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二十三)


第五大段:「大聖垂慈,特留此經」。這是《無量壽經》教起因緣第五個因素,大聖就是指釋迦牟尼佛,無過其上。小乘稱為聖人,佛是聖人中的聖人,所以讚歎為大聖,還有另外一個名詞,讚歎佛為天中天,蘇東坡有一首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這是讚歎釋迦牟尼佛。垂慈是我們現在講的大發慈悲,特留此經,就是特別為我們留下這部《無量壽經》。在法滅的時候,《無量壽經》止住百歲,所以叫做特留,那麼可想而知,眾生業障重到極處,重到無可救藥,還有《無量壽經》可以幫助,到人壽十歲的時候,抽草為劍,就是草拿起來可以殺人,那時候的環境非常的惡劣,沒有所謂教育,沒有道德,現在人講的無政府狀態,每一個人都是惡心惡念、自私自利,因為只有十年好活,所以想盡了辦法享樂、造業,那個時候的眾生業障很重。我們現在人的壽命平均是七十歲,佛說每隔一百年,人平均的壽命減一歲,一直減到十歲,本來的壽命是八萬四千歲,每隔一百年遞減一歲,現在的人壽平均是七十歲,跟釋迦牟尼佛講的完全一樣,等到人壽十歲的時候,那個時候的眾生只有惡心惡念,任何的經咒都幫助不了,唯獨《無量壽經》可以,唯獨持名念佛穩當,所以我們現在念佛絕對可以成就,《無量壽經》住世百歲,阿彌陀佛名號再住世百歲,總共是一萬兩千兩百歲,最後真的是濁惡到極處了,連佛號都不願意念那就沒有救了,佛號自然就滅掉。所以我就想到文言文很重要,但是你要能看得懂佛經,通曉文言文還不夠,佛經講的境界,離文字相、離心緣相,即使是大儒學家,也不一定看得懂經典的境界,自古以來都是如此,所謂「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所以要看得懂經典,是要靠修行,學歷只是個輔助,像六祖大師經經皆通,一個字都不認識,近代的廣欽老和尚,他就會四個字:阿彌陀佛,你跟他講經典的道理,他也有辦法回答你,心通所以義通,義通是道理通達,佛法是藉由文字來通於心性,文字不是心性,文字上沒有道理,你要在文字上求解,解得的是知見,不是解心,佛法是要解心,所以光會讀文言文還不行,還要放下自己的我執我見,放下貪瞋癡慢,你才真正看得懂經典,你的心清淨一分,對經典的深入就多一分,所以要修行要念佛,如果不修不念,任你懂得再多,佛學字典都會背,《大藏經》都記起來了,也契入不了。為什麼?沒有用心在這上面,《大藏經》記得起來,電腦也記得起來,電腦沒有心,所以入不了,雖然你念佛能念二十四小時,可是沒有用心念,沒有信願行在裡面;佛號機也可以念,甚至它可以念好幾年,你念不過它,像這些機器無情,它成就不了,這是無心,沒有在這上面起信願行。佛法之所以會滅,就是學佛的人不讀佛經、不看祖師著述,只看一些簡單的佛法,有一些初學講得還是不夠透徹、不夠究竟,所以要發長遠心的來學,要發菩提心學。大聖垂慈特留此經,就是釋迦牟尼佛發大慈悲,佛有威神力加持這部《無量壽經》再住世百歲,為什麼佛不讓它住世至彌勒菩薩以後再滅呢?所謂你要有佛力加持,自己也要有心,要有善根,那才加持得上,到後面的眾生善根越來越少,即使釋迦牟尼佛有再大的能力都沒有辦法,佛要入滅以前,他就跟阿難講:「我有能力住世一劫」,不是只活八十歲,可以住世一劫,要是佛住世一劫,那我們現在還看得到他,大家就不用聽我講經,直接去找他就好,找他方便,快啊,但是佛講了三次阿難都沒聽到,因為傷心過度心裡發亂發慌,魔力攝持,所以魔王波旬他就找到機會了,就請世尊滅度,釋迦牟尼佛答應他,等到阿難回過神來,佛告訴他:「我剛才告訴你的話,你沒聽到」,他說:「那我再請世尊住世」,佛說:「如來是不妄語者,我已經答應了,我就必須入滅」,所以眾生要有福報,聽聞正法要能把握機會,有人說我再等一等,要知道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得人身如同須彌穿針,譬如在須彌妙高山山下放一根繡花針,山上一條線放下來,要剛好穿過去,得人身的機率這麼低,我們不要說須彌,我們從二樓放下來就好,看看二樓穿針好不好穿,我們自己連拿著綿線要穿繡花針,眼力不好的都穿不過去,眼力好心不夠細也不行,沒有耐心也不行,所以要知道這多難,拿在手上要穿過去都不容易,那麼今天遇到了要能夠把握,不要一個念頭亂動,唉呀再等等吧,再等一會吧,等事情忙完了再來,忙不完,你這一件事情忙完還有別件事情,為什麼?業力啊,人生就是酬業,在裡面你翻不出來,這個業結束了,又有另外一個業又生起,結束了又生起,只有佛法才能幫助你脫離這樣的狀況,其他的方法沒有辦法幫助你,佛教裡面淨土法門,能夠幫助眾生一超直入,從果起修,其他的法門說實話,從因起修,我們講的基礎功夫,要先打在前面,善根要先種在前面,然後再來修見性的法門。那麼念佛法門,直接用阿彌陀佛的果覺,就直念他的果地功德,用這個果覺做你的因心,這撿便宜撿大了,再也沒有這麼好的事情,我們的基礎打在如來的果地上,這可不一樣,這是頓超的方式,不是漸修,漸修要先斷見思,然後破塵沙、無明,三大阿僧祇劫都修不完,頓超的一念可越,前面講的「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即修即果不可思議,不要懷疑這是真的,念佛畢竟成佛,所以有這麼大的利益,釋迦牟尼佛加持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大家遇到了千萬不要放過,這確實「百千萬劫難遭遇」,你要遇到淨土法門,比你中樂透都還要困難,我們剛才講的,得人身機率就這麼低,須彌穿針,佛不會說謊話騙我們,他舉了這個比喻是實話,得人身要遇佛法,全世界學佛的人有多少?學佛裡面又分學大乘及小乘,學小乘的有多少?學大乘的有多少?那麼大乘裡面又分漸教跟頓教,漸教,漸次修行,能遇到的有多少?遇到就好,不要談信受了,再來遇到頓教的有多少?禪是頓教,你能修嗎?一心三觀是頓教,你有辦法觀嗎?華嚴法界觀是頓教、是圓教,頓是講頓超,頓圓佛果都可以,所以一般談頓漸,頓就包括圓,可以這樣涵蓋著,含攝到這樣的意味在裡面,你能遇到。再來你要遇到,能夠幫助凡夫一生出輪迴的淨土法門,淨土法門裡面還分四種念佛,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遇到以後你還要真信切願,所以沒有這麼簡單,要能夠珍惜,要能夠把握,釋迦牟尼佛大聖垂慈,特留此經,特別為我們留下來。我們看他的解釋:「一、經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又《法滅盡經》中,亦具《無量壽經》,最後入滅之說」。當來,即是講的未來,未來世所有經典都滅盡了,我們剛剛講的眾生不讀,想要看一些簡單、易學的,或是想學一些方便,甚至再講更白一點,你們來找法師開示,就是看看法師這邊能不能講一些順你習氣的,順你喜歡的,給你開個緣。法師對你很慈悲,因為你不一定能成就,就結個好緣吧,來世再遇到佛法,不至於像城東老母,看到釋迦牟尼佛就討厭。更有的同修希望跟他講一個方便,是否可以不要修行,又能吃肉又能喝酒,還能夠得名聞利養,你想要的都有,看看有沒有這種方便,有啊!繼續輪迴而已,佛法裡面講的出離,縱然給你這些方便,也是為了要你出離、要你成就。現在的人嫌煩不讀佛經,嫌經典太長太多了沒有時間,可是他每天都要看報紙雜誌,一天還看好幾本,無外乎都是八卦的、是非的,女眾都看那些打扮的,男眾都看財經政治,非看不可,一點都不嫌多、不嫌煩,叫他看經典,就說我眼睛老花,叫他看雜誌,趕快幫我配一副老花眼鏡,看那些世間的,近視幾千度都在看,貼到眼前都在看,這樣能成就嗎?所以不讀不學沒有辦法。你問他他就拿佛法來搪塞你,所以凡夫以空滋愛,都是萬法皆空,雜誌不空,新聞不空,報紙不空,不是因果不空,這就沒有辦法了。佛把《無量壽經》留得再久,你也看不到,留到彌勒菩薩來也沒有用,所以要肯讀,要肯了解,這很重要,所以讀書千遍,其義自現,不要怕難。清涼國師的疏鈔裡面講到,古代有一位比丘尼住五台山,讀《華嚴經》讀了三十年,也不解義,入華嚴三昧,見微塵相海身,自身毛孔身諸毛孔映徹十方無盡世界,她是真讀,雖然沒有解義,讀經的功德就這麼大,能契入境界,整本《華嚴經》天天讀,她是萬法皆空,華嚴不空,她契入佛境界,我們要是萬法皆空,雜誌不空、世間不空,那是輪迴境界,所以才講「經道滅盡」,滅盡是不願意看、不願意讀,還有毀謗經典說是偽經,沒事胡亂的毀謗,毀謗祖師大德的著作,像永嘉大師《證道歌》裡面講的:「恨不滅除令瓦碎」,這些外道邪魔看到佛經,恨不滅除令瓦碎,把這屋瓦敲碎。又說:「作在心,殃在身,不須怨訴更尤人」,不用怨天尤人,都是你自己造的,「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想要不墮地獄,不要毀謗正法,不然你就是跟魔王波旬為伍。佛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這是佛發大慈悲留住這部《無量壽經》,那麼《無量壽經》有五種原譯本,留那一本?師父講的留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這一本經綜合了五種原譯,你們去看看,五種原譯本確實艱澀難懂,內容廣略不同難以受持,《無量壽經》經過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等於釋迦牟尼佛重新說一遍,而且所有艱澀繁冗之處,使之爽明,梅光羲居士在他的序文裡面講到,這使它五種原譯的義趣,彰顯於世,所以師父講的止住百歲,確實就是這部《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部會集本,不用懷疑,真的是這樣,你們去比較看看就知道。剛才講的現在的人不願意看經,嫌經典難念,又看不懂,五種原譯剛好都符合難念又看不懂,唯有這部會集本,又好讀,醒眸爽口,易持易記,能夠讓我們讀了從文字般若入實相般若,極樂世界好像在眼前一樣,所以肯定符合現代及未來眾生的需要,所以要有信心。那麼其有眾生值斯經者,我們有沒有遇到?有,肯讀肯學就叫遇到,遇到了要是毀謗等於沒有遇到,而且毀謗不一定能往生,為什麼?唯除五逆毀謗正法,所以遇到經典要看我們有沒有學、有沒有轉、有沒有受持、這才叫值斯經者。底下講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隨著眾生的意願,不是隨著你的習氣,眾生學《無量壽經》就是讓我們超脫三界,你真正受持,必然是發心出離三界六道輪迴,所以叫隨意所願皆可得度,你有這個心,《無量壽經》有這個功徳,感應道交,不是說想要得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都給你,不是的,我剛講縱然給你,也是為了讓你來學佛、來修行。像《藥師經》你要什麼它都給你,但是藥師佛說了,必然讓他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求世間的都可以如願。如果聽到我這樣講就改修藥師法門,阿彌陀佛不慈悲,我要的都不給我,現在不給你到極樂世界要什麼有什麼,他要給你最好的,你們去看看極樂世界,衣食自至、金剛不壞那羅延身、六通具足,六通裡面最厲害的漏盡通,樂如漏盡,極樂世界所有的都不會讓我們生煩惱,還是求生淨土比較好。所以講的隨意所願是隨著我們發心,不是隨著貪瞋癡,你要有貪瞋癡,那還溺在業海裡面就不叫得度了,所以這個隨意是隨眾生的發心,要出離三界這個意願皆可得度。又《法滅盡經》裡面也提到,《無量壽經》最後入滅,第一部入滅的是《楞嚴經》,還有《般舟三昧經》,般舟三昧,又叫佛立三昧,九十天為一期,這是長行三昧,三個月不坐、不睡覺這樣用功,還有一些心法在裡面。要是能發這樣勇猛的心,佛法不滅,所以妖魔鬼怪就想盡辦法,要把眾生的慧命給斷掉,把眾生修行的榜樣抹煞掉,常常有人罵謗祖師,把祖師大德寫得跟凡夫一樣,表面是在介紹佛教的祖師,內容卻暗伏罵謗,我就看過有人介紹六祖,介紹得很誇張說六祖在光孝寺見風動幡動,他說六祖心裡想,我出名的時候到了,要真是這樣,五祖忍和尚就傳法給神秀就好了,不用傳給他了,連個世間人都不如,他前面說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還出名,何處惹塵埃?這一處,出名這一處就惹塵埃了。連這樣五祖都還說沒有開悟,到後來才召他進去,袈裟拉起來,講到《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才真正開悟,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不落空,前面是空到極處,本來無一物只有空沒有作用,自性具足能生萬法,本不生滅,本自現成。所以有意無意這樣介紹祖師,講六祖我出名的時候到了,這會造很大的罪業詆毀聖賢,你不要看他不認識字,懂得比我們還多,眼不被色牽,耳不被聲轉,我們眼被色牽、耳被聲轉、見識淺薄。我們好像看了很多書,認了很多字,看字被字轉,見色聞聲被境界轉,哪有自在?哪有解脫?我們看了很多,實際上見識非常的淺、眼光非常的短,見不出色,聽不超聲,眼睛所對的只有色相,耳朵所聽的只有音聲,人家六祖六根互用,真正自在!所以我們不要以為自己看很多書,讀了很多的經典,甚至很多的頭銜,真的都不如真修行人,萬緣放下,一切不著,所以要注意。「今於末世,濁惡彌深,衆根愈劣,垢重障深,惡浪滔天,毒焰遍地,世尊垂慈,乃特留此經以作慈航。正顯本經興起之勝緣,持名法門之妙用。佛恩深重,粉身難報」。這是作總結,現代的社會環境比十年、二十年前更為濁惡、更沒有道德,所以可想而知,下一個十年人的道德會越來越退失,所以要警惕。現代知見很多,資訊網路沒有好好利用,拿來散播邪見、不正見,講一些似是而非的話,用一些犀利的言詞來彰顯他的才能,有才者並不一定要高於人,不一定要讓全部人都知道,這是帶利養心,自私自利,沒有顧及大眾的心靈健康,沒有做好心靈的環保。你講的話、做的事情只為了自己的目的、自己的利益,去擾亂社會秩序,做壞榜樣給人看,這都是現代人的問題。其實眾生的心沒這麼壞,在十幾年前鄰居見面還會打招呼,現在同一棟樓見面都害怕,想說他不曉得是在做什麼,會不會害我,現在的眾生都活得這麼苦,以前在師父那個時候,他說鄰居見面不打招呼,也是老死不相往來,再更早一點大家都還滿和樂,現在人跟人之間的信任越來越少,深怕你的鄰居哪一天會害你,所以濁惡彌深,越來越重,眾根越劣,眾生的根器越來越差。什麽叫根器呢?我們講的他的資質,這樣比較好懂,那佛門怎麼看資質?聽很多,看很多,背很多?不完全是,像淨土宗初祖的老師,道安法師,出家人為什麼會姓釋?就是他提倡的,他自稱彌天釋道安,既然出家了就應該從佛姓,所以姓釋。道安法師小的時候長得不好看,他的師父看輕他,有一天他跟師父說,我要讀經,師父說讀經幹什麼?他吵著要讀,好吧給他讀,隔天還他師父,你讀好了?讀好了,會背了嗎?當然沒有問題,背給他聽,一字不差,一天就會背,再拿一本厚一點的《金剛經》,這一部經比較久三天就會背,那就越換越大本,越換越厚,師父才嚇一跳,真是奇材,但是重點在於能領會,能記憶還不行,阿難很能記憶,佛告訴他:「欲漏不先除,蓄聞成過誤。」煩惱習氣不斷,聽得再多都是多知多見,這些東西都障礙悟門,叫蓄聞成過誤。所以這《楞嚴經》為什麽會第一部滅,講的就是我們現在的末法,阿難就是代表末法的眾生,喜歡聽,喜歡看,喜歡聽經,喜歡看很多知見,就是不願意修行,代表末法的眾生,末法的修行人。我們前面講的是不肯讀經,不肯看經,這裡講的是肯看肯學的,抓不到重點,像阿難一樣看很多,所以師父才會講那叫夾雜,夾雜是不悟心,抓不到重點,所以佛就講阿難,欲漏沒有除滅,看那麼多也沒有用。所以回過頭來,我們來看這眾生根器,剛才講的資質越來越劣,所以不是看很多是要能會通,要能夠除掉你的煩惱習氣,再講明白一點,什麼叫上根?執著得少,他一聽到道理就能放下,就像六祖。執著多一點的呢?中根,經過熏習十年二十年,可以轉過來。那麼更差的下根,熏一輩子,看一輩子,就是不願意轉,執著重,那像現在的眾生,多半都是中下根,下根還包含一類,根本不相信,根本不願意接受,應該把這一類歸為無根,根本沒有善根,一闡提斷善根,他聽聞到了,這一世就落了一個種子,來世他會遇佛聞法,會有成就。幫助他從沒有根變成下根,那下根的轉成中根,中根的轉為上根。所以他就說眾生的根器越來越差,業障越來越重。現在的這些個人電腦,代表的就是個人主義,以前家裡買一台電腦大家用,還有家庭的感覺,現在每個人一台筆電,筆電還不行,一個平板電腦,好像是都不會吵架,但是我執卻越來越大,所以佛說人的壽命越來越短,使用的東西越來越小,以前的手機又大又重,還有大哥大叫小弟提的,後來隨著科技進步機型越來越小,現在更小,像手錶一樣。第一部電腦你知道多大?我記得有四層樓這麼大,小一點的家用電腦可以放在家裡面。現在的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手機,這跟佛講的完全一樣,人的身形愈來愈小,心量也愈來愈小,所使用的東西就愈來愈小。你去看明朝宋朝,他們的身形高大,人的壽命長,去看歷史考古,以前人用的杯子就很大。伽藍菩薩-關公拿的那把青龍偃月刀,重八十四公斤,漢朝時候的人身形很強壯。宋朝楊家將-楊五郎用的那根鐵棒,模擬出來的重八十公斤,我拿過,一隻手提不動,它可以拿來當武器,楊五郎身高聽說兩百公分,他的鐵棒放在五台山,我們有同修學武術,他說那個鐵棒他也提不動,我笑他大概沒有內功,要是有內功就可以。所以人的壽命愈來愈短,心量愈來愈小,根器執著愈來愈重,這跟經典講的都完全一樣,可以去觀察,垢障深重,煩惱習氣很重。現在的小孩要東西,你若不給他,他就哭著吵鬧搶過來,因為違背了這個「我」,我想要爸媽不給就吵鬧,這麼小就可以看出他帶著佛門講的「俱生我執」,「俱生我執」就是與生俱來,長大後再接觸當前的環境,這些資訊訊息,後天的「分別我執」就生起,這兩種我執輾轉起來,愈轉愈劣,根器就愈來愈鈍,「我」就愈來愈大。我想現在的父母,應該沒有小孩生下來,就告訴他這個身不是你,你本來清淨,跟佛無異,沒有這樣的父母,這身不是你的,不要執著,要放下,沒有這樣教他,學校教他要好好愛護自己,現在外面的廣告,要多愛自己一點,我們眾生妄執四大為自身相,以為這四大是自己,這四大---地水火風,佛經講叫凌奪,自相凌奪,我們講相生相剋,相生跟相剋又相剋,本自空寂,怎麼會是我呢?多愛自己一點,那其他的也有四大,為什麼你不認為是自己?所以身不是我,你接觸到的環境告訴你,把不是我的當我,一直在催眠,我們已經誤認為這身是我,再接觸到境緣,又助長你的分別我執,與生俱來妄認四大為我,這是俱生我執,再接觸到境緣,又再告訴你,這身是我,內外都污染,那怎麼能度脫?所以惡浪滔天,那是一個形容眾生的惡業如浪,我們講的海嘯,你看以前的災難淹個水也就罷,現在貪欲心愈來愈重,下暴雨不但淹水還山崩地震,以前最多六級就很大,現在動不動七級、八級,毀滅性的地震,地震以後還來海嘯,以前聽說有海嘯還沒有看過,現在非常頻繁,東南亞日本這十年來災難不斷,台灣也是一樣,這顯示眾生的業愈來愈重,惡浪滔天,這是眾生自己妄想之業所招感,不是什麼閻羅王給你的,不是外來的,毒焰遍地,火焰如同毒損害我們的慧命,遍地都是。像日本這一次核災,我就想到佛經講的「抽草為劍」,劍是一種殺具,草為什麼有殺傷力,因為裡面有毒,核災有這些輻射,寸草不生,即使生出來也有毒,這些人天天曝露在污染的環境中,壽命就愈來愈短,真的是像《無量壽經》講的:「飲苦食毒,未嘗寧息」,無有休止,沒有暫停的時候。所以釋迦牟尼佛說:「吾哀汝等,苦心誨喻,授與經法」,告訴我們《無量壽經》,教我們要好好的受持,他說:「吾般泥洹,經道漸滅」,他涅槃之後,經道慢慢的消滅,人民諂偽,復為眾惡,人民多造作惡業,五燒五痛馬上就到了,五燒就是你的煩惱習氣所造成的,你的貪瞋癡慢、財色名食睡造成的,有五燒五痛,燒了以後,燒是花報,痛是果報。先開花再結果,久後轉劇,佛勉勵我們:「汝等轉相教誡」,互相的提醒,如佛經法無得犯也,不要毀犯、毀謗佛的經法,趕緊出離,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眾生自業當中的真實狀況,這是實相,五燒五痛久後轉劇,所以世尊垂慈特留此經以作慈航,正顯本經興起之勝緣也,殊勝難遇難信,故而必肯信肯願肯行,願-你要有願生之心,要能信受佛所講的;行-就是我們常講的,要真幹,要真正當一回事,這個才行。很多人聽到師父講這個災難的事情就很緊張,我之前還碰過一位居士來問我們師兄弟,師父說災難來了,請問法師有沒有地方可以避?為什麼只想到避難?而不是想到我要更努力用功做為逆增上緣,以這樣的心來修行,就好像被判了死刑一樣,祖師大德講:「人常想死日,道念自生」,常常想著明天就要死了,還有什麼罣礙,還有什麼執著,有什麼好交代的,萬緣放下,世間是虛妄的,還要處理什麼遺產,什麼遺囑,不用了,能做就做,不能做就隨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們這一生帶著業來,學了淨土,死了以後要消業去,不能消業也要能夠把你的惡業伏住,這才能往生,不能伏多分,也要伏少分,所以要能夠覺悟,不要聽到災難就緊張,師父也在講經當中說:「我講這些是為了希望大家借此作為逆增上緣,不是要令大眾惶怖」,要知道和尚的用心是這樣,所以有人來問我,我一樣用師父的話回答他,確實是為了要警惕大眾,不要再造惡業,不要再起執著心,不要再生輪迴心,起輪迴見,要趕緊看破、放下。這部經是為了要度這個時代的眾生,大家一定要珍惜,這部經在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當中,可以說是佔最重要的地位,所有的經典歸華嚴,《華嚴經》歸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正說就是《無量壽經》、就是四十八願,所以善導大師講:「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一點都沒有錯。《妙法蓮華經》,妙法蓮花,蓮花比喻因果同時,什麼是因果同時呢?凡夫現在的心念佛,就成佛,果覺作為因心,《法華經》是淨土法門,指歸到淨土,所以你看天臺宗學法華,求生淨土,智者大師求生淨土,歷代的天臺宗的祖師都是如此,所以要能明白這部經興起的重要,這是本經興起五個主要因素。底下它說持名法門之妙用,佛恩深重,粉身難報,我們剛講這麼多,無外乎就是要結歸到這一句,真的替我們想得非常的週到,這個世間再也沒有人肯替眾生這麼想,所以才感恩佛恩深重,把你的身體磨成粉來供佛,都難以為報,那怎麼報呢?弘傳正法、受持正法,今天講的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是報佛恩,不然「假使頂戴經塵劫,身為床座遍三千,若不弘法度眾生,決定不能報佛恩」,這個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