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

佛教是宗教教育




佛教分為四種第一種是正信的佛教,一種是作秀的佛教,還有一種是學術的佛教,最後一種是屬於附佛法外道。像學《弟子規》、《感應篇》,這是附佛外道,不是佛陀的正傳。身為佛弟子這四種佛教要能夠明辨,心才不會被迷惑,到頭來只學了佛法的表面、或只有知識而已
佛法又分為「宗門」跟「教下」,就是俗稱的宗教佛教是一門教育但是不是學術教育學術只是知見,《楞嚴經》講:知見立知即無明本,是不能出三界的連證阿羅漢果尚且不可能,何況是成佛佛教指宗教教育,「宗」就是指禪宗。「教」就是泛指禪宗以外的所有的宗派,都稱之為教下佛教講的是宗教的教育,教你斷煩惱、是離相的、是無相的,而不是著相很多人聽到佛教是教育,就趕快辦所大學。在裡面加入一些佛學的課程,教你怎麼管理道場實際上學這些都是屬於學術的佛教,根本不能夠利益眾生,不能夠了生脫死真正能了生脫死的,只有放下自己的煩惱習氣、放下自己的知見所以學佛先要心空,心空才能真正接受佛陀的教育。達到心空的方式在淨宗是用念佛的方式,心若空,一切罪業都能消滅所有的業障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心沒有空佛法傳到中國來,到了現在有很多的地方後人都錯解,有變成了作秀的佛教,專門做法會或是變成學術的佛教,甚至變成附佛外道他們也說自己是佛法,原因就在於沒有聽經、沒有讀經,沒有真正的去修學正法所以才會使原來的佛陀教育,變成今天的這種迷信,甚至不了義的教法佛法裡講的宗教,跟一般世間的宗教不同跟研究學術也不相同這一點每位同修都要清楚現在也有人誤以為儒家就是佛法講的小乘,真正看過《阿含經》的就知道儒教不是小乘佛法,因為學儒,心並沒有離相,還是希望死後,能夠在太廟裡受到祭祀,所以名利心沒有放下,世間的恩愛、情欲也沒有斷掉,根本沒有辦法出離六道輪迴。反觀小乘,一開始入手是從四念處,四念處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叫你把身心以及世界全部放下,這是小乘入手之處,明白這一點,就可以確知儒家不是小乘,它們看似有相通之處,但是歸根結底完全不同。阿羅漢是把見惑跟思惑全部斷除,見惑第一個就是身見,斷身見是不再執著這個色身是「我」,這個身能夠放得下,可是儒家並沒有辦法放下,死了以後還要人祭祀、要人家來拜,希望名留千古,這都還是名利心貪著自身,並沒有真正的轉變過來。所以儒家跟小乘法講的完全不同,不能夠混為一談。儒家充其量就是人天乘的佛法,釋迦牟尼佛講人天乘是不了義法,不了義法就是隨順這世間眾生的分別心而說的,不是隨順釋迦牟尼佛度生本願而說的人天乘對小乘來說是不了義法對大乘來說,那就更是不了義法,因為小乘對大乘,小乘還是不了義所以一層一層的去淘汰,大家就知道應該學哪一種佛法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講:「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這九部法都是隨順眾生而說其根本是要令眾生契入大乘所以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一開始講他是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這「大事因緣」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這是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本願,希望眾生能夠成佛!不是成阿羅漢,或是生天或再來做人,絕不是來生再輪迴!這些都不是佛的本願。只是眾生貪著這世間的心太重,不能夠一下子捨棄他的貪愛。所以世尊大慈大悲說些世間法接引眾生來學佛。那只是接引你,不是究竟你要把世尊講的方便接引的話當作是究竟法那就大錯特錯了。
所以佛教裡面的小乘跟儒家確實不一樣,不光是跟儒家不一樣跟道家也不一樣。道家充其量的境界頂多就是色界天最高到無色界,而且道家所說是推論還不是真正的證入。而印度的外道是真正契入他的禪定功夫可以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也就是他入定可以定八萬大劫,道教沒有辦法阿羅漢的禪定是九次第定。世間的禪定是四禪八定第八定就是「非想非非想處定」。再超越三界就是第九次第定叫「滅受想定」。他的第六意識完全不起現行前五識完全不再作用。什麼好的壞的正確的思想錯誤的思想全部都不起。在經典上稱為:「灰身智」所有的功能全部暫停這是阿羅漢的境界他的貪、瞋、癡、殺、盜、淫全部斷掉,三界九地,見、思二惑全部除斷這是阿羅漢的境界,絕不是一般凡夫可比。所以不光是儒家搆不上小乘,連老子的道教也沒有辦法,這個大家要清楚。
學佛的四眾弟子要有正知正見。不要聽到一點相似的講法就認為外道跟佛教都一樣。如果非要說相同,那只有佛性」是相同的其他則完全不同。唯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道理相同。人道的眾生有如來智慧德相。天道眾生也有,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都有這點相同。但是境界、功夫則完全不同,甚至連業障也完全各自不同,但是卻同一真心、佛性。所以佛法講的「都一樣」、「相同」是講它的佛性相同,不是講它的作用相同;如果是講作用相同那人類能看到的範圍頂多就是在眼前,天人可以看的距離比我們更遠,佛眼可以徹照大千世界盡虛空遍法界無不徹見,所以作用完全不同。但是如果講「能見」的能力,則是相同眾生能見,佛也能見。如果要討論見的遠近那眾生跟釋迦牟尼佛差得太遠了,這就是所謂的在作用上不相同。在這裡簡明分別出來。那你在學佛的時候就能夠明辨這才是正知正見是正法。能夠把講的這些都記住那你就有擇法眼,能夠選擇什麼是你當學什麼是不當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