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五十二)


疏鈔云:「前三非器,謂無信者,無願者,無行者,反是皆器。信謂信生佛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眾生念佛,定得往生,究竟成佛。願謂厭離娑婆,欣慕極樂,如子憶母,必欲往生。行謂從願起行,一向專念,無有間斷。以上三事,號為資糧,信願行三,缺一不可」。上一次講了信跟願。其實願的意思,它涵蓋很廣,不光只是願生淨土,還願意放下煩惱習氣,還有一個就是你願意幫助眾生成佛。你要是沒有發這個願,那你只是貪生怕死,或是害怕娑婆苦,為了自身的安樂,要來求生淨土,那這個願發得不大。《華嚴經》講:「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此人迴向得究竟,心常清淨離眾毒」。這個願才發得清淨,這是十迴向位菩薩發的願,如果你具足這種願,那就是大菩薩。現代人為什麼那麼苦,因為天天都想著我自己如何,我的家庭如何,我的感受如何,想的都是我,所以這個願是假的,他連求生淨土都是為了我,都是為了自私自利,不是真正發願,淨宗講的願是跟阿彌陀佛願願相應。你們去看四十八願,裡面有一句話最熟,「我作佛時,所有眾生,……」阿彌陀佛想的都是眾生,凡夫天天想的就是自己,自身的欲望,自身的利益,他也有信願行,但都是為了自己,相信自己是佛,那是因為傲慢心,想要高勝於人,願呢?願生淨土也是怕世間苦,怕苦惱上身,可是現前又很喜歡造業,又不想受苦報,臨終還想往生淨土,想想只有淨土法門是最方便究竟的路子,所以他願生西方,因為也可以造業也可以了生死。但是這在因果上就說不通,種善因得善果,以不生滅心為本修因,你得的就是不生滅果。在佛門裡面很多人講因果,都講成世間法,世間法的因果善惡摻雜不定,很難說得清楚,發好心做錯事的也有啊!所以這因果我們用出世法來看,造什麼因得什麼果是決定的,你發心學佛來念佛,必然能夠成佛,能夠出離三界,這是必然的。你發心為眾生,你的苦自然就消掉了,這眾生不是指別人、身外的人,沒有身外的人事物,都是心所現的,所謂:「照了諸法空,名曰度眾生」。幫助眾生最大的利益,就是把你的煩惱習氣斷掉,怎樣是最究竟利益眾生呢?消除你的貪瞋癡,這才是真正的利益眾生!那你有這樣的心叫做願,這叫願生淨土,你信得過,這樣做絕對不改、絕對不退,這叫信,所以念佛不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貪圖享受。有一些世間人說,你們學佛的人很自私,家庭都不顧,對於初學或是知見不穩的人、不正的人,腳跟還沒站穩,給他這麼一搧就東倒西歪,搞世間法去了。想想你在這個世間,心裡面罣著的都是你家裡面的人,而你學佛是為法界一切眾生來服務、來改煩惱習氣的,兩者比較哪一個大?如果要論大小的話,那當然是一切眾生來得比較大!而且照顧你的家庭,這些人都是你自私自利的對象,你貪愛的對象。同修不要聽錯,如果你回去飯也不煮,衣服也不洗,小孩也不管了,那他們最高興,你就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不要聽錯啊,是說你的心不要罣在上面,心罣著那你就要起煩惱。還有如果朋友得罪你,也要看得開,不要把人家的過失一直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日積月累就要生病了。身體的病是從哪來?是自己的業造成的,從起心動念繼而表現在行為上,所以你就有病痛。我們學佛修行,人家說我們自私,我們不要被動搖,我們一點都不自私,要是自私的話,就不用學佛,在家裡多快樂啊,為什麼要來道場,還要遵守道場的規矩,坐要盤腿、穿海清一定要操手,也不能放著、過佛前不能過中,還要問訊、看到法師要行禮…,在家裡不用這麼麻煩,所以如果是為了自己,那不用到道場來,學佛不是自私而是利益眾生。你把煩惱習氣改掉,把貪瞋癡放下來,那是真正的幫助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這眾生就是你心所現。心有妄動、有分別,所以才有眾生顯現,元是一精明,本是妙明無上菩提淨圓真心,就是你動念了,所以妄為色空及與聞見,才有這個見聞覺知的出現。有見聞覺知用什麼來證知呢?就是有物,有所對的,它是對待顯現的,所以叫「依他起」,「依他起」就是因緣和合而生。世間一切包括你的身、心都是依他起性,你在這裡面再起執著,處處攀緣,就叫「遍計所執」。唯識宗講「依他起」跟「遍計所執」都是因迷失了「圓成實性」而來,所以我們學佛不是為了自己求安樂,這個觀念要清楚。有人要是說我們學佛人很自私,就告訴他,我們是為眾生而學的,為自己那大可不必了,也不用穿袍搭衣,也不用禮佛誦經,放縱煩惱就可以了,為自己嘛!就是因為為眾生才要做這些事情。那有些人又說了,你們這些人並沒有以實際行動去幫助眾生啊﹖怎麼沒有呢?你禮佛,心不貢高,在一切時、一切處,都是禮佛;你念佛,心不散亂,接觸人、事、物不起貪瞋癡,就是利益眾生,這是最實質的了。所以為什麼學佛的人越多,社會就越祥和,因為貪瞋癡減少了,災難自然就少,人與人的鬥爭就少,那忿恨減少了犯罪率就下降,這是學佛的好處,它能夠安定一切眾生。甚至不是只在人道,還可以利益畜生道,你學佛就不會去殺生了,眾生看到你就歡喜。再來你學佛有功夫了,就能超度眾生,不要只想到超度鬼,你可以幫助不學的人來學,這叫超度啊。像現代我們不是反對做超度法會,但是要會做,你以散亂的心去做會有效嗎?你以為主法和尚很有修,就能超度嗎?主法和尚很有修,那是主法和尚的事情,你去那裡是你自己誠心的表現,你真正用功去做法會,希望藉由三寶的威神,來和冤親債主解冤釋結,消除業障,像這些法會裡面的科儀都相當好,能夠幫助我們明白自己的過失,知道過失要怎麼改正,這是古大德編纂的懺本,是相當完美的本子。所以不是說法會不能做,要知道怎麼做,不要抱持著一個迷信的心態。一般人很喜歡做法會,只要今天說有法會可以做,那經也不聽了,佛也不念了,想靠別人超度,他就能夠所作皆辦了,不是這樣的,成佛是得靠自己,這是真正的實話。所以我們學佛,不是為了自己求安樂,求生淨土也不是貪生怕死,不是有災難趕快躲到那裡去用功,你若是有這種心就是世間心,對淨土不相信。《無量壽經》講的,「假使大火滿三千」有讀過經的人都知道,「乘佛威德悉能超」。你肯念佛,佛就幫助你,即使大火遍滿三千大千世界,那你真正念佛,佛會幫助你,乘佛威德悉能超脫。所以你要是認為有災難,你要躲到哪裡去?這個叫信願不具足,信願不具足,躲到哪裡都不能往生。具足五戒十善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為什麼?這裡講的,非器,無信、無願、無行者非器啊,這不是淨土宗攝受的人。這個知見要正確,沒有信願行,你是用貪生怕死來念佛,那就看你貪得有多嚴重?你要是貪得非常嚴重,死了以後做一個有福報的守屍鬼,貪這個身嘛。要是真正通身放下了,那真的是「乘佛威德悉能超」,就能夠超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求生淨土是最好的去處,佛在《法華經》上講:「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甚可怖畏,用現代話來說,叫做非常恐怖。眾苦充滿,有些同修不一定體會得到,日子很好過,怎麼會眾苦充滿呢?他不知道苦在哪,苦在他的心,天天在變異,一下高興一下難過,一下憂愁,一下焦慮,天天上天下地啊!
早上的境界和晚上的境界,上一秒鐘的境界跟下一秒鐘的境界,都不一樣,這叫眾苦充滿,不是只有災難來才眾苦充滿,所以眾生要知道苦是苦在那裡?你知道苦在哪裡,你才會想要修行,才會會想要出離,你就會想要轉變,這是一個真正修行人做的事情。具有願者,就是厭離娑婆,欣慕極樂,不是貪生怕死。常常有人拿災難的圖給我看,我都勸他要多看西方極樂世界圖,不給社會製造恐慌,安眾生心。上一次講,發三種心,必得往生,其中一種是安眾生心,令一切眾生得安穩樂,那怎樣令眾生得安穩呢?勸他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阿彌陀佛有另一個名稱「安穩光佛」,勸他念佛讓他得解脫,又稱「解脫光佛」,這都是如來名號的功德。所以發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心,如子憶母,像小孩想母親一樣,以這種心境、這種心態來念佛必欲往生。要時時勉勵自己:我絕對要放下,絕對要有成就,不能半途而廢退失信心,退心了,那就不好了。很多人自己沒有真正轉,沒有真正放下,到後來說學佛不靈,阿彌陀佛這句佛號不究竟,反倒怪起佛來了,我們仔細去觀察,這些人是不是真正放下,是不是做到如子憶母,必欲往生啊,這樣才真正有願。有願還要有力,力就是力量,就是境界來的時候不被它轉,這叫願力,所以佛教在用字方面,非常的微細,多一個字不行,少一個字也不可以,這叫具足信願者。行謂從願起行,一向專念,無有間斷。一個願生淨土的人他的行為必然是一向專念,無有間斷,他腦筋裡面想的就是出世法,不會想要世間法,你給他世間法他也不要。像善導大師遠遠看到有人來,他掉頭就走,為什麼呢?他們要跟我講話,打擾我用功,那這是真正具足信願。當然不是教你們看到人掉頭就跑,要學他的心態,有了正確的心態表現的行為就是正確的;那錯誤的心態表現的行為當然就是錯誤的。有人以為自己念佛很專,教他要聽經,他說一句佛號就好,他不知道自己這句佛號裡,夾雜了多少雜念,他一天當中也不是只有真正這一句,還上上網,看看電視,好幾句啊,或許是不願意學習,懶得學習,就說他一句佛號就好,他還告訴你,印光大師是這麼說的,所以經也不用聽,教也不學。那這算不算一向專念呢?如果真正放下那就算,要是只是搪塞的話,或是騙自己的話,那就是自欺,再來就是欺人,你就會欺騙別人。所以不能自欺,對自己要老實,自己是不是真正用功,是不是真正放下?你要真正放得下,那才行。真正的一向專念就是具足信願,具足信願,必然一向專念,無有間斷。無有間斷是不是佛號一直念,不間斷呢?話是這麼說的,但實質上當念佛念到功夫純熟的時候,你對境,心自然不亂、不迷,甚至般若智慧現前,你能照五蘊皆空,照諸法無生,照就是觀察得到,你不會被境界轉,就叫照見五蘊皆空,真正證入了,這是功夫,這也是無有間斷。一般初淺的功夫,就是佛號不停、不間斷,但是佛號不間斷沒有用啊!那不能算是真正的功夫成片,你要是對境還動心,佛號雖然沒有斷,但是心裡面還在起貪瞋癡,還有事情沒有放下,那就是間斷。所以,不是拿著一句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停,一般人認為佛號不間斷,就是佛號不停止,他就有功夫了,睡覺也不停止,醒著也不停止,那不是功夫,那是對佛號熟悉,真正對境界不起心動念,不被它轉,那才叫不間斷,這樣你的佛號才真正有一點小小的功夫。小的境界不被它轉,大的境界來,還被它轉,那這功夫還不夠深。所以,無有間斷不是指的念佛不中斷,是講的心不要被境界轉。要是說不間斷,那佛號機最精進,我們常講的佛號機它應該成佛,阿彌陀佛應該接引它,不是接引我們。淨宗講的「淨念相繼」,這一般人比較不知道,淨念相繼不是佛號一句接一句,祖師不是這麼說的,祖師講的是真正的心不亂,要是大勢至菩薩是這樣的話,他就變成念佛機了,變成念佛機菩薩了,不叫大勢至了,大勢至菩薩有智慧,以智慧力超拔一切眾生,這個智慧力就是我們講的因材施教,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該跟他講什麼話就跟他講什麼話,都能令眾生離三途,得無上利,所以《觀經》講的令離三途,得無上利,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就是講他超度眾生的能力、智慧,非常的威猛、非常的強,勢至,勢就是勢力,至就是達到最極處,叫大勢至,這是具足行者。以上三事,號為資糧,信願行三,缺一不可,這三個你少一個都沒有辦法往生。所以我們講座一再的強調,不是叫你做一個世間人,就能夠超脫的,淨業三福講的這三福,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最基本的;再來,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三個你要都做到,不能只做一樣,做一樣這業不淨,你都要做到這三個才圓滿,你要用學佛的心去孝養父母,所謂白衣學佛不離世法,處世要不忘菩提,這一句話非常的重要,你在做事的時候,對人對事、對你的家親眷屬、兄弟姊妹、親戚朋友,不忘菩提,因為家裡就是你的業,一般人回到家菩提都忘光了,在道場叫菩薩,回家叫羅剎,個個都是羅剎,或叫修羅,都是讓人家感覺非常害怕的。所以在道場不忘菩提、在家裡也不能忘菩提,行為要在行解相應,這是李炳南老居士開示的,非常的重要。印光大師講,叫我們學佛要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什麼叫敦倫盡分呢?用世間的眼光來看,釋迦牟尼佛最不孝順,他捨棄國家王位,放著好好的王子不做,跑去出家,我們歷代祖師都是不孝子、大逆不道,都是捨棄家親眷屬來出家的,像民國初年禪宗高僧---虛雲老和尚,他也是父親反對,逃家跑到寺院去出家。所以印光大師講的敦倫盡分,是說一個學佛人,雖然沒有辦法出家,要如何盡一個佛弟子的本分呢?那要有大智慧,給你們一個功課,要讀學佛行儀,在學佛行儀裡面就教你怎麼敦倫盡分、怎麼不忘菩提,裡面講得很清楚,像我要求我們道場的義工都要學,你不但要懂還要會講、會說來幫助眾生,處世不忘菩提,所以印光大師所說的敦倫盡分,是告訴你一個佛弟子,應該怎麼樣來盡孝道,怎樣在世間不要被世間人染著,怎麼盡佛弟子的本分,要這樣來解。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閑邪存誠,這是真正學佛人,印光大師希望大家學佛,相傳他是大勢至菩薩再來,大勢至菩薩教我們一向專念,不是搞世間法。所以看到敦倫盡分,就要想到我是一個佛弟子,要怎麼做一個好的學佛人,這叫盡佛弟子之分,不是教你學了佛,還要回去搞世間那一套。倓虛老和尚講,他說世間這一套知見就只會教你輪迴,為什麼學佛要跟你談玄說妙,就是要轉變你的世間觀念,跟你世間的知見逆著走、逆著幹,不能隨順世情,他說這個佛法才能超度眾生。所以像現在很多夾雜在佛門裡面,那是大魔王啊,披著袈裟要來毀壞正法,告訴你學了佛,還得回去繼續貪著、家裡要照顧好,講的話都處處勾起你的煩惱、勾起你的生死,他沒有告訴你要放下,像這種人他以為這樣教人是對的,想說教居士回去照顧家庭有什麼錯,話是沒有錯,心態沒有講出來,為什麼他們沒有辦法成就?學了佛沒有功夫,就是因為對於家親眷屬太罣礙了,對於世間放不下,放不下,功夫就提不起來。所以自己道業要能夠增長,就要勸人家學佛,就要給人家佛法,自己想要得解脫,就要給人家解脫的法,你給人家佛法,你就能夠從煩惱裡面解脫出來,再怎麼苦你都解脫得出來,這是真的,因果是相應的,你不能給人家世間法,給人家那個是苦惱,那你就會愈學愈苦、愈學愈退轉,退轉到後來,怎麼到地獄來了?地獄門前僧道多,你不知不覺到了地獄,出家人下地獄不多,只在門口,一念回頭就出離了,那在家人反而下地獄的多,比例來說,這世間畢竟是在家人多、出家人少。所以我們要知道,這信願行三,缺一不可,不可以把它導到世間法去,你搞那些世間情情愛愛,這些東西都是輪迴不能解脫,真正要求解脫就不能用這種方法,用這種方法絕對的錯誤,跟佛所說的不相應,不要說你是人天乘,那個根本不是佛法,不要混到佛教裡來,佛說人天乘只是為了攝令入大乘,佛在《法華經》上說:「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入大乘為本。以故說是經。」我為什麼講五乘佛法?只是為了令入大乘而已,大乘是出離法、是解脫法。佛說他希望眾生跟他一樣做佛,如我等無異啊!他希望眾生能夠成就。他說他成佛的時候,看到眾生被這些貪瞋癡障蓋住而苦惱著,所以他想發大悲心,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可是眾生迷得太深,業障太重,如來的一乘法,講出來大眾不信,不信毀謗還要下地獄。所以他就去看過去佛怎麼教的,以前的如來出世怎麼教這些業障的眾生,我們算是什麼?末段班、放牛班的,不要說放牛班,是地獄班的了!多半的眾生死後都下地獄,都墮三途惡道,這是老家,來做人是暫時透一口氣,地獄跟人間有時差,地藏菩薩好不容易把你度出來,你沒隔幾分鐘又回去了,所以地藏菩薩真的很辛苦…。釋迦牟尼佛看到這樣的一個狀況,要怎麼解決?所以他就方便說三乘,再不行呢,他就跟你講人天乘,說這些只是為了讓你入大乘而已。所以他在法華會上開權顯實,什麼叫開權顯實呢?就是告訴你,我前面都是方便說,現在我要入涅槃了,不管你們接不接受,必須得把我出世的目的告訴你們,所以叫「此眾無枝葉。唯有諸真實。」那你們不要懷疑,你們就是法華會上的大菩薩,都是當來成佛,五百弟子授記品裡面所說的就是你們諸位,不是指別人。你們看五百弟子,迦葉被授記、阿難被授記、須菩提被授記,你們要是肯相信,你們就是被授記的眾生。你要是真正信願具足,那你就是法華會上的聽眾,你要是搞世間那一套,搞世間法,想說用那種方式要來出離三界,我告訴你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要是可以的話,釋迦牟尼佛早就講了,不用等到我們來說,釋迦牟尼佛有大智慧,有善巧方便,大家去看看經典,就知道佛的智慧有多高,那是不可思議!還需要我們來開方便嗎?所以末世的眾生,總是自以為是,自己認為自己所說的、所做的都是對的,不肯依佛所說,不肯依祖師大德的去做;那當然也是放不下,所以釋迦牟尼佛出世,只是為了宣說大乘佛法,那大乘佛法裡面能令眾生一生超脫的,當然講的就是淨土宗,淨宗法門最為第一,能夠幫助眾生一生得度,所以這信願行三個是資糧,少一個都不能夠成就。「淨土法門,奇特殊妙,當機之說,亦有三例。」這是讚歎淨土奇特殊妙,那麼誰是當機呢?也有三個說法,我們來看「第一個:上輩往生,唯是菩薩。唐善導大師以前之古德,多認為上品上生者,是四地至七地。上中品是初地至四地。……從上上至中上四品,凡夫絕分。」這是在善導大師以前的法師這麼說的,善導大師引《觀無量壽佛經》---破斥這種說法,說它全然沒有根據,四地跟七地的菩薩都已經是無明斷了好幾品,已經快要成就了,怎麼會讓韋提希來幫他請說要怎樣處理苦惱呢,這是善導大師的說法。而且上品對於大乘他是能深信,四地到七地是已經證入,所以在修學的位次上也不相符。那上中品是初地到四地,初地我們講入歡喜地,入歡喜地這個分別我執斷掉了,不是俱生我執,分別我執斷掉了,俱生我執再往上也分分斷了,那上品中生對大乘亦信亦不信,怎麼會是初地到四地呢?這是善導大師引《觀無量壽佛經》,來破斥之前錯誤的說法。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所以表示阿彌陀佛不這麼認為。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建立的,佛說這樣不對,那就是不對了,我們不用懷疑,善導大師的話可以相信,初地到四地這些都是功德無量,怎麼會讓韋提希來代他請法?韋提希請問的是世間五濁惡世,要怎樣能夠脫離濁惡,有個清淨業處?所以佛給他介紹極樂世界,教他思惟,教他正受,他都還沒有修證的功夫,這初地到四地這些大菩薩,怎麼會需要她來請法呢?那麼往生淨土,你看這個三輩九品,這上品中品對於大乘都才剛剛信入,或是有信,又半信半疑,所以跟你們講實話,極樂世界每一個人都能去啊!要是看了《觀經》你們會覺得自己太有希望了,不會下下品了,現在聽聞大乘經典,最起碼的有個上品中生,亦信亦不信嘛,也不謗大乘,不謗大乘就上品下生沒有問題,這是真的,你們可以去查,中品的呢,對大乘不謗是修五戒十善,但是修五戒十善要發出離心,這個是重點,沒有出離心,有五戒十善沒有用。就像中國古代的人,每個人都非常講究孝道,那為什麼不是人人都往生?就是出離心的問題,以前的人他也學儒家,也學道,為什麼沒有人求生淨土?沒有人了生死,所以這個道理就相當明白了,你沒有出離心,要想往生淨土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下品的呢,下品上生到下品下生,這是造惡業的凡夫臨終遇到淨土,我看你們都沒有,也沒有殺父母,沒有人殺阿羅漢,現在也沒羅漢給你殺,出佛身血、破合和僧,這些五逆罪大家都沒有犯,有犯還能懺悔那是下品,甚至還會再悔改又能信大乘,那你有可能上品,所以不要灰心!印光大師講的沒有錯,往生淨土比吃飯還容易,很多人都沒有信心,整天想自己的業障很重,我一定會墮落,你天天想,每想一次你就墮落一次;要想佛,要想到我能成就,我能成菩提,愈想你的道力就愈來愈增上。天天想自己會下地獄、會墮落,那叫自劫家寶,自己讓自己墮落的。所以從前善導大師以前的古德認為,上上至中上四品凡夫絕分,那善導大師以後的呢?就回歸到正確了,因為善導大師說出來了,所以我們依善導大師的說法,這是可依的,善導大師有大成就啊!二十幾歲就有功夫,他跟道綽禪師學淨土,自己念佛有功夫,道綽禪師反過來請教他,說我往生有沒有問題﹖善導大師說你要懺悔三個罪才能往生,他也如實去懺,善導大師再幫他入定,去極樂世界查看道綽禪師有沒有註冊,已經註冊好了,沒有問題,所以善導大師是真正有功夫的,不是一般等閒之輩。「第二個:本為凡夫,兼為聖人。善導大師四帖疏,破前說曰:『如來說此十六觀法,但為常沒眾生,不干大小聖也』。」這是善導大師在《四帖疏》裡面所說的,本為凡夫,就是為了我們,乃至惡業再重,甚至已經墮落到惡道去的,你看現在貓也會念佛了,鸚鵡也會念佛了,很多的動物牠都能念佛,都能夠修行。這表示真正為凡夫,凡夫不是專指人,是指六道輪迴的眾生,那善導大師說這話對不對呢?非常的正確。我們看《無量壽經》第四品裡面偈頌講到,「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他就是為了幫助輪迴諸趣的眾生,輪迴諸趣的眾生就是凡夫,佛說速生我剎受安樂,趕快求生淨土,趕快到我的國土來,我保你一切平安,在這個世間有災難你要躲到哪裡去﹖很多同修都想跑,那就是電視電影看太多,天天想災難,被電視轉了,被電影轉了,心隨境轉。所以善導大師說的,本為凡夫兼為聖人,在四帖疏裡面破前所說。如來說此十六觀法,只是為了常沒眾生,常沒就是沒在三途六道出離不了,常沒眾生不干大小聖也,大聖是菩薩,小聖是二乘,是辟支佛、聲聞。「又云:『五濁凡夫,但以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五濁惡世的凡夫,為什麼會有九品的差別呢﹖就是他遇緣有異,這緣不在別人,就在你們自己,你們現在聽到大乘佛法,就看你要不要相信,你要是相信就是上品,這是《觀經》講的,它還沒有講到修證喔,能信能夠真正去讀誦,能夠不謗大乘,甚至你能夠做一點點,那上品沒有問題,至少凡聖同居土上品做得到,每一個人都做得到,遇緣不同,這緣是什麼呢?《法華經》講的:「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你自心的菩提佛種從緣而起啊!這緣是什麼?你熏習大乘佛法,不是看你遇到什麼老師,不在別人。所以為什麼我們提倡,要大家去看古德的註解,說老實話現代的人的註解,沒有蓋棺論定真的靠不住啊!精舍印的法寶都是古大德的,流通的都是大乘佛法,所以很多人要來請世間法,我們告訴他沒有,為什麼呢?我給你做最好的增上緣,希望你們每個人都上品,這才做到《無量壽經》所說的「惠以眾生真實之利」,真正能幫助眾生。看你遇到什麼緣?你熏習什麼?熏習大乘佛法,發大乘心,你就上品,你這樣來念佛,他還沒講說你煩惱習氣要不要斷,伏住就可以了。這既然是為了凡夫,凡夫煩惱習氣一品都沒有斷,但為常沒眾生,不干大小聖,五濁凡夫但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你要遇到不好的緣,要是叫你去搞這世間法,用世間那一套情見,那不要說上品,不要說下品,連往生的分都沒有了,這是善導大師說的。所以祖師的話不信,你要聽世間人的話,聽沒有功夫的人說的話,那也是致令九品差別,那不在九品之列。我們講不好聽一點...那叫沒品,一品都沒有,為什麼講沒品,沒有入門,你沒有發菩提心啊!下下品的都還要發菩提心,所以像你們多熏習,多流通大乘佛法,這叫助佛轉輪,幫助佛菩薩弘揚正法,無論你是在網路上轉貼;你是躬身力行去送法寶、送結緣品都送大乘,大乘經典像《華嚴》、《法華》、《楞嚴》、《大乘起信論》、《般若心經》、《金剛經》這些都是大乘,《無量壽經》那更好,淨土五經這都是大乘經典。你幫助人家,那你必然得諸佛護念,你走到哪裡都沒有災難。要消災免難我們給你一個方法,你就流通大乘佛法,你必然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你。這個升大座不能亂講話,說出來的話不會錯,也不容許有錯誤,所以你要常常熏習正法,熏習大乘,你就能夠得到了上品上生。那麼下面又說,「又云:『其機者,則一切善惡大小凡愚也』。大師之說,上契聖心,下洽群機,實大有功於淨土,故中日諸師,多承此說。」我們也是這麼說,論其所被的根機,則一切善惡大小凡愚,統統包括,只要具足信願。所以我們為什麼叫大乘定香精舍,就是依達摩祖師破相論說的,達摩祖師的破相論就是佛的心法,佛的心法裡面講,什麼叫做定香﹖就是「深信大乘,心不退轉」,這才是我們的道場啊!所以你們進來精舍,這個門叫解脫門,入解脫門,入了之後就要信,沒有理由不相信,那在國外的同修你聽到就是入了,不要想說我沒有機會到道場,能夠來相當好,沒有機會來,你聽到了能信能願就是接受。不要天天想說我自己是下品,我自己一定會墮落,你天天想,想到後來惡業愈來愈多,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這是古人所說的,什麼叫福田?就看你信不信,從你的心來觀察,從你的心真正的相信,真正的接受,這樣你才能夠得到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