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十七)
「末世修行,多諸障難,陰魔干擾,行人正見稍失,便陷魔網,《楞嚴》曰:『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可見行人稍有執著,便失正見,即入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墮入泥犁。」
末法的修行人,多諸障難,這個障難上一次講到,多半都是自己給自己的;還有一種就是知見不正,喜歡求神通,求感應的,學佛想要看看有沒有哪一位大德,給你點一下,就能夠明心見性,就成佛。學佛這條菩提道,在淨土法門來看是易行道,雖是易行道也沒有大家想像的這麼簡單,不能投機取巧,想要誰給你灌個頂,做一點儀式你就能得道,要知道「道」沒有形相可得,不是從名字中求,所以你去造作,落在有為裡面,那就不能得道。可是現在的人不信,他就喜歡看看有沒有哪一位活佛,哪一位大德,指示一下,當然有善知識開導你,是相當好,可是重點你要怎麼得?你要能轉變,我們今天受持的佛法,看祖師大德的經典,都是祖師大德親自指點我們,看《無量壽經》就是得到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親自指點,在這世間沒有比他們兩位更殊勝的,所謂「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若是我們遇到了如來,遇到了《無量壽經》,自己不肯轉、不願意放下,不願意捨棄我們的煩惱習氣,即使釋迦如來現前了也沒有用。這部《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的全身舍利,有人很喜歡供養舍利,我常跟一些同修講,真正的舍利是什麼?是經典,祖師大德的舍利,很多都在大藏經裡面,大家有沒有請回去好好認真的研讀,他們遺留下這個色身的骨舍利,是表法,我們看到這個舍利,要知道他們是怎麼成就這樣的一個功德,是因為修行而來,我們要像他們一樣,就要學習祖師大德的註解,這是真身舍利,我們看《無量壽經》,請《無量壽經》回家,就是把阿彌陀佛的舍利請回家,供起來,認真的閱讀轉變,這是受持如來全身舍利,這叫做供養舍利的功德。供養骨舍利有沒有功德?有一點,但是能夠供養《無量壽經》、供養《彌陀經》,等於是供養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的舍利,而且是全身,你們現在請的舍利,東一點西一點,都不算完整,我這裡有完整的,你要看《華嚴經》,那就是供養毗盧遮那佛的舍利,我說的供養就是如教修行供養,如教修行,真正去轉變,真正去做,佛的舍利就在你的心中,就在你家裡,你就是有福報的人,你就是行者,就是菩薩,可是信行者少,願意相信的人不多,他還是喜歡去請一個形相回來,來炫耀說你看我請到了多麼稀世的珍寶。有一次西天二十七代祖師也就是達摩祖師的師父到皇宮去,國王(達摩祖師的父親)用最好的珍寶供養他,那大師就問了:你這裡還有沒有更好的?國王想一想,他說:這已經是最好的,這是我國家最上等的寶貝,沒有比這更好。達摩祖師是第三王子,他就出來說:有,心王為寶。你的心是寶,若無心何能知寶,你怎麼能夠知道這世間的寶物。達摩大師的師父,他知道這位三王子根器大利,設法度化他,所以以心為寶,心就是佛性,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每一個人身中都有如來的舍利,都有如來完完全全的法身,自己能不能認識?若不能認識,那要藉由經典來開悟,來了解,所以說經典是寶,經典是舍利,不要只看事相,卻忘記他要表法的意義。請舍利有他的功德,像你們去看佛牙舍利,就要想到,我要弘揚正法,要流通正法,佛牙代表的是如來所說的正法,不是求升官發財,因果不相應,佛法是正信,有一些人迷信,他想說看到佛牙,跟他求個升官發財會成就;要求就求一點辯才,不要求升官發財,這個因果不相應。看到舍利我們要想到聽了正法的經典,要有正知正見,要能夠受持如來甚深法藏,那麼看到佛其他的舍利表法,大家好好去思惟、去領會,這樣子就能夠得到舍利的加持,這才有意義。不能說舍利沒有功德,但是要把他的功德變為自己的功德,佛門講的全他即自,要變成自己的功德,你請這個舍利才真正請到心裡面去。現在末法很多人喜歡神通,搞迷信,或只在事相上卻不能夠理解他的義趣。當然,佛門的表法很多很深廣,我也不是對每一樣都全然了解,有很多的東西我們也沒有看過,甚至失傳了,但是我們知道就要去落實,就要去轉變,這叫做「正知正見」,這叫做「佛護念」。你要是正見稍失,便陷魔網,被自己的迷惑顛倒給障礙住,被自己著相的心給障礙住,這就是正見稍失。所以佛才發四十八願,護持多障行人,你喜歡著相,喜歡求感應?有,讀《無量壽經》就有感應,念佛是最大的感應,但是那感應綿綿密密,大家感受不到,就好像感受不到你的頭髮在生長一樣,你不知道佛在加持,實際上確實有,我們念佛,佛菩薩一定給我們感應。黃念祖老居士舉了一個比喻,他說:「就好像無線電一樣,充滿著整個空間」,可是今天沒有天線,沒有電視機,它沒有辦法顯示出來。你今天具足了,拿出了這個收發器,一打開,馬上就有聲音。那表示什麼?電波常常的存在,本自就充滿。佛菩薩的威光、佛菩薩的加持,就是這樣。那為什麼我們沒有明顯的感覺?自己的心沒有轉過來,沒有相應。所以《圓通章》講,「若逢不逢」。為什麼叫若逢?好像有碰到,實際上毫無覺知。若逢,就像剛剛講的無線電波,本來就充滿,本來就遍滿,這就叫若逢;但自己卻不識,叫不逢。「或見非見」,見到了不認識,當面錯過,就好像媽媽跟小孩見到了不認識,你看這個有多悲哀,母子相見卻不識。所以不必向外求,要向自心中求。那麼你著相,喜歡求感應,佛就現感應,現極樂世界的妙相,讓你依止。有人說極樂世界是虛妄的,我跟諸位講,一虛一切虛,任何一切法皆是空,但是方便力用非無,不是沒有方便力用,如來有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但如來在這當中不著一法,不著一法就是告訴我們,這個力用是虛的,這個作用是虛妄的,是空寂的。就像這個空谷一樣,你一吼它就有迴響,可以說這山谷是虛通的,沒有一物,為什麼一吼就會迴響,這就是感應作用。極樂世界一一皆是如來稱真如實際的現象。這是真的,不變的。所謂《法華經》講:「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這世間我們眾生看是變化的,如來看是不生不滅,所以說是常住。那極樂世界三輩九品看都是常住,到那裡凡夫看極樂世界,仍是常住相,如來的果德現前,給凡夫受用。所以極樂世界,它不是一般通途的經教所能判別,禪宗號稱「教外別傳」,我們淨宗叫「教內真傳」,那不一樣。雖然它不是經教可以判別出來,但是離開經教,離開了五時的判教,找極樂世界也沒有,就好像離波求水,離水求波一樣,都不可得。所以要知道,這極樂世界即是我心,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本地風光,故鄉風月」,就是我們本來的生活環境,本來就是這樣不生不滅,所以是真的。它真的是像祖師講的,「順寂而萬有恆興」,可是我們眾生不了解,本來在極樂,卻忘失了,叫做「緣不失體,任動而一空常寂」,你攀緣但不失本體,縱然在動,仍舊一空常寂,還是在極樂,這是事實真相,不是假的。這世間相是假的,不可得。極樂世界可以依止,可得,就是要你得。你執持名號,觀極樂世界相,你的心慢慢會從凡心轉為佛心,從一個凡夫、一個惡人轉為善人,從善人轉為至聖。這不一樣,通途經教做不到,為什麼?第一,無論你是華嚴、天臺、唯識,都要從空觀下手,現代的人,心都定不住,你叫他空,怎麼空?他會「以空為有,或取斷滅空,或滅色故空」,這是菩薩三種空的障礙,對空性的誤解,連菩薩都會這樣,何況是凡夫?
所以淨土法門就直接指方立向,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就是這麼妙,這叫他力妙法,善護行人,你用執持的方式,就可以把如來的果德全部變成自己的功德,念念不捨,念念不停,有人又要說:「法師,這還有念」。不是有念,不是無念,是正念。自性沒有有、無二念。有、無二念是妄念,念佛是正念,不要在文字上作解,你一作解,就掉到名相上去了,那就顛倒。所以極樂世界的道理很深、很廣,不是那種權小所能知,權乘小教很難了解什麼叫極樂世界,這是唯佛與佛乃能究竟。有人問我說:「法師,為什麼你不直接講《無量壽經》,而先講玄義?」當然,我們是遵照祖師大德講經的方式,都會先講玄義,到了現代的講經法師,為了隨順大眾,就先直接講經文,圓瑛法師他會綜合古今,先講十門開啟裡面的第九門-總釋名題,然後再講教起因緣,先讓你看到經文,等於參合天臺的五重玄義,加華嚴十門開啟的方式來講,天臺五重玄義它是先釋名,就是解釋經典的名稱,譬如說這部經典叫《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天臺家會先講它的經名,經典的題目。那華嚴就很注重教起的因緣,因為華嚴是根本法輪,要讓大家明白根本法輪,大教是怎麼興起的,再來看其他的經典,其他經典叫攝末歸本法輪,或叫枝末法輪。華嚴宗對經教是這樣看,這是華嚴的說法,那麼,我們為什麼要來講這個玄義,就是要讓大家知道,淨土宗這部《無量壽經》,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實際上有他甚深的意涵在裡面,也是幫助大家對經典生起恭敬心,同時明白這部經典所被的根器,是哪一些人適合修行?修行這部經以後能夠得到什麼好處?這部經是依什麼而說的?在大藏經這麼多的經典裡面,它是屬於大乘或小乘?做一個簡介,會集這部經的人是誰?翻譯這部經的人是誰?受持以後有什麼現世的利益,這是我們講玄義的用意,也就是整理《無量壽經》的精要,讓大家先看到。因為有的經典很長,像《華嚴經》就有八十卷,要是沒有透過玄義,很難了解這部經的一個綱要,你看到後面就忘了前面,會忘記,所以講玄義就有它的必要性。我們一開始就先講《無量壽經》的玄義,這玄義是民國七十七年,七十八年,這是師父(淨空老法師)在華藏佛教圖書館第二次宣講《無量壽經》的時候用的,第二次宣講也算是他這一生講《無量壽經》比較圓滿的一次,其他講的不完整,有的講了前面,有的講了後面,或是跳著講。第二次講的較為完整,對於學人在淨土方面的信心有很大的提升,所以我們用淨空老法師的本子,當然這個本子經過了二、三十年,很多人都忘記了。所以這是比較難得的課本,也是拿出來給大家看看,當時師父所講的一些內容,這裡面都是從大經解中擷取出來的,給大家作參考,有它的歷史價值,所以我們選用了這個本子。
「念佛法門,行人發心念佛,仗彌陀本願攝受,威神加持,護持行者,魔不能擾。《十往生經》云:『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這是《十往生經》裡面說到,那這一句你要怎麼得到呢?你有沒有發心念佛?發心念佛說得容易,念沒兩圈就顛倒了,就念不下去了,還是做做事比較好,散散心比較好,所以我們講要發心念佛,有很多人說佛教只要念佛,就有二十五位菩薩擁護你,他就心生傲慢,天地鬼神都不敬,要知道佛菩薩也是敬天地鬼神的,你的心跟佛菩薩相背,那他保佑不了你,所以我們講的發心念佛,你有沒有發心?發菩提心,大家都知道,隨事發心,什麼是隨事?「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眾生無邊誓願度,你們有沒有發?發了,等一下出去就不度了,坐公車,誰搶了我的位置,不度他。看到眾生違背我的我執我見,跟我的想法不一樣,不度了。煩惱無盡誓願斷,先發脾氣再說,煩惱無盡誓願斷,反正那麼多,沒有關係,多斷一個少斷一個也沒什麼差別,反正都無盡,你們要是這樣來解,問題就大了,那真的會煩惱無盡。我們講煩惱無盡,不是說它的多跟少,是說它沒有盡處,就是沒有滅處。沒有滅,有沒有生處呢?沒有生處,滅跟生是對待的,煩惱尚且沒有滅相,何來起相?這叫無盡誓願斷,本無煩惱。達摩祖師講的:「本性自空那用除」。是煩惱無盡誓願斷,不是說煩惱很多,今天多一個也沒關係,少一個也沒關係,先發脾氣再說,先起煩惱再說,不是的,是煩惱本來沒有盡相,盡就是有所止盡,我們講的有滅相,煩惱沒有滅相,那有沒有生相?沒有。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所以煩惱起來,你想想從哪來?從人事上來?那別人為什麼不起?從自己來,那剛才在哪裡,藏在何處?滅了,滅去哪裡?都沒有住處,所以無盡誓願斷,這才曉得它的意思,四弘誓願是這樣發的。隨事發心在事相上,煩惱習氣我們要發心改過,不要怕丟臉,不要只看到人家的壞處,對於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卻毫無覺知,壞到自己都看不到,這無論是在家、出家都要警醒,不要怕丟臉。六祖講,改過必生智慧,你要肯改過智慧就生起來,不改,智慧就被煩惱障住,有時候你不覺察這叫作煩惱,不能去認取這個是我的煩惱,不敢相信自己是這麼壞的人,自己是這麼顛倒的眾生,大家學佛,實際上真正要問問自己對佛法是否真正的相信,是否真正的放下,所以我們講要發心,要發菩提心,我們先不講難的,隨事發心就好了,隨著這個四弘誓願發心,隨事發心是事相上的事,事相上的發心就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一直到佛道無上誓願成。我們是不是真幹?在境界當中,人事當中,去看看檢點一下,當人家說我的時候,我見是不是現前?馬上找一大堆理由,保護這個虛妄的我,認為這個身是我,認為我有面子,我有身分,連乞丐都有我,何況有身分的人?佛講的這個煩惱,不是針對誰,是眾生迷失本性,虛妄而有,又叫俱生我執,與生俱來的。一般人誤以為天生就應該有欲望,有習氣,因為他控制不了。有人跟我講,他說總覺得佛教講輪迴,是束縛於人,我說輪迴不是佛教講的,是印度教講的,佛教還沒有講輪迴,但佛教講的輪迴剛好在三界裡面,他們看的沒錯,佛教講十法界,包含著三界、六道。所以最早講輪迴的是印度的外道,佛教還不是創始者。他覺得做什麼一定會得什麼報,這樣被綁住了,當然這是因果,不然你吃飯也不會飽了。因果是不會顛倒的,種善因必定得善果,有先後時節因緣。就像你種植植物一樣,有它的時節因緣,它會成熟。「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他覺得不能隨順自己的想法、愛欲,就覺得佛教束縛人,戒律束縛人。可是我們要反過來看,反過來想一想,你是不是被煩惱習氣束縛了,沒有這樣就不行,沒有這樣就活不下去,佛就看我們病在這裡,這個東西你隨順下去,隨順煩惱,隨順你的顛倒妄想,永遠都不會覺悟,只會愈來愈顛倒,愈來愈苦,就像吸毒一樣,這是顛倒,所以眾生沒看到自己是被煩惱綁住了,反而覺得戒律是在束縛他。認煩惱習氣為我,不能自在,沒有辦法去超脫,這就是凡夫。要知道佛教我們,不是要束縛我們,是要給我們解諸纏縛,可是纏縛把我們纏得太緊了,就像現在的背包,貼身設計,背起來就好像長在身上的東西一樣,你一點都不會覺得它存在。煩惱習氣就像這個樣子,背了一個包伏自己都沒有感覺,覺得它是長在身上的一塊肉割掉會痛,捨不得放下,捨不得拿下來,明眼人看到,知道這不是本來的樣子,告訴我們,我們要發心,要能轉變,要能隨順佛教,我們常講,孝順諸佛,孝順父母,父母在佛門裡面就是諸佛菩薩,只是順於世間,說孝順父母,我們今天聽了佛講經,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從如來所說的教法化生出來,所以誰是父母呢?佛菩薩是父母,你聽了他的話,轉變自己的身心,洒心易行、改往修來,脫胎換骨,佛菩薩是我們父母,所以我們要孝順,要隨順,世間的父母也要孝順,但是不能愚孝,很多人拿著孝順當幌子,他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學佛,他只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學業、事業飛黃騰達,來佛門拜拜,只是為了求這個而已,看到他的小孩真正要學佛了,他就說,佛教你要孝順父母,現在媽媽教你要來貪名聞利養,你要認真的貪,你要努力的貪,要奮發的貪,這叫向上?不是的這叫向下沉淪,所謂純情即沉,沉下水輪,情就是你的情欲、欲求,腦筋裡面只有欲求、欲想,就沉下水輪,沉到地獄去了,這可不是向上,方向要搞對。可是一般人尤其是初學者,他不了解、不明白,他覺得說我是孝順父母,孝順是父母教我的,我就應該要去做,你要會看,我們師父也講過,父母教你幹貪瞋癡,你不能隨順,你隨順就是大不孝,大逆不道,你給你的父母丟臉。「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這《弟子規》裡面講到,所以孝順父母要有智慧。以前在鳩羅摩什大師的會下,有人問難鳩羅摩什大師,你們出家人不孝順,只為了自己要修道,放棄你的父母也不照顧,最重要是你還剃了頭髮,還引《孝經》來問難,他說你看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羅什大師說這個問題,請僧肇回答你,僧肇大師人稱什門四哲,論議第一。僧肇大師回答他一句話:「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之德,孝之終也」。是真正的孝順,立身行道,出家就是為了這個,在家也是。這個人沒話說了,真的所謂大悟不拘小節,立身行道為要,這是重點。所以你看僧肇大師的辯才,沒有話說。「發心念佛,彌陀本願攝受」,你真正發心,真正念,佛才攝受你,威神才加持你,護持行者,這個魔不能擾。魔就是天魔。天魔是六欲天他化自在天的天王,他有多自在呢?第五天叫化樂天,他要什麼自己想就可以現前,動個念頭就有受用,叫化樂天,變化自在。他化自在天福報更大,他要什麼東西,人家變來供養他,福報非常的大,所以叫他化,第五天化給他。他化自在天王心戀塵勞,一般我們講波旬就指他,覺得大家都是他管的,你要超出三界,他不願意,所以你修行的時候,一定來障礙你。有時候是佛菩薩來考試,看看你道心堅不堅,虛空藏菩薩就常做這種事情,有沒有被考過?有沒有過關?剛吃素有沒有碰到虛空藏菩薩考試?作夢時夢見自己很餓沒東西吃,忽然冒出你最愛吃的,全部都吃掉了,那就破功了,這是心沒有轉。我也有作過這種夢,我沒有破功,想到我吃素了,不能再吃,夢就醒來了。有時候是佛菩薩來考試,不是魔擾。魔擾會讓你顛倒,不學佛,道業退轉,甚至退失道心。還有你的冤親債主會干擾你,看到你要出輪迴,債討不到了,在你臨終時他就變現你最熟識的人,譬如你爸爸、媽媽…等,那些就是冤親債主要帶你去清算你,要跟你算總帳。不能跟他去,臨終一定要跟著佛,不能跟你熟識的人,誰來都不必管他,就佛來跟他去,而且專看一尊佛像,你看這尊佛像,臨終阿彌陀佛就現這個像,你跟他有暗號,跟他預先說好了,我就看這個像,你就變這個像來接我,你變別的像,我都不理你,你不要騙我。臨終的時候會這樣,還有最怕軟冤家現前,我常講軟冤家在你不學佛的時候,他對你非常的壞,打你,罵你,看到你就跟你吵,你學了佛以後,他就處處關心你,怕你太累叫你不要去道場,看了都難過,軟冤家就來了。你心一軟,好吧,我不要去了,我做好妻子的本份,我做好先生應有的樣子,完了,統統退光光,真的是這樣子。這就是魔擾,是大魔。魔在哪裡呢?當然,你的家親眷屬這是魔,最重要是你心裡面那一點貪愛,這才是大魔。內有惡因,外有惡緣,你說你怎麼能不墮落,尤其是初學佛最容易碰到,才一學佛他就來了,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完全不一樣,本來不會笑,現在會笑了,這就要小心,一般被騙的還是比較多,這就是「行人正見稍失,便陷魔網」。底下《十往生經》裡面說到,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記住,重點是「願往生」,真正願意往生,合約要看好,不要糊裡糊塗簽約,要願意往生,你不要怪佛菩薩說,怎麼都沒有人來保護我,我一個保鏢都沒有,你沒做到,不願意往生,合約是這樣訂的要願意往生,那佛才會派二十五位菩薩,不然極樂世界人不夠用,大家都願意往生了,講這個話是有點諷刺,你要是真願意往生,阿彌陀佛也會千百億化身阿彌陀佛來護持你,我說為什麼它這裡講只派二十五位呢,而且還這麼嚴格限定願意往生,因為要是你們都願意往生,極樂世界的人不夠用,為什麼呢?表示願意往生的不多,佛要節省成本,要真正發心,真正的願意,不是那個電影,電視上演的我願意,那個願意是假的,那貪著世間,不行,口說極樂邦,心戀娑婆界。而且自己戀於娑婆都不曉得,你想想看,如果現在就要斷命,還有什麼放不下的,還有什麼轉不過來的。早年佛陀教育基金會,簡豐文居士,他很發心,師父就問他:你要不要出家?他說:我聽到師父這樣一問,所有的妄想、煩惱全都冒出來了,我還有公司,還有房子,還有老婆,還有孩子,還有…,我要怎麼樣…要怎麼樣…,這就是放不下,先不要說死、不要說要往生,只是叫你出家,明天就來剃頭,師父我不行啦,這個就是放不下。你們不要衝動,等一下說,師父我都放下了,好啊放下,回去練一練,真的放下了,在一切境緣當中不起心、不動念,這才是願意往生者。往生是什麼?脫胎換骨,願意把自己的虛妄的習氣轉變,為什麼習氣要加個虛妄,不要讓你們認為是真的,因為不是真的,眾生就是著為實有,所以轉不過來,希望大家要做「在家的出家」,出家人要做「出家的出家」,不要做在家的在家,那就麻煩了,在家的出家,後面就是在家的在家,出家的在家還有一個出家,後面還有兩個位子,在家的一退就退光了,有人說出家地獄門前僧道多,裡面更多都是在家人,出家的人門口走一走,怎麼到地獄門口呢?那一念佛就轉出來了,在家的不是,跑到門裡面去了關起來都還不曉得,有人說地獄門前僧道多,是滿多的,但只在門口沒有進去,所以很多人就拿這句話看輕出家人,要知道在地獄門裡面的更多,都是在家人,你要好好修,好好學,如果出家不好好學,也會跑到裡面去,道理是一樣的,因果通三世,不會有什麼在家出家之分,所以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佛派保鑣保護你,這二十五位是大菩薩,誰才能稱大菩薩?我們看「法雲地」才能稱大菩薩,菩薩有十地,法雲地入受職位,昇灌頂階,就是佛說你這個功德圓滿,可以教化一切眾生,彌勒菩薩他們是等覺,比法雲地第十一地還要再高一個位次,法雲地就算大菩薩叫摩訶薩,我們常唱讚的香雲蓋菩薩摩訶薩,普賢菩薩摩訶薩,摩訶翻為中文叫大,摩訶薩,法雲地才能稱大菩薩,派這些大菩薩保護我們,保護有多微細呢?一切時一切處。這個合約遍法界、虛空界,遍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切時、一切處,不是只有臺灣受保,現在很多人保險,只限臺灣,而我們跟阿彌陀佛簽的合約是遍法界、虛空界,都受到保障,縱然有些保險是全球的,我們是遍法界的,你要真修行想到天界他也保護你,天人他都保護,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對我們來說:鬼道的眾生就能障礙你,那你要升天以後,當然這個惡鬼惡神就不能障礙你,可是還有比你高位次的,也有比天人禪定更為深入的,他能障礙你,但是你只要受持《無量壽經》、受持彌陀名號,願意往生,到哪裡佛菩薩都擁護你,不要說菩薩,我們看《彌陀經》,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不是二十五位菩薩是諸佛,一切諸佛,諸佛從圓教初住,一直到妙覺位,都可以稱為佛,圓教初住菩薩,明心見性,破一品無明,有能力示現八相成道,他就稱為如來,他就算佛,只是天臺家講叫分證佛,不圓滿,比我們來說那好太多了,比二乘來說他也是相當殊勝了,但是《彌陀經》講諸佛,是真正像《無量義經》講的:「永斷夢妄思想念,無復諸大陰界入」。這是圓滿的如來,所有的煩惱都斷盡了,這樣照顧我們,這樣護持我們修行,有時候你不要想他護持我們一定給我們好飯好菜吃,錦衣玉食的這樣。不一定,佛菩薩有時候幫助眾生,不一定給好東西,不會順著我們的習氣,所以你要是去求佛菩薩,他要是增長你的貪瞋癡,那就肯定不是,要是增長你的戒、定、慧,這才是如來,能幫助我們出離三界六道輪迴,所以他對我們最大的護持除了物質上、人事上,還有就是道業上,就像我們修行碰到一些困難、逆境,先看看自己有沒有願意真正往生,確定有,再來跟佛菩薩講,我真正願意修行,無論是工作上、家庭上,各方面的人事,希望佛菩薩安排,讓我有好的修行環境,讓我能夠成就道業,我們不要自己想,自己想就掉到自己的業力裡面去,不能解脫,這個很重要。