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

以思惟心無法入佛境界




修學大乘有很多的道理需要理解,這些在講經當中都會說到,可是要怎麼樣修學大乘?道理要瞭解,方法也要知道。有些道場,他們也標榜說大乘,也說他是了義法,可是他給你的方法,卻是不了義的方法、手段。修學大乘佛法最基本的正確觀念,不是教你思考。那些教你思考,教你在經文上打妄想、去想它的意思,這不是學大乘入手的方法,因為你一思考,你的心就在妄動,眾生就是這一念妄動的心,把自己的真如佛性給蓋覆住,那現在你還要用這妄動的妄心,來理解經文的意思,想要藉此來契入經文所說「超情離見」的境界,那是絕對沒有辦法做到的,因為你用的是情見,你沒有離開妄想,沒有離開分別。
所以同樣是宣說大乘法,即使道理能講,修行的方法也要如法。「如法」就是要能夠真正幫助你契入心性。那心性「本體」是空寂的,「作用」是幻有的,包容是無邊無盡的。你所用的修學方法、手段,要能夠達到剛才講的三個重點。因此若以思惟心在思考、在作觀、在參公案,那是沒有辦法契入心性的。念佛也是一樣,念佛時若沒有教你攝心專注,只告訴你:「有阿彌陀佛第十八願可以接引你往生,你可以不用專心、不用專念,你臨終時佛也會來接引你……」。這說法是完全的錯誤!在《大勢至念佛圓通章》講:「淨念相繼」。也就是說佛號是淨念,起碼你要讓佛號能夠持續,這是最基本的。進而才不起煩惱、對境不迷,這是第二層功夫。而後煩惱都不起現行了,遇緣、遇境才發起大機大用。可是現在他們也不教你斷煩惱,還直接教你起作用,那你所起的叫做煩惱而不是妙用,這要相當地清楚。現在學習佛法,要有明辨的能力,其中凈宗最難明辨,因為道場法師、同修一樣都教你念佛,可是在最關鍵之處,他卻沒有說,反而告訴你不用做到一心不亂,散念就可以了,所謂散念就是散亂心念佛,沒有專念,越念心越亂。所以在念佛的時候,什麼都不要想,集中全副的心力,萬緣放下,精神專注在佛號上,相續久了,心才能夠專一。這專一雖不是究竟,但是沒有透過這專注的訓練,專注的用功,就達不到淨土宗「心淨土淨」的這一層境界。要一心不亂,要先專念。所以同樣是講大乘,也講實相、也講心性,但是方法、手段要正確。學禪的學人也說自己在參公案、參「念佛的是誰」,參「什麼是無」,無論參什麼公案,絕不能在這公案裡面生一絲毫的境界想,不能在話頭上起一念的凡情聖解,一念都不起,才有煩惱脫落之時。不用問為什麼,也不要管何時開悟,就這麼一念萬年的參下去,妄情銷落的時候,自然會打開本來,這見性是真正的見性,不是解悟而已,解悟沒有用。打開本來,妄想銷落了,這見性叫「證悟」。還有些是修止觀的學人,雖名為修止觀,但多數都是在打妄想,因為早在心裡面存著一個見解,坐在那裡「以心照境」,能與所熾然對立,心不是境,境不是心,那早就不是真正的止觀了。真正的大乘止觀,是以「一心三觀」照「一境三諦」,什麼是一心三觀照三諦理?其實這是祖師的善巧方便,接引初學,最後就會告訴你,心境是一如的。知道一切法是一心,知道境界從心所現,即空、即假、即中,就這麼樣觀照下去,無論什麼樣的境緣,都作如是觀,如《金剛經》講:「應作如是觀」,這樣用功下去,總有一天你的妄情會全部銷落。絕不是在心裡打個妄想,跟自己說:「這是空,那是有」。祖師講:那都「如同野狗逐塊」,就像狗,你拿著這一樣牠就看這一樣,拿那塊牠就看那塊。觀照不能如此觀。所以用對方法很重要。
同樣是講大乘佛法,也講要明心見性,但是教修行的方法卻不對。本來應當是一心三觀、應當直指人心,念佛應當專念,要能得一心不亂,他卻告訴你統統不用,這對想修行的人有莫大的傷害。一樣遇到佛法,能不能遇到正確的修行方法,那就要看各自的善根、福德、因緣。所以,精舍提倡要依祖師大德的教導而修,不能用現代人的那些方法修行,用那些方法他自己都沒有成就,那都只是推論出來的,不是真有效的;祖師大德是真參實學,所給的方法,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不用懷疑,也不要沒有耐性。一旦沒有耐性、你有懷疑,這就是障礙菩提。希望每一位同修,無論是哪一個宗派,都能去看祖師大德的著作,就看所學此宗最創始的祖師,像華嚴宗就看《華嚴法界觀門》,天台宗就看南嶽慧思禪師的《止觀法門》等的這些祖師,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可以做為我們修學的指南,可以奉為圭臬,絕對的依止,可以百分之百放心的學習,不會有錯或任何的問題。不要看現代的人有一點學位,或是有一些世學的學歷,或在哪裡任大執事,哪個大山頭當教務長之類的,你就相信他沒有問題,所學都是對的,還要看他是不是依古來祖師大德的方法教你?如果是,那可以依止,如果不是,那要趕緊遠離。佛門學佛的四眾同修都要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