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三十九)


「一句彌陀,人人能念,個個可行,名召萬德,妙感難思,從有念巧入無念,即凡心頓顯果德。如疏鈔云:『齊諸聖於片言,越三祇於一念』。極圓極頓,至簡至易。故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不但為本經之綱宗,實亦為一大藏教之指歸也。」這是明本經的宗趣,這句佛號不光是人可以念,畜生也可以念,像現代在世界各地,常常都聽聞到動物念佛往生,或是小貓或是小狗,甚至有公雞,由此可知不光是人能念,畜生也能念,乃至於鬼道眾生也能念佛,只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每一位眾生都可以成就,沒有例外。我們看到這些畜生修行,很多比人還認真,像在韓國就有一隻被燒傷的貓,道場的住持救了牠,要牠守三條戒,不可以殺生、不可以吃肉、還有一條不可以亂叫,你三條都答應了,我就讓你待在道場裡面,這隻貓相當有善根,平常牠就在佛堂裡面念佛,趴在佛像前,看著佛像,不是休息的時間也不休息,人家餵牠葷的牠也不吃,四年沒有叫過,看到這隻會修行的貓,我們就要發慚愧心,我們能看得懂佛經又識得中文,有這麼好的學佛因緣,我們的表現卻連畜生都不如,比不上牠這種精進的程度,如果用懈怠心、散亂心來修學佛法,就算讓你碰到無上甚深微妙法,那也沒有用,即使碰到人人能念、個個可行的這樣殊勝難得的法門,我們也成就不了。祖師大德教我們,「念佛要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最深切的信願力持佛名號」,深切就是萬緣放下,尤其在念佛的時候不要打妄想,不光是念佛的時候不打妄想,平常走路、穿衣、吃飯,佛號都不要間斷。念佛法門,看似人人可行,但是真正能綿密相續的人卻非常少,所以祖師才講「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真正到極樂世界的人非常少,為什麼?就是因為不認真,像印光大師所說的:「淨土法門至簡至易,用功少而收效速。」但是眾生卻誤會了,以為少用功就可以收到很大的成效,把大師的話錯會了,搞錯了,所以在修行菩提道上,自然就懈怠,一有懈怠的心,世間的妄想馬上起現行,障礙你學佛,會讓你認為我有很多世間事非做不可,這種念頭上來,你要是隨順它,障道因緣自然升起,所以我們學佛人要警惕。我常聽到很多同修,就是自己給自己作障礙,你要隨著妄想去、隨著世間念頭去,要障礙自己,那我們也沒辦法,所以要你發心來道場用功,萬緣放下,你沒有辦法做到,而且我們要求的不多,放下一個小時而已,如果連一個小時都放不下,臨終怎麼放得下?你來用功一個小時確實不夠,這一個小時,是給大家體驗一下而已,如果我們學佛,連這一個小時都靜不下來,還說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淨土法門有多麼殊勝,說你深信淨土,那是假話不能成就。所以本經的宗旨,在於一向專念,在於專念的當中能發菩提心,時時刻刻的覺悟,不放逸、不懈怠,要死盡偷心,這偷心就是苟且的心,以為我懈怠一下沒有關係,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你一念懈怠的心要是生起來了,那也是百萬障門開,障門就是障礙你入菩提,障礙你成佛道,障就是業障,相反的你要是真正一心用功,萬緣放下,確實如同這裡所說的人人能念,個個可行,其他的法門,雖然用功,不一定真正能了脫生死,那要看你的業障淺深。但是淨土法門,只要認真努力修行,每一個人都能出三界六道輪迴。所以一句佛號名召萬德,佛號裡面就含著無量的功德,這無量的功德,濃縮在彌陀聖號裡面,我們念了,心裡自然就與它相應。所以底下講的妙感難思,因為一落思量,用心意識去想像,那就很難理解,尤其是佛號,特別不好懂。淨宗法門,真正是難信之法,不容易相信,我們講的相信,不只是表面上的相信,而是要在煩惱習氣起現行的時候,看要依靠那一邊,貪瞋癡起現行的時候,是隨著貪瞋癡,還是回來安住在佛號上、正念上,要是能安住在佛號上,那這叫有信、有願、有力行,如果沒有那是無信、無願、無行之人,學了再久該怎麼樣生死,還是怎麼樣生死,沒有辦法解脫。所以我們講的相信,是要配合用功來看,很多人都說他相信淨土,但是真正教他守規矩,教他當一個學佛人,他做不到,教他要了解諸法實相,他不願意,這就是有業障。佛在《法華經》上講:「斯人尠福德。不堪受是法。」福報太淺,對於諸法實相,對於一乘了義,不能接受,不願意學習,甚至不願意轉變,還倒過來毀謗。我們講實話,一切經教都只是《無量壽經》的註解而已,這是《華嚴經》上講的主伴圓融,《無量壽經》為主,其餘經典都是它的眷屬,所說之法同歸一心,但是在力用上有主有伴,所以《無量壽經》為主的時候,其他的經典就是它的眷屬,輔助它來幫助你了解淨土法門,你要是執著一部《無量壽經》,對其他的經典心生排斥、毀謗,那《無量壽經》也學不好,不但《無量壽經》學不好,其他的經你也學不好,所有的法門是相互融通的,只是表達的方式、修行的方法不一樣,可是眾生不會聽,聽錯,誤會了。明明這一句佛號含攝無量功德,他就是念不出來,沒有感應,為什麼?心裡的分別、執著障礙住了。自己專念阿隬陀佛,其他諸佛都不念,看到別人念其他佛,還排斥、毀謗,那是心裡面有障礙。我們專念佛,心裡就只有一句佛號,沒有這些分別,看到人家修行其他法門,要恭敬讚歎歡喜,絕對不能心生毀謗,認為不學淨土不能成就,這樣你念佛就無法感召萬德,你的煩惱會越念越多,不但萬德出不來,萬惡會現前,萬惡就是從你一念分別心來的,《金剛經》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在平等法裡面,妄立高下,誤以為有高下,那你念佛就無法與佛號感應道交,都落在思量裡面,所以念佛念了幾十年,沒有辦法得力,問題就出在這裡。從前的祖師大德,雖然專念,但心裡絕對不會對其他的法門、其他的諸佛生排斥的心理,說老實話,你要是有排斥,心也不會專,你的心是散亂的,因為真正念佛是一心的,沒有自,沒有他,怎麼會有這個法門跟那個法門呢?縱然你說這是了別的作用,了別的時候不生煩惱。所以現在淨土的學人,很多毛病就是出在這裡,念佛沒有辦法跟佛菩薩相應,就是心生分別,心生高下,說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其他的諸佛都不如他,那是眾生的分別,佛說這句話的時候沒有高下心。為什麼讚歎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呢?那是讚歎他超拔眾生的力量,超拔眾生的願力不可思議,並不是在境界上有高下。我們學淨土有很多的錯誤觀念藏在心中,這就是覆藏之過。心裡面有疑惑、有過失,你卻隱蓋著,自己又不曉得,所以越念佛,過失越來越大,分別心、對立心越來越嚴重,這就是修學的大障礙。所以即使天天念,每天禮佛,幾百拜幾千拜,越拜傲慢高山越來越增長。我們常講,拜佛是消除慢心,念佛是攝住分別,攝住你的執著,打除你的妄想,但是你在佛法裡面,生起了這種不平等的看法、想法,你念佛、拜佛,慢心越來越高,這是當前修學淨土的人需要注意的。念佛法門非常的特別,其他的法門都要先教你把念頭空掉,觀諸法皆空,《心經》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又不異,這道理不好懂。那麼念佛法門,它是教你從有念入無念,這個方法確實不可思議,明明是有念,怎麼能入無念呢?眾生無始劫以來為什麼會輪迴?都是因為有念,無量劫來生死輪迴都是因為起心動念。為什麼淨宗它教你念佛,這也是有念,也算是起心念佛,但是它可以入無念,其他的方法達不到。所以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勝異方便」,殊勝、特異很難去理解。像凡夫天天打妄想,妄想綿綿密密的,沒有辦法停息。這件事情想完了再換別的事情想,如果你把所緣的境界轉換成佛號,就能入無念,這是不可思議的方法。其實也不難懂,因為你在動念的當下就是空、就是無念。念頭生起、滅去,根本不實。《楞嚴經》上講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所以你的妄念是虛幻的,正在起念的時候,當體是空的,所以叫隨處滅盡,沒有一秒鐘的暫住,連千分之一秒,萬分之一秒的暫有都沒有,連暫時存在的可能性都沒有。這是大乘佛法講的體空,所以才叫做「隨處滅盡」;不是生起來馬上滅掉,生滅速度太快那還有暫住,還是有生住異滅,還有暫時的相續相。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當處出生,隨處就幻滅。為什麼隨處幻滅呢?體本自空寂,就像你在作夢的時候,夢境無論什麼時候開始的,全部都是空的,你的妄念不管什麼時候開始打,都是空的。所以不是生滅的速度太快,是根本就無生,根本就是空;就是因為這種道理,所以你念佛能夠從有念入無念,只是你所對的對象,以前是想世間事,現在想佛的境界。我們常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你要是心裡想佛,那就現佛的境界;心裡不想佛了,那就現九法界。所謂「心生則種種法生」。《觀無量壽佛經》講,「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要是常常想地獄,看地獄變相圖,天天看臨終就下地獄,這是真的。祖師大德告訴我們,佛陀時代有一位比丘,晚上走路的時候踩到東西,聽到一個聲音,隔天早上就跟他的同參道友講,我犯了殺生戒,昨晚我踩死了東西。因為以前沒有路燈,也沒有辦法確認,他的同參道友就沿著原路回去找,看到他踩到的東西是水果,回來跟他講,他不相信覺得人家是在安慰他,還是覺得自己殺生,佛說他臨終就下地獄,所以你天天想地獄,天天想著你的過失,過失就越來越大。所以我們道場沒有地獄像,只有極樂世界的像、阿彌陀佛的像,你天天想佛,天天看佛,心就沒有地獄,就不會幹殺盜淫妄,即使原來有這些貪瞋癡的習氣,因為看了佛像,看了極樂世界的像,這些貪瞋癡的習氣會消除,這是無量的功德。所以修行要知道諸法實相,才不會盲修瞎練,天天看這些世間的相,看地獄相、餓鬼相、畜生相那就會變成跟它們一樣。就像我們中國有一位專門畫馬的畫家,有一天,他的妻子看到躺在床上的竟然是一匹馬,他還活著,天天想馬,心裡有馬,整個身形就現馬的相;心裡有佛,現前的就是佛相,所以說「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個觀念我們要相當的清楚。從有念入無念,阿彌陀佛是有念的,學禪的人常常毀謗淨土,淨土宗是有念的不能成就,他們所用的方式是無念,這是上根利智的人使用的,中下根的人絕分,再說明白一點,有念跟無念都是妄念,所謂「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邪念就是有念,正念就是無念,有無具遣,所以你所看的無念,那也是妄念,還有一種那就是錯認了,以為無念就是沒有念頭,沒有念頭那就沒有心了。是沒有邪念、沒有妄念、沒有對立念、念佛的時候一心一意想佛,佛的境界沒有對待、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所以念佛是正念,念佛就是無念,在表相上看好像有念,實際上它是無念,這道理我們要清楚,你學淨土法門,才不會走錯路。眾生要是常常想著世間的事情,那就是從佛法界來到了六道輪迴,你現在發心念佛,就是從六道輪迴出離,入了佛法界,所以叫作頓超,淨土法門是頓超的方法,相當的殊勝,所以「即凡心頓顯果德。」凡夫的心本來就具有佛界無量的功德,佛界是佛法界,只是因妄想、分別、執著,所以分成了九法界,或是分成十法界,那你念佛的時候,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本來是六凡法界,你念佛心中本具如來果地上的果德自然顯現,所以這個方法真的很難相信。就像我們看到一個作惡多端造極重惡業的人,罪不可赦的人,還要原諒他,還要給他好吃、好穿、住好的地方,這是大眾都不能接受,淨土法門為什麼不容易被眾生接受,就是因為眾生善惡的念頭太重了,不知道造善造惡的根源,全是因為從心所現,這個眾生之前無知造惡,那麼臨終罪報現前,心生悔改,一念懺悔的心,念佛一樣能往生,但是我們不能因為聽到造惡臨終也能往生,現在就拚命造,這種僥倖的心態沒有辦法相應,為什麼能夠往生,是處於一個不知道的狀態,沒有緣去接觸;現在很多學淨宗的人,想說我做做法會,臨終就能往生淨土,沒有這種事情,存著這種僥倖的心態,要來學佛修淨土,就是祖師講的偷心不死,苟且的心沒有死盡,夏老居士講死盡偷心念至真,你才能圓顯本空澄重染,當前一句現三身,一句佛號法身、報身、應化身圓滿顯現,但是如果不認真,存著僥倖的心態,想說我做做三時繫念就能往生淨土,阿彌陀佛可沒有發這個願,甚至認為反正有人做三時繫念,我不好好修也沒有關係,臨終讓他們超拔我,恐怕你業障重得沒有人可以超度,
三時繫念相當殊勝,但是眾生如果存著這種心做法會,那一樣不會得利益。天底下最容易修學的法門已經現前,如果你還不肯做,那就沒有辦法了,還要隨順貪瞋癡慢,還要懈怠,碰到了等於沒有碰到。這個下面說的,如疏鈔(彌陀疏鈔)云:「齊諸聖於片言。越三祇於一念。」,我們講的諸聖,能夠稱為「聖」都要登地,至少要圓教初地,歡喜地,圓教初住不能稱聖,只能稱賢,三賢位: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才算是聖,所以它說「齊諸聖於片言」,就是念這句彌陀名號就能位齊諸聖,「越三祇於一念」這個就更不可思議,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第一個阿僧祇劫修三賢位,就是剛剛說的十住、十行、十迴向;第二個阿僧祇劫,修初地到七地,從歡喜地一直到第七地;那麼第三個阿僧祇劫修八地、九地、十地,三個阿僧祇劫圓滿,你是法雲地的菩薩,這個位次相當高,法雲地的菩薩,於一念頃,能夠令十方國土入於自身當中,於自身中顯現無量的諸佛、無量的菩薩,教化一切眾生,他的身就是土,土就是身,這個三昧叫一切佛土體性三昧,這麼大的力量,而且這些諸佛說的法,說的陀羅尼,一念頃全部學完,得百萬陀羅尼門,百萬啊,我們連一個都得不到,修幾十年,修無量劫,一個陀羅尼都沒有,他一念頃,我們就算一秒鐘好了,能夠學這麼多,這是十地菩薩,這麼殊勝的果報,用一句佛號可以達得到。你們可以看看《無量壽經》四十八願,是不是如此?於一念頃能遍遊一切佛土,能夠得佛的辯才,能住普賢行,這都是《無量壽經》講的,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真實的功德,不但自受用,還能幫助眾生教化隨意,教化隨意也是要十地菩薩才能做得到,稱為大聖,叫法雲地,又稱受職位,功德圓滿,能夠教化一切眾生,他才真正是教化隨意。一個帶著惡業的凡夫,就這麼十念一念往生到淨土,馬上就具有如此不可思議的功德,所以淨宗法門是真正幫助眾生的第一法,有些學佛的人悲心很重,想要再來這裡做人幫助眾生,不願意求生淨土,那是他不瞭解淨土的好處,他不光只是能夠幫助這裡的眾生,十方無盡剎土,甚至像《華嚴經》上講的,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海,每一個世界就像娑婆世界這麼大,一百億個日月,裡面無量的眾生他都能幫助,真的是像觀世音菩薩,在觀自在章中所說的:「一切世界諸群生。心行差別無央數。我以種種方便力。令其聞見皆調伏。」往生淨土就真的具有這樣的功德,眾生的煩惱習氣無量無邊,你即使再來做人,也只能幫助人道,幫不了天道,你要到極樂世界,那真的是教化隨意,說實話,這些人是情執太重,捨不下世間才這麼說的,看不破、放不下,我們要是知道,往生淨土有這麼殊勝,那真的是萬緣放下,對這個世間不會再有一絲毫的貪戀,那個地方不生不滅真正的好,這麼好的境界,這麼不可思議的境界,就看你現在願不願意念佛,我們要是真正願意念佛,必然達得到,這是肯定的,越三祇於一念,這是告訴我們成佛的快速。所以底下讚歎,極圓極頓,極是講最究竟,究極的意思,究竟圓滿,究竟的頓超,這是講它的果報,那麼因上的行持呢?至簡至易,非常簡單,《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你要怎麼樣做到自得心開?只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即可,二六時中佛號不間斷,心裡不懷疑不夾雜,一有懷疑、夾雜就趕緊回頭,就可以得到這樣殊勝的果報。所以夏蓮居老居士,他真正懂得淨土法門以後,關在房間裡面笑了三天,為什麼笑三天?出離有望了,真正碰到能了生死,所以他從此改號蓮居,專修淨業,他說:「浮生有境終歸幻,除卻蓮邦未可居。」他就是真正了解、真正懂的人,所以「故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不但為本經之綱宗,亦實為一大藏教之指歸也。」你發菩提心,萬緣放下,一心一意安住在佛法上,就是一向專念。這念佛廣的來看,其實就是研教、就是參禪、就是持咒、就是持戒,念佛的時候心地通明,不起諸惡,就是持戒,就是大開圓解;不落有念,不落無念,就是參禪;一法總持諸法,阿彌陀佛即是自己,就是持咒;這三密相應,所以這裡說的:「不但為本經之綱宗,實亦為一大藏教之指歸也。」一部大藏經,它所要教給我們修行的重點,也就是這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眾生為什麼輪迴呢?一向雜念、多念、一向散亂,所以本來是佛,就變成眾生,這個是告訴我們淨宗修行的宗旨在哪裡,它的重點我們要能掌握得到,對於淨土要能深信不疑,不但對於佛號不懷疑,對於淨土的教理、因果,統統都不懷疑,你才真正有信有願,你念這個佛號才念得踏實,不會念起來沒有勁。道場男眾的同修念起佛號來沒有勁,真的是末法,女眾修行成就比男眾殊勝,所以男眾自己要能夠警惕,不要天天忙事業、搞世間事,耽誤了用功修行,把成佛大好的機會錯過了,這是我們要警惕、要覺察到的。雖然淨土殊勝,但是絕對不可以毀謗其他的法門,其他的法門也有它對應的根器,也有它成就的祖師大德,有很多人認為念佛學淨土,非得念阿彌陀佛不可,念阿彌陀佛是我們淨宗正規的行法,能夠直念當然最好,但是每一個人學佛的緣不一樣,如果他是念觀世音菩薩,或是念其他的咒得力,在《無量壽經》二十四品,末後也有說到:「發一念淨心。迴向求生淨土。」也能往生,所以由此可知,阿彌陀佛的願很廣大,不是非得念他名號不可,這個道理我們要知道,不然學佛學得心量狹窄,除了念佛以外,其他的法門都不能往生淨土,《無量壽經》沒有這麼說,阿彌陀佛他發的願是什麼?「普願沉溺諸眾生」,沉溺諸眾生是不是都專念阿彌陀佛呢?不是啊,沉溺的眾生,就是指我們在六道輪迴的眾生,都能速往無量光佛剎,都能趕緊超脫輪迴,所以你念其他的經咒,迴向求生淨土也沒有問題,這是我們要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