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三十六)


《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故發心之要,不可言喻。《華嚴經》是如來出現於世所說的第一部經典,是在如來的自住三摩地中宣說的。佛在這部經講的內容,我們稱為根本法輪,既然是根本法輪,那裡面的內容就相當的重要。黃念祖老居士引《華嚴》的這段經文做註解,告訴我們忘失菩提心,即使修再多的善法,都叫做魔業。現代的人很喜歡修善積德,要是在這當中沒有菩提心,修再多的善也是輪迴,都在三界裡面輪轉,所以我們做一切善法要有菩提心。我們連續幾個禮拜都在講菩提心,大家都很清楚菩提就是覺悟。那麼像天人他們有禪定,這算不算菩提心?所以《華嚴經》講:「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這善法包括人天的禪定。佛在世的時候,印度有九十六種外道都修禪定,功夫深的可以達到第八定-非想非非想處定,壽命就是他的定功,能夠維持八萬大劫,但是在這當中仍舊沒有菩提心,所以八萬大劫過後,因為誹謗佛法而下了地獄。可見修行的重點,在於是否明瞭什麼是菩提,什麼是我們的真如本性,所以學佛要覺悟,就要覺了自己的本來面目。所謂的明心見性,這個明心就是明白你自己的本心;見性呢?見一切法的體性,一切法的體性是空的,是虛妄的,你要是能看得到能夠了解,這叫見性。所以明心見性不要以為它很難,難的是見性以後,要用你所了解的、所知道的,在生活當中磨除你的煩惱習氣,這才是最重要的。佛告訴我們,一切法本來空寂,可是我們能不能體會?也許看經典的時候,你可以知道,但是遇境界的時候就忘記了,你的般若智慧迷失了,這就是忘失菩提心。所做的善法是魔業,那惡法就更是魔業了。很多人誤會以為有了菩提心以後,就不用修善法了,可以任意隨順自己煩惱習氣,那就錯了。佛講連修善法都還是魔業,何況造惡、隨順貪瞋癡慢,所以可見這菩提心的重要。我們這個月中旬要講《心經》,就是要講這個菩提心,這就是真如本性。這本《心經》讀的人很多,能解的人很少,所解的義趣多半在名相上,什麼是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等。但《心經》重點不在這裡,它的重點要我們知道什麼是我們的真心,明白之後要怎麼樣來用你的真如本性,這才是重點。所以它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不但菩薩是這麼修,乃至三世諸佛皆依般若波羅蜜多,這般若就是你的菩提心。所以你要是一念忘失了,那念佛是魔業,參禪是魔業,學教、持戒、學密統統都是魔業,為什麼呢?你忘失了菩提心,修六度萬行還是魔業,修普賢十大願王還是魔業,何況是學人天的善法,像有些居士誤以為把人天做好就能成佛,那麼我們看看非想非非想處天的天人,他是最高級的天人,人天的善法達到最究竟了,都還在輪迴,所以在這當中沒有菩提心,出不了三界,我們講最低限度要有出離心。想要求生淨土的條件,我們先不談高深的道理,最低限度我們對世間還貪不貪著?貪著的標準自己曉不曉得?什麼樣叫做貪?什麼樣叫做無貪?我什麼狀態下是罣礙?什麼樣是無罣礙?這些都要清楚,不然學佛叫盲修瞎練。有一些老同修,經聽了一二十年,還說自己可能會犯錯,我就想問他什麼叫可能還會犯錯?對於自己所做的、所想的都沒有把握,看經研教還懷疑自己可能會看錯,這就是不能覺察自己的煩惱習氣,也不了解經典裡面的義趣,所以對於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掌控不了,這是學了幾十年,功夫沒有用到正確的地方,所以學佛最重要的要明心見性,對於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要能明白、要能了解,真心本性是什麼樣子,不要認妄想為我,要是認妄想為我,那就隨著妄想去,這就是凡夫。妄想是什麼?「苦、樂、憂、喜、捨」的感受、覺受,「貪、瞋、癡、慢、疑、惡見」這些都是妄想,無論是在苦或是樂的感受,乃至於禪定的捨受,統統都是妄想,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縱然滅除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還是落在法塵當中,這是阿羅漢的境界,他的心真的能夠不動,都還不算是真正明心見性。那麼我們就會懷疑,羅漢都見不了性,我們能見嗎?這是根器的問題,不在於大小聖人。凡夫要是明白真心本性,跟如來就完全一樣,甚至佛在《華嚴經》上講:供養一位見性的凡夫,等於供養諸佛如來,不是一尊佛,是十方諸佛,功德是一樣的,勝過供養阿羅漢。佛在《四十二章經》講:「供養十方諸佛。不如供養一位無心道人。」所以學道,黃蘗禪師說:一切法總不用學。現代的人多知多見,心靜不下來,就拿四弘誓願來說: 自己的煩惱一絲毫都沒有伏住,還要法門無量誓願學,所以黃蘗禪師講:一切法總不用學,唯學「無求無著」這四個字,無求,你的心不生;無所著,你的心不滅,不生不滅就是真性、就是本性,無所求就不住於生死,無所著,常行饒益一切眾生,不住涅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這就是諸佛如來,就是法身大士。《華嚴經》講:「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這初發心便成正覺。了解一切法都是心所現,那麼你就是佛,就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慧身就是法身,不由他悟,就不從外得,不是從別人那裡學來的。所以六祖大師講:非師相授與,我亦無所得。本來就現成的,不假造作,所以學佛不能多知多見,多知多見你的心不會定,這個定不是指禪定,很多人都以為是禪定,這個定是指息滅你的攀緣心,禪定還是攀緣心,攀緣一個清淨的境界。大乘佛法講的定非常的高深,是每一個人都本自具足,就看你識不識得,這不難。你要是沒有信心,沒有道心,即使送給你淨土法門,你都還會害怕、懷疑,甚至你會懷疑祖師翻譯的對不對?現代很多人貢高自大,自以為是,懷疑祖師大德翻經會不會翻錯?這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佛法傳來中國,沒有傳到國外,因為中國人的精神層次相當高,而且為我們翻經的祖師都是佛菩薩再來,像鳩摩羅什大師,七佛的譯經師,現代話講,他翻譯的經驗非常豐富,有七尊佛的經驗,那怎麼會翻錯?這些大德應該可以稱三藏法師,通達經律論三藏,這是他學位的名稱,對於經典、戒律、論典都通達,我們稱三藏法師。他們不但懂,而且能夠證入那個境界,他能夠契入所以不會翻錯,他講的就是親自證入的境界,證入的跟佛完全一樣。所以我們不用懷疑,我們要是懷疑,那是自己福報不夠,智慧太少。只能用《法華經》講的,「斯人尠福德。不堪受是法。」所以說中國人的福報很大,幫我們翻譯經典的這些祖師大德,都是有修有證的人,是諸佛菩薩再來,每一位都是了不起的人物,所以現代的人業障比較重,古人業障輕,古人也沒有看過大藏經,也許就只得到一部《心經》或者是一本《金剛經》,就一輩子受持,萬緣放下,真的有所成就。什麼叫萬緣放下?就是把攀緣萬緣的心放下,像臨濟禪師,他回到自己的家鄉,教他一個親戚,其他人對他都隨隨便便,只有他是真正聽話,真正肯學,他給他一顆雞蛋,懸在樑上,他說:「你每天爬上去聽聽看,它會不會跟你說話,等到它哪一天跟你說話的時候,你就成就了。」他很老實的做,就這樣三十年,有一天那顆雞蛋掉下來,明心見性了,真正心不攀緣,這是本性本來具足,每一個人都做得到,不是向佛菩薩求,你求他也沒有辦法給你。所有一切眾生都是如來的法王子,只是離開皇宮太久生疏了,你要是對心性明瞭,那你法王子的身分就恢復了,要是不明瞭,就得透過科舉考試,一步一步的往上升,升到宰相,位極人臣,看到太子、皇親國戚還是得低頭,還是不如他們。所以你要明白心性,那跟佛是同一個血脈,可見這個菩提心的重要。若要契入這個境界,攀緣心要息滅,攀緣心如果不息,學再多的經典都契入不了。《楞嚴經》上講:「欲漏不先除。畜聞成過誤。」雖然聽很多但都是知見,甚至反過來懷疑佛所說的經典,所以對於祖師大德翻譯的經典,要能相信。現在外面非常混亂,就像佛在《楞嚴經》上講:「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師有多少?佛舉了一個比喻,如同恆河裡面的細沙這麼多,數也數不清。甚至有些人講經,縱然百分之九十九講對,就那個最重要的百分之一講錯,你就不能出離三界了。所以判斷一位法師講的法正不正確?第一他有沒有教你了解諸法實相,第二是否教你要出離三界六道輪迴。無論他教你什麼,教得再多,教得再好都不能違背這兩個原則,一旦違背了,那就是邪師。再來你要看他所說的跟經典相不相應,跟祖師大德所教的方式一不一樣,凡是修行要從戒定慧下手,不能躐等。當然有些人是特殊根器,大家應該好好省察一下自己,是不是這麼特別?如果不是的話,那就得按部就班,不能好高騖遠,貪求速成。不然就像這裏講的修諸善法是名魔業,所以可見發心之要不可言喻,沒有辦法用言語來形容、用比喻來讓大家了解,只能不斷的強調。我們連續講了好幾個禮拜,都在講發菩提心,大家是不是有發出來了?在你散亂的時候、罣礙的時候,有沒有發出來,在睡覺的時候有沒有忘失;還有在你順心如意的時候,世間人得到名聞利養總是順心如意,這個時候有沒有忘記,修行就在這上面勘察,在這裡考驗自己有沒有功夫,這是引《華嚴經》來告訴我們,這句經文相當的重要。還有一句「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你要是對自性不明瞭,修行菩提道,就不知道何者是正確的,你所作所為,佛在《華嚴經》講:「彼由顛倒慧。增長一切惡。」你的想法看法就是顛倒慧,你的做法叫增長一切惡,所以六波羅蜜中般若波羅蜜最重要,這般若波羅蜜就像眼睛一樣,眼睛是拿來看路的,要是沒有眼睛,沒有般若智慧,你在菩提道上行走,就好像一個瞎子走夜路一樣,相當的危險。好在有念佛法門,古大德讚歎淨土法門,有如長夜明燈。漫長的黑夜,你在菩提道上走,依止淨土法門,就好像點了一盞燈在前面照亮著我們;又說淨土法門是菩薩萬行之司南,菩薩六度萬行的指南,這個方式確實是圓滿般若智慧的顯現。你念阿彌陀佛就是《心經》的總持,因為佛就是心,心就是佛,這方式非常巧妙,跟大家講要捨攀緣心,怎麼捨?除了念佛以外其他的念頭都不要有,這就是捨去攀緣心,老實念一句佛號就是發菩提心,這個講法很多人不相信,所以夏老居士講:「難信難信誠難信,萬億人中一二知」,跟你們講不相信,不願意接受,這是事實真相,密法當中的密法,圓頓當中的圓頓,但是信行者少,所以真能老實念佛就是圓滿的菩提心,這一段我們大概就這樣講。「一向專念」即專恆依止持名念佛法門之義也。彌陀因中發十念必生之大願,故行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必得往生淨土,圓證不退之妙果。這一向專念很重要,現代講淨土也有講錯的,大家一定很訝異,講淨土還會講錯?真有。四十八願只要第十八願,貪瞋癡慢統統都可以,名聞利養一把擒來他都要,臨終還想要往生淨土、永脫輪迴、不墮惡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要是這樣就沒有因果了,攀緣心都沒有息,對於世間非常的執著,臨終怎麼轉得過來?還有一種很微細,大家不容易覺察,他也教人念佛、行五戒十善,統統講對,但是你在念佛當中他說散散的念就好,不用一向專念,也不用一心不亂,這個是劇毒,念佛如果沒有一心不亂,你要怎麼往生?為什麼我們念佛、佛七結束以後都會有個發願文,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這就是說臨終的時候意不能顛倒,這意就是意念、正念要現前,心不貪戀,就是一向專念,這就是一心,就是不亂,所以講淨宗,在現代也有這種教你念佛、持戒、修善,但是不用一心不亂,散念就可以了,這就是甘露裡面藏著劇毒。這一句話講錯,你的法身都被他毒死了,這一生成佛的機會被他斷掉了,要是散心念佛不會成片,一定要一心一意,但是念佛當中不要刻意求定,不要刻意求不亂,自然而然的他就不亂,業障消了就不亂。百丈禪師野狐禪的公案,大家都知道,一字之差片言錯答野狐身,「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他講錯了,說「不落因果」,所以墮五百世野狐,好在他還有修行的善根,有百丈大師超度。現在可沒有百丈大師了,而且我們要是講錯,那可不是五百世了!他五百世野狐還遇到百丈禪師,遇到高僧。我們要是墮落了,看看能不能遇到下一尊佛彌勒菩薩超度,也許遇得到,但是那也太久,受的苦也太多了。所以即使講淨土法門,都還是要注意,百分之九十九講對,一分講錯,那一分是最重要的一分,尤其是念佛,你可以不要刻意求一心不亂,但是不能散心念佛,哪一位祖師是教我們散心念佛的?心要是散了、不專了習氣就出現,毛病就現前。所以祖師大德教我們「未能不亂,先學成片」要是不能功夫成片?先學專念。要是真勤真專,功效自現,所謂「功純自有佛加持」,這一向專念很重要,發菩提心就是為了要一向專念,一向專念就是發菩提心。發心以後要表現出來,所以要注意,一句話講錯了,給你指錯路了,我們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底下講「彌陀因中,發十念必生之大願」,這是指《無量壽經》的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故行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必得往生淨土,圓證不退之妙果」。必得往生淨土即決定往生淨土,絕對不退轉。有人懷疑,往生淨土還會退轉?甚至懷疑念佛法門是其他的宗教,這種懷疑沒有任何的必要。誤以為阿彌陀佛是太陽神,講這種話的人,那就不是佛弟子,「佛言不信,何言可信」。所以你要能深信淨土法門,《彌陀經》上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要是缺少善根、缺少福德,福德就是你的福報,如果你沒有福報,對於無上甚深微妙法不能相信,遇到了也不能接受,接受了也不願意去做。甚至還有講經的法師,自己也著作等身,他說極樂世界太遠了不要去了,不相信。所以真正是難信之法,講經說法幾十年,聽眾、甚至道場全世界都有,不信淨土。所以,今天大家要是能相信,那你的功德、福報、智慧超過他,跟普賢、文殊完全一樣,他們也深信淨土,淨土法門真的是大智慧的人能相信。你不要看老太婆不認識字,她真能信、真能念,萬緣放下:公元二千年,趙榮芳老居士學佛才四年,臨終預知時至,火化後燒出一尊佛像、一個蓮台,那是她的舍利,一般舍利七彩的就已經相當好,她不但有七彩的舍利子、舍利花不計其數,燒出一個蓮台,蓮台還有佛像,那個佛像跟蓮台剛好可以搭在一起,老太婆就只會念一句佛號,人家看不起她,結果有大成就。民國初年具行法師,大家都知道的,就是念佛,念觀世音菩薩,也不認識字,臨終三昧真火,隔壁的村子都來看,非常的殊勝。諦閑老和尚弟子鍋漏匠站著往生。台灣承天禪寺廣欽老和尚,不認識字,也不是什麼佛學博士,可是問他經典他都會,教你怎麼修行,他真正會講經、會教化眾生,多少學者都皈依他,像台灣有名的哲學家方東美教授,就是他的皈依弟子。所以你要真正能念,對經教不懂都無所謂,能懂很好,有機會為人演說,勸人受持。但是你自己要能真正修行,真正的念佛,你在講經、在跟人家推廣佛法的時候,才會有攝受力,不是只有講演的技巧,講演沒有一定的技巧,讓眾生能契入境界,能深信佛法最為重要。但是也不能失了威儀,因為我一說講演沒有特定的技巧,就有人鑽法律漏洞,也不照規矩來。所以這個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臨終必然圓證不退,不要說臨終,現在就是。你要能深信,要能專念下去,現在就不退,現前就無量壽。有法師來問我,無量光、無量壽怎麼落實?那不是臨終才得的到嗎?無量光他能了解,就是能夠開啟般若智慧,念佛可以,可以發根本智,可以起後得智。怎麼無量壽?我們現前怎麼無量壽?我跟他講:你現前就能有把握往生淨土,你一向專念,就是無量壽,為什麼?臨終是正念分明,生著去不是死著去,你的壽命不就無量了,現前就無量壽,臨終不算斷命,這叫移民,不用經過政府簽證,真正移民到一個清淨的國土。這世間你走到哪都是災難,都有恐慌,有很多電影,很多預言明年會有大災難,有些學佛的居士,就來找法師,問說哪邊可以避難?不用找法師也不用找和尚問,看《法華經》就知道了,《法華經》有避難的地方,它告訴我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你逃到哪裡去?「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法華經》告訴我們事實真相,沒有地方可以躲,真的是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我們就像火宅裡面的無知的小孩,大火要把房子都吞噬掉了,我們還在裡面玩樂,還在這火宅裡面嬉戲,所以可見我們眾生確實愚鈍到了極處,無知到了極處。所以再聽到災難,去看《法華經》,有告訴你避難的處所,眾苦充滿,甚可怖畏,逃到哪裡都一樣,不如歸心淨土,現前就得無量壽,現前就得金剛那羅延身,為什麼?你真正一向專念,真正萬緣放下,對這身不執著,就是那羅延;這一念放下執著的心,就是金剛那羅延身,還要去哪裡找金剛那羅延身。「那羅延」翻作中文叫「不壞」,金剛不壞身。眾生就是對四大、五陰假合的這個身體認為是我,在這裡有種種的妄想,所以這身會敗壞,這身哪來的?妄想來的。妄想的體性是怎麼樣?變異,不是真實的,所以這個妄想的身也不會是真的,只要把你一念執著的心放下,一念妄想的心放下,你就得金剛那羅延身,金剛那羅延身就是法身,就是真如,不從外求,這是講的一向專念。一向專念者,古云:「上盡形壽,下至十念」。上盡形壽,指從發心念佛之日,終身念佛,直至命終之最後一念也。這解釋什麼叫做一向專念,上盡形壽,下至十念。盡形壽是一生,盡這個身形,一直到斷命為止,到你命盡為止。那麼下至十念,就是臨終最後十念,也就是說念佛不能間斷,念佛要是間斷,或是退心,今天念念佛,明天退個心改持咒,再來後天學密,學什麼止觀,現在名目特別多,有很多都不是佛教的修行方式,套了一點佛法進來,也說他是佛門的宗派,也有佛教在裡面,多半都是落在覺受上,名目很多,我們也不便講,講出來得罪人。所以大家要曉得,無論任何法門都要與戒定慧相應,可是這些法門他也會告訴你,怎麼與戒定慧相應,但是要注意,他的戒是邪戒,定是邪定,發的慧叫邪慧,也有戒定慧,但是邪的。佛教我們依正定-八正道,八正道不是只有那八個,一切時一切處都是正的,心念是正的,言語是正的,想法是正的,所表現出來都是正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正念。那麼邪念跟正念怎麼分?一個叫有所求,一個叫無所求。有所求就是邪,無所求就是正。還是黃蘗禪師講的:「無求無著」。自性本自清淨,無有一物,你要求什麼;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要捨掉什麼。不取不捨,這是出離的佛法。一些初學的同修,會誤以為我們什麼都放下了,那這樣不是不知上進嗎?我跟他講:你是因為得不到,所以放下,我說這叫放棄,不是放下,得不到,所以放下了,這叫放棄。我們佛門講的放下是事情照做,心裏沒有一物。得到了,心不生歡喜;失去了,心也不難過。縱然得到了,也沒有一絲毫貪著的心態在裡面,這叫放下。所以很多人講的放下是放棄,不是真的心裡面沒有,你要心真的沒有了,那恭喜你,你了生死有把握了,你所作所為都與八正道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