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四十五)


從第一教起因緣、本經的體性、一經的宗趣,現在要講的是方便力用。學佛、學經教要知道整個佛法的緣起,而後知道這部經的緣起,再來要明白這部經是依什麼而說的,當然是依實相而說,所謂「離經一字即為魔說」,這一字就是指的實相,不是死在句下的一字。經典所說的就是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很多人雖然引經據典,但是不知其義,著在義外之文,就是著在文字上,他以為是依經典,實際上是所謂的「依文解義,三世佛冤」。像我們升座唱開經偈「願解如來真實義」,要能解如來的真實義趣,真實義趣就是諸法實相,就是告訴我們一切法是無生,不生不滅,這生滅是什麼?是妄想,妄想的當下本空,生滅本來就不可得,這是我們要了解的。一切諸法皆是生滅,生滅又當體即空,所以也沒有諸法可得,法尚沒有一法可得,那能攀緣的心當下就空,所緣的境界當然是空的,能所是相待的、相互對立的。能空,所就空,所空的,能自然也空。所以為什麼說生滅即是如來藏性,你雖然迷在生滅當中,但是如來藏性還是顯露出來的,因為迷悟,所以受用不同。生滅的當下即是如來藏,這是無明實性即佛性,無明的實性,能夠起無明的是誰呢?還是真如,無明是依真如而起,覺悟也是依真如而起,所以真性如同虛空一樣不屬任何一物,但是不拒彼諸相發揮,即使你在裡面用大火燒、大水淹種種的變化,虛空也不壞;真性亦復如是,無論是染是淨,是覺是迷,真性仍舊如如,不動不搖這是常住真心,性淨明體,這是事實真相。所以說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這是佛教的宗旨,我佛大沙門常做如是說,你認為有生滅可破可滅,那是你不懂得佛教的宗旨。所以第二部分「明本經的體性」,那是相當重要的,知道體性以後,再來要知道這一部經所說的宗趣,宗趣就是修學的宗旨跟趣向、歸趣,才能從體起修,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如來藏為體、佛教是以清淨真心為體,每一部經都一樣,修行以離相為宗,離相不是把相滅掉,是心不著相,你要著相那就不叫離相了。很多人都說念佛人著相,他說著個佛相也是對待,我們念佛的人不著相,念佛是從妙有入真空,學禪是從空門而入,學淨土是從有門而入,要知道真如佛性它空有皆是方便,所謂順逆皆方便,這是《楞嚴經》說的,「順逆雖然皆方便。但是遲速不同倫。」淨宗契合末法所有眾生的根器,禪宗就不一定,六祖惠能大師講,「我的禪宗只接上上根,中下根人絕分」,雖然都能入,但是遲速不同,成就有快慢。所以誤解淨宗的人以為是著相,以為是有相,實際上這有相稱為妙有,妙有是從真性清淨顯露出來的,是如來全體的果覺,如來全體的果覺怎麼會是著相?說這個話的人有墮空的窠臼,墮在空那邊去了,所以修學淨土不是著相,正是離相,離相不是沒有相,是離開一切虛妄顛倒錯誤的想法。你心裡有相,心就有想,心有想就有相了,它是離開你的妄想顛倒,我們用一句佛號的方式,用想佛的方式、觀佛的方式,離開所有的顛倒妄想,這是般若智慧,尤其是念佛法門是總持陀羅尼,《無量壽經》講的「即得一切陀羅尼門」,學淨土就得一切諸法的總持。在力用當中、歷事練心當中就隨時悟入華嚴三昧,心裡沒有障礙,沒有任何一絲毫的煩惱夾雜,這就是華嚴三昧。華嚴三昧是重重無盡的三昧,知道諸法沒有障礙,這叫華嚴三昧。眾生眼見色,被色障礙,這就不得三昧,學了禪批評淨土,這沒有入華嚴三昧,沒有得總持三昧;學了淨土批評禪,一樣沒有入華嚴三昧。學了幾年沒信心了,說要以世間法作為基礎,那就更不可能入華嚴三昧。雖然說法法平等,無有高下,那是說同一水性,海水跟河水濕性是一樣的,但是海水畢竟不是河水。佛法如同大海,能納百川,但是大海畢竟不是百川,出世法就不是世間法,生滅法它的作用給我們的是輪迴、是顛倒,只會讓你越來越苦。你用世法作為基礎,只會越學越痛苦,越學越迷惑,越學會越退心。學佛要依不生滅,依我們的真心本性,這個真心本性每一個人都有,人人具足各個現成,不用你修,只要你悟,這個心不用修、常住的,每個人都有,不但人道的眾生有、鬼道的眾生有、天道的眾生有、甚至不信佛的一闡提都有、阿羅漢也有、菩薩也有、佛也有,都是依這個心而顯現的。《華嚴經》說:「眾生形相各不同。行業音聲亦無量。如是一切皆能現。海印三昧威神力。」海印三昧就是我們的真心本性,就是我們的真如。這個真如人人本具各個現成,不用修,只是眾生迷惑、迷失了,所以才告訴你要來修行要來悟,悟到了之後真的是現成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尊天真圓滿佛,沒有絲毫欠缺,大家都有。那我們修行為了什麼?除去你的迷情而已。所以說從空門入,從有門入,都只是方便,這是迷悟邊事,祖師大德講,只是要你悟得真心本性,要你明瞭本來是佛,使你的本性光明顯露出來而已。就像三時繫念講的「今者但是本性光明顯發耳」,信願行也是個方便,但是眾生離開了這個修行,離開了這個方便,就好像一個重病的人他不吃藥,他知道我的身體本來是健康的,可是他就是不吃藥,就是不修行,那你說他的病能好嗎?那不能好。所以我們雖然本來是佛,現在有重病,所以要靠修行這帖藥來治療,把病治好了,那也不用再吃藥了,所以是一樣的意思。在《起信論》講,「譬如大摩尼寶體性明淨」就像摩尼寶珠,它的體性清淨不染,可是現在掉在泥巴坑裡面,如果我們只知道摩尼寶珠本來清淨,那有用嗎?沒有用,不把泥巴給洗掉,那它的光明透不出來,如果修行只是知道我的心本來清淨,不用修,那本性的光明沒有辦法顯露。所以要知道,一個是講的性德,人人本具;一個是修德,修德只有佛才圓滿,我們不圓滿,這個要搞清楚。所以佛法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要是建立在世間法上,那是生滅法,那是不了義法,佛說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甚至連二乘法,佛都還說是不了義法,何況是人天乘,人天乘不能作為佛法的基礎。尤其是大乘,如同空中樓閣,這空中樓閣,唯有無著無求的人才能入,乘空而行。在經典上常常讚歎佛為功德天,功德天就是大自在天王,他的坐騎是大鵬金翅鳥,他是乘空而行,這是比喻佛如同大功德天,具足無量功德,心行無所住、無所著能利益一切眾生,這是乘空而行。所以大乘佛法是建立在心性的基礎上,尤其是圓教的法門,講的就是先頓悟本心,知道自己的心跟佛完全一樣,先了解這個心再來起修,再來斷貪瞋癡,圓教法門是先破無明,要有信心,無明沒有那麼難破。無明是怎麼來的?就是一念迷情而來,只要有善知識指點,你能迴光能夠悟得,無明就破了。悟心以後才來修行,這是圓教,要先開圓解,所以首在悟心。淨土宗稱為圓頓法門,那要先開圓解。頓就是講它的方式,頓超;圓就是講它的教理,非常的圓融,淺深沒有障礙,所以淨宗是圓教、是頓教,這個我們要清楚。不是天天想著我有貪瞋癡,我有很多的業障,越想業障越多、越重,越消不掉,為什麼呢?從心想生,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心裡要是天天想著業障重,那就一臉業障相。所以真正修行人、念佛人,二六時中都想佛,都想經典,不想世間事,那當然更不會想著自己滿身的業障,知道自己有業障,才要趕緊想佛,天天想業障,想久了,這業障的力量就越來越強,伏都伏不住。你只要了業性本空,這樣就可以了,知道業障的當下就是空的,這是大乘圓教修學的方法。淨宗更為巧妙,業障現前了不要理它,就用一句佛號,就是這樣一直念下去,心依到佛號上去了,業障就消了。所以《無量壽經》、《彌陀經》裡講的善男子善女人,這個是說什麼?不是講五戒十善,五戒十善那不是真正善,是具足信願行的人稱為善男子、能深信《無量壽經》這是善男子,是大善。所謂「敬於佛者。是為大善。」什麼叫敬於佛?佛跟我們講要信願行,我們就信願行,這是敬於佛者是為大善。「實當念佛。截斷狐疑。」把你懷疑的心給除掉,所以世間的善事做得再多,沒有信願行,也一樣不能出離三界。就像黃錫勳醫師,世間的善法做得相當圓滿,他在臨終時,佛還是勸他要發信願才能往生,他沒有信願,佛菩薩就來教他、勸導他,使他信願增上,臨終往生淨土。所以還是得有信願,儘管他做的善事再多再好,可是沒有信願,阿彌陀佛也沒有辦法接引他,所以佛特別來勸導他,這是現代往生的真實公案。我們看公案要會看,要知道人家往生的關鍵在哪裡。很多人誤以為六祖開悟就是去掃地,掃地做事情就能開悟,那只看事相,沒有看到心法,要是掃地做事都能開悟,家庭主婦就開悟了,很多做這些打掃工作的,那他就大徹大悟了。問題的關鍵點不在這裡,這是事相上,六祖開悟的時節因緣是這樣,其他祖師開悟就不一定跟六祖一樣,所以要會看這個修行的關鍵是在哪裡。你明瞭本經的體性,依經起修,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接著講它的方便力用,第一個:「度生方便正是諸佛大願之所結,大智之所顯,萬德之所莊嚴,果覺之究竟處也。是故繼體性宗趣後,而論本經方便勝妙之大力大用」,這叫從體起用。度眾生的方便,是諸佛大願之所結,也就是佛為什麼要發大願?就是為了幫助眾生。那幫助眾生,眾生的心行有無央數,所以如來以種種方便力,令其聞見皆能調伏,令他看到了、聽到了都能夠消災免難。所以我們就算稱一句佛號,散心稱名,那也是功德無量,何況一心。你一心稱名,一心念佛,那必然超脫輪迴,出離生死。很多學佛人說要出離生死,一旦真正碰到生死就很害怕,看人家要死亡也害怕,就開始找有沒有長命百歲的方法,這個方法是有。古代的曇鸞法師,在學佛之前是學道教、修仙的,他也貪生怕死,想要長命百歲。有一天在一個因緣際會下,遇到了翻譯《無量壽經》的菩提流志大師,就問他:「你們佛教有沒有長生不死的方法?」大師告訴他:「長生不死之處,正是我佛所長也」,他很好奇,怎麼真的有?大師就送他一本《觀無量壽佛經》,他說:「你照這個修,即六道不復生,生死不復往」。他一看到生大歡喜,把以前所學的這些道教典籍全部燒掉,焚仙經而專修淨土,這是曇鸞法師,是淨土宗一等一的大德,了不起的人物,往生論的註解,就是他註的。所以學了淨宗法門,會得無量壽,不要貪生怕死,尤其是中國人很避諱,嘴巴說要了生死,可是心裡很怕,你很害怕的這一念就是妄想,就是雜念,這個就障礙你往生。每一個人都會死,早死晚死都要死不能怕,尤其是臨終的時候更要正念分明。所以善導大師教我們,一生小病即使是小小的感冒,就做往生想,我現在就要往生了,萬緣放下,心態上就是要這樣,這樣你才能夠為你的臨終做準備,這個是基本。印光大師說得好,他說把這個「死」字掛在頭上,你就會警惕,真的所謂「人常想死日,道念自生」,你就會想要修行,當你想到我現在就要死了,還有什麼事情比這個更重要呢?而且人每天最起碼死一次,睡覺的時候,常常講睡死了,人家把你挪過來推過去都不知道,所以為什麼在睡覺前要做這個觀想,想到我現在就要往生就要斷氣,阿彌陀佛就在我眼前接引我,常常要這樣想,等到這一天真的來臨時,一點都不害怕,一點也不陌生,心裡會想我就是在等這一天,因為我天天在想。從我學佛第一天就開始想,假設你三十歲學佛,七十歲往生,那你四十年都在想這件事,愈早想愈好、愈熟悉。雖然死這個字中國人很避諱,但是對學佛人卻很看得開,視為良藥,真的是所謂正視良藥,看它像一帖治病的藥,要是不這樣想,就會貪戀世間不捨,天天想要追求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天天在顛倒,一有閒就往名利上鑽、就往財色上鑽,為什麼?還沒有要死嘛,修行那是還早的事,這樣就是懈怠。再來工作一忙事情一忙,道心就開始退,佛菩薩就算有方便,在你身上也不起作用,你就無法受用到方便力用,淨土宗再方便也沒有用,現在還有人說我去修密,看看能不能不要用功,用功少而收效速,他們對這句話都是錯解,以為不要用功就能收到成效,沒有這種事。就像一個人生病了,也不看病也不吃藥,以為自己會好起來,那是不符合因果的,修行沒有不用功的,怕用功辛苦,怕念佛難受,念佛會難受是因為你太亂了。講句實話,你要是真正修行剛開始會不好受,佛教不是教人離苦得樂嗎?但是沒感覺到啊,我想站三七步也不行,非得叫我站直,合掌一定要當胸不可過高、也不可太低,眼睛還不能東張西望,還要開三分目,怎麼會舒服、怎麼會自在?在家裏看世間書躺著看,或是趴著看,多自在啊,看佛書還非得正襟危坐,桌上不得有任何雜物,你看多累,這是事相上;心地上教你要覺察你的貪瞋癡,放下你的貪瞋癡,所以很多人都不修行,叫他真幹他就退道心。我們剛講的這還不算是真幹,這是表面上做,連表面上做都做不到,叫你裝樣子都沒有辦法,怎麼會離苦得樂呢?你們學佛人自找苦吃,有人在家裏吃飯,不是坐著吃,而是趴著吃,在佛門那就不行,龍含珠鳳點頭這是規矩,拿碗有拿碗的威儀,拿筷子有拿筷子的威儀,甚至吃飯不能講話,都是用手勢。所以真正要修行剛開始是相當難受的,但是你要把它當作做復健,現在身體有病,骨折了受傷了威儀不好,這如來大醫王留下了易筋經,幫我們調整威儀,由外而內,戒是調身,律是調心。很多學佛人感覺痛苦的一件事,就是不能睡飽,永遠沒有睡到飽的時候,只有躺進棺材那天才睡飽,躺進去後不會有人來叫你,人家還怕你爬起來,到那時候真的睡飽了,你要爬起來還真的是大新聞。所以修行要知道為什麼受要求,就是因為散亂、因為放逸,剛開始不能覺察你的心念,所以教你從行為上、儀態上、用詞上覺察起,這是粗重的,由外而內。很多學大乘佛法的人,都說這個是小乘,這個時候就要用《佛藏經》講的:「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小乘有事相,你不從事相上來要求,沒有辦法入大乘的心法,為什麼?心太粗,那有一些人根器很明利,能直接悟性,但是悟性以後還是要轉變煩惱習氣,還是要學小乘。大小乘本來就是一,大乘確實是小乘,小乘確實是大乘,一個是事相上,一個是心態上,你什麼樣的心,展現出來就是什麼樣的威儀,就像佛徹底清淨展現出來的,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個是修行,所以說要了生死,要真正來修,大家都不願意也不想用時間,真的是每個人都想用功少收效速。還有人癡心妄想,不想吃素就想成菩薩,要知道不殺生是菩薩第一大戒,不吃素要能成菩薩沒有這種事情,菩薩都成不了還要成佛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這裡講的佛菩薩發願度眾生,這是給我們的方便法。淨宗也不是念佛就好,念佛不轉心,沒有威儀、不守戒律那也不行。底下講大智之所顯,所以這個法門是阿彌陀佛大智慧所顯現,極樂世界就是萬德之所莊嚴,那邊的裝潢是怎麼來的,是佛的德行所顯現的,所以有人問你們學佛、學淨土的,不是教人家要過平淡的日子、過清苦的日子嗎?為什麼一直講極樂世界都是七寶,那不是教人貪欲?為什麼說極樂世界的裝潢這麼好,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那這裡就是萬德之所莊嚴,是清淨心所顯現;我們這個世間是萬惡之所莊嚴,每個人的貪瞋癡共業、別業交感,所顯現的境界。很簡單,做個比方,台北市就是台北市市民共同的業力所顯現,無論是它的交通、它的住宅是共業所感;別業呢?同樣住在台北市,每一家的環境又不一樣,這叫別業,一家四、五口住在同一個環境裡這是共業,每一個人的房間、生活習慣不同就是別業,共業裡面有別業;別業裡面有共業,這世間是業力所現,業是什麼?是行為、想法、做法所顯現出來的,那麼在整個台灣兩千三百萬人他顯現出來的業力,都是一樣的,同理可證。這個世間是萬惡之所莊嚴,極樂世界是萬德之所莊嚴,所以我們要學佛要斷貪瞋癡,斷了貪瞋癡才有德,不能斷至少要伏住。大家都覺得佛法好,要修行,但是又覺得佛法約束人,佛法只會帶給人痛苦而已,尤其是道場的法師,個個都不是好人,每天要求人、虐待人,明明兩腿坐的好好的,他就非得叫你盤腿,沒事呢想想這個、想想那個多自在,就非得叫你攝心一處、無事不辦,引一些聖賢的道理。要知道會動這些念頭的人沒有善根,沒有善根真的是佛經講的一闡提,不要有這種念頭,因為這念頭會讓我們退轉,真的是一念愚癡心起,百萬障門開,華嚴講的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我們要會解經,要是這一念愚癡心生起來,那對我們修學就有無量的障礙,無量的惡業都會現前,所以學佛的人對世間的事情要放下,不要把他當成很重要,修行要擺在第一位、放下要擺在第一位。很多人都認為我有家庭,所以沒有辦法來共修,沒有辦法學佛,我們學佛的人哪個沒有家庭,龐蘊居士也有家庭,全家都開悟,他們家是有男不婚、有女不嫁,闔家團圓共說無生話,所以不是家庭的問題,是你貪著的問題、是你心罣礙的問題,你越罣礙、越重視、你的業就越重,每天念願生西方淨土中,真的願生嗎﹖那假的不是真的,而且你越罣礙,會越來越煩惱,一煩惱就開始退心,一退心你的佛知佛見就沒有了。沒有佛知佛見你就用世間的知見,用世間的看法、想法、說法,來面對你的煩惱,那只會更苦而已,現前被煩惱所苦,臨終下三惡道,得不償失啊!所以要發勇猛心,要發堅固力,越是覺得難、越是覺得不好受,越要轉過來。人就是貪戀這個世間、家親眷屬,貪戀自己的事業,還有貪戀這個色身,一點不舒服就要趕快找名醫,趕快把這個身體治好,一點不舒服都不願意接受,一點累也不能忍受,那要怎麼修行﹖想要成道嘴巴說要利益眾生,哪一天你的身體不好了,那願就退失了,所以我們要有堅固的願行跟毅力。下面講果覺究竟,果覺之究竟處,這是如來果覺全體的顯現,全體的大用,所以是繼體性宗趣後,而論本經方便勝妙之大力大用。也就是說這個念佛法門,它到底妙在哪裡?我們依它而修,能夠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好處。諸佛出世有三種利益:一說經,法施利益,令眾生破迷開悟,早證無上菩提。這是如來出世的宗旨,釋迦牟尼佛一輩子講經說法,沒有做過任何一場法會,所謂真正的法會就是講經說法。中國為什麼會有法會,就是因為唐朝安史之亂,那個時候因為戰亂死了很多人,戰亂平息之後,皇帝就下聖旨做超度,那麼當時做的超度,就是誦《彌陀經》、念往生咒也就結束了,那後來慢慢的傳開來了,傳開來以後所做的法會,越做越複雜越做越精彩,當然做法會不是什麼不好的事情,要是從這裡面能真正的懺悔、能發願、能夠知道做法會的義趣,那這是相當圓滿的。不是法會不能做,很多人聽到我們這樣講,就認為做法會是不究竟的,沒有什麼用處,不能這樣想,做法會也能種善根,全看你怎麼用心、怎麼學。那裡面的經懺都是祖師大德的開示,要是真正在裡面能夠回頭省悟,那你就能得無量的利益、得無量的功德,所以我們講經要把道理講清楚,要讓大家能夠明白,講經說法是佛出世最重要的一樁事情。像我們道場就只有講經,不做其他的經懺佛事,除了講經,比佛陀時代還多了一樣就是共修念佛,這是因為現代眾生習氣重,佛陀時代大家是真正用功,那是到末法的時候,眾生懈怠懶散,所以才把大家集合起來,依眾靠眾,這樣來用功修行,這個要清楚。所我們這裡不做法會,道場的原則不會跟你收錢,三不政策:不會跟你收錢、不會暗示你要給錢、也不會變相收費。變相收費就是告訴你,你們寫牌位,這樣做的功德很大,很大還特別大聲。我看到有位居士拿著師父的名義做法會,他那張牌位登記表上寫著,你的功德金要匯款後,我們才會幫你把牌位寫上,並附註你這個功德金一定要給,這都是幫冤親債主做功德,這樣功德很大,不得了,這就是變相收費,不然就是告訴你,我們現在要辦什麼活動,這樣做能幫你消多少的業、消多少的災,目的呢?暗示你要給錢。這種事情不如法,我們絕對不做,我們連寄送法寶也不夾劃撥單,有些單位會附劃撥單,我們不做這種事。讓你請法寶流通正法,這是清淨的,你如果要發心可以上我們的網站,願意護持可以,也開放讓大眾來護持。我們功德箱都藏起來,設計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要特別去找,絕對不讓眾生有一絲毫的壓力,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傳承,正法的傳承。很多人就在送法寶的時候,後面夾個劃撥單,這個不如法,以前道場沒有這樣做,現代人世間意重、世間意多,他認為這樣道場活不下去,能做就做,做得好那是眾生的福報,眾生有緣我們就來做,沒辦法做下去了那是眾生沒有緣,自己不操一點心,真正做到清淨護持,清淨的供養。所以到我們精舍來修行共修、請法寶,不會有任何的壓力,不會有人給你臉色看,當然也不會有人暗示你請這麼多,是不是應當要發心,不會啊,沒有這種事情,我們在寄送法寶,連劃撥單都不會塞進去,這是讓眾生自己來發心,真正做到如法清淨心來弘揚正法,祖祖相傳亙古不變。沒有錢那就不要做就隨緣,就放下,就沒事了好修行,眾生要是還有福報,那我們就做,也不用替道場操一點心。現代的人出家,出了一個小家,換了一個更大的家,替大家來操心,那也是違背佛法的宗旨,佛教我們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祖師大德甚至跟我們開示,吃晚餐心都要懷慚愧心,業障太重,怎麼能恣意隨便的用晚餐,晚餐是當藥石當藥來吃不得已,所以佛講經說法是為了幫助眾生,那我們身為弟子流通正法,那叫「暢佛本懷」,跟如來的心相應。所以我們絕對不會去限制人家請法寶,我們道場印的法寶都印得精美,要現代化、要讓眾生可以接受,價錢貴一點沒關係,重點是這個東西人家看了會歡喜,請回去他縱然不馬上看,放在那裏,哪一天他因緣成熟了拿出來翻一翻,他會有所悟處,能成就他學佛的因緣。所以經典要印刷得精美,要印刷得耐用,印刷的不好看,人家連請都不要請,送給他他都不要,這是幫助佛來弘揚正法,所以我們是在給釋迦牟尼佛工作,我們的老闆是釋迦牟尼佛及十方的諸佛,我們替佛菩薩打工,你真誠心去做,護法善神會護持。在這裡大家所遵守的規矩,不是我制定的,都是遵守經典,遵守佛教的行儀,這樣來做,也不是哪一位居士設的規矩,沒有這個事情。這裡確實是難得一見如法的道場,我們這裡做到了,所以要能在這裡修行、在這裡學佛,那真的是要有大福報。我看很多人來了沒多久受不了,為什麼?太清淨就走了,我就在想很奇怪,道場才念佛一個小時,為什麼說他坐不住呢?可是他要是去別的地方,他倒是很自在很怡然自得,要知道碰到如法的道場不容易。這裡真的是相當的如法,不能說百分之百圓滿,但是我們要朝這個方向去走,朝這個目標去努力,這裡不講人情不搞是非,沒有這些名利相爭,也不用為了三餐去顧忌,大家來這裡就是清淨的共修,在佛法上學習,算是一個小型的極樂世界,不是彌陀村,彌陀村當初在新加坡沒有做得成,所以我們要把這個精神落實到我們的道場,到我們的生活上去,與人無爭,於事無求,這就是在極樂淨土。所以在這裡講經是最重要的,其次我們幫助佛去流通正法,我們製作的這些法寶一律免費結緣,你要拿去翻印我們非常的歡迎,只要能為正法久住,那大家都很歡喜,所以這裡講經說法,令眾生破迷開悟,早證無上菩提,這是釋迦牟尼佛出世最重要的,不光是釋迦牟尼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他們利益眾生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