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十九)
「暗合道妙,巧入無生」。
我們從教起因緣,總因跟別起到這裡,如來出興於世,就是為了令眾生入佛知見,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要入佛知見就要有方法,在所有方法裡面,釋迦牟尼佛為我們選了淨土法門,這種方式總共有五個殊勝處:第一就是「稱性極談,如來正說」使他能達到究竟、再來是「三根普被,凡聖齊收」、然後「他力妙法,善護行人」,這都是淨土法門殊勝之處。今天講第四個「暗合道妙,巧入無生」這一段,尤其是學佛人應該要重視它,一般人學佛只想求平安,不做壞事就好了,那他禮佛就是我們講的,事相上的禮拜,甚至他不學,他就說我有做善事,也沒害人,我也是個好人,我也人見人愛。有些人會覺得淨土法門是度死人的宗派,因為常常在殯儀館看到都是念佛、念《彌陀經》。為什麼在臨終的時候要念《彌陀經》、要念佛?因為到了這個時候,所有的經教都救不了,只有阿彌陀佛可以救,所以拿出我們講的絕學,現代人講的絕招、撒手鐧,來幫助這個一輩子都不學佛的人,即使臨終斷氣,乘阿彌陀佛的本願威神加持,佛有聞名得福願,聽聞佛的名號得無量的福報,來生不墮惡道,這是幫助一般亡者最好的方式,所以大家才會看到在殯儀館裡面,誦經超度都念佛號,也就是說眾生他不學佛,到臨命終的時候已經斷氣了,無人可救,你跟他講什麼佛法都沒有用,他也不會聽,這時還有佛號可以救,可是一般大眾卻誤會了,把這麼好的方式,把這麼好的藥方給蹧踐、輕視了,所以損失很大,我們很少聽說到殯儀館去做法會、打襌七、跟他講止觀、講唯識觀,沒有聽說過,統統都是教他念佛,所以表示這個法門必然能救一切惡業的眾生。淨宗下品下生,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具諸不善」這四個字就是所有的壞事都幹盡,殺父殺母,殺阿羅漢,什麼叫殺阿羅漢?就是你去破壞正法,這位法師能夠化導一方,你不但不護持他,還破壞他、毀謗他這就是滅人天眼目,在《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你們去看那個果報非常的恐怖。出佛身血,佛來應化有他的機緣,你沒有辦法殺佛,頂多就是讓他身上流點血,那麼,現在也沒有佛讓你毀害,破壞佛像、焚毀塔寺,就算出佛身血。所以你看很多的天災地震,佛菩薩的形象都沒有損壞,因為這些天神-主風神,掌管天象,他們曉得這是眾生的業,不會毀壞到佛像,所以碰到再大的災難,佛像也都沒有損壞,說實話,老天爺不敢出佛身血。還有就是破和合僧,這是五逆罪,這一條要特別小心很容易犯,因為我們自己說話不小心,顛倒是非,隨著自己的習氣、毛病,或是不順心,今天哪一位法師告訴你實話,你心裡面不悅,去外面到處毀謗這位法師,使大眾對這位法師退失信心,還有在僧團裡面互傳是非,搞小團體,僧團的大眾對他產生了嫌隙,或是讓大眾在僧團裡沒有辦法再共住下去,這些人若是無心,有無心之過,有的是有心的,有心的罪更重,不可原諒,這就是破和合僧,這在現今的佛門很多。以前師父講到這個問題很不客氣,他說你要是不懂規矩,你就不要來道場,話講到這樣。只要是來學佛我們都很歡迎,希望大家都能夠進步,都能夠解脫,都能夠開大智慧。五逆十惡,具諸不善,所有的壞事、惡心念全部都起,臨終的時候惡業現前還得遇善友,他的福德因緣相當好,一輩子沒接觸佛法,臨終回頭,念佛能救,念佛菩薩的名號可以救他,這是講的特例。所以一般人會誤以為淨宗是度死人的,念佛是念給死人聽的。我還有聽過更離譜的,念佛是為了存錢,死了以後做鬼用,這不符合因果,念佛的因果是成佛,不會做鬼。這是我們講的「聞名得福願」,佛有這個願,聽聞我的名號,來生都能得遇佛法,不會墮惡道,這是佛菩薩的大願力攝持,不思議願力,凡夫想像不到,沒有辦法了解,明明要墮惡道,可是他念佛,惡道的果報暫時止住,等到他有能力以後再來酬償宿債,這是佛菩薩的願力,那麼大家就看到這樣的一個現象,所以就誤以為淨宗它是度死人的。實際上,我們剛才要講的一個重點就是即使惡業這麼重的凡夫,他都能救,何況是我們沒有做五逆十惡,十惡有時候會誤犯,五逆沒有,誰有殺父母的?沒有,所以都能成就,都能解脫,而且他這個解脫不是小的,是「暗合道妙,巧入無生」的大解脫。「暗合」就是所謂不知不覺中契合;「道妙」就是所謂的妙道,實相的妙理,叫道妙;「巧入無生」,巧,不是投機取巧,是方法善巧,手段如法,能夠入無生。為什麼叫巧入,我們可以看它後面的解釋就曉得,所以這一段對於淨宗非常的重要。一般人會認為,你們這個宗派這麼簡單,也沒什麼參究,沒有高深的理論,實際上這個理論,深到唯佛與佛乃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連菩薩要解了淨土猶如隔羅望月,羅就是羅紗,很薄的一層細紗,就像拿了一層面罩矇在眼睛上來看世界,他看淨土法門就是這種感覺,朦朦朧朧,好像看到,又看不清楚,好像了解又不徹底,這是等覺菩薩,以他的智慧道力都還沒有辦法了解、體會淨土法門,何況是一般凡夫?一般人會覺得淨土法門這麼簡單,這麼容易,可能不究竟吧?會不會是佛菩薩看我們這些可憐的凡夫,先用個方法騙騙我們。在佛教裡面就有大多數法師,都有這樣的誤解跟錯會,因為很難相信佛菩薩的願力、佛菩薩的感應、還有就是無生的道理,不易了解,這三點他沒有辦法理解,沒有辦法契入,所以會有懷疑。夏老居士講的:「難信難信誠難信」,用了三個難信,誠難信就是非常的難信,「萬億人中一二知」,萬億,以億為單位乘上一萬,萬億人中一二知,也就是說大多數的學佛人很難了解相信,這是依照古德所說的。一般人會認為你這念佛是執相,跟自性相違背,怎麼能夠契入佛性?自性是空寂、無所著,怎麼執持名號能契入無所著的心?這只能用一句話講,門庭施設不同,手段不一樣,就像一顆球,你要達到圓心,從任何一個點都可以進入,淨土法門是其中的一個點,而且這個點,我們現在講的頻寬比較大,能夠容納的人比較多,就像四線道、八線道的車道,可以同時容納的車流量多,荷載的眾生多,所以稱為《大乘無量壽經》。跟此經相比,其他的經典算小乘,是講乘載的力量,這是讚歎淨土。那麼再回到正題,一般人會認為淨土法門是執有,明明就是執有,怎麼能夠入無生?無生不屬有無,所以有人念佛念了一段時間,沒有體會到無生的道理,他就動心了,跑去參禪。看到哪一位活佛來傳法,活佛不一樣,這佛是活的,我們前面這一位已故,是往生的,這佛是活的,你跟他學,當然他教給你正法,能契合你的根器很好,可是如果是一時興起,那就很可惜了。所以有人學學淨土,再跑去參禪、學密,甚至還倒回來毀謗淨土,說念佛是有念不能證實相,真的嗎?那你可能已經毀謗到祖師大德,還有大勢至菩薩,他是西方三聖,他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念佛證入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就是「無住生心」,而且他這個無住生心不是悟得,是斷得-斷除煩惱證得的,他是圓教等覺菩薩,候補佛。所以,你看念佛能不能悟、能不能見性?文殊告訴我們可以,普賢也告訴我們可以,你們有那一位根器比文殊更好?那一個人的行願比普賢還要堅固?我想在這個南贍部洲,沒有一位比得上他們兩位大菩薩了。這兩位菩薩是華藏世界的代表,上首菩薩,現代人講模範生,他們給我們作榜樣,這麼極力的來提倡,他們的修行道力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他們都還這樣勸我們,自己都還發願往生,這個不簡單,普賢十願不懂沒有關係,能一心念佛就是普賢十大願王,就圓滿了。到極樂世界去,普賢菩薩講了,「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餘,利樂一切眾生界」。八萬四千行不懂沒有關係,萬緣放下,一心念佛,到極樂世樂去,八萬四千行離不開普賢行,普賢菩薩說我往生極樂世界,十大願王就圓滿了,那其他人往生,也是跟普賢完全一樣,完全的相同,十大願王就圓滿了。你看《彌陀經》講,皆得阿惟越致,皆是一生補處,普賢就是一生補處,剛剛講的這個道理是有依據的,《彌陀經》講皆是一生補處,所以普賢十願不懂、不能契入沒有關係,念佛可以達到,若能了解也很好,我是鼓勵大家了解,多學多看,增長智慧,不是雜學,雜學沒有定力,所以你看文殊、普賢這些上位的菩薩,都還是這樣修學。我們要知道有一些法師不信淨土,說阿彌陀佛是太陽神,這是出佛身血,為什麼?佛身來這裡就是要教化眾生,令眾生一生成佛,你把十方如來的本懷,一句話把它破壞掉,這個話超過你造五逆罪,這是十方如來的心髓。你說阿彌陀佛是太陽神,這是毀謗十方諸佛,是很嚴重的過失,因為十方諸佛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下不能普利群萌,還說是佛為了要教這些根器差的人,你看文殊、普賢根器差嗎?觀音、勢至根器差嗎?觀世音菩薩他頭頂上是阿彌陀佛的相,是立相,在《觀無量壽佛經》講,觀世音菩薩身相是這樣,現在都刻坐相,這是不對的。觀音跟眾生的緣這麼深,他的能力為什麼那麼大?是阿彌陀佛加持的,所以大家都知道,念觀世音菩薩有很大的幫助,有很大的感應,這感應從那裡來?不能忘本,從四十八願來的,從阿彌陀佛來的,他跟阿彌陀佛學的,不然怎麼是那裡的補處,大家應該知道,觀世音菩薩的和尚就是阿彌陀佛,所以這個法門不是小乘,也不是說看不起眾生,佛不會看不起眾生,他把這麼方便的方法教給我們,讓我們能夠巧入無生,這是真正的善巧方便,這是佛徹底的悲心顯現。有人謗佛,還說觀世音菩薩是印度的水女神,這個說法是大邪見,沒有根據,胡說八道,這個不須要用到《楞嚴經》,《楞嚴經》是照妖鏡,照比較高級的妖魔鬼怪,這一聽就知道百分之百的錯,絕對不能相信,這就是妖魔鬼怪化現,魔王波旬答應釋迦牟尼佛,在末法要穿著袈裟來壞佛法,怎麼壞呢?就是把眾生一生成佛的法門破壞掉,這就是魔王的子孫,所以我們要用慧眼,要能辨別,即使他披著袈裟,你要看他講的如不如法,第一個要與真如實性相應,如果不懂真如實性,至少他講的淨土要與《無量壽經》相應、要與古德相應,所以大家在外面聽到這種邪師的說法,要警覺到這是波旬子孫,魔王也講信用,三千年後真的來了,真的披著袈裟,不讓你學佛,要把你對淨土的信心道力壞掉,所以大家要有堅固力,要學善導大師,假使十方諸佛來勸我,還有一個法門比淨土更好的,超過其上的,我也不會動心,我也置之不理,因為根本沒有,根本沒有再好的方法。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他說的話就是佛說的,所以要能夠相信,要能夠肯定,絕對不動搖,絕對不動心。現在很多花言巧語,都是讓我們退失菩提心、退失要修行的心,你要精進修行,他會告訴你,佛教我們要隨緣,不要那麼執著,看到願意精進修行的人叫執著,你要是一聽到這個話就要想到,這是我的冤親債主來了,魔王來了障礙我成就,我業障起現行,不能聽他的,不能隨順他,不要理會他,即使引再多的經典説淨土是化城,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胡謅的,是哪一個人寫出來的,拿一些考據、數據給你看,一些典章給你看,都不要相信他。這是幫大家先打預防針,怕你們出去聽了動心,害怕念佛不能成就,念佛不能見性,念佛不能入無生忍,大勢至菩薩就是入無生忍。大勢至菩薩是念他佛,有人說要念自佛,念自佛那就不叫勝異方便了,所有法門都是「念自佛」-自性的,「念他佛」就是緣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淨土宗最特別的叫「了他即自」,瞭解阿彌陀佛即是自心之佛,他是最特別的,這跟通途法門不一樣,所以叫勝異方便-殊勝特異。
「無念」與「無生」,遠非凡夫之所能,圓教八地菩薩,離一切心意識分別,始名真得無生法忍,可見此乃聖者之所難也。如來懸知末代罪濁眾生,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況離相而求事者。
什麼是無念呢?一般人以為無念就是沒有念頭,以為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空了,沒有念頭是斷滅,又叫斷見,這個無念不是真的無念,是「滅有入空」的無念;還有一種無念是捨空捨有取中,叫「但中佛性」,但中佛性取中間;那什麼叫真正無念呢?雙照雙離空有兩邊,遮照同時,遮就是空有俱泯,照就是空有俱顯,這是用一般經教的方式講無念,一念不生照了如如就是無念,這講起來容易,體會起來不簡單,所以用經教的方式,說一點葛藤。禪宗都說學教人葛藤,什麼叫葛藤呢,文字一行一行的,繞過來繞過去,盤過來盤過去,什麼雙遮空有不妨雙照空有,「離四句、絕百非」,常常會看到祖師大德這樣講,所以禪宗說葛藤,可是反過來,要是一千七百則公案沒參透,這一千七百則也是葛藤,一樣的意思,不要笑「學教」是葛藤。所以無念無生,這個境界不是凡夫一下就能夠瞭解的,更無法體會,眾生都墮在有中,常常不是有就是無,不是這一邊就是那一邊,墮在有中所以很難體會,執有的心太重,所以要常常看大乘經教,看祖師大德講般若、講實相,漸漸積累善根,就能隨文入觀,就能夠轉得過來。無生跟無念一樣的道理,我們認為一切法有生有滅,所以佛告訴我們,一切法本自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就不墮在生滅當中,不墮在生滅裏面,他就認為有一個離生滅的無生,離開生滅是不是無生?不是,生滅跟不生不滅是一法,就像大跟小是一法,有跟無是一法,為什麼變二法?有心,動念生妄想就變二法了,變二法的時候還是一法,還是一心,原原本本沒有兩樣,只是眾生自分上妄有對立。佛在《楞嚴經》上有很好的比喻,所以《楞嚴經》真的很重要,誰要是告訴你《楞嚴》是偽經,那就是魔王披著袈裟來壞佛法,《楞嚴經》是末法第一部滅的經,他要把你的慧眼給障掉。經上說猶如迷人,迷路的人把方向搞錯,大家都迷過路,當你在迷的時候是你自己迷,方向並沒有轉變,所以我們迷失本性是自己迷,真性沒有迷,所以佛說,眾生在自己的妄想裏面虛受輪轉,妄見生滅,本來是無生本來是無念,因為一念迷情,所以好像有生滅,好像有第八意識,所以叫似識,識不是實有的,意識心不實,意識心是迷惑自性以後變現出來的,分開成八個作用,原來是一個作用,你要把這個迷情拿掉,就覺悟了,八識原是一體,眾生迷惑了分成八個,本來沒有八個,就像有人眼睛有問題,看見天空有八個月亮,把眼病治好了,月亮還是一個。縱然他眼睛在病,月亮還是一個,八識就是這麼一回事。有人把八識分成八個,八個是就名相上就作用上它的能力上去分,原是一精明,《楞嚴》講的:「原是一精明,分成六和合。」或分成八和合也可以,六和合就是六根,八和合就是八識,正文是六和合。你要一旦覺破,一處成休復,六用皆不成。你一念覺破叫一處成休復,那這個八識、六根原是一精明,其實在六根的時候還是一精明,《楞嚴經》上就有證明,你把眼睛閉起來,一隻手摸頭一隻手摸腳,你眼睛看到的形狀,跟你眼睛閉起來用手去摸所感覺的形狀是一樣的,這叫「性中相知,用中相背」。眼睛只能看,身體拿來感觸,作用上不一樣,感知的心卻是一樣的,所以是同一心體,沒有二物,不是兩個心,就像天空只有一月,沒有二月,這是真正的無生法,這是實相,我們要懂、要能明白,不要聽過回去又忘記了,這要領會,光記取沒有用,記下來了是記問之學,碰到境界又迷了又顛倒了。達摩大師講:「從文字解得者,道力弱」,不要說道力弱,道力弱是客氣,根本沒有道力,根本沒有力量去脫離煩惱,「從境界會得者,道力壯」,在境界上自己真正體會到、悟到,原來我的本性是這個樣子,從來不受污染,體用如如,這就叫做明心,對心性明瞭。很多人都把明心見性當做很難,其實並不難,明心是剛解得,知道好像有這麼一回事,見性是更深一層的體會,就是親自看到,看到的時候,不是就結束了,修禪宗的到這裡以為我見性了,一悟就便了了,沒有,還要再用功,禪宗五祖講:「守本真心,常住不滅。」還要繼續用功,山林水邊長養聖胎,這才有能力去閉關。現在人看了幾本書,跑去沒有人的地方關起來,幾年後出來說我開悟了,開悟以後應該還要再關起來,山林水邊長養聖胎,不是跑出來。我們講的這個道理,遠非凡夫所能,一般的凡夫做不到,很難去體會、契入。那麼圓教八地菩薩,圓教依天台判教,分藏、通、別、圓,圓教八地前面的十信位,從一信到六信,到七信位圓滿他的「斷證」相當於藏教的阿羅漢果,但「認知」不一樣,藏、通、別、圓就是認知不一樣,圓教入信位,十信以後,圓教初住等於別教初地,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通教有與他相等的,藏教就沒有,因為圓教見性,藏教不見性,藏教沒有打破無明,那再往上十住、十行、十迴向,有的還加了四加行,一般我們都省略不講,再來才登地。登地就稱為聖人,前面是三賢位的菩薩,那麼再往上初地叫歡喜地,再來八地叫不動地,八地才徹底離一切心意識分別,始名真得無生法忍,這麼高的位次。我們三大阿僧祇劫從圓教初住開始算,第一個阿僧祇劫修三賢位,第二個阿僧祇劫修初地到七地,第三個阿僧祇劫修八地至法雲地第十地,這三個阿僧祇劫圓滿才成佛。法雲地他是受職位,能夠教化一切眾生,佛說他功德圓滿,我常聽到這一句「功德圓滿」,大家都是十地菩薩,每一位都是觀音的侍者,都是這麼厲害,他那個才功德圓滿。可是以他的智慧,不要說十地菩薩,集華藏世界海所有的等覺菩薩,要思量如來的智慧,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算數譬喻分所不能及,任何的算數任何的譬喻都沒辦法測佛智。所以有一句讚歎佛的功德:「剎塵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可飲盡,虛空可量風可繫」,可以測量虛空的邊際,我們可繫住風叫它不動,「無人能讚佛功德」,這個真是不可思議。那麼到八地菩薩,才離開心意識分別,就是簡單講不用意識心,這很厲害,我們現在都還用意識心,可以不用,什麼叫不用,不是意識心不要了,意識心不要則不能成就,彌勒菩薩他只是遠離「依他起」及「徧計執」,「依他起」就是我們講的幻相,「徧計執」就是在幻相裡面有執取,離開這兩重妄想,唯識宗講起來很複雜,我們簡單的提一下,入圓成實,圓成實就見性,所以他只是轉八識成四智,不是把意識心捨掉,八識的妄用他不要。我們剛講的,只是把病除掉,不是把眼睛挖掉,你的眼睛有問題把眼睛挖掉,那不對。就好像身體有病,把它割掉,叫滅身療病;國家有盜賊、有叛黨,殺光全國人民,叫屠國安民,這不對。滅身治病,這不是醫術,弄到後來,身都沒有。所以說「但除其病,不除其法」,就像眼睛望見天空有兩個月亮,捏目見月,只要把手放開不再捏,天空月亮本來就是一個,沒有兩個,見到天空的二月,那妄見是因捏而有。所以離一切心意識,不是把意識滅掉,是離開,不用它的妄,那是不是在裡面用真?一講到真跟妄就對在一起,所以大乘佛法不好講,大家潛意識裡面就會離開真,那就來個捨識用根,捨識用根講的是用它的真性,捨識是除它的妄,不是真的有識可捨,這個要清楚,始名真得無生法忍。可見乃聖者之所難也,修了一個阿僧祇劫才證到這個位次,聖者之所難,很困難不容易啊。那麼,如來懸知末代罪濁眾生,釋迦牟尼佛對我們的根器,非常的了解,非常的清楚末代的罪濁眾生,罪是眾生的業、行為,帶著很多的習氣,濁就是染濁,心水不清叫濁,心不清淨所以叫五濁惡世,末代罪濁眾生,就是末法的時候,叫你立相住心都做不到,什麼叫立相住心?像我們這裡念佛,就是攝心一處。佛在經典上講,「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可是制心一處就是辦不到,念佛的時候,還要夾雜妄想,要是沒有妄想就夾雜名聞利養,為什麼呢?到處去跟人家說,我今天念佛都沒打妄想,你們應該要佩服我,沒什麼好佩服的,這是本來的樣子而已,本來就應該這樣沒什麼好得意的,這是名聞利養,喜歡人家讚歎,喜歡人家捧你。所以立相住心都做不到,叫你一心念,老實念,認真念,不要夾雜,不要間斷,說的簡單,做起來那真的是妄想很多。請他來還不來,他告訴你,「法師,你不知道我們在家人,有很多的罪濁。」又說,「師父,懺悔,我很不精進。」他希望我們不要講他,不要再念他。「你不要再念我了,我已經承認很不精進」,他就是不想精進。不然就是告訴你,「沒辦法,我們業障很重,我們心是很混濁」他都知道你等一下要講他什麼。但是他這個不是懺悔,這叫搪塞。不想改,不願意改,不然就是說,「我有很多事非做不可。」你問他,「你要不要了生死?」「要,一定要,肯定要!」誰都要了生死,還沒死,先了世間事。所以我就常講,「什麼事最重要?」他就說,「師父,我有件很重要的事情要辦。」我說,「是生死大事嗎?」生死大事最重要要先辦,真的先辦,其他的去辦心裡不要罣礙,他是罣礙的去,「沒有辦不行,沒有這樣不行。」這個罣礙顛倒,所以要注意,我們要是起這種心念,要知道這就是退轉這就是懈怠。所以叫他來念佛,來立相住心,都不能得,你叫他把那些事情捨掉,非常的困難,幾乎不可能。所以才講一些方便,方便也要入真實,可是有些人點不醒、喚不回,沒辦法。什麼都把世間事擺在最前頭,然後在佛前發願,願生西方淨土中,師父常講這是騙佛,白天騙一次晚上騙一次,泥塑木雕的佛菩薩像你都忍心騙,你不下地獄,誰下地獄?你不輪迴,誰輪迴?師父講這個話是真的,願生西方淨土中,這個願很深,還是世間法比較重要?名聞利養比較重要?五欲六塵比較重要?這就是當境界來的時候考驗我們,看能不能放下。有人學佛,馬上就受到障礙,生了病考驗來了,看看你對佛菩薩信不信?能真信,那病苦很快就消失了。我碰過一些同修學佛沒多久就生病,這時候要多懺悔,多放生,多吃素,吃素很重要。其實你要是能吃素,那麼你的殺業會大幅的減少,放生這是必要做的,當然給大眾建立護生的觀念那更好,護生的觀念有了,你不吃肉,那麼殺生的事就少,殺生的事少、放生就少了。所以我們要放生就是為了要救度這些被殺的,你要不殺牠,沒事啊,我們不會去放生,我們不會去做這種彌補的事情。放下自己的殺心,生慈悲心,叫放生;時時刻刻在在處處都這樣,放下這個煩惱心,生智慧心,是放生;放下名聞利養,生戒定慧;放下娑婆,求生淨土,都是放生。放生很重要一定要做,不光只是放,救動物是放下自己的殺心,生慈悲心。放生要注意生態,這個非常重要,因為現代交通發達,物種很複雜,你要去了解,要注意環境,不可以隨便放,要有系統、有規劃要有方案,要如法,學佛人受菩薩戒,不要破壞法律,不要毀犯國制。我們佛教被評為全世界最優良的宗教,大家都是優良的宗教徒,一定要如法的放生,不要破壞生態,破壞生態這不是放生,好像牠現前不死,你一放下去牠就死了,你慈悲心沒有生出來,你只是把牠當一樣東西拿去丟掉而已,不負責。這種放生會生惡業,生怨恨,人家看佛教徒不守規矩,破壞生態,你這麼一放能生出了話柄,也是放生,但是不好。這個要知道、要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