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四十七)
「佛告父王。一切眾生。生死中念佛之心。但能繫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變一切諸惡。成大慈悲。此乃世尊大慈至孝。勸父之言。唯勸念佛。可見種種行門。非不殊勝。但非凡眾之所能修。唯有繫心念佛法門。最是應機。但能依教念佛。定能往生。一得往生。便能轉惡成善。念佛之方便妙用顯示無餘。」這是第四個方便力用,講的就是學了這部經,能夠得到什麼樣的功用,這裡為我們顯示出釋迦牟尼佛也是勸父親念佛,所以你能勸父母學佛,就是行佛所行,這是大慈至孝。《觀無量壽佛經》講的淨業三福:第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實際上這三福沒有先後的差別,因為分開來看,如果只做第一福,沒有出離心,那是世間人,就不像個學佛人;只做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那也不算是ㄧ個圓滿的學佛人;如果只有第三福而不具足十善,不尊師重道,撥無因果,也不是真正對佛法深入了解的人,所以要把這三個合起來看。古大德所謂:「語不頓彰」,就是我們說話總有先後次序,無法一次說完,如果這三福你只知一般的孝養,那就是ㄧ個在家人,業不能清淨,這三個要合起來看,業才能清淨。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乃至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人的天性,但是學佛人在這當中要具足眾戒,最基本的五戒要具足。眾戒包括所有的戒律,但戒律不是只有戒條,凡是能夠消除煩惱習氣的教法都是戒律,這叫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事相上學佛,要有學佛人的樣子,要有學佛人的觀念,這是自己的行儀,這個很重要。再來看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發菩提心就是要真正覺悟,即使威儀再好,戒持得再好,對父母再孝養,如果沒有菩提心,這個業不能淨。佛說為淨業正因,我們就要清楚,發菩提心要深信因果,菩提心就是我們常講的諸法實相,你沒有般若智慧,那這不是菩提,你的業不能淨。所以你發菩提心,不落空就是深信因果,知道要如何修學,如何斷煩惱,以不生滅心為本修因,然後圓成果地修證,這是第三福。自己要讀誦大乘,像《無量壽經》就是大乘,裡面所說的是教我們心量要大,不要整天我執我見,自私自利,裡面所講的就是不生不滅的道理,這個是大乘。不但我們自己讀誦,自己發心,自己具足威儀,具足十善,還要反過來勸你的父母學佛,所以叫勸進行者。這三個是ㄧ時的,是同時成就的沒有先後次第,如果認為要先做第一福,那只是一個世間人,不一定能往生淨土。第二福做到了,算是一個有德行的人,但是對於世間是不是真正能放下呢?那也不一定,所以能不能往生淨土也很難說。凡是能往生淨土的必然發菩提心,必然能學大乘,學了大乘如果對實相不明白,只要能夠深信淨土,願生極樂,那也算是深信大乘。因每個人的根器有利鈍差別,對於諸法實相不懂或是只解得部分意思,這倒無所謂,這還不一定是往生的關鍵,最重要的是你能發菩提心、能覺悟、能深信淨土法門所說不虛,知道世間是苦的要放下,這樣才能脫離生死。所以釋迦牟尼佛做給我們看,你用錢財、用感情去孝養父母,那只會讓父母輪迴得更慘而已,你要是ㄧ個真正孝順的兒女,除了自己學佛,還要勸父母念佛吃素,這是報父母恩,讓你的父母不再受輪迴之苦,因為一旦輪迴誰也不認識誰了。永明延壽大師,有一次看到一個結婚喜宴,他就做了一首偈子:「六道輪迴苦,兒孫娶祖母,牛羊席上坐,六親鍋裡煮。」這就是世間輪迴的現象,這位新郎、新娘過去生是孫子跟祖母的關係,那這些六親眷屬呢?就是他們過去生家裡養的牛、羊、豬…牛羊席上坐,那他過去生的親戚朋友呢,今生都變成畜生在鍋裡面煮。所以你給父母的是什麼?你給他們的是輪迴無窮的痛苦,這不是孝順,你做子女雖能以金錢滿足父母的欲望,還要告訴他們,要善用財物、減少欲望,要多幫助眾生。現代的父母不像以前,以前人教子女讀書志在聖賢,現在教他們讀書志在賺錢,沒有道啊。你現在教小孩用功利主義,將來他就用功利主義對待你,他對你不會孝順。現在不教他,將來他不會有感恩的心,因為他沒有受用,他會覺得一切都是靠自己的能力、努力得來的。所以為什麼中國人講求孝道、師道,有很深的道理在裡面,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至今還如此昌盛,這孝道不能沒有,但是你這個孝要讓父母出離三界,讓子女都來學佛,這才幸福。我們就碰過很多子女不學佛,當父母的很痛苦,臨終的時候更痛苦,他們會障礙你往生,會變成你的活冤親。所以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做給我們看,照理來說以世間人的眼光,世尊是最不孝順的,棄國捐王,他父親要給他好的享受他不要,四門出遊,看到世間生老病死,唯有修行才能解決。所以他跑去修行,雪山六年苦行,而後知道這苦行是無益的,往自己心裡面去看,夜睹明星,見性成佛,成佛以後回來幫助他的父母親,到忉利天為母親說法,講《地藏經》,又在王宮勸他的父王修念佛法門,因為他懂得真正的道理。現代很多佛教道場,提倡孝親尊師,這是相當好,但是你要讓父母能夠學佛,不再受輪迴的苦,這才是真正的大孝。在鳩摩羅什大師的時代,有外道來問難羅什大師,他說:「你們出家人不孝順,父母也不養,剃著光頭,跑到這裡來修行。」他說:「《孝經》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你們連這個根本都沒有做到,還想要妄談佛道?那怎麼可能?」羅什大師回答說:「你這個問題,請僧肇大師跟你們講就可以了。」他的弟子僧肇大師是什門四哲之一,人稱論義第一,辯才無礙,他只回了他一句,也是《孝經》講的,「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之德。孝之終也。」這個人聽了當下講不出話來。所以這句話講給古人聽他能懂,讀書志在聖賢,現在讀書不是為了求道,是為了求財。從小就給他建立爭名奪利的觀念,從小就教他要競爭,小時候競爭,長大就鬥爭,鬥爭完之後就戰爭。美國的教育就是功利主義,是自取滅亡的教育,和中國不一樣,中國是教你要謙、要和,要揚人之德,隱人之惡,隱惡揚善,這是聖賢人的教育。所以我們常講的淨業三福,學的人雖多,但是不懂它的意思,只做了第一福,或是只要第一福,那真的是所謂的「依文解義,三世佛冤」。只做第一福,其他的都沒有做到,你的業不能清淨,我們講的孝養父母,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裡面說到:「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一切眾導師,無不由是生」。以般若智慧當作你的母親;以方便調伏當作你的父親,這方便就是調伏煩惱的方法,以這個當作父親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一切諸如來成佛,都是依智慧、依方便,無不由是生。所以能依止般若智慧叫孝養父母,離開了般若智慧,那就與法性父母不相應。世間人是業緣來投胎的,大家都是乘業再來,這個業要把它轉過來,從染業轉成淨業,學了佛不能再回去搞輪迴、搞情執了。很多人提倡什麼幸福人生,那就是搞情執,就是教你學了佛又墮回情見裡面,還說這樣能了生死、出三界,釋迦牟尼佛不是這樣做給我們看的。所以我們要很清楚,很多講經的人,講的似是而非,好像很正確,實際上裡面摻了毒藥,沒有教你要了生死、發出離心,拿著世間人最重的情執還說是佛法,那真的是顛倒。有同修希望他的小孩來學佛,問要不要先學儒,要不要先學弟子規?我跟他講不用,那些是世間法,要小孩學佛,要種佛教的善根,要讓他讀佛經因果才相應。要小孩學佛,不讀佛經不能學佛,這是因果,種什麼因得什麼果。讓你的小孩讀《心經》,學淨土的讀《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些經都很短,要讓他會念、會背,甚至念念《往生咒》、《大悲咒》、《彌陀經》,如果還可以,再念《觀經》、《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比較長,挑較為重要的段落來讀,第六品及三十二到三十七品,這樣來培養善根,學佛的基礎在這裡。讓小孩種出世因,他現在學了佛,將來你往生他會幫助你,如果你讓他讀世間書種世間因、種輪迴因,還希望他在你臨終的時候來幫你,那因果又不相應。所以我們學了佛,腦筋要相當的清楚,不是說讀儒家的書不可以,而是你希求什麼?如果你來問我,你希望小孩能夠做一個世間的聖人,做一個好人,那可以讀儒家的書,可以讀弟子規、感應篇。如果你要小孩做天中天聖中聖,我一定告訴你,要讓他讀大乘經典,讀《華嚴》、《法華》、《般若》、《金剛經》,這才能成天中天聖中聖。你要讓小孩成聖賢,真正的聖賢,能凡能聖,非凡聖之所能,那因要種對,因要種錯,果報就錯了,這一點相當的重要,很多父母在因果上沒有搞清楚。我們回到經文上來看,「一切眾生。生死中念佛之心。但能繫念不止。定生佛前。」這是佛告訴他的父親,在生死當中,只要能夠一心念佛,不要間斷不要夾雜,定生佛前,這佛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是講臨終的時候。那現前呢?現前你要是能念佛,所有的苦惱一時銷落,定生佛前的意思就是你的覺悟心現前了,你的煩惱心除滅了,你得的是大自在,這叫定生佛前。也就是說你只要肯一心念佛,萬緣放下,煩惱自然消除,這是現世的利益。「一得往生。即能改變一切諸惡。成大慈悲。」一旦往生淨土,這往生-前往出生,我們講的脫胎換骨,不但臨終能脫胎換骨,現前就能脫胎換骨,能夠轉惡為善,轉憤怒為大慈悲,這個有非常大的功德。像現代很多人反對放生,這問題非常嚴重,大家對放生的誤解很深,放生是大慈悲心的表現,有人說我心好就好,可是他心好,嘴上卻吃著眾生肉,怎麼會大慈悲呢?你看一個人相貌堂堂,他做的是野蠻的事情,吃的是眾生肉,吃的是人家的父親、母親,這些動物不是生來給我們吃的,要是牠生來給我們吃的話,你向牠招招手過來給我吃,牠一定很高興不會害怕,非常的歡喜,所以眾生邪見熾盛。我們看到眾生有需要幫助,應當盡力去幫助他,不要懷疑,懷疑也是煩惱之ㄧ,能障正信,能起無邊的業障,這是佛在經上講的,你一念疑心,對於善法、善念躊躇不前,那惡法、惡念就生了。所以放生做好事,一片赤誠,不要懷疑,這懷疑就生出妄想,我們講的純淨純善,就是一念真誠的心去做,看到眾生將要被殺害,要是肯幫助牠,你哪一天遇到困難,也能逢凶化吉,縱然一生平順,那也是積無量的福報。現代的人雖然長命,但是多病,就因殺生太多,雖然有子嗣但是不孝,也都跟殺生吃肉脫不了關係。所以《大智度論》講:「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這是大家要有的正確觀念,不要受人蠱惑,你受人蠱惑,不但損自己的功德,還障礙自己往生,障礙自己了生脫死。蓮池大師講,你要是能放生,這是修大功德,做你往生的資糧,臨終障礙必然減少。廣欽老和尚講:人一輩子只要吃素,不殺生就是放生,沒有大惡,他說往生淨土沒什麼問題;相反的你要是反對放生,障礙放生,諸業障中,這個業障最大。你把眾生生存的機會斷掉,這個業障非常重,甚至自己這一生的花報,什麼叫花報?就是果報還沒現前,凡事是先開花後結果,現世的報應是多病早夭而且子孫不會孝順,這是報應。你拆散人家的家庭,拆散人家的子嗣,所得的果報就是如此。所以剛才講的三福,要深信因果,要能放生,要能吃素,必然健康長壽,這是一定的。有人說:「你們吃素也生病」我就反問他:「你去醫院看看,那些病人是吃葷的多還是吃素的多?」當然是吃葷的多。有人說放生,放了之後他還是要死,那一個人不死?所以真正慈悲的心是放生,你這慈悲心生起來,動物看到你都歡喜,牠覺得你跟牠很親,不會殺害牠。你身上會有光明,那個光明叫慈悲光,叫攝受力,這是現世的受用。下面講:「此乃世尊大慈至孝。勸父之言。唯勸念佛。」這是釋迦牟尼佛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要讓我們的父母親來學佛,在學佛的法門當中,勸他念佛是最為殊勝、簡單、容易得度。下面講:「可見種種行門,。非不殊勝。但非凡眾之所能修。」其他的方法不是不殊勝,不是不究竟,畢竟不是一般的凡夫所能修學的。像學禪,那要上上根人,學教,你要大開圓解,古人講:學教如同入海算沙,到海裡面去算沙子的數量有多少,這教海,經教就像迷宮一樣,那要有大善根;真正能夠在這一生了生脫死,就是念佛,除了這個以外沒有別的方法。所以釋迦牟尼佛做好榜樣給我們看,大慈至孝,勸父之言,唯勸念佛,其他的行門不是不殊勝,只是凡夫做不到,所以底下:「唯有繫心念佛法門。最是應機。但能依教念佛。定能往生。一得往生。便能轉惡成善。念佛之方便妙用顯示無餘。」你只要肯一心一意念佛,不要打妄想,不要夾雜,打妄想、夾雜都是念佛最大的障礙,念一念心跑掉了,「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趕快回頭,趕緊迴光返照,再提起佛號,久而久之這樣用功會得利益,祖師大德講的:「生處轉熟,熟處轉生」,本來跟妄想、分別這些顛倒妄見很熟,要把它生疏掉,把它淡化掉;要跟佛法、正念慢慢跟它熟悉,它有一個漸次,就是祖師大德講的階漸,所以只要你能依教念佛,定能往生。很多同修也知道要往生淨土,但是他認為是要到往生的時候才念佛,現在把修行放在一邊,他還是想,該怎麼生死,就怎麼生死,該怎麼輪迴,就怎麼輪迴吧!修行以後再修,念佛臨終再念,那不行,你要從現在就開始做,現在就開始轉,越年輕越好,不要等到老了,年紀大了,心力也弱了,體力也衰了,真的是像經上講的;「精神昏昧。形色枯悴。」腦筋都不清楚了,妄想成片,打妄想打成一心不亂,事一心理一心,到那時要再來修行就困難了。妄想也會打成一心不亂,我就聽過有人說他讀《無量壽經》,從如是我聞一開始念,妄想就跟著,念到皆大歡喜,信受奉行,還在打妄想,成片了嘛!這樣讀經即使讀一萬部也沒有用。華藏圖書館最高的紀錄,二十五分鐘讀一部《無量壽經》,好像是悟梵法師,或是悟妙法師,兩位其中的一位,所以妄想成片;那念佛更不必說了,就只有四個字,從還沒開始念就開始打妄想了,念的時候當然不會例外,念到結束,願生西方淨土中都還在打妄想,還不是存真誠心迴向,是邊念邊打妄想,所以修行要趁早,把握住機會,等到妄想多了,年紀大了,業習重了,再來除就除不掉了,所以現在就要做,現在就要學。那年紀大的怎麼辦呢?「法師啊,你這樣一講我們都沒希望了」,沒有關係,功純自有佛加持,不會沒有希望,只是說就年紀來看,確實越早學越好。公元兩千年,有一位趙榮芳老居士往生,九十幾歲才學佛,念佛念了四年,往生前一年就預知時至,就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要走,燒出來五彩的舍利,還有一尊佛像跟蓮座。她還沒有學佛前,喜歡吃魚,臨終時嘴巴發抖,就好像魚的嘴巴一張一合一樣,所以他趕快跟兒孫講,因為有這個業,趕快幫她放生。所以你看,即使預知時至,臨終這一生造的殺業都還會現前,何況是沒有功夫的,必然輪迴。所以年紀大的同修也不要灰心,這位趙老居士是真正用功,真正發菩提心,而且她要往生的當天,異香滿室,佛光遍照,在場的人都看到了。還有一位四川綿陽縣的魏國興老居士,還開往生大會,他說我要讓大家知道,念佛往生是真的有,我現在就表演給你們看,往生前七天打佛七,到了第七天阿彌陀佛來接他了。這些公案都有錄影帶、影音光碟流通,甚至網路上都找得到,是真正往生的例子。還有一位李慶和居士,他得的是癌症,堅持佛號,信心不退,臨終神智清楚一直到斷氣,見到佛來接他。所以不要灰心,要相信我等眾生都有往生之分,只是看我們自己願不願意修,甚至有人聽到,你們念佛整天就是求死,整天想的就是自己,沒有想到要幫助眾生,我們就是想要幫助眾生,但是能力不夠。佛在《法華經》有菩薩問佛,他說菩薩發心修行,應當要幫助眾生,為什麼不出來利益眾生呢?佛就跟他開示,他說這些菩薩不是沒有發菩提心,不是不願意救度眾生,只是救度眾生以前,要先了脫自己的煩惱,所以他用功修行是為了要利益眾生,學淨土不是自了漢,學淨土不是求死,學淨土叫求生,我們常講求生淨土。那是世間人貪著世間,貪著這個色身,貪著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捨不下才以為死了以後什麼都沒有,害怕失去,他認為求生淨土就是求死,是意志消沉;我們念佛的人意志不消沉,只是對貪瞋癡消沉,對於戒定慧,對於信願持名,絕對不會落後,世間人看我們落後,那是在貪瞋癡上落後,在名聞利養上落後,在殺盜淫妄上落後,不如他們,沒有他們那麼執著。如果多一個真正學佛人,就能夠安定國家、安定社會,因為沒有鬥爭的心,不會跟人家爭,不會跟人家起衝突,不會勾心鬥角。所以往生不是求死,學淨土不是消極的而是積極的,積極的把損害眾生的行為放下,把損害國家的行為放下,積極的把利益眾生的行為展現出來,把利益眾生的觀念表現出來,這是學佛人,這是修學淨土,所以便能轉惡成善,念佛之方便妙用,顯示無餘。這是方便力用,你念了佛,能轉惡為善,轉迷為悟,甚至轉凡成聖。有人認為念佛,是死了以後做鬼當錢用,把它當成貨幣,這觀念是不對的,所以他在世的時候很認真念佛,拚命念,問他為什麼?存錢死了做鬼用,不過他還比較聰明,沒有說要燒冥紙,可能冥紙有匯差。那佛教徒能不能燒紙錢?這是很多人的疑問,剛好提到就說一說,在佛教裡面沒有說燒紙錢不行,來到中國因隨順地方的風俗,有的燒,有的不燒都可以,甚至有人認為燒紙錢不是正信的佛教,不是這樣看的,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沒有燒紙錢的風俗習慣,沒有特別規定不能燒紙錢,這是簡單的提一下。我們看第四、念佛有四種方法,如果就眾生的根器上來說,我們推薦持名念佛,不光是你的善根,還有你的工作,現前大眾的生活環境,祖師大德推薦持名念佛,那如果就法門上來講,《金剛經》說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四種念佛沒有高下,沒有說持名的不能觀像,沒有說持名的不能看佛像,沒有說持名的不能懂實相,它還可以互通、互用,像大家拜佛的時候,拜下去心裡念佛,眼睛看著佛像做禮拜,這就是持名念佛搭配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或是眼睛閉起來,嘴巴念佛,心裡想著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相,這樣做禮用功,也是持名搭配觀像念佛、觀想念佛。那是想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在拜佛的時候也看到佛像,嘴上念佛,心裡也念佛,口稱「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拜佛的偈頌,起觀照,那就搭配實相念佛,所以都可以。還有一種人他說不要念佛,說念佛叫著相,他要無相,著個無相來念佛,自謂成無上道,別人都不如他,不知道他這個無相就是有相。念佛老實念,心裡不起煩惱就是無相,無相不是什麼相都沒有,不是佛的形像沒有,而是見而不著,那是真正無相,見相若著在上面,見到了無相還是有相,這叫棄有著空病亦然,就好像避溺投火一樣,雖然沒溺水,但是卻掉到火坑裡面去了,同樣都是受輪迴,都是不能解脫。所以這四種念佛,大家不要分高下,不要排斥,還有人執著認定一定要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連看都不能看,拜也不能拜,那就不對了,佛佛平等,佛佛道同,有人說講這種話的人不了解淨土,淨土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所有的佛都要聽他的,《華嚴經》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所以我們要依經典,不能依個人的看法、想法,釋迦牟尼佛讚歎他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是講他接引眾生的方便,他因地的行願,站在這個角度上來讚歎,不是說所有的佛都要聽他的,那就有高下心,那是凡夫了。我們來講持名念佛:「1.持名念佛。即本經所宗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善導大師曰:『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因其方便直捷,成功迅速也。」善導大師這句話的前面還有兩句:「看看行步龍鍾。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鍾,這是要我們眾生覺悟、回頭,要是真正覺悟、真正回頭了,他就給你指一條方便、究竟的路:「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佛在經上講,「若人專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這是無上的禪法,最深、最勝的,甚深微妙禪,但是一般人不懂,把它當作淺法看,想說這一句佛號,就這樣持名,每一個人都會念,小朋友也會念,甚至鸚鵡也會念。內蒙古就有一隻鸚鵡念佛往生,還燒出舌頭舍利,這是真實公案,我們常開玩笑,要是念佛沒有往生連畜生都不如,最近有貓咪也念佛往生,所以念佛了生脫死,徹始徹終沒有別的方法可行。一般人總是看輕淨土,想說在這句佛號外再別求方便,看看要不要加持個什麼咒,其實不用。一般人會認為念佛的方式太簡單,這樣念就能了生死,那造業的人念了能了嗎?可以,念佛就是大懺悔,心裡有佛了,那就是徹底的懺悔,一個沒有懺悔心的人,他心裡沒有佛,他不會念佛,念佛就是懺悔,有人說造惡的人臨終念佛就往生淨土,那這世間不是沒有因果了?還是有因果,因為他臨終時,念佛的念頭非常的強,強者先牽,所以臨終持名他往生淨土,到了極樂世界承蒙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他有能力再來娑婆世界還債,還債的時候還能度脫他的冤親債主,怎麼知道呢,《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的「教化隨意願」,這就大自在。我們現在想要流通法寶,想要為人講點佛法,講不出來沒有能力、沒有辯才說不出來,你要是往生淨土再來這個世間教化,那就辯才無礙。佛門有一位覺明妙行菩薩,你們可以去看「西方確指」這本書,他就是我們台灣講的乩童,他附身在乩童身上講佛法,講的都是一乘了義,覺明妙行菩薩,他是極樂世界的菩薩,相當有名,那就是教化隨意願,這是他的功德,所以不要看輕持名念佛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