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三十七)
一向專念者,古云:「上盡形壽,下至十念」。上盡形壽,指從發心念佛之日終身念佛,直至命終之最後一念也。這是解釋什麼叫做盡形壽念佛,不光要盡形壽念佛,盡形壽持戒,盡形壽遵守佛陀的教育,永遠不退失。所謂「假使熱鐵輪。於汝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所發願。」眾生在順逆境界當中,最容易退失道心。那麼大家想想自己有沒有退失道心?什麼叫退失道心?一個貪瞋癡的念頭起來,道心就退失了,貪瞋癡不是道,一個妄想起來道心就沒有了,所以常常在退。妄想打得有多久,有多強烈,道心就退了有多少。所以當妄念起來的時候,不要讓它相續,不要跟著它跑,要能盡形壽都如此,叫做一向專念,直到命終最後一念,都能如此,那就是上品上生。對於自己學佛,要有道心,要有信心。信願行三資糧,第一講求的是信自,你相信自己本來是佛,本來能成佛,這個最重要,這是學佛的根本,學佛的基礎。如果自己都不相信,不相信自己本來成佛,那念再多的佛,也成不了佛。修六度萬行也成不了佛。為什麼?根本喪失了,根本壞掉了。這世間一切諸法皆可壞,唯有真如本性不可破壞。《起信論》講:所謂真如者,從根本以來不可破壞,唯是一心。那麼我們能不能相信,自己具有跟佛完全一樣的佛性?大多數人都不相信,都認為要先把煩惱除斷,佛性才能顯現,實際上佛性本自現前。在煩惱的時候它還是現前,煩惱為什麼能起作用?佛性讓它起作用,這是佛在大乘經典裡面多次說到。那麼大乘佛法它是怎麼修學?一般權乘從枝葉入手,一步一步來;大乘則從根本修,什麼叫根本?心性是根本。先明瞭本心,而後起修,先明心見性,再來修行,這個不難,祖師大德都是這麼教的,這是圓頓教,圓頓教每一個人都可修,所以先明心很重要,明白自己的心本來清淨,明白它不受一塵、不屬一物,在哪裡呢?就在你六根門頭放光動地。芙蓉靈訓禪師問歸宗和尚:「什麼是佛?」歸宗和尚告訴他:「說了你不相信。」他說:「和尚呀,出家人不打妄語,你說的話必然都是重點,我怎麼會不信?」他告訴他實話:「你就是佛!」所以,我們自己要是不相信自己跟佛一樣,無二無別,只看到自己的煩惱習氣,認這個煩惱習氣為我,那你永遠都是凡夫。所以《華嚴》為什麼叫根本法輪,這根本法輪就是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個觀念很重要,這是學大乘佛法的基礎。大乘佛法絕對不是建立在世間法上,如果建立在世間法上,那世間可壞,大乘亦可壞。大乘佛法講的是心性,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世間法會壞,二乘佛法也可壞,因為它有變異生死,唯有大乘不可破壞。所以魔王波旬說要破壞佛法,佛告訴他:「我的佛法不可破壞。」這是講的心性。
所以有人說大乘是空中樓閣,說對了,確實是空中樓閣,不著一物,以無門為法門,就像我們念佛,為什麼凡夫可以直接往生淨土?為什麼連五逆十惡,具諸不善都可以往生淨土?蕅益大師講:「心性之極致。」就是個人本具的佛性,起了圓滿的作用,自己把自己超度了,它力量這麼大,能夠令將要下地獄的眾生,或是已下地獄的眾生,一念就超生十地,這十地的菩薩,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到。一念就能頓超,在經典上就有真實的例子,我們在講座中常講,阿闍世王證無生法忍往生,他也是五逆十惡具諸不善,我們一般人不可能犯五逆罪,可是他都犯了,臨終佛教他懺悔,怎麼懺呢?業性本空,在《阿闍世王經》佛教他的,所以他證無生法忍,往生極樂世界,這是真正的基礎,真正的公案。阿闍世王五戒十善有沒有圓滿?非常的不圓滿,不但不圓滿,還造作五逆十惡,殺父害母、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破壞出家人的修行,他都做了,示現給我們看,確實你要是相信自己本來成佛,相信煩惱本空,再大的惡都能夠解脫,所以念佛最重要的「信自」再來「信他」,「信他」的「他」不在心外,就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心中本具之諸佛,佛接引的是如來心中本具的九界眾生,不在心外,所以不是「信他」就是心外求法,包括後面的因果理事,都不超出一念心性之外,這樣學淨土、學大乘才有基礎。世間之法皆可壞,《維摩詰經》講:「速朽之法不可信也。」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終歸敗壞。做得再好仍舊是虛妄的,不會是真實的,祖師大德講:「一切無有心真實。」那麼這一念心不在別處,就是現在大家聽法的這一念心,有沒有一念二念的差別呢?沒有,為什麼?念頭沒有分際,分際是分別心,念頭有沒有相續?也沒有相續,所以佛說為無生,根本沒有生處,也沒有滅處,這樣才知道原來我們的心本自空寂,本自清淨。那為什麼會覺察到的這些妄想煩惱呢?是你不明瞭煩惱是空的,你認為它有,要來以心除心、以法除法,那它就非有而有,本來沒有,你誤以為有,這個佛法,我們剛講的是一乘了義,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裡面說到:「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佛怕大家搞錯,所以很少說,但是今天我們講的是一乘了義,圓頓當中的圓頓,這個基礎我們就不能不明白,為什麼能夠讓眾生一念超生?為什麼盡形壽這樣念佛都能夠有大成就?盡形壽念佛在我們看很精進,實際上比起通途的修行,它那個時間非常的短,人生不過百年,若修其他法門要無量劫,你這一生認真努力,道理方法正確,一向專念就能夠解脫。所以盡形壽我們講的是不起心不動念,不是外表看起來每天都在念佛,每個佛七都參加,甚至早年圓山臨濟寺念佛會的副會長,一輩子勸人家念佛,臨終的時候不念了,為什麼?放不下,對這個身貪著,出離心沒有了,菩提心退失了,那他這一生就出不了輪迴,所以我們對自己要嚴格,任何的順逆境界都不能退心,連一念都不退,怎麼會發出這種不想學佛的心念?一個貪瞋癡都不起,只要一起來趕快將它降伏,這才做到盡形壽。下者,未能及此,或因障重,或因事繁,未暇多念,則於每日行十念法,亦符於「一向專念」。我相信大家很喜歡這個方式,祖師大德幫我們找台階下了。我業障很重,事情很多,沒辦法多念佛,就選擇這十念法,每天念十聲,或是每天盡十口氣,或每次念十句,有念就好,何必那麼累,一支香坐在那裡,心按捺不住。所以一些居士碰到我,直接先跟我懺悔:「法師,我事情很多,業障很重啊,」他怕我叫他盡形壽念佛、盡形壽學佛、修行,所以他先懺悔,跟這裡講的一樣,未暇多念,沒有辦法多念,你不要叫我再多念啦,沒有辦法,家大、業大,那業力就很大,每一個人學佛都想要找最簡單的,看看能不能不用盤腿,不到道場共修,就能夠成就了。死了以後當鬼,最好還有大眾幫我做三時繫念來超度我,我告訴你們,超度鬼沒有那麼簡單,主法和尚要相當有德行,現代有幾位龍褲國師?幾位中峰禪師?不要說這些大和尚,看看幾個有沒有得一點禪定。龍褲國師超度人,他真正厲害不用儀式,他點點頭就可以了,念首四句偈,就把皇帝的母親超生天界了,皇帝問他要什麼,他一直看皇帝的褲子,皇上也很聰明,你要我的褲子,請人織一件給你,他說不用,就這一件,當場脫下來,人稱龍褲國師。現在泉州的承天禪寺,有一個飛來塔,就是他當天宅配過去的,他跟皇帝到御花園,看了這個佛塔很歡喜,皇上說:「你要我派人把它拆了送過去」,他說:「不用,你點頭就可以了」,皇上說沒有問題你要就拿去,他手一抓塞到袖子裡面,當天就宅配到泉州的承天禪寺了,這麼遠的距離,當天就到,在他們山誌裡面,記錄了這個塔是天空飛來的,所以叫飛來塔,龍褲禪師是寄件者。所以不要心存僥倖,想說我們要是沒有往生,看看哪一個人可以來超度我,我碰過有些同修,心存僥倖的來告訴我,做三時繫念功德很大,很多眾生都被超度到了淨土,我們要是念佛沒有成就,這個還救得了我們,我說沒有錯那是中峰禪師寫得好,這就是一種心存僥倖不肯用功的心態。那麼這些眾生是不是真正往生淨土了?我們不是阿彌陀佛那邊教務處辦理入學登記的人,我們不知道,要問觀世音菩薩他們才曉得,是不是真的呢?要是做鬼有這麼容易成就,佛就示現做鬼王了,為什麼說在人間成佛容易,所以修行不能心存僥倖。印光大師說修淨土至簡至易,每一個人都可以修,用功少而收效速,結果我們聽成少用功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成效,那就聽錯了,是用功少、比其他法門少,其他法門要開圓解,要學很多的東西,才能達到學習的標準、基礎,那淨土宗確實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學,而且都容易成就,只要肯學都會有成就。學其他法門即使用盡了心力,都還不一定有成就,甚至黃念祖老居士講,在末法不學淨土想出離三界,那叫癡心妄想,這是真實話,黃老居士是金剛阿闍黎,具有高度的智慧,能作眾生的依止,所以他為我們講出了事實真相,我們一定要用功。據我所知,古今十念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盡一口氣,就是吸一口氣念到沒氣為止,再吸一口氣,就這樣十次;還有一種就是十念法,一天做九次,每一次念十聲,早中晚三餐三次、睡前跟醒來兩次、早上開工前一次、收工一次、下午工作前一次、下班前再一次,這樣子一天九次,這也是十念,這是接眾的方式。大家都聽經很久了,不要心存僥倖,認為這樣也符合一向專念,這是接引眾生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祖師教我們的「不間斷、不夾雜」就是前面講的「盡形壽不間斷、不夾雜」,這是祖師大德希望我們做到的,接引初機可以教這種十念法,這樣念會有一點小的成就感,成就感以現代話講就是我相,一點小我相會現前,他會覺得自己在用功,所以希望大家都用盡形壽來念佛,十念法要用也可以,但是不能認為這樣念,就算是有念佛。其實嚴格講,這種念法不算是一向專念,真正的一向專念,是修行要真幹。講一個比較實在的例子,當病苦現前的時候,有如夏蓮居老居士說的,「此等閒伎倆,何能敵生死」,你的功夫能不能不被病苦轉,那麼你要真正有功夫,就要下死心來念佛,萬緣放下。當然,這種發心還是要建立在某種條件之上,凡夫認為生死是實有,這是凡夫見。我們學大乘不要認為有生死,這生死是虛妄的,認為世間實有,所以才有生、有死,要看破世間,這生死雖然有相,但是對你來說不起作用,就像慧可大師講的,「將頭迎白刃,猶如斬春風」,他是真正得自在。所以我們說要了生死,要怎麼了?第一你要了解生死,什麼是生死;第二你要使生死終了,結束它,這才是了生死,知道現前什麼是生死,這個很重要。更下,則如觀經所說惡逆之人,臨欲命終,得聆聖教,至心悔改,十念稱名,亦得往生,故云十念必生也。這是下下品往生。一個人一生沒有機會遇到佛法,或是遇到佛法當面錯過,那就有可能是下下品,因為沒有佛法你會無惡不為,沒有道德觀念,沒有善法觀念,所以你的心都隨著貪瞋癡,造作十惡業,或是下品,或是中品或是上品的十惡,那都是因為不學佛的關係;學了佛只會不小心造作十惡,不會故意造作。這是說一個人沒有遇到佛法,他臨終十念稱名,亦得往生,也算是一向專念。所以有很多同修認為現在沒有放下沒關係,等臨終再來放下。已經七十歲的老菩薩,你叫他來學佛,他還說等我八十再來學,再活十年,八十以後,九十再來學,這就是不想學。你現前都放不下了,臨終怎麼放得下?臨終四大要分離了,怎麼放?現前念念執著,沒有一念放捨的心,平時不練功,真正要作戰了,要跟生死魔軍打仗了,無兵無將可用,怎麼轉得過來?所以修行要從平常時候開始,從哪裡下手?從你最在意,最執著的地方下手,從這裡回頭。不在意的,很好放;在意的念念執持,且不要說身外之物,連這個身,我們的第七意識末那識,念念執著這個身是我,捨不得讓它受一點傷害、受一點辛苦,這個大家要能夠警惕,要能夠覺察得到,眾生有苦惱從哪裡來?從有我執來的,被說兩句就受不了,起顛倒心不想學了,不知道佛法好。所以學佛要是碰到有人肯教我,心裡面要感恩戴德,這個是真善知識。可是現代的人我執很重,你講我,那你做得如何?學佛人不管別人,只管自己,自己有沒有用功,自己做的如不如法,對於善知識勿見過失,你要是對指責你的人勿見過失,這個人就是你的善知識,這個人就是菩薩,所以要會學。來道場就碰過一些同修,受不了道場的約束、道場的規矩,還要道場來配合他,他還會跟你講:那個某某道場他們都如何如何。我們來道場是來學習放下我執的,不是來當貴賓的。現在的人福報很大,有很好的環境可以學習,在古代沒有,可是好的環境,學習的心反而沒有了、退失了,不但退失還生毀謗,這就是現代的人福報不夠。像現在我們可以得到很多法寶,以前的祖師大德,說實話連做夢都不敢想,現代每個人都有能力,請一套大藏經放在家裡供養,即使沒有空間,也可以放在電腦裡面隨時查閱,放在電腦裡面還不希奇,可以放在手提電腦、手機裡面,走到哪裡大藏經都帶在身上,福報這麼大,但是看經的有幾個?真學的又有幾個?還要倒過來說,你們印的經太多不要再印了,這就是福報不夠。所以大家要曉得流通正法的重要性,人家願意聽聞佛法,我們要歡喜幫助他,不要用道場的規矩、用世間的看法、想法,來流通法寶,世間人做事情講求四個字,利害得失,我這本書給你,你會不會看?我們印一千本書、一萬本書,只要有一個人能夠得利,這個書印得就有價值,其實你印了一萬本書,每個人都會得利,一歷眼根永為道種,每本書都有它的作用,你花幾十塊錢,讓眾生能夠看到佛經、看到正法,即使就那麼一念,他無量劫來也就那麼一念。以前佛在世的時候,有人要找佛出家,佛就會讓身邊的弟子,看他過去生有沒有善根,有一天,有一個人來找釋迦牟尼佛出家,佛的弟子看他五百世內都沒有善根,佛還是幫他剃度,那是為什麼?佛說他無量劫以前,被老虎追,爬到了樹上,稱念了一聲:南無佛,就是這個善根,這一生在我法中出家得道,所以流通法寶有無比的功德,而且幫助人家聽聞正法,那你聽經聞法才能得受益,這是因果,你障礙人家學佛、障礙人家聽聞正法、流通正法,那麼佛法你絕對聽不懂,所以看到人家願意流通正法,要生歡喜心,不能想說這些書他請去也不會看,拿了浪費錢,不能用世間的利害得失來衡量,這個要有智慧。「行者應知,一向專念,指從初發心念佛,直至最後一念也。而其關鍵實在最後。反之,如有人念佛數十年,或於最後階段,輕視持名而改行他法,或於臨終不欣極樂,而戀世間,未能念佛,是則不名一向專念也。」這一段話相當重要,尤其在現代,誘惑特別多,還是老同修比較有根,他們聽到其他的說法都不會動心,現在外面很多的講法:你沒有學這個、沒有學那個不能成就。心一動,改行他法,要是在臨終前改回來還有救,臨終前改不回來,那就沒有辦法,或是你現在沒有做好心理準備,臨終時心會害怕。所以祖師大德教我們常常觀想:現在就要死了、現在就要往生了,阿彌陀佛放光接引我了,就在眼前了,每天睡前就這樣觀想,臨終才會不害怕,常常這樣想,這是真實的幫助我們。你要是剛開始發心很勇猛,學佛一年佛在眼前,明年佛就在天邊,到了第三年,佛化雲煙,多數的人都是這樣,學佛三十年老眾生一個,法師你講的我都懂,後面那句他沒說,我就是放不下,我就是想當眾生,這就壞了。相反的,你要學佛真正有進步,也是不離剛才那三個過程,學佛一年佛在眼前,認為有我有佛,學佛兩年,聽經聞法比較進步了,佛在天邊,心裡沒有佛的觀念,慢慢沒有,學佛三年佛化雲煙,我就是佛,佛就是我,沒有自他二相,一樣是這個過程,不能走那個退步的過程,這很重要,但是能夠堅持的人不多,尤其是碰到不順心如意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退心。有些人跟我講:「吃素還不是會生病」,我說:「你看醫院生病的人是吃素的多,還是吃葷的多」?吃葷的多,「學佛業障會現前」,我說:「那你一樣去醫院看,那些業障現前的,哪幾個學佛的?」想要退心什麼都是理由,連走路不小心摔倒,他還會覺得佛沒有保佑他,真的想退心什麼都是理由,所以就不名一向專念,這是逆境。再來是順境,順境時就退得不知不覺了,你要的都給你,要名有名,要錢有錢,要愛情有愛情,都給你,那就開始放不下,這個是真正的障道因緣,對我們的法身慧命有極嚴重的傷害,而且傷害於無形之間,等到臨終的時候,戀慕世間,那就完了,不欣極樂,未能念佛。有些人是因為家庭不和來學佛,一旦他學佛真正用功,家庭開始和樂,他要的得到了就不學了,這是軟冤家現前。所以像我們學佛要真學,要知道佛法是什麼,每個人學佛的緣不一樣,但是都是在學,有生而知之者,困而知之者,及其知之一也。有些人根器很好,生下來就知道學佛,像中峰禪師,小時候人家玩扮家家酒、結婚,他不玩這個遊戲,他玩作法會,他做老和尚,他的同學做維那、打木魚,他做這個,我來超度,這是生而知之者。我們呢?一定要碰到困難、不如意了才來學,一如意就馬上退心。臨濟禪師也是相當厲害,五歲都還不會講話,有一天媽媽帶他到道場,他指著佛像,突然會說話,問他媽媽這是什麼?媽媽說那是佛,他回答一句:「與人無異,我亦當做佛」,就是看起來跟人沒有什麼差別,我也可以做得到,小時候就具有這麼大的善根,所以祖師大德玩的遊戲跟一般人不一樣。現在的人,學生上網玩的是殺生、結惡緣的遊戲,祖師大德玩的是幫助眾生的遊戲,這是講的要真正認識什麼叫佛教。不管你是什麼因緣來,要把握這一生聞法修行的因緣,或許你是病苦學佛,很多同修都是這樣,或是親人往生來學佛,或是做法會來認識佛教,但是要能真正瞭解,不然到後面都會退心,做不到一向專念。尤其是順境,當你什麼都有的時候,那就什麼都放不下,而且貪心會起來還想要更多。古人講的沒有飯吃的時候,想要吃飯,有飯吃了以後,想要有錢,有錢想要討個老婆,有老婆當然要有一番事業,小康家庭還不够,要做大富長者,大富長者有錢沒有用,還要有權,七品官太小,當個一品大員還要被受皇帝管,想當皇上,當了皇帝不知足,還想長命百歲、長生不老,愈貪愈多。所以有一本書叫《可許則許》,佛菩薩給我們的保佑,不是讓我們增長貪瞋癡,貪瞋癡增長了必然退心,這個很重要。這是特別要強調、要注意的就是順境,順境你就做不到一向專念,你會一向專念世間法,一向專念你現前隨順的境界,也是一向專念,不過會輪迴,這個要知道,很多學佛人都在這裡忽略。那麼臨終的時候,即使你有念佛三昧也不能往生,這公案我們也講過,新加坡有一位比丘尼從小就念佛,臨終佛現前了,心裡罣礙,她有個姪女跟她很好,還沒來看她,佛來接了,她不走,放不下,佛走了,她斷氣了,臉色發黑,沒有往生,把這一生大好出離三界六道輪迴的因緣,就這麼錯過,太可惜了,臨終的病苦,因為她得念佛三昧,干擾不了她,佛號念得相當牢靠,真的是蕅益大師講的風吹不透,雨打不濕,但是如果沒有信願那也沒有用,「信」就是相信自己本來成佛,「願」就是你願意作佛,要願意去,不是口頭上講講,口頭上講,那是假的,要真正放得下、看得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