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

五燈會元 卷一 ~ 東土祖師 ─ 三祖僧璨鑑智禪師

三祖僧璨鑑智禪師

三祖僧璨大師者,不知何許人也。初以白衣謁二祖,既受度傳法,隱于舒州之皖 公山。屬後周武帝破滅佛法,祖往來太湖縣司空山,居無常處,積十餘載,時人無能 知者。至隋開皇十二年壬子歲,有沙彌道信,年始十四,來禮祖曰:「願和尚慈悲, 乞與解脫法門。」祖曰:「誰縛汝?」曰:「無人縛。」祖曰:「何更求解脫乎?」 信於言下大悟。服勞九載,後於吉州受戒,侍奉尤謹。祖屢試以玄微,知其緣熟,乃 付衣法。偈曰:「華種雖因地,從地種華生。若無人下種,華地盡無生。」祖又曰: 「昔可大師付吾法,後往鄴都行化,三十年方終。今吾得汝,何滯此乎?」即適羅浮 山,優游二載,却還舊址。逾月士民奔趨,大設檀供。祖為四眾廣宣心要訖,於法會 大樹下合掌立終。即隋煬帝大業二年丙寅十月十五日也。唐玄宗謚鑑智禪師、覺寂之塔。師信心銘曰:「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毫釐有差,天地懸隔。欲得現前, 莫存順逆。違順相爭,是為心病。不識玄旨,徒勞念靜。圓同太虛,無欠無餘。 良由取捨,所以不如。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止動歸止, 止更彌動。唯滯兩邊,寧知一種。一種不通,兩處失功。遣有沒有,從空背空。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絕言絕慮,無處不通。歸根得旨,隨照失宗。須臾返照, 勝却前空。前空轉變,皆由妄見。不用求真,唯須息見。二見不住,慎莫追尋。 纔有是非,紛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萬法無咎。無咎無法, 不生不心。能由境滅,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兩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兩,齊含萬象。不見精粗。寧有偏黨。大道體寬,無易無難。小見狐疑, 轉急轉遲。執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體無去住。任性合道,逍遙絕惱。 繫念乖真,昏沉不好。不好勞神,何用疏親。欲取一乘,勿惡六塵。六塵不惡, 還同正覺。智者無為,愚人自縛。法無異法,妄自愛著。將心用心,豈非大錯? 迷生寂亂,悟無好惡,一切二邊,良由斟酌。夢幻空花,何勞把捉。得失是非, 一時放却。眼若不睡,諸夢自除。心若不異,萬法一如。一如體玄,兀爾忘緣。 萬法齊觀,歸復自然。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動無動,動止無止。兩既不成, 一何有爾。究竟窮極,不存軌則。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盡凈,正信調直。 一切不留,無可記憶。虛明自照,不勞心力。非思量處,識情難測。真如法界, 無他無自。要急相應,唯言不二。不二皆同,無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一念萬年。無在不在,十方目前。極小同大,忘絕境界。極大同小,   不見邊表。有即是無,無即是有。若不如是,必不須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慮不畢。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語道斷,非圠來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