養你,談條件,那是商業行為,來到佛門還搞商業行為。這一尊佛不滿他的願,他就去求別尊佛,佛都不滿他的願,求菩薩,菩薩也不滿他的願,就去求神去問鬼去,心裡面要的都是這些,看看自己的孫子能不能孝順一點,兒子能不能聽話一點,求的都是這個,他為什麼不求我的罣礙心少一點,我的執著心淡一點?不會求啊!沒有求到根本上去,我們修行人求的是什麼?求的是煩惱減少,煩惱少了,罣礙就少了,你自然就清淨了,你的像貌就莊嚴了。後面要下面要講的用心就平等啊,要求這個東西啊!讓你們求,你要會求啊!求一些無關緊要的,得到了還要更煩惱,那不是聰明人啊!所以不懂的人,那是外行,你讓他求他也不會求,為什麼呢?沒有聽經啊!沒有聽經你就不知道該往哪裡求,只要你心清淨,你的福報自然就現前,有時候你求不順你的意,那是佛菩薩看得遠,知道這樣對你有害處,不隨順你,就像壞人求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也加持他,加持他什麼呢?壞事做不成,為什麼呢?他要是做成了壞事,不但損害他人,又損害他自己。所以壞人求菩薩,菩薩也會保佑他,保佑他壞事做不成。就有聽過有的人、有的這個歹徒要搶銀行以前,也先拜關公,拜了之後呢隔天去搶銀行,沒多久就被抓了,他抓了消他的業,也沒搶多少個錢,搶的那一袋錢算一算才幾千塊啊!這個是佛菩薩加持他了,讓他壞事沒有做成。所以你做好事,他會加持你,做壞事他也會保佑你,只是不會順你的意,那麼你們求世間事得不到,你要知道佛菩薩看得遠,這必然對我有害,諸佛如來不會隨順你的貪瞋癡,只有這些妖魔鬼怪,才會隨順你的貪瞋癡,隨順你的嗜欲,你的欲望,讓你業造得更大,業造得大,果報就悽慘,等到你要受果報的時候,你再回頭,來不及了,這個道理我們要知道,好!我們看第七小段,「平等覺:經云:『平等者,名為真如,乃至平等者,即是不二法門』。今題中「平等覺」有四解。」好,我們先讀到這裡,平等覺,經典裡面講的,平等,其實就是真如的意思;真,就是不假;如,就是如是;真實的狀況,是如是,所以稱為真如。下面講乃至平等者,即是不二法門。平等也含蓋著不二法門的意思,這是在行門上來說的,前面講的真如是從體上講的,在這個修行上講行門上,就是不二法門,一切眾生呢真性、本性都是平等的,所謂「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你們大家所有的人,所有的眾生,眼睛看得到的、看不到的這些眾生,十法界的眾生,都跟諸佛如來完全一樣,他的真心本性完全一樣啊,同一個心。所以你現在見到有我之外的人,有我之外的眾生,那是你心裡面在打妄想、妄動,這就不平等,這就跟真如相違背,還有人跟我對待,還有人跟我有冤仇,這個是我的親人,那個是我的仇人,你的心就不平等了,對境生心那就違背真如。所以本來是不二的法門,你就變成二法了,眼見色,分別好醜,本來是平等普見;耳聞聲,分別好音聲、壞音聲,這個人是讚歎我的,那個人是罵我的,那個人是在暗示我的,他這個暗示是有敵意的,還是有善意的,這樣你的心都不平等了,善意的,心裡面就竊喜;惡意的呢,心裡面就默默的起瞋恨,都是顛倒。所以六根接觸六塵,其實本來就是不二法門,就是因為一念動心,所以造成二法。那不二法門,是不是一法呢?也不能說一,不能說是一法。說一法,那你心裡面又做了一個見解,有一個一法,那還是二法。一、不二跟二相互對待,所以不二法門,你也不能再做不二法門解,那就叫知見立知。這知見立知,還是墮在無明裡面啊,就不平等了。那麼就本經來說,這平等覺有四種解。好!我們來看一下,第一種、平等普覺一切眾生。即一切眾生平等成佛之法。這是第一個,也就是說淨宗法門,是能夠平等令一切眾生覺悟,這個覺不是一般的小覺啊!是大覺,是大徹大悟,是無上正等正覺。怎麼證明呢?你看《彌陀經》講的皆是阿惟越致菩薩,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當做佛,往生到極樂世界,都是一生補處啊,究竟成佛。所以他這個覺,不是一般的小覺悟,不是小乘法,講個小乘法,讓你證個二乘果,證個阿羅漢果;講個權教法,給你證個權教菩薩,那麼這裡講的是令你一生成佛的法門,而且是從根本修啊,根本在哪裡?從你的心念上修。那麼很多大乘佛法、大乘的行門上,它也說它是平等令一切眾生成佛,在道理上平等,實際層面上不平等。淨宗能夠讓臨終的人地獄相現-他的惡業感召的惡相現前的時候,十念、一念就超脫惡道往生淨土,沒有法門可以做得到啊。乃至畜生,已經墮畜生道了,乃至餓鬼,墮餓鬼道,你聽聞佛號都能往生;甚至中陰身念佛也能往生淨土,而且往生淨土到那邊去都是「阿鞞跋致」。所以印光大師才讚歎:妙極確極啊,不可思議啊。其他的法門真的做不到,你修禪沒有辦法,你要是在臨終在病苦的時候,不要說你們大家,連蕅益大師都提不起話頭來,蕅益大師是個真正的修行人,他說他生病的時候一句話頭都提不起來,心裡面只記得四個字「阿彌陀佛」,只有這個佛號他記得,其他的對他一點幫助都沒有。所以他看到蓮池大師的《彌陀疏鈔》,他才真正死心不再搞枝葉了,一心一意念佛,始知念佛三昧是無上寶王啊,從此保此一行,萬牛莫挽矣啊,這是他的修行的經驗。你們去看看蕅益大師的全集,有這麼多,我們常住這裡有一套,他的全集,他一生的著作,不是普通人物啊。所以其他的法門,你在臨終的時候你很難提得上力啊,唯有念佛可以,乃至於你對畜生念佛牠都得利益,這畜生要往生,你不能教牠參禪,你不能教牠修止觀,這小貓、小狗要往生,你給牠念佛,牠都能得利益,甚至有的根器好的,牠在念佛你自己你也不曉得,因為你沒有神通,搞不好牠往生淨土,禪宗就沒有辦法。學唯識的,那就不用說了,要是從頭講起,又是葛藤幾千篇哪。所以只有淨宗法門能夠令一切眾生平等覺悟、平等成佛,這是第一個。再來第二個,以平等法覺悟眾生。前面是令眾生平等覺悟,現在是講這個法能夠覺悟眾生,這法是平等的。上根的人看,一念頓悟;中下根人,學也都能得利益,所以說這個法是平等法,普覺眾生,覺悟眾生,這個是分根器,乃至能令小根的人迴小向大,能令阿顛迦永離癡愛,這阿顛迦翻作中文叫無善根,或叫斷善根,不學佛的、不願意信的、不願意接受,甚至毀謗的、障礙的,要滅佛法的,他聽聞到念佛法門,都種善根,所以這個法是平等的,前面是就眾生上來講,眾生上來講,這裡是講法門上。如同我們喝的開水,所有的眾生喝了都能解渴,所以這個方法不可思議啊。那麼再來看第三個,平等覺指如來之正覺。也可以當作是平等覺的意思,就是指如來的正覺-無上正等正覺,剛才講的這個「覺」,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那麼這個佛性呢是一切眾生本來就有,跟佛菩薩完全一樣,所以你們學佛不要沒有信心,不要動不動就認為我業障很重,你常講這個話你業障會越來越重,我知道有些女眾比較沒有信心,自己犯業障了,就想說我業障這麼重,大概佛菩薩不會憐憫我、不會接引我,在那裡自憐自艾,那麼這樣的心態非常的不好。李駙馬講的:「學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直趣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你就佛號提起來,管它是順心不順心、如意不如意,就給它念下去,打坐的時候、念佛的時候,不要管它腿痠腿不痠,注意力不要到那裡去,也不管這個身昏不昏沉,統統不管,你就全心全意專注在佛號上,你才會有功夫啊,你才能夠令你本性本自具足的平等覺顯現出來,這個覺跟如來完全一樣啊。《涅槃經》講的:譬如有一個大力士,他胸前戴著一顆珠子,那麼這個力士常常跟人家打鬥,有一次跟人家對打的時候,他發現珠子不見了,到處找都沒有找到,後來人家跟他指示,這個珠就在你額頭上,叫力士迷額內珠,這珠就代表佛性,與人相鬥就是你起心動念,生無明,逢人指示,就是釋迦牟尼佛跟我們指出來。我們因言返照,因為看到經典,如同鏡子一樣返照自己,才看到,原來這個珠就在頭上,不在別處,非常有名的比喻啊,《涅槃經》的比喻。所以正在迷的時候,你在找不到珠子的時候,珠子還是在你身上,只要你淨心返照,把你的心平靜下來,看佛的經典、看佛的開示,把你執著罣礙的煩惱放下,那麼這個珠自然就顯現了,所以這是講眾生跟如來完全相同啊。那麼如來是證得平等覺,眾生是具足平等覺,可是迷失平等覺,實際上眾生跟如來沒有差別,只是名稱不同,迷惑的我們稱為眾生,覺悟的稱為如來、稱為諸佛,所以是完全相同的。再來看第四個,專就本經「平等覺」,亦即極樂教主之聖號。這是阿彌陀佛另外一個名號、另外一個德號,叫「平等覺」。在《無量壽經》第三十八品,「佛告阿難:若曹欲見無量清淨平等覺」,這裡。有讀《無量壽經》的人,你們就曉得,「禮佛現光第三十八」,裡面就有說到,這是阿彌陀佛另外一個名號。為什麼佛有這麼多名號?我們世間人取名字,中國人取名總是有一些期望,希望能夠名符其實,同學們取綽號是好記,所以一個人一生的名號也不少,從小到大在家裡、在學校甚至到工作,都有不同的綽號、名號,但是不是徳號。佛他所說的名號,經典上講的,這個名號是徳號,具足功徳。就像我們稱某某博士,他一定是拿到這個博士學位,他有這個博士的這個學問,我們才稱他博士。佛他具足清淨平等覺,所以我們這樣稱他,尊稱他,那麼你念他這個清淨平等覺,都有功德,念世間的沒有啊。有人說同樣都是攝心為什麼不念一二三四?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為什麼要念無量壽佛?因為無量壽佛有功德,一二三四是你心裡面妄心妄識透露出來的言語。在經典上講:「計名字相」。因為你接觸境緣,動念取著,分別善分別惡,然後不斷的執取下去,產生出來的名字相,這是屬於染法。在《大乘起信論》裡面就有講到,這依生滅門開覺迷二門,這是迷那一門,迷的那一邊,不是正覺啊。所以你念一二三四那不會有成就啊。很多人喜歡耍小聰明,他會告訴你同樣都是音聲相,音聲性空,哪有非得要念平等覺;既然都是性空,你為什麼不念平等覺。這雖然本性是空,但是力用不同。同樣都是水,但是海水、江水、河水乃至井水,各個不同,海水一滴納百川之味啊,不一樣,具足功徳啊。你念這個世間的言語,就像井水一樣啊,是你妄心妄識透露出來的,雖然妄心妄識同樣在根本上來講都是真心,但是你現在就是迷失了,你用的妄心顯現出來的言語,那叫妄語啊,所以為什麼講說不要打妄語,它裡面有很深的意思啊,不要打妄語,要是我們真的講起來,我看你們都不敢講話了,只能講一點點淺淺的,不要打妄語說話騙人,就這樣。你要是真的講起來什麼叫打妄語,那你們起心動念叫妄想,由這個妄想驅使出來的話,都叫妄語。所以為什麼教你禁語啊,禁語就不要打妄語啊,講這麼嚴格,那不講話是不是代表你沒有妄語呢?不是,「默時說,說時默,大施門開無壅塞啊」。你要真正見性了,舉手投足,揚眉瞬目,都不是妄語、都不是妄想,那叫大機大用啊。要是沒有見性,即使你悶著頭幾十年都不說話,仍舊是在打妄想、仍舊是在造口業,所以不在事相上啊,這個道理要懂啊,有很多人都誤以為不要講話他就比較有修了,嘴巴不講心裡面動的很哪,七上八下的,那還是動念。在小乘法上來看、事相上來看,是不錯了有一點樣子,可是在大乘上不是這樣看的,大乘佛法看你的用心,看你有沒有起心動念。就像蘇東坡,很會講沒有用啊,有一次他就寫了一首偈,讚佛偈,那麼以前讀書人都有書僮,他請他的書僮送過江去給佛印禪師看。這佛印禪師也是佛門的大德,佛印禪師看了之後,給他寫一個字,寫「屁」,他讚佛啊,這個偈頌是這樣講:「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寫得真好。佛印禪師在後面寫一個字,寫「屁」,蘇東坡很生氣,回去看到,我這個是名句,你怎麼給我下這個評語啊,非常的生氣,叫童子書僮備船,過江跟他理論。那佛印禪師見到他,那蘇東坡要跟他理論了,佛印禪師跟他講,他說你不是八風吹不動嗎,怎麼一屁就打過江了呢。所以只有在文字上、只有在事相上,沒有用啊,事跟理要一如,事相上也要做到,理上也要通徹,這理事要一如啊。有人說大乘論心不論事,實際上不是,論事也論心,既然是論心必然論事,所做的要從你心裡面透露出來,你心要有智慧,要懂得開遮持犯,要懂得觀機、要懂得善巧,這事相上跟心地上是一如的,不是說大乘只論心地不論事相啊,也論事相,只是這個事相不像一般常人所理解的,所以不能夠當做一般的法來判斷,當做一般的行持來看,所以論事也論心,這點要相當的清楚。那麼我們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